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国际汉语教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22-11-23石雯雯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汉语文化教师

石雯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引言

国际中文教育与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密切相关。国际话语权的变化影响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要求以及教学规划;国际中文教育反作用于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优秀的国际中文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因此,汉语教师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高文化自信、提高中国话语权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国内研究现状

蔡晶晶从加强中外学生互动,助力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分析了来华留学生要遵循整体设计、以人为本、客观真实和生动有趣四个基本原则来选择讲述中国股市的题材,提出要中国勇于发声,改变当前的国际地位,提升自身的话语影响力,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是必由之路[1]。同时,也展现了如何把“中国故事”融入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育之中。提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不应只有教师,来华留学生既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

陈先红提出建立具有稳定文化系统结构的“中国文化五元话语体系”,这有助于为讲好中国故事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文化中国信息结构和修辞框架,包括“文化信仰话语、文化理念话语、文化仪式话语、文化符号话语、文化产品话语”,从这五个要素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中国故事元话语系统[2]。

任孟山就中国故事的讲述提到,国际传播本质上是“中国版中国故事”与“西方版中国故事”的竞争[3]。国际传播中的讲故事是一种重要定义权,通过讲故事,完成“我者”与“他者”的区隔,以及对“他者”的形象建构。他认为,推出让国际社会接受和相信的“中国版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就是形成健康国际传播局面的矫正力量和竞争力量,必须增强底气、鼓起士气,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

王帅认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讲什么”和“怎么讲”[4]。中国故事的讲述应当遵循以下三个标准:有助于树立国家形象和人民形象;应侧重反映当代的中国国情和民情;应助于消除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国际汉语教师是在汉语国际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讲述中国故事,有其特殊性,从讲述形式、讲述方法和讲述立场等三方面讨论了“怎么讲”的问题。明确汉语课堂还是应该以汉语教学为主;除了要注意摒弃口号式的“宏大叙事”,还要注意讲述角度应该贴近实际生活,以小见大,这样才能体现“故事”的特征,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正向的、积极的态度意味着国际汉语教师认识到,讲述中国故事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题中之意”,塑造中国的正面形象是国际汉语教师所肩负的职责之一。

谢泽芸和韦施羽提出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群体成为一股帮助中国向世界传递积极信号的重要力量,她们从广西高职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情况分析,根据广西高职层次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和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整教学目标,充分调动语言的工具性和文化性,提出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实施改革,是新形势下实现广西高职院校对外汉语教学“提质”的有效策略[5]。

从张春英和汪涧的研究中,我们能学到在国际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既要讲好与重大主题相关的“大”故事,也要讲好与普通老百姓生活贴近的“小”故事。要善用小人物、小切口、小故事将最亲民的中国形象生动、全面、通俗易懂地展现给外国受众,向世界展示更加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6]。

郑雪提出,可以巧借“故事”这一喜闻乐见的载体,将中国的高速发展、拼搏进取、大国担当以及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方案,纳入故事内容,让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得到国际社会进一步的支持和认可[7]。着力打造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等文旅创新项目,系统性地构建品牌故事,凝练中国文化的文化价值和故事元素,展示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核心和精髓。加强对大数据建模、算法的综合运用,定期分析用户需求的实质和转向,不断反哺、指导信息生产,进一步提高传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把中国故事展现在世界面前,敢于发声,提高国家官媒的时效性和公信力。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等多种渠道,实现多渠道整合传播的工作格局,在文化传播上抢占阵地制高点,赢得舆论主动权。

二、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文化自信

1.国家形象管理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逐渐对我国的形象加以关注,因此,塑造什么样的、怎样正确塑造国家形象成为热点问题。目前,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依然受其他国家的“裹挟”,有些形象依然受到恶意歪曲,我们在世界上发声,有时依然“说不清,道不明”,即使说了也会是被忽视曲解的境地,存在着信息输入输出的“中间商加工”环节。这说明了我国的真实形象与西方历史残留的主观印象依然存在着巨大反差、我国软实力跟不上硬实力的发展速度等。

2.平衡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需求

2021年,即使存在疫情的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依旧超过百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其他国家而言,总体保持稳定,超过一万美元。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科技贡献能力、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然而,我国的文化建设却一直很落后,形成了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增强文化自信,首先是要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认同感,从内部先解决我国的文化建设不足问题,才能向外部传播好、讲好中国故事,提升自塑能力。

3.新时代青年教育需求

新时代青年在学习、娱乐、工作时势必会受到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文化渗透,当代青年学生应当坚定自己的思想意识,站稳政治立场,不被其他歪曲思想腐蚀,克服从众耍酷的叛逆心理,这是对外汉语教师们进行文化传播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的差异、国家的主流思想变化趋势,坚定意识形态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为民族立魂的力量,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新时代国际汉语教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1.建立稳固的文化知识结构

要想讲好中国故事,掌握牢固扎实的文化知识是技能基础。讲述中国最重要的地方便是对外汉语课堂了,研究表明,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汉语是一门学习起来十分困难的语言,如何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汉语的乐趣,能够更轻松地学会汉语呢?想必,这就需要考验我们对外汉语教师讲故事的技巧了。小时候听的童话故事,总是能够让我们回味许久,甚至于我们已经成年了,也依然能够复述出来故事情节。除去学习第二语言的生理因素,故事的趣味性也是延续我们记忆的重要因素。有趣的汉语课堂能调动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了解中国故事,理解我国的文化内涵,理解汉字的构成,对他们学习汉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文化水平高低、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在教授汉语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语言教学为主,将文化贯穿其中,在讲解具体语言知识点的时候融入相应的文化小故事,不可以生硬灌输。不同的国家,其汉语学习者都有其各自的习得特点和习惯,国际汉语教师们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选取教学内容,多进行互动交流、引导沟通、鼓励开口练习。对外汉语教师应是掌握多项技能知识的混合型人才,不仅要必备汉语教学的专业知识,熟悉课程以及教材的内容,掌握课堂管理的方法技巧,还要进行广泛的学习,了解时事热点,掌握最新信息,更新知识维度,树立专业、权威的教师形象,言语具有信服力,才更好地传播汉语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

2.正确运用情感策略

在世界国际大环境中讲述“中国故事”,既要讲好与重大主题相关的“大”故事,又要讲好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故事,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积累。最好的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不仅能打动海外受众的心,还能拉近与海外受众的距离,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最终可以促进两国间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国际汉语教师应该避开生硬的宣传式口吻,而更倾向于讲故事、互动式的“双向传播”,在你来我往中完成对外传播,增强了中国故事的可懂性与贴近性,从而得到海外受众的喜爱。

在“双向传播”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误会”。作为师者,对外汉语教师要有宽厚的气度,要认识并理解学生作为外国人的立场,不能因为学生不了解而说出或做出一些“冒犯”的言行。这需要教师真正走出国门、打开视野。在工作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会遇到许多直面冲突的情况。比如,在国外教学时遇见中国领土不完整的世界地图。这无疑会伤害教师的民族感情,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保持理性,在此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表达我们所代表的国家利益诉求。比如,可以将联合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决议作为证据,向他人阐述事实。面对突发教学事件,要保持理性,有理有据地表达诉求,避免加剧情绪对立。因此,站稳脚跟、坚持文化自信是对外汉语教师讲述中国故事应有的态度;理性看待、客观表达是对外汉语教师传播中国故事的方式。

3.选择合适的中国故事

无可否认,我国古代璀璨的文化值得学习,但光给学生们展示我国的古代文化,不利于学生了解现代中国的情况,因此国际汉语教师更需要展示现代中国早已经更新换代过的文化,主要是介绍一些当代中国人最普通的生活,除了我们过的节日,还包括我们喜欢看的电视剧电影,吃的除了介绍各地美食还能说说我们的外卖,也可以是我们的中国速度,介绍“火神山”“雷神山”跨海大桥等,以呈现我们的文化变迁为主。

在“中国故事”的内容选择方面,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选择必须介绍的,还要根据学习者的兴趣,选择相关的文化来介绍。例如,学生喜欢酒,教师可以讲讲嗜酒如命的诗仙李白,从而衍生到诗歌的介绍。注意讲述过程中的趣味性即可。其次,教师们在选择文化内容时,不可生搬硬套,尽量与课文相关,通过课文内容来呈现文化内涵。因此,课文内容的选取尽可能有趣,教学设计要有创新性又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

4.借助一定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的定义是以文化或艺术为主要内容,能够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反映社会意识形态,满足大众娱乐的文化载体。文化产品的商业属性对应的是一种符号消费或象征消费,消费者不仅获得它的物质功能,更能获得它作为符号所蕴含的情趣、审美、个性等意义。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及消费等活动构成文化产业。

中国的文化产业相较于西方国家,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我们可以借助具有中国元素的文化产品打开市场,打开对外交流的大门。例如,如今提起“冰墩墩”,自然而然能够想到在中国举办的冬奥会。利用中国文化产品讲述中国故事,需要了解中国文化产业链诸要素的故事,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文化品牌,实施积极的对外文化贸易策略,努力提升文化影响力,以此开拓海外市场,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优秀非遗文化产品、数字文化产品以及一些文化产业作品“走出去”,让中国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与硬实力相辅相成。

四、讲好中国故事与提高中国话语权相互作用

“客观而公正”的国际传播的故事讲述,需要话语权平衡的国际社会来维持。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有某一方的意见企图遮蔽整个国际社会的眼睛,而“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提高中国话语权的关键一步,是形成健康国际传播局面坚强的矫正力量。

猜你喜欢

汉语文化教师
学汉语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谁远谁近?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美育教师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