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减”“音”你而美
——双减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研究
2022-11-23杨晓清
杨晓清
(江苏省宜兴市阳羡小学 江苏无锡 214200)
想要真正地降低小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压力和负担,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落实国家实行的“双减”政策方针,并运用科学的新课改教学标准对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提升是当前阶段小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教师要从自身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积极的研究,尽可能地将减负增效真正地融入日常的教学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体验。只有在小学这一黄金时期充分地锻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帮助小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学习理念,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一、基于缓解课业压力价值取向,更新传统音乐教学观
1.结合导学案辅助预习
传统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方式通常是教师直接为学生讲解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为主,学生在被动地欣赏音乐的美妙之处。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品析能力,但对其身心放松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毫无帮助。而结合导学案辅助预习则能很好地弥补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弊端,让学生在清晰的认识里提前了解音乐课堂上讲解的重难点知识内容,自发地提高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认识到学习音乐知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导学案能够真正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高速发展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民族歌曲”的单元教学时,在备课阶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三维目标”,为学生明确接下来民族歌曲教学目标,目标一:掌握基本的民族歌曲类别;目标二:学会并准确地唱出简单的歌曲;目标三:增强对我国各民族的喜爱之情,提高爱国主义精神。在实际课堂开展中,教师在上课之初为学生通过“导学案”明确本单元的具体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接下来需要将学习重心放在哪些地方。然后教师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对各节学习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逐步提高,实现导学案“导读”“导思”“导做”的引导功能。这样,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音乐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会相应地降低在音乐课堂上学习的压力,有利于实现“双减”政策下高效学习的目标。
2.拓宽开放性教学思维
“双减”政策的提出使得小学生的课业压力没有之前那么繁重,为小学生规范了特长发展的方向。在除去了没有必要的课业负担以后,学生能将思维和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课堂音乐知识的学习当中,在极度放松的状态下欣赏音乐旋律的美妙和歌词的意像。要想切实地落实“双减”政策的教育理念,音乐教师必须反思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不断地进行教育思想革新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心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个持久和反复提高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应对在实践课堂教学中的突发情况,认识到教育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的鸿沟,并能够通过观摩优秀教师和反复锻炼的方式突破障碍,取得最优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有所受益,感受到教师的高尚情操和为人师表的表率力量。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爱国主义”歌曲系列主题教学时,要首先明确爱国歌曲的类型,分为激扬型、平缓型、抒情型等,再从具体的歌词和曲调为学生进行讲解。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曲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改变了以往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聆听合唱团对这首歌曲的演唱,并通过播放“歌曲背景”视频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本身歌曲的理解。然后教师再以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点,通过提问“本首歌曲的类型属于哪一种?你们有什么见解?”让学生先运用自己的思维积极地加以思考和分析。接下来,教师再为学生系统地讲解本首歌曲所蕴含的多种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为学生教授演唱歌曲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一些列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多元化和开放性的学习感悟空间,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科学的世界观”。轻松的音乐教学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陶冶,清楚地认识到在音乐课堂上学习的重难点在哪,在缓解课业压力的基础上提升了听课效果。
二、从知识教育转变为素质教学,建构轻松、趣味课堂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会选择学生比较喜爱的歌曲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既能顺应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多角度接触音乐的途径。教师通过为学生分析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歌词意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认识音乐知识,提升小学生对本阶段音乐知识学习的素养。结合音乐内容创建一个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趣味课堂,也是实现我国“双减”政策这一引导方针的重要途径。多元趣味教学课堂能将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欲望充分地调动起来,激发学生主动提高现有的音乐文化素养。在这一趣味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秉持着开放和灵活的教学思想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出发点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灵动空间,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意识和鉴赏感悟能力。在给到小学生足够多的好奇场景和新鲜感以后,能够促进其自我规范音乐学习习惯的动力产生。
例如,在《新年好》的相关歌曲知识教学中,教师认识到这首歌曲和我国的传统节日息息相关。因此,在上课之初,教师首先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和学生共同讨论过新年都会有哪些风俗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地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想象,并引导小学生将对新年习俗的看法大胆地表达出来,促使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欢快的学习情景中更好地接受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引领学生学唱本节《新年好》的歌曲。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玩“歌曲接龙”的小游戏,按座位顺序从第一名学生唱歌曲的第一句,依次传唱下去,直至最后一名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学生在趣味的游戏互动中会更加快速地掌握歌曲的歌词、音调等,认识到学习歌曲也可以是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从而促使学生掌握了学习音乐知识的规律,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目标。
2.角色扮演,丰富认知
小学生天性活泼、喜爱玩闹,总是对周围有趣的事情充满着探求欲和好奇心。音乐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采用“角色扮演”的引导方式释放学生的天性,以此对小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朝着德智体等方向全面发展。在角色扮演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景创建的趣味性,让学生的身心在美好的音乐感受里充分的加以放松,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融入音乐知识的探究中。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OK星期天》的情景表扬活动时,首先为学生通过播放本首曲目音频的方式,让学生对曲调、歌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并记录自己喜欢的歌词,将喜欢的原因标注在歌词旁边。然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小鸟、小溪、白云、小草和主人公等角色的扮演,如在歌词“吉他轻轻谈小草笑弯腰”出现时,扮演“小草”角色的学生便要乐呵呵地弯下腰。接下来引导学生在和教师学习完歌唱以后,结合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共同完成边通过动作、表情变化边歌唱的“角色扮演”活动,在学生积极踊跃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减少干预程度,让学生发挥对本首歌曲的最佳能动性。最后教师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按照小组抽取的顺序号轮流在讲台上为大家表演,并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在唱功、表演动作和趣味程度上加以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深刻感受到是被教师时刻关注的,从而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建立对音乐知识学习的自信心。
3.设置悬疑,增强体验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低,其具有天真、单纯的性格特点。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来组织教学,为学生适当地设置悬疑教学情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很多经典的童话故事,并且小学生都喜欢这些趣味性浓厚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灵活将童话故事灵活地融入实际音乐课堂教学当中,在上课一开始通过故事来调动小学生对本节课堂知识学习的好奇心,使得学生认识到学习音乐知识不仅仅是浅显地学习音乐曲调、美感,还能通过浓厚的故事感受音乐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捉泥鳅》的音乐课堂上,在开始教学之前,音乐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一张带有趣的卡片,卡片的内容是带有简单图案的谜语:细长身子滑又溜,把家它在泥里头,下雨之前吹泡泡,帮助你来测气候。接下来,教师根据卡片中的谜语为学生创设悬念情景;“谁能来帮老师读一下卡片上的内容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呢?”待学生回答完以后,紧接着为学生播放和故事相关的背景音乐,来激发学生对“泥鳅”这一生物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地在课堂上讨论。学生会对教师展示的内容充满了热情,积极踊跃地投入到对“泥鳅”的探讨里。“它的家住在泥巴里”“它的身上没有鳞片”对于这些答案,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再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悬念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充分地张开想象的翅膀,将身心全部投入到对《捉泥鳅》的音乐欣赏学习中。
三、重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提高师生教与学互动
1.以问题为引导
教师围绕学生的发展情况创建的音乐教与学的互动课堂情景,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对音乐知识的品鉴能力,从而有利于小学生音乐素养逐步提升。师生互动是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关键所在,通过积极的提问、探讨、合作交流等师生互动形式,能够顺应当前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学生是课堂知识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领学生正确学习的组织者的教育理念。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能让学生的思想和精力快速地集中在课堂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并能始终将注意和兴趣保持在高涨的学习水平上。除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外,高度互动式的教学课堂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操控的条件,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对音乐知识吸收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在教学环节上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便契合当前“双减”政策的教育方针。
例如,在教学“木鱼”这一乐器知识时,教师首先使用学生比较喜欢的多媒体播放有关“木鱼”演奏的作品,让学生对木鱼这一乐器有所了解,知道其演奏的方式以及达到的音乐效果。接下来,教师围绕“木鱼”展开一系列的问题讨论,如“木鱼适合为哪些类型的音乐伴奏?”“木鱼声音的特点是怎样的?”等问题,教师要清楚地掌握问题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为学生进行提问,以此增加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在问题探究互动的过程里,教师针对学生充满疑惑的地方要着重加以引导,可以穿插让学生练习为《听妈妈的话》伴奏,帮助学生在练习中明确其遇到的疑惑点。相反,针对学生比较容易回答上的问题,则强调在肯定和表扬的课堂语言表达中强化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意识到多说多做是音乐课堂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这种互动式比较强的教学课堂上,不仅仅能迅速提升教师的对小学生音乐课堂的教学水平,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架一个全面的理解体系,促进学生个体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音乐体验效果。
2.融入游戏活动
有趣的游戏活动能够丰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结合游戏活动,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学习音乐知识的乐趣,从而将注意力和精力快速集中在所学的知识点上,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对现有的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地调整。音乐教师要注意把控对游戏的选择,尽可能找出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游戏方式,既要避免过于简单的游戏难以调动起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要避免过于烦琐的游戏让学生丧失信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有趣的游戏中增加和教师的互动,提高学习音乐知识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教学“打击乐器”的时候,可以将“探索空间”的游戏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准备一个密封且不透明的黑盒子,提前将打击乐器放到盒子里面,首先让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从前到后依次摸盒子里的乐器,引导学生仔细想象乐器的形象,感受乐器的质感。然后教师让学生在空白纸张上将乐器画下来,并以问题“同学们,你们猜这个乐器是用什么做的?”来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进一步讨论这个乐器能够发出怎样的声音,鼓励学生为这个乐器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最后由教师为学生揭秘盒子里的乐器是自制的“小鼓”和“木鱼”,共同研究怎样使乐器发出好听的声音,并使用这个乐器为《小螺号》这首歌曲进行伴奏。
总而言之,“双减”教育政策的贯彻实施对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旨在让教师从学生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构建多元教学模式。音乐教师要深知“双减”政策在音乐课堂上发挥的缓解课业压力、提升音乐素养的价值所在,在这一基础上首先对自身陈旧的教学理念加以革新,运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情感传递。其次,通过教师有机地围绕音乐内容构建多元化的趣味教学课堂,带动学生探究音乐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通过不断地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和交流,及时地为学生调整现有的教学环节,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