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衔接行动研究

2022-11-23李丽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双减习惯读书

李丽平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东校区 北京 101100)

一、背景分析

这届新初一学生的经历是丰富的,又充满着挑战。

1.公关突发卫生事件后

受公关突发卫生事件影响的一代小学毕业生,有过短暂脱离集体生活的经历,使得很多学生课堂规范行为的自控能力较弱。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一把“金钥匙”,但在公关突发卫生事件中不允许留作业或少量留作业,使得部分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降低,多出的课余时间有的也因为自己的所谓“青春期”而变得杂乱无序,无形中使得部分学生的自律能力越来越弱,对知识的功底也就打得越来越不牢固。初中课程的增多,考试科目的增加,语文课程标准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更强。为此,很多学生一下子无法适应,甚至到现在都没能完全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和语文知识点的考查方式,成绩也就与小学大相径庭。

2.“双减”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份“意见”的出台与落实,使得本就语文基本功不扎实的初一新生更是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由此看来,做好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迅速成长起来,刻不容缓。

二、研究计划

培养习惯,走好第一步。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培养好习惯必须有实际行动,必须有完善可行的计划,必须有毅力。

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对人的身体、思维和行为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七年级是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关键时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习惯定会成就一段好的人生。

1.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一文这样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静,才能从容面对日常平淡的生活。

《读者》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

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读者》因此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我有幸从朋友处得到了一套2021年全年的《读者》,放在家中,无暇顾及;放在班级读书角,供同学们欣赏。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每日进班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一本《读者》,津津有味地阅读,我用自己的专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我将自己喜欢的文章分享给学生听,唤起学生共鸣,主动去读书角取书。每日清晨,我们就在默默地读书中享受短暂的美好时光。

颜真卿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为了学生将来的无悔,现在就需要我们引导他们珍惜寸光阴,不仅要静心读书,还要勤学善思。

每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我都会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的标题,思考课文标题的可能性含义。阅读页下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从而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题旨、作者简况及写作背景,为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真实想法打好基础,同时,带着疑惑读书,学生读书的方向性会更强,培养了学生的读书速度和给自己解惑的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很重要。“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七年级的学生要通过默读、朗读、速读等多种形式来阅读课文,结合自己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的理解从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形成自己独到的认知。因此,我对学生的每一次读书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第一遍,课前读书录音。借助“晓黑板”App朗读功能进行朗读课文练习,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自己识字及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进而将这些错误写在自己的预习本上,再读一遍错字错词或错句,为课上的熟练朗读课文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遍,课上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进行多音字、易错字的辨析练习。

比如,在学习杨绛先生的《老王》中,“载客”一词学生注音总是出错,为此,我将“载客”一词提炼出来,作为词语学习的重点。

2.学生查《现代汉语词典》,实物展台呈现多音字“载”的读音及释义

载【zǎi】①年 一年半~、三年五~、千~难逢。

②刊登 登~、刊~、转~、~入史册、~于该刊第五期。

载【zài】①装载~客。~货。汽车上~满了乘客。~誉归来。

②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 卸~。过~。

③充满(道路)风雪~途。怨声~道。

④姓。

⑤又;且~歌~舞。

3.创设语境,根据释义,辨别读音

(1)多媒体展示语境,分辨读音。

①母爱像一把伞,罩在风雨之中;母爱像一阵春风,轻轻抚摸着我的脸;母爱像一叶小船,载着我们驶向人生的彼岸。

②五月风,记载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每一个传说都化做一片云彩,弥漫在整个天空。

③多姿的青春,迷茫的青春,懵懂的青春,落泪的青春,责任的青春,青春的婀娜,青春的美妙全部撒播在了沿途的风景之中,迷茫,酸楚,欢声笑语在记忆的天空中承载着梦想而飞翔,青春才成了心中的永恒。

④筏子在水面上载浮载沉。

⑤《少年画报》上刊载了不少少年儿童作的画。

带着基本的释义和读音,学生很快地就分辨出了“载客”的读音。

(2)学生自创语境,巩固理解。

学生分组选词造句,理解词语意义;小组分享,共同进步。

(3)选取语段进行填词练习,以提高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4)学生自己出词语,向同学进行提问,锻炼识字辨音能力

这样几步骤下来,学生对多音字“载”有了更加清晰的辨识度,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多音字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遍,课上速读课文,将能概括大意的词句标示出来或简要地概括出来,从而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形成对课文的总体认识。画思维导图是学生展示读书及读书效果最好的行动。在电脑展台上展示,更加直观地呈现出阅读者的综合能力,在问题中补充完善,展示者、聆听者,能形成更好地交流。

每日的朗朗读书声响彻校园,这与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是紧密相关的。后期的默读不仅是在练习学生的读书速度,也是方便学生快速做好中小衔接。

4.培养学生专注听讲、记录重点的习惯

每名同学都准备了一个课堂笔记本和三色笔(红色、黑色和描重点的粗笔)记录课堂上老师黑板上书写的文字,语言上反复强调的话及同学的见解。第二节上课时,我会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温故而知新”,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新的一节课上的学习。很多同学的笔记细致、整齐,成了复习功课时的好助手,同时也培养了自己良好的听课习惯。

5.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每一个单元的课文都有相应的教学重点,把握好这些个教学重点,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为此,围绕单元重点精心设计了每篇课文的授课内容。这期间,原有的阅读方法还是不能忽视。

在学生进行了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带领学生在轻松的语文活动中落实好单元学习重点,进而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鉴赏能力。

在学习《春》这课的时候,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任务驱动1】

(1)“春天”在文人墨客眼里是什么样的?请用他们的作品来说明理由。

(2)同学们眼里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口语表达。

(3)作家朱自清眼里的“春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跟随作者走进作品“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展示,从而再次感知内容,感受春天的美。

【任务驱动2】

《春》为朱自清的写景佳作。全篇文章紧扣“春”这个主题展开描写,从盼望春天,到描写春天,再到赞颂春天,作者有条不紊地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动人且生机勃勃的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作者表露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即他喜爱春天。

那么,作者是怎样将那些充满生机的图画表现出来的呢?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段语句的赏析,我们将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幅图画进行语言方面的品读,初学者,我们设计了这样的赏析模式:

我选的是描绘春天的 (景物)的语句。读原句,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出 (物)的 特征,从中我感受到了 。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最后再加入作者创作《春》的背景,进而体会作者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感情。

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带动起初一新生的学习热情。

6.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运用品读教材文章的方法——修辞和词语的使用,进行片段练习,写身边熟悉的事情,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是小人物单元,无论是鲁迅笔下的“阿长”,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还是《卖油翁》中的卖油老翁,他们都具有人性的光辉,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现出人物独特的魅力,不仅打动了作者,也感染了身为读者的我们。而单元后设置的写作题目《照片里的故事》,就是在给学生提供发现、挖掘小人物闪光点的写作契机。

这样一个单元文章的学习,带动了学生整个语文能力的培养。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7.培养学生及时改错的习惯

“双减”对教师的布置的作业提出了更精确化的要求:每日语文作业不能超过30分钟。这“30分钟”既包括当日学习内容的反馈性作业,也包括新的一天课程学习的预习性作业。每日课前测、一节课结束前10分钟的课后测,再加上前日的作业,教师每日批改的数量成倍增加。学习态度、听讲效果、个人自悟能力等等,学生学习的效果参差不齐,出错的地方也比以往增多,需要及时改错的学生也就增多了。“当日事当日毕。”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学生自律能力的方式之一[1]。一张又一张的统计表,足以见证了学生努力的痕迹。

8.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习惯

本学期,除了阅读考试规定的《朝花夕拾》《西游记》外,还给学生提供了另外十部名著,推荐了《意林》《青年文摘》等刊物,还有《人民日报》“晨读”“夜读”的电子平台,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学习文言文《狼》时,还拓展阅读了与狼相关的成语故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教材中塑造的狼形象是奸诈凶狠贪婪的,我们还阅读了选自《聊斋志异·牧竖》中的小故事,认识了一位为了孩子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狼妈妈形象,从而丰富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在学习《孙权劝学》时,我们又引入了傅修和仲永一正一反两个材料,供学生与课文思想进行比较,去发现其“同而不同”,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三、教学反思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不同的,考查知识点的范围及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小学考查的知识以教材为主,而中学则是以教材为辅,个人的语言感悟能力为主[2]。因此,做好中小学的语文衔接工作,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显得尤为必要。从培养学生的诸多习惯入手,帮助学生快速适应中学的学习,这是我采用的衔接模式。

“双减”在继续,中小学语文衔接行动研究,助力学生持续发展,我们在路上。

猜你喜欢

双减习惯读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