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麦8 号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2022-11-23彭风晓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分蘖籽粒粉剂

彭风晓

(河南省邓州市植保植检站,河南 邓州 474150)

河南省自然条件优越,目前小麦种植面积常年超过470万hm2,在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中占比约20%,总产占比超过20%。受异常气候条件、栽培技术水平等多因素影响,河南省小麦生产中赤霉病等次要害虫逐年加重,成为当地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此外,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逐年增加,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倒伏等问题[1]。因此,河南省推广的小麦品种要求抗寒、抗倒、产量稳定、品质优、适应范围广泛、籽粒饱满[2]。

泛麦8 号选育单位为河南省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亲本来源为泛矮2、神麦l 号,1997年开始选育,2005年选成,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07。本文对泛麦8 号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进行总结。

一、土地准备

地块要求土层深厚、地势平、土壤较肥沃、质地疏松、保肥保水效果较好、有完善的排灌设备且灌溉水源充足[3]。前茬作物要及时腾茬,确保泛麦8 号播种前5 天整理好。

前茬作物收获后秸秆还田,用秸秆粉碎机灭茬,粉碎长度要求不小于10 cm。然后深耕,要求深度在25 cm 以上,深度一致,机械整地速度均匀,不发生重耕、漏耕等问题,确保地表土碎、地平、上虚下实。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有机质年增加量可达0.02%,土壤改良、肥力水平增加效果明显[2]。整地同时基施三元复合肥450~600 kg/hm2。

二、种子准备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心选择,要求种子纯度、发芽率、净度分别大于99%、85%、99%,土壤含水率在12.5%以下,且籽粒大小均匀、饱满、色泽健康、没有病虫害,以提高播种后的出苗率和整齐度。提前进行种子包衣,选择具有杀虫、杀菌、营养功效的种衣剂。

三、科学播种

泛麦8 号在河南省的播期因不同区域气候差异略有不同,南部、中部、北部分别在10 月下旬、中旬、上旬。足墒播种,宽窄行种植,种植密度随土壤肥力进行调整。基本苗密度为150~225 万株/hm2,播种量75~105 kg/hm2。土壤墒情不足要造墒播种,影响播期时播种量需适当增加,每延迟3 天左右需增加7.5 kg/hm2,最终播种量不大于225 kg/hm2。播种深度需保持一致,一般在3 cm 左右,要求播种均匀。播种后覆盖薄土,可起到镇压保墒的作用。

四、播种后管理

1、查苗补种

播种后定期观察,发现漏播及时补种。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采用疏密补稀的方式进行补栽。3~4 叶时对带分蘖的苗进行移栽,覆盖深度上不压心、下不露白即可。之后将土壤充分压实,适量灌溉,以提高成活率。

2、中耕镇压

11月底到12月初时,河南地区泛麦8号进入了大量分蘖阶段,麦田群体密度过大、长势过旺时可适度中耕、镇压,对地上旺长进行抑制,创造利于根系下扎的土壤环境[1~2]。植株长势过于旺盛时,可在10 天后再进行镇压,或均匀喷施壮丰安、烯效唑等进行化学调控,避免重喷、漏喷。晴朗天气镇压效果较好,土壤湿度过大则不需要镇压。

3、水肥管理

(1)水分管理

小麦进入分蘖期后,如果土壤墒情不足需及时浇分蘖水,之后中耕。同时冬前追肥,以利于植株分蘖和次生根生长,确保小麦长势健壮,提高安全越冬几率。一般在日均温3~4℃时冬灌。

如果土壤含水率偏低、群体密度偏小,返青期要尽早浇水;如果群体密度偏大、小麦植株长势旺盛,则不需要灌返青水,以降低无效分蘖。3 月后小麦处于拔节期,随着温度越来越高,需结合苗情及天气情况适时浇水。4 月上旬小麦处于孕穗期,对水分需求量大,缺水会对小麦产量造成很大影响,要及时灌溉、灌透水。

(2)施肥管理

小麦刚进入拔节期时,需追施尿素300 kg/hm2,如果冬前已追肥,施肥量可减少为225 kg/hm2,施肥深度以10~15 cm为宜。抽穗期到灌浆期,可选择l%尿素水溶液、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750 kg/hm2+天丰素150 mL/hm2叶面追肥,每周喷1 次,连续3 次,对降低干热风影响、确保小麦籽粒灌浆、实现高产有显著作用[3]。

五、病虫草害防治

1、病虫害防治

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麦田内易发生蚜虫、纹枯病等,需要及时进行防治。选择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 g/hm2,兑水750 kg,对准小麦茎基部均匀喷洒。

春季时可在2 月中旬进行1 次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防治小麦根腐病、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同时对条锈病、白粉病也要加强预防,可与化学除草同时进行。选择12.5%烯唑醇900 g/hm2,兑水750 kg,混合均匀后喷施[4]。

3 月下旬后继续开展病虫害防治1 次,选择20%粉锈宁1500 mL/hm2、3%啶虫脒300 mL/hm2、1.8%阿维菌素乳油120~150 mL/hm2、10%吡虫啉600 g/hm2等喷雾。

抽穗后,由于气温高、麦田内群体密度大,一般易重发病虫害,如锈病、赤霉病、黏虫、白粉病等,需在4 月底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选择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0~1500 g/hm2、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4.5%高效氯氰菊酯450 mL/hm2、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 600~900 g/hm2,喷雾防治。喷后24 h 内遇到降雨后需及时补喷。

2、草害防治

播种后2~3 周杂草大量出土,是杂草防除的最佳时期,根据杂草类型针对性防除。杂草主要为荠菜、猪殃殃、米米蒿时,可使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8.75~22.5 g/hm2、13%二甲四氯水剂4500 mL/h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0 g/hm2等喷雾防治。杂草主要为禾本科时,如野燕麦、硬草等,可使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900~1050 mL/hm2防治。杂草为禾本科与阔叶类杂草混生时,可使用巨星22.5 g/hm2+麦极 525 g/hm2进行防治。

如果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或效果不明显,可在第2年2 月上中旬小麦拔节前进行1 次化学除草,要求除早、除了,杜绝重喷、避免药害。

六、冷害预防

小麦拔节后最低气温降低到0~2℃时,要及时做好防冻措施,可采取熏烟处理或灌溉等方法。寒流过后,统计小麦幼穗冻害情况,及时灌溉、追肥,确保受害植株恢复生长。

七、收获

小麦进入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后即可收获,目前河南省主要采取联合收割机收获,同时秸秆粉碎还田。收获期如有降雨要及时抢收,做好晾晒管理,避免籽粒霉变、发芽造成减产。

猜你喜欢

分蘖籽粒粉剂
氮素对高温胁迫下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撒落成星星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春防大蒜病虫害需对症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