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户外自主游戏的源头活水

2022-11-23范洁羽

好家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油桶建构材料

文 范洁羽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我园的户外活动场地较大,为开展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幼儿园越来越重视户外自主游戏。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园发现幼儿户外自主游戏还存在幼儿经验不足、活动形式单一、材料投放随意、教师控制频繁、场地划分不够科学等问题。为此,我园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科学投放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全面提升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水平。

一、巧用资源,创设游戏环境

(一)整合幼儿园户外游戏资源

场地规划不仅影响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有效性,还直接影响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和持久性。有研究指出,空间的分隔会影响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效果,以及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因此,我园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游戏活动场地。

通过年级组讨论,我园确定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凸显“自然、低碳、本土”主题理念。“自然”即绿色的、生命的、本色的;“低碳”即节能的、环保的;“本土”即体现地方特色。做到既让环境充满童趣,又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幼儿各种自主性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右侧的草地上,教师设置了集野战区、足球区、攀爬区为一体的综合游戏区;在中间硬质地,教师画上了骑行线路,设置了加油站、快递公司等情境,布置成骑行区;右边的塑胶地上,教师摆上油桶、轮胎、长木凳、长梯凳、楼梯,供幼儿开展平衡、钻爬等锻炼;我园利用园内三棵大树做成树屋,供幼儿攀爬;我园将原来的两个小沙池合并成一个大沙池,做成水系,并把将水源引进沙池;在院墙上,我园绘制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文化墙,让幼儿每天散步时,都去看一看、说一说;我园在后院墙边搭建“雕花楼老街”,布置成集菜场、面馆、各色烧烤小吃、西点为一体的角色游戏区;三楼大晒台被设置为建构区,投放纸箱、可乐罐、木制、竹制等低结构建构材料,教师引导幼儿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建构。

户外游戏区域被重新整合后,我园根据各区的特点,每天分时段、分年段组织幼儿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在整合后的户外游戏区域,幼儿打破班级界限,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同时,以班级为单位,轮流交换活动场地。

(二)优化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材料

户外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的活动。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自然材料,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主地选择游戏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我园原有的户外游戏材料,存在着一些弊端:投放的材料安全性、实效性差,幼儿的活动受限,不便于探索多种玩法;投放材料随意性较大,计划性不够明确,缺乏目的意识;材料投放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难以体现不同年龄的层次和多元教育价值等。为此,我园结合前期幼儿游戏情况进行研讨,确立了材料策略。

1.增强投放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户外游戏材料的收集、制作和投放,同样要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教师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危险隐患的材料,并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注意材料的艺术性。例如,在平衡区,我园对投放的安全材料进行清洗、消毒,确定无安全隐患后,再在废旧轮胎、油桶上面绘制精美的图案,增加美感,将其艺术性充分展现出来,使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在建构区,我园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低结构材料,注重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如色彩鲜明的木质亭子、塑料材质的花草树木、做工精美的动物造型等。

2.明确投放材料的目标性和针对性

户外游戏不是让教师随意投放一些游戏材料,给幼儿游戏,而是教师有目的地结合主题,引导幼儿开展游戏。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要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游戏材料。例如,在大班“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中,首先,教师围绕“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向往做一名小学生”这一活动目标,带领大班幼儿参观附近的实验小学,让幼儿走进校园,积累游戏经验;接着,在幼儿园三楼的晒台建构区,教师布置了实验小学的大门及学校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图片,让幼儿结合参观经验和搭建技能完成实验学校的建构活动。“舞龙”“舞狮”是地方特色游戏,教师与镇文化站取得联系,邀请老年舞龙队、舞狮队来幼儿园表演。然后,教师在美工区投放纸盒、油桶、绸布等材料,组织幼儿制作长龙和狮子,再将做好的成品投放到户外。幼儿模仿爷爷奶奶的动作,尽情游戏,传承了地方特色文化。

二、放飞童心,引导幼儿户外自主游戏

游戏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是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也是户外自主游戏的观察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如何做到放飞童心,让幼儿能够自由、自主、愉悦地游戏,是值得我园深思的问题。如今,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已成为园本课程的一部分,同样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尽管我园强调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户外游戏活动等同于自由活动。教师有责任对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有效引导,其中以隐性指导为主,并注意引导的有效性、艺术性。

(一)善于有效观察,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在户外宽敞、自由的空间里,教师要具备善于观察、适时指导的能力。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对教师首先提出观察的要求。教师只有完整地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一言一行,才能对其能力的发展、游戏中的表现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做出适宜的调整策略。例如,在沙水游戏中,幼儿要构建护城河,防御敌人进攻。幼儿想把水源引入护城河。但是,引水时出现了问题,引水的管子不能固定,刚垒好就倒塌,幼儿急得满头大汗。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在管子里投入沙包,固定好管子,成功地把水引入护城河。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观察、敢于放手,巧妙介入,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回应,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二)解读幼儿行为,满足幼儿不同需要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必定存在差异。教师不能单纯从字面上增强尊重幼儿差异性的认识,而要在活动中“尊重个性,区别对等差异性”。要解决好教育个体的不均衡性问题,就必须因人施教。首先,提供的材料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个体、不同能力幼儿的选择。例如,户外游戏“滚油桶”,从用手推的方法到站在油桶上前进、倒退着滚动油桶,再到负重滚动、花样滚动,难度逐渐递增。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练习单纯的滚动油桶;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在油桶上练习前后、两人面对面交换油桶等。既达到锻炼目标,又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快乐;其次,创设户外游戏的情境具有递进性,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例如,户外游戏“野战大本营”中,师幼一起预设情境,布置场景。然后,红、黄两队进行对垒,互相攻占对方阵地。幼儿在游戏中完成过小河(平衡区)、翻高山(攀爬区)、炸碉堡(投掷区)等环节。

我园地处高港口岸,拥有丰富的资源。为提高幼儿游戏质量,我园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活动。一方面,教师通过收集图片、文献资料等,向幼儿介绍古镇特色;另一方面,教师组织幼儿“走出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为开展户外游戏积累经验。教师发动家长收集当地的民间游戏,并把收集的民间游戏融入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带领幼儿到雕花楼老街、高港鼓儿书、口岸虎头鞋、白马糖画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观,为幼儿后期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积累经验。

户外自主游戏使幼儿走出狭小的空间,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自由、自主、轻松、愉悦等优势,让幼儿在自己能够支配的世界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油桶建构材料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背火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油桶呀油桶,你怎么了?
可爱的小瓢虫
建构游戏玩不够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