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背景下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2-11-23波,黄璐,2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竞技滑雪冰雪

刘 波,黄 璐,2

党的十九大提出“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1]”的目标要求,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历经7年艰辛努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再一次共创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再一次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北京携手张家口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全面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2]”北京冬奥会在防疫成果、竞赛成绩、赛事组织、宣传效果、奥运遗产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多方面显著优势。同时,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对推动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4]。基于后冬奥研究视角,对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对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的竞赛成绩进行分析,对推动我国冬季项目的普及与发展进行研究,为推进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1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基本特征

1.1 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植根全球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建立在我国疫情防控体系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确保了北京冬奥会安全、顺利、成功举办。2021 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在禁止观众入场观赛的前提下,运动员等参赛主体不时爆发聚集性疫情,部分项目参赛受到运动员退赛的影响,对日本举办东京奥运会致力于打造的“安全之手”国际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显露了东京奥运会竞赛组织与安全保障工作的不足之处。与之比较,北京冬奥会允许具备防疫要求的观众入场观赛,无形中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和挑战,同时采取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在疫情防控全流程实施细致严格的管理。事实证明,“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精准有效,赛事期间没有发生聚集性、溢出性疫情,闭环内阳性比例仅为0.45%,为全球抗疫和举办国际重大活动提供了有益经验。[2]”

1.2 竞赛成绩全面突破

“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全项参赛,勇夺冬奥会9枚金牌、15 枚奖牌和冬残奥会18 枚金牌、61 枚奖牌,创造了我国参加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2]”相比较而言,平昌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1 金6 银2 铜的比赛成绩,仅获得金牌榜第16 位。这是新时代中国奥运战略的重大突破,是我国实施北京冬奥会“全面参赛”战略、注重提升雪上项目成绩的必然结果。我国竞技体育战略一直存在“夏季项目强、冬季项目弱”和“冰上项目强、雪上项目弱”等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北京冬奥会中国竞赛成绩创造了历史最佳战绩,使夏季项目和冬季项目达到了平衡状态,“冰强雪弱”的现实困境大为改观。

1.3 赛事组织出色完美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办奥”要求的必然结果[5]。从开闭幕式活动、奥运场馆运营与管理、竞赛组织工作等各方面,全面贯彻了新发展理念,真正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的总体要求。开闭幕式活动的组织工作方面,彰显了简约、节约、开放办奥的理念,在活动呈现上实现了精彩、非凡、卓越的目标要求。奥运场馆运营与管理方面,彰显了绿色、共享、廉洁办奥的理念,奥运场馆运营与科技的完美结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竞赛组织工作方面,体现了竞赛组织工作的细致严谨,确保了比赛过程的公平公正,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1.4 形象建设积极有效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为推动中国国家形象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来自32 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这是对中国举办奥运盛会的充分肯定。国内媒体舆论合力,在塑造北京冬奥会国际新闻媒体议程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内形象建构方面,首钢大跳台的蓝天是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冰丝带屡破纪录的事实映射了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的高质量高标准,是科技赋能与应用的典型例证。这些媒体报道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加分,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的最好宣传。

1.5 奥运遗产丰富多彩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对推动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大的奥运遗产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运动进校园”等专项计划的推行,以及《“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 年)》等一揽子冰雪运动促进政策的实施,极大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切实促进了中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让更多的人关注冰雪运动,扩展了世界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成长空间。同时冰雪运动与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激活了冰雪运动产业的附加值效应,促进了体旅融合、体医融合、体育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实践,为我国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开辟了新的实践道路。

2 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竞赛成绩分析

2.1 夺金项目分布特点

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9 金4 银2 铜的竞赛成绩,位列金牌榜第3 位,创造了中国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从北京冬奥会中国夺金项目的分布特点来看,中国传统优势项目短道速滑保持强势状态,夺得2 枚金牌;自由式滑雪项目夺得4 枚金牌;速度滑冰、单板滑雪和花样滑冰项目斩获3 枚金牌。这一优异的参赛答卷有力突破了我国冬奥项目历来存在的“冰强雪弱”的发展困境,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有待后续观察。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雪上项目”历史性突破,占金牌总数的60.5%,实现了“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之间的平衡发展,对于大幅提升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竞赛成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进一步分析发现,除去短道速滑、速度滑冰是时间竞速类的客观评分项目之外,中国在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花样滑冰上取得的6 枚金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评分类项目。北京冬奥会中国夺金项目的分布特点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我国传统优势项目速度滑冰项目,二是以自由式滑雪项目为突破口的评分类项目。此外,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钢架雪车项目上形成了新的突破点,距离绝对夺冠实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尚需不断培育与发展。

2.2 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的因素分析

(1)竞技体育战略布局针对性强。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冬季项目发展,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提供了全方位的坚实保障,同时发挥了统筹安排和精准施策的制度优势,具有针对性地投入冬季项目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面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夏季奥运项目和冬季奥运项目发展不平衡[6]。基于此,在战略和资源层面上进行整体布局与统筹安排,《“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对于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提出:“夏季奥运项目再创辉煌,冬季奥运项目全面提升,以‘三大球’为重点的集体球类项目发展基础更加夯实。[7]”我国冬季项目发展跃迁是竞技体育战略布局的必然结果。

(2)冬季项目“全面参赛”战略推进成效明显。“全面参赛”战略使我国冬季项目形成了重点突破与整体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我国冬季项目“全面参赛”战略指的是:“竞赛小项的全面覆盖和参赛人数的全面增加两个目标维度,竞赛小项全面覆盖是指通过科技助力等途径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达到我国冬季项目整体水平提高的目标;参赛人数全面增加是指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8]”实现我国冬季项目的“全面参赛”是有效提升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的有力保证,确保了优势项目的竞争优势,发挥了潜优势项目的后发优势,有效打破了发展所面临的“冰强雪弱”现状[9]。

(3)冬季项目跨界跨项选材成效显著。跨界跨项选材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资源统筹优势与资源高效配置的标志性成果。夏娇阳等[10]的研究表明,近4 届冬奥会我国共有98 例成功实现跨界跨项转换的案例,分别体现在器材、体能和技术维度,对推动我国冬季项目具有积极地促动作用,典型案例是获得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季军的闫文港。可以预见,冬季项目跨界跨项选材将在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4)北京冬奥会中国主场优势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主场优势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一是东道主具有提议冬奥会新设项目的优势,由北京冬奥组委提交的新设项目通过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的一致通过,北京冬奥会新增的7个小项分别是:女子单人雪车、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跳台滑雪混合团体、自由式滑雪大跳台(男子、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和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混合团体项目。这些新设项目既是我国冬奥优势项目,又符合国际奥委会关于增设女子项目和实现性别平等的政策取向。中国队首金正是来自新设的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项目,谷爱凌夺得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桂冠,充分体现了东道主新设项目的竞争优势。二是中国运动员在备战周期中具有场地适应优势,在训练周期安排、参赛时差、场地环境等方面具有主场优势。三是我国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卫生防疫方面对中国运动员备战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四是推行归化运动员政策效果突显,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归化运动员谷爱凌。

(5)“老将”坚守和新人辈出交相辉映。“老将”坚守梦想的价值得以突显。徐梦桃、武大靖、齐广璞等征战过多届冬奥会的“老将”发挥出色,正是这些“老将”的优异表现,夯实了我国冬季项目持续发展的根基。冬季项目新人辈出形成了助推发展作用。谷爱凌、苏翊鸣等年轻小将的稳定发挥,对促进我国冬季项目上台阶上水平发挥了助力作用。

2.3 竞赛成绩的不足之处

(1)整体竞技实力有待提高。从国际通行的奥运会排名规则来看,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标准,国际奥委会官网、中国等一般采取金牌榜排名,美国大部分媒体采取奖牌榜排名。北京冬奥会中国竞赛成绩位列金牌榜第3 位,这充分说明中国体育代表团具有绝对夺金实力,也要看到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的奖牌偏少,仅获得15 枚奖牌,排在第11 位。由此反映出中国体育代表团具有绝对竞技实力,但是整体竞技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相比较而言,俄罗斯奥委会、加拿大、日本分别位列金牌榜的第9、第11、第12 位,但分别位列奖牌榜的第2、第4、第6 位。由此可见,中国夺牌项目不够全面,主要集中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花样滑冰等项目上,同在亚洲的日本在这些项目上具有夺牌优势,还在跳台滑雪、北欧两项、冰壶项目上获得奖牌。

(2)优势项目相对单一。北京冬奥会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潜在夺金点并未涌现。中国在2002 盐湖城冬奥会上首次斩获金牌,在过去5 届(不含北京冬奥会)冬奥会上共夺得13枚金牌,传统优势项目短道速滑包揽了10 枚金牌,其余3 枚金牌分布在速度滑冰、自由式滑雪、花样滑冰项目上。由此可见,我国主要依赖短道速滑这一传统优势项目,具有绝对夺冠冲击力的优势项目较少,潜优势项目并未涌现。抛开评分类项目的优异表现,我国仅在钢架雪车项目上有所突破。距离劣势项目的整体实力提升目标还有较大差距[11],大部分获得“参赛资格”的项目距离夺冠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3)实施归化运动员策略喜忧参半。归化运动员策略的成功典范是谷爱凌,但以冰球项目为代表的归化运动员策略并未发挥突出作用,整体上提升了中国冰球的竞技实力,缩小了与世界强队的差距,但不能彻底改变中国冰球的整体格局。加之归化运动员策略是否继续实行下去尚未可知。由此可见,归化运动员策略是一种基于现实主义政策选择的短期行为,从中长期战略发展的角度,并非“标本兼治”的解决之道。

3 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理性反思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对全面推动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对北京冬奥会落幕之后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进行反思,拟从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两个维度,具体针对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的持续保持,我国冬季项目普及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3.1 竞技水平持续保持面临严峻挑战

从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东道主竞技水平演变的基本规律看来,普遍形成一种波峰状的发展曲线规律,即东道主在“天时、地利、人和”因素的促动下,在东道主承办的奥运会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前后奥运参赛周期表现出“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变化。北京冬奥会之后,我国冬季项目对于持续保持竞技优势面临巨大压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主场优势不复存在。北京冬奥会我国雪上项目取得的诸多突破,全部集中在评分类项目,这类项目无疑受到动作审美评判的主观因素影响,那么在2026 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上能否延续评分类项目的强势状态,将是我国雪上项目能否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考量因素。

(2)优势项目面临挑战。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能否继续保持强势的发展状态,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控因素。比如我国短道速滑项目面临“新老交替”的影响,武大靖等“老将”能否持续保持强有力的竞技优势,新秀运动员能否持续涌现;在北京冬奥会上表现低迷的韩国短道速滑项目,如果在下届冬奥会上强势回归,这些都是影响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的因素。

(3)竞技成绩何以保持。对比传统冬季项目强国,如在北京冬奥会奖牌榜排名前列的国家,包括挪威、德国、俄罗斯奥委会、加拿大、美国、奥地利、日本、瑞典、荷兰等国,要么有拳头项目,例如挪威的越野滑雪项目和冬季两项、德国的雪橇雪车项目、奥地利的高山滑雪项目、荷兰的速度滑冰项目等;要么具有整体发展优势,例如美国、俄罗斯奥委会、加拿大、瑞典等国致力于冬季项目的全面协调发展。

(4)归化策略。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重要保障因素和东道主因素的共振下,北京冬奥会实施的归化运动员策略能否持续下去,在政策的延续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疑问。质言之,下一个归化运动员谷爱凌在哪里?中国冰球队是否需要持续引进归化运动员来保持竞技优势?

后冬奥时代,我国冬季项目能否保持强有力的竞技优势,将面临来自国家政策的延续性、传统优势项目的保持、归化运动员策略的延续性、东道主优势的消退、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主要竞争对手的变化等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这些因素是今后需要重点考虑的战略布局。

3.2 可持续发展面临高质量发展转型压力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为现代奥运会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我国研制了《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的7 项遗产、35 项内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具有独特的价值[12]。其中,对我国冬季项目的普及与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的北京冬奥遗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冬季项目普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截至2021 年10 月,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 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4.56%,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13],为我国冬季项目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全球影响力和场地设施的双重作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所产生的全球影响力,以及冬季项目场地设施建设对全民健身的推动作用,既是对现代奥运遗产的层摞与创造,又融入了我国冰雪运动的历史传统与国家发展进程[14],成为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重要、长久的推动力,成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15]。

(3)部分冬奥明星成为“偶像”和“榜样”。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为塑造新时代冬季项目体育明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比如在北京冬奥会大放异彩的谷爱凌是“体教融合”的典型范例,表明学业优秀和冬奥冠军可以兼得,成为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追星对象,榜样的力量为推动我国青少年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发挥了积极的促动作用。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辉煌的文化遗产,但是我们也要冷静思考,在后北京冬奥时代,对于我国冬季项目的普及与可持续发展还面临哪些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这一冬奥快速发展时期之后,将步入冬奥发展的瓶颈期。进入瓶颈期的主要特征是我国冬季项目发展的“滞胀”发展特征,这是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有待突破的关键阶段。有研究表明:日本通过两次举办冬奥会,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冰雪运动发展模式,成为亚洲传统冰雪运动强国[16],这其中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高度正相关性。日本冰雪运动经历了起步、鼎盛、衰退和复苏的过程,在冰雪产业规模逐渐缩小的困境下,采取了生态保护与统筹规划、旅游度假与文化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多部门协调与多主体参与等改革措施[17],逐渐走出冰雪运动发展的衰退期。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全球疫情“常态化”等相关因素影响,国内面临较大的“调结构”“促消费”“保增长”压力,势必对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冰雪经济战略布局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一方面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助于破解冰雪经济体面临的多元困局,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促动作用[18]。

据此研判,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伴随全球疫情“常态化”和地缘冲突风险升级的趋势,以及国内居民消费水平有待提振等因素,尤其是体育消费水平偏低,我国冬季项目普及速度势必放缓,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处于“滞胀”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周期,国家与各地冰雪政策供给效应显著,那么在后北京奥运时期,伴随冰雪政策强刺激的逐渐消退,政策因素无法对我国冬季项目的进一步普及发展产生新的助力作用。我国冬季项目普及与可持续发展需转向“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与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冬季项目普及与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坚定不移推动我国冬季项目高质量发展,将对我国尽快走出冬奥发展瓶颈期产生积极影响。

4 推动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4.1 竞技水平持续保持的策略建议

伴随北京冬奥会东道主优势的消退,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持续保持面临严峻的压力。笔者认为,应当从战略布局、资源投入、科技赋能、普及与提高等方面统筹考虑,以战略布局、科技驱动等高质量发展要素,破解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持续保持的难题。

(1)充分发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优越性,打造我国冬季优势项目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举国体制”优势资源,保持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的平衡发展,同时重点瞄准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势项目,持续打造“拳头”项目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以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为代表的冰上项目保持绝对竞争优势,以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为代表的雪上项目保持绝对竞争优势。以我国夏季奥运会战略布局为参照,我国参与夏季奥运会竞赛成绩之所以一直稳定在第一集团,是因为我国竞技体育6 大优势项目一直保持绝对竞技优势,中国参加第23 至31 届(共9 届)夏季奥运会比赛,在跳水、体操、举重、乒乓球、射击、羽毛球这6 大传统优势项目上获得179 枚金牌,对于中国金牌榜的贡献率高达75%,这一数据高度契合中国奥运战略的结构性特征。基于此,以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为代表的中国冬奥会优势项目,无疑对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持续保持具有奠基性作用。我国冬季项目战略布局方面,应当坚定抓好“拳头”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这将为我国冬季项目持续保持前列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2)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参赛”战略发展,充分挖掘我国冬奥会潜优势项目发展潜力,逐步培养我国优势项目。回顾北京冬奥会我国冬季项目布局,均是长期积累与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比如国家短道速滑队历来保持的绝对竞争优势,正是一代代冰雪人的坚持所成就的。再如花样滑冰项目重回世界之巅,从申雪/赵宏博组合到隋文静/韩聪组合,正是跨越一代冰雪人的传承与坚持,这是一笔浓厚的体育遗产。任何项目的崛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几代冰雪人长期耕耘的结果。基于此,应全面继承北京冬奥会我国冬季项目“全面参赛”的战略遗产,全力支持与打造我国冬奥会潜优势项目,重点支持以钢架雪车、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为代表的潜优势项目发展,进一步丰富与壮大我国冬季项目的夺金点和整体竞争力。我国潜优势项目的稳定发挥,将对我国冬季项目战略布局形成侧翼支撑的作用,对于我国冬季项目战略布局具有重要作用。

(3)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重点推进后冬奥时代冬季项目全面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北京2022冬奥会的重要论述[19],充分利用北京冬奥会对普及发展冰雪运动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具有良好大众基础的冬季项目发展,以冰球、冰壶等项目为代表,探索我国冬季项目市场化发展道路,形成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双轮驱动,共同促进我国冬季项目竞技实力的持续保持。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优越性,以及对提升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的显著优势,确保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等优势项目保持绝对竞技优势,确保钢架雪车、高山滑雪等潜优势项目保持有冲击力的竞技优势;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基本定位和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党的引领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引领我国冬季项目发展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受到我国冬季项目战略布局的资源约束,积极探索我国冬季项目发展“双轨制”机制,即夯实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奠基性地位,发挥我国冬季项目市场化机制的有力补充作用。尤其要借助我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广泛基础,积极探索我国冬季项目市场化机制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后北京冬奥时代我国冬季项目全面发展。

4.2 普及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把握我国冬季项目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金牌榜第3位的历史最好成绩,金牌宣传效益势必带动我国冬季项目的大众普及与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冬季项目的普及与发展,对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势必产生可持续发展的促动作用,二者属于互促互进、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坚定不移推动我国冬季项目普及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选择问题上,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我国冬季项目普及与发展的“基座”效应,以实现我国冬季项目高质量发展为工作抓手,全力推动我国冬季项目普及与可持续发展。

(1)以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产业为驱动力,推动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筹办以来,我们建设了一大批优质的冰雪场地设施,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人民群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冰天雪地成为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2]”,对于扩展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和推动我国冬季项目发展具有精神指引作用。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得以明确,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的区域经济战略价值得以突显。冰雪运动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粘性,能够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包容性发展形成积极的促动作用,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将对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坚持“冰雪运动进校园”战略,夯实我国冬季项目青少年参与基础。借助“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成功经验和文化遗产,进一步夯实“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渠道优势,惟有扶持培养我国冬季项目广泛的潜在参与者和冰雪运动爱好者,才能为实现我国冬季项目普及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应充分肯定“冰雪运动进校园”战略取得的突出成绩,为推动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形成了积极的促动作用[20]。应坚持以体教融合引领“冰雪运动进校园”可持续发展[21],破解“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关键环节,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实现高质量发展。

(3)推动大众冰雪运动持续参与,助力后冬奥时代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有研究表明:冰雪运动休闲限制与持续参与存在着“休闲限制→变通策略→实际参与→满意度→持续参与”的影响路径,在后北京冬奥时代,应进一步降低参与冰雪运动的限制因素,提高参与冰雪运动的满意度[22],持续推动大众冰雪运动参与。与此同时,注重我国冬季项目普及与竞技水平提高之间的协调发展,在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螺旋上升通道中实现我国冬季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5 结 语

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我国成功实现“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办赛目标,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竞赛成绩与精神文化双丰收,全面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多方面显著优势。展望未来,我国应坚定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持续保持我国冬季项目的整体竞争力。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做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在统筹两个大局中推进新发展阶段我国冬季项目的普及与可持续发展,为我国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竞技滑雪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冬来啦,滑雪去
电竞种植记
小熊滑雪记
花与竞技少女
冰雪幽默来袭
滑雪秘籍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