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向『消防』

2022-11-22施怡雯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南桥奉贤区消防员

施怡雯/文

黄邹,广西河池人,中共党员,一级消防士,现任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这位看起来不善言辞的消防员,却有着不服输的强大内心。入职16 年以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 次,受嘉奖5 次,获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执勤岗位练兵“岗位能手”3 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官、上海市奉贤区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16 年来,黄邹始终怀揣着18 岁时入伍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不平凡的奉献。

梦想启航

当兵一直是黄邹的梦想,2006年,高中毕业的黄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兵。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刚当上消防兵的黄邹显然不适应。当时的他身高只有一米六几,体重仅50公斤,第一次单杠训练就摔了下来,但他没有退缩,反而越挫越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兵,必定充满艰辛与挑战。黄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除了每天比别人提前半小时起床训练,日常训练结束之后,他还会去健身房再锻炼一两个小时。就这样日复一日,他的体格变得越来越结实,体重整整增加了20公斤,整个人看起来和之前截然不同了。直到现在,黄邹也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2007年5月,黄邹第一次出警救援。事故现场,只见一辆大卡车的车尾卡着一辆小轿车。凑近了看,小轿车的司机被困在车内无法动弹,急需救援。像这类追尾事故的救援并不是说把人像拔萝卜一样拔出来就好了,一般要先对现场进行评估,急是急不来的,如果用力点不对,很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反而更致命。司机当时还有意识,黄邹一边耐心和他沟通,一边和其他队员一起施救。不过,那时候的救援设备,还不像现在这么先进,只能用撬棒一点点将已严重挤压变形的车辆外壳撬开。由于器材的单一,使得救援时间被拉长,司机开始失去意识,渐渐昏迷过去。在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救援后,司机被救出送医。本以为是一次顺利的救援经历,可令黄邹没想到的是,医院最后传来消息,由于错过最佳抢救时间,人没救活。明明刚刚还在和自己交流沟通,怎么最后却是这样的结局?自己的第一次救援竟以悲剧告终?黄邹的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

黄邹所在的辖区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以大卡车居多,经常会发生交通事故。小轿车和大卡车追尾又是比较复杂的情况。黄邹在经历这次事故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愧疚,认为自己还是懂得太少、经验不足,如果能再快一点,技能再娴熟一点就好了。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消防救援设备也在不断升级。黄邹说,如果当年有现在这些先进的设备,或许能够救活那司机,只是,时间不能倒退,他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只为在救援现场和时间赛跑,多救回一条生命。

加入消防救援队伍16年以来,黄邹一直用实际行动续写着消防员“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为民情怀。

2018年5月,上海湘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发生闪爆燃烧事故,过火面积达2000平方米左右。作为支援力量,黄邹所在的南桥站全员出动救援。现场易燃易爆品较多,在扑救过程中,爆炸不断,被炸飞的原料桶不时地从头顶呼啸而过。现场的火势光靠水枪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需要用到移动炮,黄邹一组负责的就是把移动炮架入。面对火场,黄邹直言:“即便穿了防护装备,内心也还是会害怕,火场是很昏暗的,人在昏暗的情况下都会产生恐惧感。不过,现在更多的是担心身边队员的安全,毕竟我们是拿生命在战斗,对于我们来说,100减1等于0。”那一次,黄邹和身边的战友们足足战斗了18个小时才控制住火情。

在黄邹心里,刻苦训练是为了变得更强,只有变强,上了救援战场,才能救更多人

2021年抗击台风“烟花”期间,南桥站辖区内一老式居民楼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摇摇欲坠。接到物业报警后,黄邹带队出警。当天的风很大、空中也没有落脚点,在拆除热水器的同时还要担心是否会有碎片掉落下去。那一天,南桥站的接警一个接一个,所有人的任务量都巨大,几乎没有停过。黄邹当天为辖区内老式居民小区拆除太阳能热水器180多个,平均5分钟一个,同时也创下所在队站单日出警量达147起的历史纪录。

类似的救援案例数不胜数:“9·8”赛科油罐火灾,黄邹及其他3名战友成功登顶油罐并关阀;“10·23”上海英科实业火灾,担负水枪手任务的黄邹坚守岗位近10个小时,最终将火魔降服;“4·22”靖江油罐火灾,黄邹率领救援站的大功率水罐车千里驰援,为前方的灭火救援攻坚力量不间断地保障水源供应……入职16年以来黄邹共参加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任务达6000余起,经他救出的被困人员近百人。

初心不变

人生的道路上总是要面对许多道选择题,每一次选择,就意味着要放弃另外很多种可能性。当命运的抉择摆在黄邹面前时,黄邹的答案永远都是那么坚定。

2018年,消防实行改革转制,消防部队退出现役,划归应急管理部管理,变成行政机关的一部分,全部使用行政编制。“消防兵”变成“消防员”,这对怀揣着军营梦的黄邹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面对去留,他开始迷茫。那一年,黄邹31岁,服役将满12年的他完全可以回到家乡由政府安排工作,回归家庭。但出于对消防工作的热爱,黄邹陷入了困境。内心深处是不想回去的,但如果现在不回去,之后再回去的话,还会不会有这样的待遇?黄邹用了老班长的一句话“你走了才会看见,还是看见了才会去走”。

黄邹的老家在广西,父母、妻子都在老家,妻子是一名医生,工作原因每天都很忙碌,工作之余还要照顾老人,操持一大家子。黄邹作为一名消防员,一年到头回家的时间很少,逢年过节基本没有机会回去,平日里只能通过视频聊天和家人联系。这样的生活一年两年还好,然而黄邹坚持了十几年。他很想帮妻子分担压力、陪伴在家人身边。黄邹坦言,自己其实很羡慕外面的工作,和自己差不多时间进来的战友基本都选择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从事政府安排的工作。但要放弃自己热爱的消防工作,黄邹实在难以割舍。细心的妻子在一次视频通话过程中发现了黄邹的心事,“家里的事有我,你不用担心,我喜欢你在消防队战斗的样子!”虽有不舍,但妻子还是选择让黄邹跟随自己的内心。家人对黄邹的事业一直特别支持,这也是黄邹最后选择留任的主要原因。“有了家人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留下来的决心,”黄邹说道,“我喜欢拼搏,尝试过才知道努力的方向。”对于自己选择的这条路,黄邹从来没有后悔过。

荣誉背后

消防改制后,对消防员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2020年,此时已是奉贤区南桥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的黄邹,通过层层选拔,去江苏南京参加“2020年度全国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任前培训班”。那一批去南京培训的消防员全上海只有6人,奉贤区仅黄邹1人。到达南京之后,面对全国各地来的精英,黄邹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做了那么久的消防员却好像对消防知识一知半解。果然自己还是不够专业,要强的黄邹又燃起了斗志。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本来3个月的培训课程被压缩到二十几天,本就比别人落后了,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么多全新的知识,这对黄邹来说无疑又是一次考验。其间,为了不让自己落后,黄邹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开始看书,晚上学习到半夜12点才肯放下书本。培训班不仅仅是上课,每次课后都会进行考试,满分100分,及格分60分,黄邹给自己设下了80分的及格分。他对自己总是如此严格,直到现在,他还是每天坚持花1到2小时看书学习。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消防一直在更新的路上,要学习的东西根本学不完。黄邹绝不会放弃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每年的消防专家授课黄邹从不缺席,不仅如此,课后他还会复习、巩固,甚至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

不管是消防知识还是管理知识,黄邹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刚当上副班长那会儿,从一名执行者变成管理者,身份的转变难免让黄邹不适应。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也变得越来越忙碌。从前,每天做好分配的任务就行,现在,他成了分配任务的那个人;从前,每次出警只要确保自己安全归来就行,现在,队里每一名消防员的安全他都要顾及……管理方面,黄邹一开始只会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手段,但是,这样只会加重队员的逆反心理。黄邹很快意识到了这点,他从自身开始找原因,站在队员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去讨教过一些管理知识。后来,他学会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把队员当成自己的小兄弟,碰到不愉快的情况及时找他们谈心。他说,这里就像家一样,家应该是温暖的,没有必要因为一些小矛盾而不开心。

2020年9月,奉贤区首届“最美退役军人”获奖名单发布,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优秀退役军人脱颖而出,获得此称号的仅10人,黄邹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其中之一。对此黄邹十分谦虚,他认为和那些抗美援朝的老兵,创新创业、引领风尚的行业大咖,救死扶伤、逆行出征的医护人员比起来,他简直名不配位。其实“最美退役军人”的选拔过程相当复杂,需要经过前期初审、网络投票、终审等环节,如果不是大众的拥戴,他又怎会获得此等荣誉呢?

加入消防救援队伍16年来,黄邹参与灭火救援6000余次,大到救火现场,小到剪开手上卡住的戒指,都有他的身影。黄邹从入伍时的一名“后进生”成为了身边战友学习的榜样。他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消防,而他只是淡淡说道:“是消防队伍成就了我,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而已。”

猜你喜欢

南桥奉贤区消防员
上海中粮南桥半岛文体中心与医疗服务站
奉贤区金汇镇:“联”字特色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悦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提升少先队员阅读素养的实践探索
从“阅读”走向“悦读”——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以阅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
我喜欢的一句话
南桥河,家乡的河
美丽的南桥
时光隔山海(五)
小小消防员 第十集
小小消防员 第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