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全球共同发展新实践

2022-11-22林永亮

当代世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林永亮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项开创性实践,在过去9年里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全面推进,成为全球热议的现象级话题,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发展事业取得新成效,引领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改革发展走向,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绘就百年变局下的大写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变局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世界经济版图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进入降速调整期。世界主要经济体日益由垂直分工转向水平分工,互补的一面不断下降,竞争的一面不断上升。传统发达国家纷纷陷入产业空心化、经济虚拟化和收入差距扩大化等系列困境,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排外主义等持续抬头,对继续主导全球经济事务越来越力不从心,甚至不惜搞“甩锅推责”“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平行体系”等,谋求以最小成本护持其在全球经济科技体系中的优势地位。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有意愿也有能力继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但受霸权主义和国际机制改革滞后等因素影响,对全球发展的强大带动力尚未得到有效释放。广大发展中国家既希望实现自身更好发展,也希望摆脱受支配的边缘地位,但受传统经济全球化模式影响,发展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合理关切得不到有效回应。因此,世界经济已经处于重要十字路口,必须超越传统思维逻辑和路径依赖,找到新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开拓新的实践模式,注入新的“负熵流”,推动实现更安全、更强韧、更包容、更可持续的发展。

百年变局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中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也必然要求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内外互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拓更为广阔的外部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也越来越由过去的参与和融入转向引领和推动,需要更积极主动地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提供新的思路举措,铸造新的驱动引擎,开辟新的发展场域。

版画 赵峥作品(中国铁建图片)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回顾历史上那些深刻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里程碑事件,往往都与所处时代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紧密相关。“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国际社会热烈反响和积极参与,成为当代国际关系发展史上的一大现象级概念和里程碑事件,也正在于这一倡议深刻揭示了当今世界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本质,并提供了极具历史穿透力和时代感召力的解决方案。这一倡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劲动力,推动世界发展的动能转换和范式变革,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了稳定性、确定性和动力信心。

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范式

“一带一路”倡议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哲学智慧,极大推动了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共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一带一路”倡议是侧重从供给侧发力的国际经济合作方案,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经济复苏困局,国际上就如何“破局”提出了诸多不同解决思路。就国际经济合作而言,美国奥巴马政府谋求继续从削减贸易壁垒入手,其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经济合作体系,都是谋求制定“高水平国际经济规则”,建设更高规格的“超级自由贸易区”。特朗普政府推翻了奥巴马政府的做法,推行更内顾、更极端的做法,大搞“加税”“退群”“甩锅”“脱钩”等。拜登政府打着“美国回来了”的旗号,一定程度上回归奥巴马政府的思路举措,以“印太经济框架”“蓝色太平洋伙伴”等计划渐进组建经济合作“小圈子”。相比之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思路则是在坚持开放包容原则基础上,着力解决供给侧问题,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市场环境、政策服务等条件,努力减少供给壁垒,更好地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更深入地挖掘地区国家经济发展潜力,更充分地释放各类经济行为体的发展活力。“一带一路”建设聚焦的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相比虚拟经济领域而言成本大、收益低、费时长,但综合效益高,有助于推进虚拟经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也有助于增强项目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着力点更务实有效,更能促进贸易便利化和经济发展,也更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包容性。这一思路与中国国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深层逻辑和方法论上相融相通,都是致力于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推动实现供给和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2022年10月18日,肯尼亚首个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在肯尼亚纳库鲁郡马坦吉提萨村挂牌。(新华社图片)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各国均衡协调发展的国际经济合作方案,为世界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在以往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从属、边缘和被支配地区,许多还长期身处“被遗忘的角落”。近年来,传统经济全球化模式日益陷入既无力保证效率又无力促进公平的僵局,不仅无法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全球发展成果,维护和提升发展中国家权益地位,而且无法充分释放发展中国家发展活力。最初意义上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多,而经济总量却不到世界总量的30%。这一数字反差凸显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相对落后,当然也意味着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充分发挥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情况国家的比较优势,鼓励沿线国家自主推进发展战略对接,努力把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产能、资金实力等方面优势与沿线国家能源、劳动力等方面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作用。同时,“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深化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推动沿线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深化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融合与工业化进程,打破西方国家主导的“中心—外围”格局,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塑造开放发展的国际性和区域性经济区、经济带。这是中国国内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思路在国际层面的自然延伸和实践运用,也是中国正确义利观和公平正义国际秩序观的生动体现。

“一带一路”倡议是实践导向的国际经济合作方案,为世界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二战结束以来的国际经济合作往往遵循“制度先行”逻辑,即先制定契约性的制度规则,然后在制度规则框架内开展合作。这一模式对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明显问题。一方面,制度经常存在“非中性”的问题,历史上形成并延续下来的许多国际经济制度,往往对一些国家更为有利,而对另外一些国家不太有利。另一方面,制度不是万能的,仅靠制度并不能充分挖掘各方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还需要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等各类行为体的主观能动性。“一带一路”倡议在尊重现有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基础上进行创新超越,“投石问路”与“摸石头过河”相结合,顶层设计与逐一对接相结合,鼓励沿线国家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根据各自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发展潜力等探索专属性合作方案。“一带一路”建设好比一个国际经济合作“孵化器”,坚持合作机制的开放性、包容性、灵活性和共享性,变传统制度导向为合作实践导向,目的就是更充分地发挥各类行为体的特色优势,最大程度释放国际经济合作潜力和创新活力。这一思路理念蕴含着对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理念在国际经济合作层面的实践运用。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举行。(中新社图片)

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新华社图片)

拓展全球共同发展新成效

截至2022年8月,中国已经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核心理念已经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机制的重要成果文件。“一带一路”框架内达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已经覆盖全球约2/3的国家。从2013年到2021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累计货物贸易额近1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超过2300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在24个沿线国家建设了7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6万个直接就业岗位。中国已经同84个共建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支持1118个联合研究项目,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53家联合实验室。截至2022年8月底,中欧班列共规划82条运输线路,累计开行超过5.9万列,通达欧洲24个国家的200个城市。“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基本架构成形,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日益完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发展中国家发展瓶颈,帮助其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经受住巨大冲击,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中国同共建国家贸易投资逆势上扬,中欧班列逆风中跑出“加速度”,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驼队”和“生命通道”。中国向众多“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抗疫援助,向多国派出医疗队,主动分享抗疫经验,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向20多个国家转让技术并合作生产疫苗,在海外形成10亿剂的新冠疫苗年产能。中国暂停77个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偿还,积极为世界卫生组织捐款,为发展中国家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提供支持。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建设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呈现出诸多新的增长点,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真正成为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由中国援建的科摩罗广播电视塔 (新华社图片)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已经让沿线国家广泛受益,综合效益日益显现。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曾一度经营状况欠佳,中国企业投资管理帮助实现扭亏为盈,年吞吐量持续提升,发展成为世界一流港口,累计为当地创造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中国企业收购陷入困境的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不到一年时间就让这家连续亏损7年的企业扭亏为盈,保住了5000人的就业岗位,成为塞尔维亚出口大户。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目前已吸引170家企业入驻,为柬埔寨创造近3万个就业岗位,园区全面建成后预计将入驻企业300家,带动8万至10万人就业。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项目卡洛特水电站年均发电32亿千瓦时,能够为当地500万户家庭提供廉价清洁能源,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0万吨;中国—巴基斯坦跨境光缆项目更是搭建起巴基斯坦与中国和全球的“数字高速公路”。中国承建的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电厂能够供应斯里兰卡全国超过40%的电力。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建中亚最大纺织企业,将塔棉花加工能力由占其全国棉花产量的10%提升至40%,成为塔出口创汇第一大户。中国承建的蒙内铁路把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到最大港口蒙巴萨的车程由十几个小时缩短为5个小时,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通车运营5年来对肯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2%。世界银行有关研究报告认为,如果“一带一路”框架内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实施,到2030年每年有望为全球创造1.6万亿美元的收益,占全球GDP的1.3%,其中90%的收益都由共建国分享,低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受益最多。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使共建国家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学生在老挝万象参观中老铁路展示馆。(新华社图片)

引领全球发展合作新实践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给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切实收益,而且对全球发展合作和治理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正引领全球发展合作的范式创新和跨越式发展。

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通过搭建各类功能性合作机制,推进对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增量改进”,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同全球发展倡议互为支撑、相辅相成,超越了单向施与、线性现代化、高度建制化等传统模式,坚持实践导向、共同磋商、鱼渔共授,推动加强南北合作,深化南南合作,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塑造更加开放包容、协调联动的全球发展环境。国际社会越来越多有识之士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专注基础设施的经济学,是强调陆海联动的经济学,是注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互动的经济学,是推进国际合作模式创新的经济学,是促进后发国家发展合作的经济学,是促进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相互促进的政治经济社会学,是对全球发展合作的一场范式革新。

受“一带一路”倡议的启发和触动,国际社会也涌现出许多同“一带一路”理念相近的合作构想。各国更加关注实体经济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这本身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重大成就。各国都更加重视促进自身和他国基础设施建设,世界经济就会变得更加健康和可持续,也更有助于增进世界人民福祉。实践中,许多国家和组织主动将自身发展构想同中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接,比如中俄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中国与非盟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同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同东盟“印太展望”协同增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同“光明之路”对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同“全球海洋支点”计划对接,中国同老挝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同“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对接等。这些倡议和构想的深度对接,切实发挥“1+1〉2”效应,推动国际发展合作实践创新,更好地做大并分好“蛋糕”,实现更高水平的双赢、多赢、共赢。

当然,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所谓对“一带一路”的“替代方案”,宣称要对冲抗衡“一带一路”合作。这类所谓“替代方案”大多带有对抗式思维和地缘政治色彩,企图干扰破坏中国同共建国家的“一带一路”合作,围堵遏制中国发展壮大。中国对此态度非常明确,即中方欢迎一切有利于促进全球基础设施的倡议,同时也坚决反对打着基础设施建设旗号推进地缘政治算计、抹黑污蔑“一带一路”倡议的言行。国际上一些人士一边别有用心地给“一带一路”倡议扣帽子,一边又急于效仿,谋求通过所谓“替代方案”搞对冲反制。实际上,全球基础设施的缺口非常大。麦肯锡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认为,2035年前全球基建有69.4万亿美元投资空间。未来较长时期内,全球基建市场主要矛盾仍是资金和产能供给不足问题,主要基建供应方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不会形成零和博弈,完全可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因此,那些企图以所谓“替代方案”对冲“一带一路”倡议的人士,与其继续固守冷战思维和对抗逻辑,不如尽快转换理念,推动各类合作倡议相向而行、相互对接、协同增效,共同促进全球发展事业,共同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是应对全球发展难题的正确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是对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蕴含着强劲动力、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能够推动全球发展事业实现动能转换,促进全球发展更好体现公平正义,引领经济全球化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正道,那些恶意中伤“一带一路”建设的言行蒙蔽不了国际社会的眼睛,破坏不了“一带一路”的合作氛围,更阻挡不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前进脚步。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带动下,世界经济的动能会更加强劲、发展会更加均衡、成果会更加普惠、前景会更加可期。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