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校企合作共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以《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课程为例
2022-11-22彭桂枝
彭桂枝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江苏省无锡市 214405
1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思政的意义
校企合作的目标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拓宽高职育人途径路径,转变高职育人理念,切实解决高职毕业生技能水平跟不上企业实际需求的问题,为企业培育能够对接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课程思政元素主要是挖掘职业素养、技能素养、社会主义价值观、家国情怀等方面。根据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走访企业后获得第一手的调研数据显示,汽车服务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着变化。从技术层面来讲,企业需要专业、全面的汽修人才;从非技术层面上来讲,企业注重团队合作、创新思维、诚实守信、敬岗爱业的人才,这些企业的需求与课程思政的目标“如期而遇”。
2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思政的难点
校企合作是当前提升高职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这也是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高职课程思政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校企共建课程思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师生的思想意识、师资能力、校企合作等方面均存在着阻力,使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进展缓慢。因此,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思政,对推动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新发展趋势具有现实意义。
2.1 政策层面
实施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对接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育人目标。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目标并不明确,不管是思政课程还是专业课程,还缺乏有效的思政育人目标指导。首先,高职院校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十分欠缺,使得课程思政在具体的实施推广中没有对标依据,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师生对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其次,实施课程思政应有明确的定位目标,但是当前的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中目标定位和针对性都不精准,往往照搬高校的模式,忽略了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学情、特点等实际因素,更忽视了企业参与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优势性,使高职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质性进展缓慢。最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除了要设置完善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和专业课程育人目标,还应对所有层面的教育工作者提出具体的要求。目前的问题是课程思政目标设置中对专业课教师是否开展课程思政、开展课程思政的效果等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
2.2 师资层面
课程思政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之一在于师资水平。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种种现实困难与高职教师的思政素养、责任观念、教学能力、实践水平等有关。课程思政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是一个“在路上”的课题,需要全员从思想认识上进行转变,找准各自课程的定位,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不但与思想政治老师有关,更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息息相关。课程思政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政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专业课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从而将此融入课堂教学。
2.3 校企合作层面
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是目前高职教育的育人模式,并展现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由校企共同建设课程思政的途径并不是十分顺畅,这个思政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企业导师是一线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师傅,他们往往并不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无法在校企共建课程思政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校企共建中虽然已经培养出了较多的“双师型”教师,但是真正要在全新的课程思政实施道路上发挥双师的价值还十分困难,这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较强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还较缺乏。
3 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共同建设课程思政的现状
3.1 教师主观能动性欠缺
课程思政总要求提出,专业课任课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通道承担起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家国情怀、人文素养、核心价值等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但是由于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对课程思政建设等的认知不尽相同,实际情况是专业课教师往往主观能动性还有所欠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不足。目前,大多数汽车专业的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跟不上高职教育的步伐,认为这是思想政治课老师和辅导员的工作,专业课教师只需要负责好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的教学与技能的培训。二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有效性不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能够主动投入精力研究教材、教法等,但是对于专业课程中包含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的挖掘有效性不高,也缺乏课程知识外的家国情怀、核心价值等思政元素的融入。
3.2 制度不健全
课程思政一词是近年来德育工作领域的新概念,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前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目前,随着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对汽车售后服务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够适应产业结构改革企业对人才需求层次转变,及时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等,走校企共同育人道路。但是,在校企双方培育人才过程中,还应继续深化合作双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校内各主体之间的沟通,理顺思政课和专业课协同育人新思路。具体举措有:一是专业课教师在保证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学基础上,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挖掘适合课程实施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中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二是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也应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展开教学,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不能使思政课与专业课形成两条平行线的局面,而应有机结合,专业课程促进思政教育,思政课深化专业课程教学。
3.3 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
课程思政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职业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怀增加、知识技能提升等的成效。目前,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目前的评价主要是学校层面甚至于是课程组层面的评价,缺少企业的参与。评价指标中缺乏与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核心价值观、道德品质等课程思政评价的关键因素。评价方法科学性不够,并没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各项教育教学指标,使得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难以准确显现。
4 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共同建设课程思政的举措
4.1 共同建设师资队伍
高职汽车专业的师资力量包含校内专职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采用双导师育人模式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校内专职教师对于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熟悉,但是对于行业最新动态的把握有所滞后;企业兼职教师的技能水平较强,但是对于理论教学,尤其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把握不住。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兼职导师请进学院来给学生上课,同时输送校内专职导师下企业实践,使校企双方的合作落到实处,校内外导师有更多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双方定期开展研讨。高职院校采用专题讲座和培训的方式,对专兼职导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培训,让教学双主体同步接受培训,在掌握课程思政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对于每一门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并根据思政元素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应用于课堂教学,凸显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
4.2 共同制定课程目标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模块课程,属于实践性环节的课程。本课程是在学习了本专业的专业平台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锻炼。本课程以4S店的汽车维修和汽车保养作业为案例,通过学习汽车构造、汽车维修技能基础等平台课程,再结合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内容进行的技能训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双方应以培养具有汽车维修工岗位能力为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维修工的能力,能适应岗位,会做简单的汽车维护与保养作业,具备汽车维修工的职业素养,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满足汽车服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3 共同挖掘思政元素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课程内容分为3个项目14项任务来开展项目教学。项目一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通过对发动机的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进气系统等检查,确定该系统部件是需要清洗、维护还是更换,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客户的车辆通过仔细检查后做出正确评估,能清洗维护坚决不更换,坚守汽修人的职业道德。项目二底盘的维护与保养,通过对汽车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检查,确定问题所在,是否需要更换部件,尤其是跟汽车行驶安全有关的制动系统,一定要做全面仔细的检查后正确作出判断,给出合理的方案供客户自主选择,体现责任心。项目三电气系统的维护与保养,通过对汽车充电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空调系统、灯光系统、门窗系统等的检查,找出需要维护与保养的作业内容,从客户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将所查找出的异常现象如实告知客户,并推荐最优解决方案。
表1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设计表
5 结语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课程要落实课程思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汽修人才为目标,需要校企双方协同育人,校内专职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双方在学习课程思路理论基础上,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拓宽实践广度,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