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胡曲《追梦京华》三、四乐章的风格特征和演奏技巧

2022-11-22殷俪源

轻音乐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协奏曲乐章二胡

殷俪源

一、创作背景

(一)作曲家介绍

关乃忠,是一位活跃于两岸三地的综合型民族音乐家,在交响曲、协奏曲、合唱等领域中,均有大量的优秀作品。他自小经受专业的器乐学习和作曲理论学习,具有深厚的音乐创作功底,工作后与各大乐团合作、在世界各地音乐舞台演出,深受西方音乐的影响,使得中西方音乐在他脑海中自然地融会贯通。关乃忠先生的作品题材丰富、数量众多,从西洋管弦乐到流行音乐再到中国民歌,各种音乐类别无不涉猎,但多年来他仍然把民族器乐作为他的主要创作方向。他的创作大致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关乃忠通过学习世界各地音乐与中国民族乐器,创作了大量具有民族地域风格的作品。如《云南风情》等。第二时期,关乃忠在香港中乐团担任指挥时,与乐队深入合作交流,为了探索乐队色彩的多样性,创作了大量的乐队作品。如《白石道人词意组曲》等。第三时期,大部分创作均为纯音乐创作,如《第一二胡协奏曲》等。第四时期,关乃忠迁居台湾后。主要作品有中乐《台湾风情》、大合唱《高雄之恋》等。第五时期,移民加拿大之后。作品有《第三交响曲》《第二大提琴协奏曲》等。

他写作而成的二胡作品目前主要有6首二胡协奏曲和《风雨思秋》。关乃忠先生创作的二胡协奏曲多取材于历史英雄人物的原型或民族民间音调,在二胡与交响乐队的相互协奏中体现历史的沧桑感与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他尝试将西方协奏曲的形式与民族音乐元素融汇到一起。冲破了传统二胡创作体裁的固有模式,不断探索二胡协奏曲新的发展方向,顺应了时代发展,不断进步。关乃忠的二胡协奏曲使用连音线将音乐节奏打乱,扩大音域范围,音符时值组合多变,打破了中规中矩的传统音乐模式。他还借鉴了古琴“吟、揉、绪、注”等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来丰富二胡的音乐表现力,突出二胡的声韵特点。因此,关乃忠的创作对二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西方古典音乐素材与民族音乐元素二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这就形成了关乃忠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乐曲创作背景

《追梦京华》是关乃忠先生移居加拿大后,于2002年7月应中国交响乐队之邀创作而成的一首二胡协奏曲。乐曲以协奏的形式,将二胡与交响乐队编织在一起。创作这首作品时关乃忠先生63岁,离家多年,思乡之情浓烈。乐曲通过描写自己童年记忆里老北京的样子,表现了老北京一年四季的景象以及关乃忠先生对故土的想念之情。在创作札记中他这样写到:“我童年时代的北京给了我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象。绿树、蓝天、金瓦、红墙,那故宫的威严神秘,北海的清秀美丽,琉璃厂的书香气息,天桥的世俗风情都给我永生难忘的记忆。我多么希望在梦中再重温这一切,可惜我的梦中却永远也梦不到它[1]。”在作曲家的回忆里,有小贩的叫卖声、戏院里的丝竹管弦声、孩子的追逐嬉闹声、爆竹响起的噼啪声……各种声音汇聚到一起,使他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为了表现他记忆中北京的样子,他选择了将京剧的戏曲音乐元素融入到乐曲中,使整首曲子显得“京味十足”。在作曲家的童年时期,京剧给予了人们莫大的精神慰藉。他从小就受京味音乐的熏陶,京剧的唱腔与韵味早已和记忆融为一体。加上他长期生活在海外受到西洋音乐的熏陶,发挥自己深厚的西方音乐功底,结合戏曲音乐元素写作而成。乐曲创作手法富有新意,十分具有时尚感,作品贴近大众,易于理解,使二胡旋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二、乐曲风格特征

(一)结构分析

1.《金秋》

乐曲的第三乐章《金秋》描写的是老北京秋天的景象:“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满园的菊花一地金黄”[2]。在人们的印象中,秋天是凉爽的、是萧瑟的、是富有色彩的。秋天色彩丰富也容易让人思绪万千。而作者,关乃忠先生,选取了秋天“丰收”这一特点来写,描绘出了丰收的喜悦与人们内心的感慨与欢愉的心情。整个乐章表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无限的感怀。

第三乐章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音乐结构与旋律都相对简单。音乐通过不断再现、速度和情绪的不断推进,将音乐情绪逐渐推向高潮。这一乐章始终在D大调上进行,以7—13小节为动机,旋律逐渐发展、变化、展开。以a为基础,整个A段和A′段围绕主题乐句进行变化重复,构成了段落的变化再现。再现段A′与A段相比较,在速度上更快,到了180小节处,谱面标记为急板。将本身就是快板乐段的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展示了秋天丰硕的成果和人们欢快忙碌的景象。

B段是对比乐段,速度是小快板,相较于前后的快板段落,音乐情绪较为舒缓、平静。B段中用大切分的节奏和连音线的写法将音乐旋律铺展开。旋律的重音变为第二个音,更好地抒发人们喜悦的心情、描绘秋天色彩斑斓的画面,使得旋律层次明显,音乐旋律更加流畅。在95—102小节重复87—94小节主旋律,力度对比为第一遍强f第二遍弱p,就好似前面是一览无遗的秋天景象,后面人的视线由远及近慢慢收回来。后面连接2个重复的乐句103—104与105—107,紧接着音乐逐渐渐慢渐弱。经过116—124小节的顿弓渐快,连接到再现段。小节中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组合,又将整个乐章欢快的律动感体现出来,伴奏也变得柔美、舒展。

2.《除夕》

《除夕》曲式结构图

《除夕》是《追梦京华》的最后一个乐章,作为压轴出现,它表现的是老北京的冬天,选取了冬天最有特点也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素材来描写——飘着雪花的除夕夜,给人十分温暖的感觉,在这一乐章的最后加入了对未来的展望。整个乐章既温馨又充满希望。它的曲式结构是带引子与尾声的复二部曲式。

音乐在14小节的引子过后进入A段(回旋曲式)。A段共分为5个小部分,其中主要素材为a和b,为A段的核心动机材料。后面通过改变和声织体与加宽音区来重复这两个核心动机材料形成a′和b′,使音乐变得更加厚重与大气,展现老北京人民除夕夜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最后一部分a′′完全是重复a,与开头相呼应,再一次强调主题。二胡的旋律从民族调性的角度分析,形成了羽、徵两个调式交互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变化丰富了音乐旋律的发展。

B段是三部曲式,也分为5个小部分。这样的布局与A段类似却又不同,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c部分主要体现除夕的欢快气氛,d部分借鉴了c的部分织体,向上纯五度进行,使音乐听起来更加和谐,也让新年的气氛更加浓烈。d′、c′是d、c部分的再现。通过对前面音乐材料节奏型的扩充,再现除夕热闹的景象。B段的素材融合了京剧西皮二黄的曲调特征,通过对开头材料的变化发展,配以二胡与乐队相交织的复调对比演奏手法,使乐曲达到高潮,结束在G大调。

尾声部分借鉴了d和c的织体材料,在十六分音符的快速演奏中结束全曲。

整个《除夕》的曲式结构相对规整。主题鲜明,二胡与乐队交织进行,通过模进、转调、调式交替的手法,互换声部位置。以“我退你进、你退我进”[3]的互答形式进行演奏,展现旋律的发展。由慢板到快板,A段与B段自然过渡。运用西方和声大小调写成,加上作者对京剧素材的提取借鉴,音乐中也蕴含着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使得整部作品既富有现代气息,又京味十足。

(二)风格特点

第三乐章《金秋》选取了京剧中单弦的音乐素材写作而成。单弦牌子曲又称八角鼓,清代末年兴起。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是一人用八角鼓边打节拍边唱,旁边一人用三弦伴奏,第二种是自弹自唱。金秋这一乐章中,在快板段落标注了顿弓记号,模仿了三弦的演奏特点。二胡在演奏时使用小跳弓来演奏,会使音乐更具有跳跃感、更加贴切地表现出秋收热闹的景象。慢板选用了单弦主要曲牌之一的云苏调。云苏调的节奏旋律性都较强,包含的情感广泛,突出音乐所表达深切的情感,把内心对秋天深切的情感表达出来。

第四乐章《除夕》,作曲家以西皮的基础音调为素材加以变化发展,慢板部分穿插了戏曲中二黄慢板的素材。乐曲采用两种素材相结合的手法,表现老北京下雪的冬天。例如在15—20小节,运用了西皮的写法,到了21小节,转为二黄调的感觉。二黄慢板节奏平缓,多用于叙事、抒情或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在《除夕》中,慢板中对二黄元素的借鉴多用于对老北京的回忆和感叹,抒情性较强。为了将二黄的曲调特点和京剧声腔的韵味准确地表达出来,二胡在演奏时要借鉴京胡的演奏手法,把握好滑音、揉弦等技巧的运用,才能将音乐主题表现得更加贴切。

三、演奏技巧

《金秋》快板段中标注了很多顿音记号,因此,用跳弓来演奏可以使音乐更加形象,也模仿了三弦弹奏时的颗粒性。所谓跳弓,就是在顿弓的基础上,将每个音拉得短促、轻巧、清晰、富有弹性。练习时,要将弓毛贴紧琴弦,运用手腕的推拉弓动作,配合小臂的辅助,演奏每个音符,待音符拉奏出来后,贴在琴弦上的弓毛立刻放松,这样可以演奏出富有弹性的音。然后把每个音连起来,速度加快,就成了跳弓的乐段。在演奏第二乐段时要注意弓法的划分,连音线的运用。在88、90、92、94小节等相同节奏型处,将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连为一弓、后面的一拍半为一弓。这样的弓法可以使旋律更加柔和舒展,弱化旋律的棱角,更好地抒发情感,与前后两段颗粒性强、欢快跳跃的旋律对比更加强烈,层次明显。

《除夕》这一乐章的引子部分要把握好节奏,注意呼吸,内心要有稳定的节奏,用了附点八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乐曲内容。开头描写了晶莹剔透的雪花飘飘洒洒的落下来,象征着世界的纯洁与美好,演奏时要内外弦兼用,选用清晰透明的音色,左手手指按音有弹性,这样的音乐显得有颗粒性,可以更贴切地演奏出雪花下落的感觉。同时要掌握好节奏,把休止符和六十四分音符的时值演奏得准确均匀,方便气息的控制和掌握。

在引子过后15小节进入慢板。慢板的旋律悠扬抒情且十分具有京腔京韵。在演奏前,演奏者要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特色以及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融入到作品的演奏中,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老北京飘着雪花的除夕夜。雪花飘飘洒洒的降落,整个世界变得洁白无瑕,袅袅炊烟升起,一家人温馨地围在火炉旁,吃着年夜饭,闲聊着这一年来发生的故事,等待新年的来临。二胡演奏时右手要平稳,像话家常一样将旋律徐徐的展开。演奏前还要了解京剧西皮二黄的唱腔特点以及京胡的演奏手法,借鉴京胡的运弓特点,抓住京剧的特色,演奏出京戏的味道。例如:在京胡的演奏中,每句的开始多用推弓起拍。因此,乐曲在弓法的选择上更为讲究。在44小节、140小节处就选用了这样的推弓进。由于这部作品是与交响乐队协奏,所以在演奏时,演奏手法要具有京剧的韵味但又不至于太浓、太过。左手演奏滑音、装饰音的幅度就不能太大,把握好揉弦的分寸,这样既有韵味又具有现代气息。乐段的最后二胡力度逐渐减弱,配合乐队八分音符的伴奏,仿佛伴随着钟表的滴答声,旧的一年在渐渐远去,预示着新年的到来。

慢板在逐渐安静的气氛中结束了,到了80小节,快板开始,一声爆竹响划破了雪夜的宁静,新的一年来到了,所有人都沉浸在欢闹的爆竹声中。这时二胡的演奏要欢快、富有动力感,表现出欢闹的气氛。在85、87小节,模仿了爆竹噼里啪啦的声响,具有跳跃感。演奏这里时,右手弓毛贴紧琴弦要有音头,左手按音干净利落有力度。在第118小节处开始,音乐是紧拉慢唱的旋律,演奏时要注意由快板突然转向一弓7拍的长时值演奏,要保持住气息的稳定、控制好力度的变化。在第180小节处颤音与附点音符结合的地方,左手手指要灵活,同时配合右手运弓时弓段的长短变化,让乐曲听起来更加的灵巧。在第188小节处,二胡运用弓毛弓杆一起的双弦演奏技巧,来表现鞭炮齐鸣、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到了最为热闹欢腾的时刻。最后乐曲的高潮部分,这段快板,要演奏得忙而不乱,左手换把要直上直下,手指灵活有力度,保证音准的同时装饰音演奏得精巧些,右手演奏时小臂左右摆动,带动手腕配合好左手按音,在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此外,音乐中有很多大跳的地方,例如在51小节、218小节等,在演奏这样的音符时,要注意对音准的控制和速度的掌握,要做到又快又准,同时要注意两手配合,两个手的动作要一致,左手按音的同时,右手出弓,这样才能保证音乐严密整齐地进行。

总 结

如果说刘文金先生是民族音乐的典范,那么关乃忠先生的协奏曲则更具国际化风范。他的创作理念即“民族的就是国际的”。他的创作糅合了深厚的中华文化精髓,彰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精神风貌。因体裁独特内容深刻,符合二胡当今的发展要求,促进了二胡的多元化发展,赋予了民乐更广阔的空间。《追梦京华》这首协奏曲创作思路独特,展现了深厚文化底蕴中的新时代音乐气息,堪称完美作品的典范,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能从乐器的演奏性和特色出发,将协奏曲体裁与民族音乐思维结合得相得益彰。关乃忠先生在此曲中成功提炼的京剧素材为二胡协奏曲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传承了国粹京剧的同时使二胡风格更加多元化,推动二胡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的人们了解认识二胡,让民族乐器走的更高更远。同时,我们要加强对人文历史、戏曲唱腔等全方位的了解学习,才能更加贴切地欣赏音乐的内在美丽,品味其中的韵味。

注释:

[1][2]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编.华乐大典:二胡卷(乐曲篇)(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376.

[3]于红梅.二胡演奏与教学琐谈——悠悠古都的隽永弦歌——我与《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J].小演奏家,2012(02):32—33.

猜你喜欢

协奏曲乐章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一把二胡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