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时事热点 培育地理核心素养
——以“自然灾害:火山”教学为例
2022-11-22李小燕
李小燕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时事热点与地理有着紧密的联系,是“鲜活的地理学教科书”,是中学地理教育的有力补充,能够引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了解时事,借助时事学习地理,促进“人地”协调观的生成。[1]将时事热点融入地理课程教学中,不仅赋予地理新课程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助推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改进了相对枯燥的地理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自学和信息获取的能力。[2]
一、利用时事热点培育核心素养的缘由
(一)时事热点与新课标及高考评价体系相关性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地理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是要求选择客观准确、具有时代特征且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关联的课程内容,[3]它与时事热点资源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综合性相吻合。此外,高中地理教学的众多知识点,如自然灾害情况、人口与城市关系、产业发展动态等,都与时事热点密不可分。而地理课标中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目标,可通过时事热点资源素材的教学更好实现。
2.符合地理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内涵是“一核四层四翼”,是对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的回答。地理学科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任务,那么在考查内容层面,就应凸显国家建设伟大成就和重大发展成就,坚定道路自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在怎么考方面,注重应用性,即试题要紧密联系实际,时刻关注人民生活,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突出地理的应用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将情境分为两类,其中生活实践情境就是跟时事密切相关的,而地理科的考查载体情境都会依托真实情境,特别是和学生认知有冲突的情境。
(二)时事热点与培育核心素养的关联性
地理课标从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若干个方面,提出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时事新闻来源于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联系紧密,将承载地理知识的时事新闻结合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进行教学,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的关注、对环境保护责任意识,是高中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是“活的地理教科书”。[4]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素材,时事新闻在课堂上呈现的是关于地理环境的一些最新的新闻事件,可以是家乡的、国内的一些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最新事件,或是全球层面上的,比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空洞、自然灾害等问题的最新资讯。时事热点蕴含大量国家方针政策和国家发展战略内容,它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有益于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更好了解我国的具体政策方针、发展战略等,使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基于时事热点的地理教学实践探讨
基于时事热点的地理教学实践,对学生和教师都有时代和现实的意义,下文以“汤加火山爆发”为例,介绍时事热点与地理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探讨(图1)。
图1
(一)分析课标内容,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以“自然灾害——火山”为主题,结合2022 年汤加火山爆发时事热点,分析探讨了火山发生的原因、火山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以及应对火山的措施,在探究过程中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结合地理课程标准,本节课的重点是汤加火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火山这一突发自然现象背后隐含的人地协调观、辩证观及价值判断。如果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其形成的规律,并探索火山与人类生活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然灾害观,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忧患、防范意识。所以,本课以“2022 年汤加火山爆发时事热点”为切入点,利用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人人参与、自主探究的良好课堂气氛,深入探究汤加火山爆发这一事件,促进了学生对“人地”和谐的认识。基于课标和学情,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①结合汤加火山爆发的图文材料,分析该区域内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②了解当地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会演示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分析其造成的主要危害,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二)巧用时事热点创设情境,设置探究问题链
北京时间2022 年1 月15 号,南太平洋国家汤加王国境内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175.38°W,20.57°S)发生猛烈喷发,多颗卫星拍摄到了这座火山爆发的瞬间景象:大面积的海水“炸开”,巨大海浪以极快的速度向四周扩散。汤加首府努库阿罗法发生海啸,而斐济、萨摩亚、新西兰、日本已经发出了海啸预警。
借助“2022 年汤加火山爆发”这一时事新闻创设情境,并提出探究问题链:①根据所给的板块构造图(图2)及相关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说出火山的主要分布地区,并推测该地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②根据视频及景观图片,说出火山喷发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③面对火山喷发所引发的自然灾害,我们有哪些应对措施(防灾减灾)。通过导入汤加时事新闻,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结合时事热点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认识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性,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即在人类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使人与地球的关系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将地理学的核心理念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使地理课更有现实价值与意义。
图2
(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影响又彼此制约。地理环境因素的整体性决定了地理学习必须具有综合的思维。同时,地理思维与学习策略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地理基础知识包含了综合的思考和实际应用,高中地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元素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5]
1.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因究理
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探因究理,根据汤加地理位置,推测汤加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学生读图得知;汤加属大洋洲,坐落在西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汤加西部与斐济相距650 公里,距新西兰西南部约1770 公里。汤加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接壤处,经常爆发地震和火山。这次爆发的Hunga Tonga 火山位于两个板块的交界地带。火山前身是一座海底火山,2009 年喷发后形成新岛屿。该火山曾于2014 年、2015 年、2019 年和2021 年发生多次喷发。截至2022 年1 月16 日,火山的爆发还在持续。
在对汤加地区的基本地理条件有了初步认识之后,笔者就运用板块构造的观点,并结合实际操作示范,帮助学生对汤加火山多发的原因有更深的认识。比如,演示板块被挤压和撞击引发的地理现象。借助课本进行演示,将教科书平放在书桌上,然后双手从书的两边向内挤压(模拟板块受到挤压),观察产生什么现象?接着,让同学们把一张纸向相反方向猛然拉伸,纸会被撕裂,以体现板块张裂拉伸产生的地理状况。同样,汤加火山喷发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撞击、挤压而形成的,软流层岩浆相互对流使两侧板块发生平移分离运动,于是在板块缝隙最薄弱的地方爆发,直至冲出海面,在与冷海水接触的过程中,爆炸将岩浆撕裂,将新鲜的热内表面岩浆碎片暴露在水中,然后重复爆炸。
本节课采用“观察”“模拟”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用肉眼看到、动手操作,从而增强学生运用“地理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本节课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组合作探讨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面对火山喷发引发自然灾害,我们有哪些应对措施(防灾减灾)?对于这些问题,仅从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角度,对“地理环境”自身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在教学中体现对待火山这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应有的辩证观和价值判断,形成正确的“灾害观”,使地理课堂学习上升一个层次。
(1)坚持辩证思维。笔者让学生思考:“我们经常听到有关火山喷发造成人类灾难的报道,那这种现象真的是百害无一利吗?”透过对火山的危害与益处的剖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认识火山爆发的负面效应,如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岩浆,经常破坏田园、建筑、污染空气,有时甚至会引发海啸等,给人类带来重创。同时,让学生看到其积极的影响,如能带来地热、温泉、肥沃的火山灰、硫磺等可用资源。
(2)树立人地协调观。首先剖析“地”对“人”的影响。从地理要素的异变——包括应力释放的突发性,地点发生的不确性等,从地理学的视角阐释清楚火山产生机制以及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说明火山的分布规律——认识火山发生的不可避免性,从而对大自然持有永恒的敬畏之心。其次剖析“人”对“地”的影响,例如不合理或者强度过大的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局部小规模火山喷发。最后剖析“人地协调”,树立人和灾害共生的意识、防灾减灾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同时,借助地理科技,帮助我们预测哪些地方可能会有火山,从而做好预防工作;在火山喷发后,科技能帮助我们尽快治愈火山喷发带来的创伤,迅速恢复生产生活,从而树立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有效地减轻灾害的影响。[6]
(四)学习效果评价
本节课教学从地理情感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应用地理科技等方面出发,以地理知识、能力、方法、思想等要素为依据,对地理知识和能力进行扩展、进化和升级,以使学生习得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核心素养。基于学习目标的水平等级评价任务见表1。
表1 学习“自然灾害-火山”水平等级评价任务表
三、基于时事热点教学的实践反思
(一)时事热点教学要注重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课引入汤加火山时事热点,借助板块构造图,找出火山发生的具体地理位置,让学生形成区域认知。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板块运动和岩浆活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火山爆发的原因,解决现实中的具体时事热点所涉及的地理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以探讨式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对火山喷发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促进学生更好理解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模拟板块运动试验的实际操作示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时事热点教学要认真甄选和突出主题
高中阶段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认识、分析问题不全面,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教师在选取时事新闻时要认真筛选、仔细甄别,选择有积极意义、正确引导学生、体现核心素养的时事热点新闻,使学生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正向思维,提高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此外,时事热点引入地理教学中要分清时事新闻与地理教学的主次关系,时事热点素材是对地理教科书的一种补充和扩展,要避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