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波消融、腹腔镜肝切除术应用于肝血管瘤治疗的对照研究

2022-11-22刘和平

大医生 2022年22期
关键词:消融术乙组甲组

刘和平

(魏县中医医院普外科,河北邯郸 056800)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主要源于血管内皮细胞,临床上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目前肝血管瘤病理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多数肝血管瘤患者无显著临床症状,但瘤体较大或肿瘤生长迅速,可压迫推挤邻近器官,出现腹部包块、胃肠道不适等症状[1]。手术治疗是治疗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和微波消融两大类。微波消融术是现代医学较先进的治疗方式,其通过微波介入的方式,将特制的微波针穿透需治疗的肿瘤区域,产生微波能量使病灶瞬间凝固、坏死,达到治愈效果[2]。腹腔镜肝切除术借助于腹腔镜技术,肝脏探查、游离到病灶切除等操作均在腹腔镜直视下来完成[3]。然而临床对于两种手术方案的选择尚未得出统一观点,成为医学的热点和难点。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比微波消融、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魏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1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甲组(微波消融术)74例和乙组(腹腔镜肝切除术)78例。甲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45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6.29±5.88)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1.18±0.27)年;单发32例,多发42例。乙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48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7.18±5.93)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1.32±0.31)年;单发34例,多发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魏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经影像检查确诊为肝血管瘤;②入选者临床资料完整;③既往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伴有心理或精神疾病者;②伴有其他器官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甲组(微波消融术):术前4 h禁食,术中给予液体和生命体征监测。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镇痛药物(根据临床指征[4]使用杜冷丁和异丙嗪等药物),行局部麻醉。在B超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避开肝静脉、胆管、门静脉等身体结构,在临近膈肌血管瘤位置采用微波穿刺时,指导术者呼吸闭气,膈肌上移,防止膈肌被穿刺针刺伤。行全身麻醉,借助腹腔镜进行探查,充分显露病灶,与B超定位直视下进行穿刺,选择相应的穿刺路径,明确波针前端裸露芯线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启动微波消融仪(青岛艾尼克斯微波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型号:A61B1),输出功率为50~90 W,治疗时间8~15 min,治疗时间根据肿瘤大小确定。针对直径>4 cm或特殊位置的患者采用两圈相交消融技术。操作时,微波针必须与重要结构保持2 cm以上的距离,术后在横膈膜和肝脏下放置引流管。

乙组(腹腔镜肝切除术):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然后建立人工气腹,进入腹部后,将患者置于腹腔镜下探索血管瘤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观察腹腔情况,主要包括位置、大小等。保持Ⅴ、Ⅵ段肿瘤穿刺孔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致,在剑突下方放置10 mm套管针,协助患者取背高3 °、左倾15 °,左侧穿刺位置于剑突下2 cm、左侧腋前线肋缘下2 cm、左侧锁骨中线肋缘下6 cm。用腹腔镜钳夹住肝脏,并使用超声刀游离肝肾韧带或肝胃韧带,并切断相应侧的三角韧带,超声刀切开肝脏,行肝血流阻断。切除肿瘤后之后,用明胶海绵填充伤口,喷洒生物蛋白胶,进行有效止血。术后在创面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失血量=血纱布总重量-纱布总量+吸引器瓶中血量,1 g(血质量)=1 mL (血体积)[5]。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于术后12 h、1 d、2 d采用VAS[6]评分判断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疼痛程度越高。③肝功能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1 d、3 d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处理(转速:3 000 r/min,时间:15 min),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公司,型号:ADVIA 2400)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④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腹腔出血、感染、肝功能衰竭。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乙组,且术中失血量少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术中失血量(mL)甲组 74 37.26±6.48 4.26±1.37 23.42±5.73乙组 78 180.59±10.62 4.68±1.43 326.94±15.53 t值 99.796 1.847 158.197 P值 <0.001 0.067 <0.001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 d,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甲组均低于乙组。术后12 h、术后1 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s )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s )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术后1 d比较,bP<0.05。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 例数 术后12 h 术后1 d 术后2 d甲组 74 2.36±0.93 1.49±0.61a 1.02±0.42ab乙组 78 5.17±1.84 3.02±1.18a 1.15±0.44ab t值 11.785 9.961 1.861 P值 <0.001 <0.001 0.065

2.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术后1 d、术后3 d,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乙组均低于甲组。术后1 d组间ALT、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 )

表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 )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术后1 d比较,bP<0.05。ALT:丙氨酸氨基转移;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

组别例数ALT(IU/L) AST(IU/L) TBIL(μmol/L)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甲组7424.59±7.37326.88±41.88a131.92±29.35ab21.73±5.86391.48±48.59a104.14±21.58ab15.26±4.8327.19±6.46a21.42±5.61ab乙组7823.63±7.32176.53±26.49a123.84±29.17ab22.43±5.91201.72±25.93a 99.01±20.14ab16.13±4.8925.42±6.76a20.18±5.52ab t值 0.806 26.593 1.702 0.733 30.252 1.516 1.103 1.649 1.373 P值 0.422 <0.001 0.091 0.465 <0.001 0.132 0.272 0.101 0.172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甲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0%,低于乙组的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对于肝血管瘤的手术治疗,目前多位专家认为瘤体大小不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具有明确血管瘤来源的临床症状才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7-8]。关于肝血管瘤的手术方案诸多,如肝动脉栓塞术、肝血管瘤剥除术、微波消融术、腹腔镜肝切除术等[9-10]。

目前,临床在医生技术和医院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推荐的手术方案为腹腔镜肝切除术。本次研究显示:术后1 d乙组患者ALT、AST水平均低于甲组,说明腹腔镜肝切除术在术后1 d肝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分析原因为,微波消融术的实施会选择正常的肝脏组织部位进针,避免损伤至血管、胆道,但可能会造成正常肝组织的应激反应。但术后3 d ALT、AST水平无差异,说明微波消融术于术后3 d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效果相当。原因可能为,微波消融术手术操作简便,肝脏受损较小,术后恢复快。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微波消融术比较,前者虽可彻底清除病灶,但其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过多,且对于肿瘤大、失血多的患者需在手术中转开腹;而微波消融术属于兼具安全性和确切疗效的绿色治疗手段,其可以重复操作,可以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器官功能[11-12]。在微波消融手术过程中,肿瘤内部的积极分子会产生高速的运动和摩擦,热量急剧上升,达到有效治疗温度,肿瘤出现完全凝固性坏死,从而可达到扼制肿瘤细胞扩散的效果,同时治疗效果快,热度分布均匀[13-14]。本次研究显示甲组手术时间短于乙组,术中失血量少于乙组,且甲组术后VAS评分低于乙组,间接证实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显著,造成的失血量少,患者疼痛程度情,手术用时短。原因可能为,微波消融术不需切除肝叶,肝脏受损程度较小,且操作简单,可尽快达到有效止血。有学者认为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确切,但其亦具有一定的弊端,如穿刺针为一次性用品,价格昂贵;少数患者行该术后易复发,需再次或多次进行微波消融术;该术为局部麻醉,多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易产生发热等现象而终止手术[15]。

综上所述,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比,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能够显著缩短手术用时,减少失血量,造成的疼痛程度校轻,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腹腔镜肝切除术更利于肝功能的恢复。两种术式各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意愿、肿瘤位置、大小等选择手术方案。

猜你喜欢

消融术乙组甲组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国内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脑转移瘤激光消融术”成功实施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心率的变化特征分析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一道奇妙的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