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性与预防措施研究

2022-11-22魏金强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19期
关键词:交通量里程预防措施

魏金强

(浙江温州甬台温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浙江温州 325000)

0.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不断地增加,隧道交通事故也越来越严重,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受到极大威胁[1],由于隧道是一个半封闭状态,隧道内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程度和波及范围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据国内学者统计和研究发现,隧道的交通事故远远高于在道路上的事故比例,尤其是重大、特大事故所占的比例较大,且事故后若处理不当会发生连环碰撞事故和二次碰撞事故。

隧道内的交通事故发生有很多因素,因此研究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分布特性尤为重要[2],研究人、车、路、及隧道环境对事故的影响,以及交通事故的发生时间、位置分布、气候及车型等因素。通过对此的分析研究来确定发生事故的规律,找出发生事故的因素,以此来研究事故特性与路段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这些特性来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来降低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降低财产损失。

本文通过调研某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统计资料以及交通安全相关政策,利用采集到的该高速公路隧道路段的交通事故详细数据,分析诱发交通事故的因素及事故特性与路段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与治理建议,降低隧道内发生事故的概率,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1.事故分布特性

1.1 事故时间分布特征

事故时间分布特性是指隧道交通事故随时间而变化的统计特征[3]。隧道内的交通事故与交通特征和交通环境有密切的关联[4-5]。交通特征,如交通流量大小、速度特性等在一年当中的月份、一周内的天数及一天内的小时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交通事故的环境,比如不同季节、不同的天气情况都与时间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规律。因此,分析其交通事故分布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可以揭示其事故发生的发展趋势,为研究隧道交通事故形成的原因提供有效依据[6-7]。

1.1.1 事故总数年分布

对于交通事故预防措施的评价是否真正有效判断的标准就是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后的年份交通事故数与上年的交通事故数对比是否有明显的下降。因此,研究事故总数年分布有助于评价交通安全预防设施是否有效,是事故数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对于采取的预防措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也能看出道路的运管力度,图1为该隧道近4年的交通事故总数年分布。

由上图可知,事故总数在逐年地下降,说明采取的预防事故措施很有效,但2019年该隧道发生事故数依然较多,事故总数为756起,说明对于此隧道事故的预防依然有缺陷,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1.2 事故总数月分布

交通事故月分布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不同气候条件、各月份的交通情况等。研究该隧道交通事故月分布主要在于对由于不同月份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便于进行对隧道的管控,减少隧道内事故发生。图2为该隧道交通事故月分布。

由图2可以看出,发生事故次数最多的是2月、7月、8月,其他月份相对较少。

1.1.3 事故数小时分布

由于人们生活规律的影响,道路的交通量在一天24h中各不相同,因此存在高峰小时交通量。隧道交通事故的分布也随不同时段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有很明显的差别。通过对该隧道交通事故的小时分布情况,依据不同小时实施不同的交通管控,定会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通过统计该隧道近4年的交通事故数据发现,在隧道内发生事故的时间段一般都在5:00~22:00时段,图3为时间分布。

由图可以看出,该隧道交通事故小时分布明显存在高峰时段,即9:00~10:00、15:00~17:00,这2个时间段发生事故量远远高于其他时段,其主要原因有:9:00~10:00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超速行驶。在该隧道南北两向的交通流中,几乎全是小型车,小型车运行速度较快,发生事故的概率大;15:00~17:00期间发生事故多的原因是由于在这个时间段内道路的交通量明显增大,隧道内交通量增大导致事故发生概率升高。

1.2 事故类型分布

交通事故类型分布有很多种,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在道路上发生事故的类型与道路环境、车辆特性以及驾驶人有很大关系。了解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类型可以通过研究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防止此类型的事故的发生,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在高速公路隧道内发生事故的类型绝大多数为追尾事故,由于隧道内环境的特殊性使得事故类型种类少。图4为该隧道总事故类型的分布。

由图4可以看出,2016—2019年该隧道总事故类型为追尾、刮擦、起火、撞护栏、撞隧道壁、装障碍物、翻车和其他的事故类型。其中,最主要的事故类型为追尾事故,近4年事故总数为5807起,而追尾事故就占了5747起,隧道内发生主要事故类型为追尾事故。

1.3 事故地点分布特性

1.3.1 双向的事故数量规律

该隧道为南北两个方向,虽然为两个方向,但是两个方向的发生事故数量差距极大,南向发生事故数量占事故总数的70%,而北向仅占30%。南向发生事故数是北向的两倍还多,由此可以看出南向隧道对于事故预防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导致其发生事故数多的原因有:由于该方向交通流量大,小客车占比例较大,在隧道内由于限速原因,驾驶人超速行驶以及在隧道内变道行驶导致发生交通事故;该方向在进入隧道之前的交通标志标线还有一定的缺陷,使驾驶人在进入隧道前心理准备不充分。

1.3.2 洞口发生事故数

当驾驶人从隧道外向隧道内行驶时,由于隧道的“黑洞效应”与“白洞效应”,驾驶人由于光线明暗程度变化太大导致驾驶人的视觉受到冲击,一是看不清眼前实物,看不清周围环境最终导致发生车祸。图5为该隧道洞口发生数占所有隧道的比例。

如图5所示,隧道洞口发生数量占事故总数的16%,所占比例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驾驶人从隧道外向隧道内行驶时,由于隧道的“黑洞效应”与“白洞效应”,驾驶人由于光线明暗程度变化太大导致驾驶人的视觉受到冲击,一是看不清眼前实物,看不清周围环境最终导致发生车祸。

1.3.3 每个方向随里程的事故数量规律

该隧道分为南北两段,南向进入隧道洞口里程约为K1768+630,洞口出口里程约为K1770+370,该隧道长度所占里程从K1768+630到K1770+370。北向进入隧道洞口里程约为K1770+360,洞口出口里程约为K1768+630,根据该隧道近4年事故统计,发生在K1769的事故数约占97%,而发生在K1768+630到K1769和K1770到K1770+370仅仅占3%左右,说明事故主要发生在隧道中部地段。表1为该隧道发生事故数随里程增加而变化的统计结果。

表1 发生事故数随里程增加的统计结果

由表1可知,该隧道两个方向的里程中发生的事故数。两个方向发生的事故数差距极大,但都集中在K1769的路段中,其他里程数发生事故数很少。

1.4 事故数量与交通流的关联性分析

对于隧道事故数量与交通流关联性分析主要包括流速、交通组成以及交通量的影响。

1.4.1 隧道事故数量与流速关联性

交通流的车速是影响隧道交通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6],并且随着交通流的平均速度增加,隧道交通事故的数量以及伤亡人数都有大幅增加。该隧道进隧道之前限速为80km/h,速度越高发生事故率越大。此限速可以很好地限制由于车速引起大量隧道交通事故。

1.4.2 隧道事故数量与交通组成关联性

据统计,经过该隧道交通组成主要为小客车,小型货车。因此,需要车速较快,进入隧道后车速较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隧道内由于环境因素与心理作用会让小客车驾驶人超速行驶或者变道超速,导致隧道事故数增加[7],因此限制车速和禁止变道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1.4.3 隧道交通事故与交通量的关联性

交通量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主导因素。交通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驾驶人的心理状况和紧张程度,从而影响隧道交通事故率的高低。

2.某隧道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交通事故是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一个隧道内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8],只能说是概率小而不能永远地杜绝[9],只能是尽最大可能地降低交通事故的概率[10-12]。因此对一个隧道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制订和实施有效的交通预防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数量,降低隧道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是可以实现的。为了提高某高速公路隧道运营阶段的行车安全,有效地减少隧道的事故发生,由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交通事故的事故特性,提出以下4点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1)高峰期限流与增加进入隧道内的建议车速标志。

(2)隧道内增加一定的灯光数量以及改善通风效果。

(3)在隧道进出口设置遮光棚或者减光栅。

(4)在隧道路段范围加强变道抓拍措施。

3.结语

如何预防和减少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是一项重要且负责的任务,值得每个公民重视。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通过近4年的交通事故统计表以及对某隧道的实际调研视频,通过这些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某隧道发生事故的规律。时间空间上发生的规律、事故类型的发生规律、南北双向的事故数量规律,每个方向随里程的事故数量规律,事故数量与隧道入口距离的分布关系。通过事故统计表的内容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用图表的形式能够清楚地表现出事故发生的规律,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旨在改善该市隧道路段交通安全现状,为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为该市道路交通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交通量里程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基于ETC门架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量转换探究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基于动态差法的交通量监测技术应用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高速公路补偿交通量模型研究
幸福合力 开启幸福里程
幸福合力 开启幸福里程
基于四阶段法的公路交通量预测研究
算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