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座店石城遗址的“互联网+”保护宣传模式
2022-11-22白满达李昊泽
白满达 李昊泽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三座店石城遗址是我国北方早期青铜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三座店石城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勘探,分析其现状,同时借鉴他人优秀经验,设计出一套合理的保护方案,旨在创新保护和宣传路径,使该遗址得到更多的保护及关注。
1 三座店石城遗址概述
三座店石城遗址(图1)是距今4000—34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三座店石城遗址是石城遗址的典型代表,其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符号的陶片和岩画。“石城”作为一种早期人类的聚落形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及社会文化有着一定的关联。田广金①在《对岱海地区考古》一文中认为岱海地区的考古文化主要是外传,包括石城聚落的出现和西域的西传,都与辽河流域红山文化晚期的石墙建造技术密切相关②。而魏坚③在《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石城址初步研究》一文中也指出石城的出现与温度有关。由于气温明显下降,当地居民开始放弃耐寒性差的半隐蔽式房屋,建造冬暖夏凉的洞穴式或地面式石屋④。
图1 三座店石城遗址航拍照片
该遗址分布在山顶到南坡底部140米范围内,由两座石城并排组成,西边是大城,东边是小城。大城西侧有陡峭的悬崖,东侧和北侧有石墙,南侧有陡峭的长坡。从悬崖到石墙最宽处的宽度可达110米,占地约14000平方米。小城紧靠大城东侧,略呈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面积2000平方米⑤,四面都是石墙。共清理出石圆建筑地基38座,灰坑和地窖坑23座,石墙1段,石台8座,墓葬5座⑥。在这些遗迹中以规模巨大的城墙及星列的所谓“马面”遗迹蔚为壮观⑦。遗址北连山丘,西临河崖,东近山谷,该山谷被称为大木沟,沟内是一个大山脉。遗址内大城市在西部,小镇在东部,两者共处同一坡面,相伴成长,比邻而居⑧。该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2006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并获得“2006—2007年度田野考古奖三等奖”。
在学术界已有关于三座店石城遗址的研究,刘宏超、侯建国在《地域文化研究》中发表了《三座店石城遗址现状勘查与保护方式研究》一文,该文对三座店石城遗址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对保护措施。当地政府及文物管理所,简单地对三座店石城遗址进行了保护。用沙袋将“大城”中主要道路上的岩画及部分遗址进行覆盖保护。目前该遗址还在遭受着自然与人为的双重破坏。
2 三座店石城遗址的破坏因素
三座店石城遗址的发现为深入研究夏朝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辽西早期国家的出现以及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最佳的考古证据⑨。自2006年三座店石城遗址被发掘以来,该遗址并没有得到妥善保护。这些遗迹现均暴露在外,没有实施有效保护。破坏三座店石城遗址因素大约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2.1 自然破坏分析
自然因素主要为植物生长、风雨侵蚀及强光照射等。首先是植物生长。三座店石城遗址被挖掘后,有关部门缺乏对其进行覆盖保护及日常管理。在风的作用下,周边一些树、草等植物的种子随风飘落在遗址内生根发芽生长,其根系会加速对遗址地表的破坏(图2)。但植物在对遗址产生破坏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比如可以有效缓解夏季降水和冬季冻融对遗址的影响;三座店石城遗址位于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气温急剧上升的赤峰地区,气温日差较大,土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孔隙水的固液态转化,会对土体造成破坏,进而使其力学强度降低⑩。其次是风雨侵蚀。三座店石城遗址主要以石块垒砌建造而成,石块缝隙中填充草泥。之所以用草拌泥是因为利用植物纤维的抗拉性能加固墙体,使石墙保存得更坚固、更长久,但是随着年代久远及风吹雨淋,遗址城墙、马面石块等遗迹在逐渐风化,草泥被雨水冲刷,逐渐出现脱落和缺失,遗址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也大大降低⑪。降水对遗址区域主要体现出两种影响:一是对现有石城遗址的侵蚀;二是对城墙的侵蚀。这两种侵蚀不仅会损坏遗址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还会促进遗址内部植被生长,进而使植被根系更加发达,使遗址建筑物的地下部分进一步被破坏,加速墙体及民居的坍塌。最后是阳光照射。三座店石城遗址自建造以来距今4000多年,在岁月的长河中遗址本身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长期暴露在阳光直射下也导致发掘出的岩画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无法看出原本的样子。并且阳光照射会导致城墙、建筑基址等遗迹加速老化,削弱了遗迹的储存时间,日积月累之下必定会严重侵蚀遗迹。
2.2 人为破坏分析
人为破坏因素主要表现一些工程的实施对其产生的影响,比如三座店水库建设对其的影响。三座店水库建设时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施工挖掘,机械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道路设施的铺设等一系列建设活动对遗址本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是桩基影响,在修建水库时打地基经常会出现相对强的挤土效应,周边建筑的地基会受到不可逆的影响;二是振动影响,即施工时挖掘的响声和大型机械的震动同样会对周围建筑带来影响,严重甚至可能使周围建筑出现裂痕;三是荷载影响,水库建成后注水,出现的荷载很可能会直接使地基下沉,对遗址的破坏同样严重且不可逆;四是人为践踏,遗址区域内缺乏保护标志和设施,人和牲畜可以随意进入活动,这些活动对遗址造成了践踏⑫;五是捡拾文物,由于缺少对遗址进行圈围保护措施,人畜可以随意进出,进而发生了附近居民等人员可以随意进入捡拾地表文物,造成遗址历史资料收集时存在遗漏;六是垃圾随意丢弃,由于周围居民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在遗址区内活动时随意丢弃垃圾,对历史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图3)⑬。
图3 三座店石城遗址被人为踩踏的照片
三座店石城遗址作为夏商时期的文化遗址,其保护意义重大,它为我们研究青铜时代的聚落、夏家店下层山城性质及辽西地区早期国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三座店石城遗址的建筑遗存和出土文物,对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⑭。然而,因三座店石城遗址的保存状况和环境载体充满了复杂性,前期要对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勘探,对三座店石城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应尽快以更合理、更适当的方式保护遗址。
3 三座店石城遗址的“互联网+”保护宣传方案构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领域也引进“互联网+”模式。特别是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这一概念立刻成为社会热词。许多古文化与互联网新兴环境结合,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激发出新的活力。在“互联网+”背景下,考古行业也应适应科技及社会发展需求,在保护和传播等方面与互联网相结合,拓展出新的传播途径,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对考古的认识及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3.1 三座店石城遗址“互联网+”保护方案
三座店石城遗址对中华历史、文化、艺术都有着重要价值,应合理保护三座店石城遗址。首先,要立足现状,结合先进理念与科学手段,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⑮。根据三座店石城遗址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所遭受的破坏程度,具体保护方案设计如下。
一是由地方政府协商,雇用专业的团队或联系考古队对遗址内的灌木和乔木等深根系植被和浅根系植被进行彻底清除,并定期维护,避免再次遭到自然植被的破坏。对遗址内现存石质文物、墙体和马面等要根据风化程度进行加固处理。对遗址内的石板、墙体需利用仿古的方式(以石块垒砌,石块之间以草拌泥结合)进行修复加固,防止自然环境对其再次破坏,尽全力使遗址恢复原本的面目。最后,用铁板或其他材料将遗址围起来,做出遗址重地不得随意进出的标志。对周围村落和城镇居民进行遗址保护教育,令他们了解古代遗址的重要性,不得随意践踏、丢弃垃圾、放牧等。这种方式有低成本、易于传播等优势。
二是修复完成后,可以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含有三座店石城遗址元素且紧密与当代人审美契合的吉祥物设计作品,一个好的吉祥物不仅代表了三座店石城遗址,也可体现出夏家店下层文化特点,更能吸引游客的到来。借鉴二道井子土城遗址的保护方式,建设以夏家店下层文化暨三座店石城遗址为主题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内还原古人居住的房子、建筑以及壕沟等,进行长期保护。
三是修建遗址公园,在当今数字化的背景下古今结合利用5G技术建造一个科技及体验为一体的多元化遗址公园,如图4。可将遗址公园分为核心石城展示区、生活场景展示区、考古现场体验区及VR人文体验区。四大模块向游客展示夏家店下层文化暨三座店石城遗址。核心石城展示区以整座遗址西侧的大城为主,向人们真实地展示4000年前的古人类居住环境,因为核心石城展示区面积相对较大,所以在其中设立售卖具有三座店特有的岩画及符号元素创作的文创产品。生活场景展示区以遗址西侧的小城为基础,在不破坏遗址的前提下进行建设,此区域顾名思义向人们展示古人类日常的生活起居、宗教祭祀等活动。VR人文体验区在小城南侧,设计理念是古遗址和互联网及5G技术相结合,利用三维投影技术1∶1还原4000年前三座店石城遗址的居民生活环境及古人类的样貌、行为、社交方式等,参观者可以通过VR技术身临其境去感悟古人的生活起居、宗教信仰等,甚至可以模拟和古人类进行对话,从客观意义上真正地实现古今对话,令参观者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考古现场体验区在小城北侧仿造4个5米×5米探方,在探方下面放入一些考古意义不太大的陶片以及仿制石器,这样游客在体验的同时不仅能身临其境体验一线考古工作内容,有所收获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考古工作的认知和兴趣。当然这种方法有利有弊,其也是以上三种方法中成本最高的保护措施。
图4 三座店石城遗址公园规划分区图
3.2 三座店石城遗址“互联网+”宣传推广方案
就三座店石城遗址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北方古城址的地位来说,对其保护固然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应该是遗址公园或博物馆建成后的宣传与推广工作。本文提出的具体推广方案如下:
一是请专业的公司或者邀请广大网友线上协同设计相关文创产品,例如含有夏家店下层文化与三座店石城遗址元素的手机壳、衣服、帽子、杯具等文创产品。利用互联网线上平台如淘宝、拼多多等,面向市场大力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华文化的魅力,以此保护和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三座店水库景区庞大的客流量下,外加互联网、自媒体等方式大力宣传三座店石城遗址,必定会让人们流连忘返,沉浸于文化魅力之中,继而促成含有三座店石城遗址元素的文创产品问世等。
二是做广告栏推广,在城市人流量多的地方投放宣传的广告牌,推广三座店石城遗址。例如城市的公交站牌、汽车站、火车站、商场这类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三座店石城遗址的历史与重要性。
三是创建三座店石城遗址公众号,做一个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暨三座店石城遗址的介绍,写出三座店石城遗址的特色,告诉人们到那里可以看到什么以及其不同于其他地方所能看到的特色。定期更新公众号,发表一些图片及文章,也可在微信上举办一些活动,比如有奖知识竞赛,选取得分较高的前50名观众随机送出文创产品,这样既宣传了三座店石城遗址也让参与者得到了相应的奖励。
四是与美团、携程等App进行合作,建设特色旅游景点,依托其庞大客流量,来参观的人多了,久而久之知名度就会打出去。还可利用网络如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将三座店石城遗址包装成网红打卡地,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五是施行入馆或入园门票免费制,一方面,因为基本上大多数城市的博物馆或遗址公园均是不收费的;另一方面,刚刚建成的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知名度不高,门票免费制可以吸引游客。前期的建设投资较大,虽然施行门票免费制客观上减慢了前期成本的回收,但是可以在园内以售卖文创产品等方式盈利。
六是与当地院校进行合作,开展“遗址保护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录制网络课程作为选修课让同学们学习,可以让同学们了解文化、学习知识,还可以定期组织同学前往三座店石城遗址研习参观。
本论文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三座店石城遗址进行保护宣传,并进行文创产品开发,基于对三座店石城遗址保护与宣传的研究,争取做到最大化的活化利用,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另一方面对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田广金.论内蒙古中南部史前考古[J].考古学报,1997(2):121-145.
②③魏坚,曹建恩.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石城址初步研究[J].文物,1999(2):57-62.
④⑤聂晓莹,付建丽,崔天兴.试论中国北方地区的史前石城遗址[J].文物建筑,2020(00):155-166.
⑥张亚强,郭治中.赤峰市松山区三座店遗址2005年度发掘简报[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1):1-8.
⑦⑫李树国,曹永利,郝晓菲.赤峰市松山区水地乡大南沟石城调查简报[J].草原文物,2015(1):53-56.
⑧李树国,黄莉.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三座店村东梁东区石城址调查报告[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1):21-28.
⑨郭治中,郭丽.三座店石城遗址与夏家店下层文化若干问题之我见[J].草原文物,2014(1):89-97.
⑩王石斌.北方土遗址的病害成因与环境区划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⑪王瑞金,张国强,孙永刚.首届“中国·赤峰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综述[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1):111-120.
⑬刘宏超,侯国建.三座店石城遗址现状勘察与保护方式研究[J].地域文化研究,2020(5):90-96.
⑭⑮王丽娜.依托互联网技术探究山西古村落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J].大观(论坛),2020(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