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2022-11-22罗茂权黄菊芳黎敏航罗伟生
罗茂权 黄菊芳 李 炜 黎敏航 梁 皓 罗 婷 罗伟生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南宁市 53000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常伴有腹痛、腹胀、排便性状改变等症状,目前认为其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精神情志等有关[1],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不定型4种类型[2]。有研究表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with constipation,IBS-C)较为常见[3],约占IBS的34%,患者以中青年女性为主[4],其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症状反复。目前IBS-C尚无特效药,根治困难,复发率高,容易发展为难治性IBS[5-6]。临床上治疗IBS-C以对症为主,如使用通便剂、解痉剂、止痛剂、益生菌等,但疗效持续时间短、不良反应明显[7-9]。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IBS-C治疗方法十分必要[10]。中医对IBS-C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研究报告的数据及结果相对繁杂、散乱。因此,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对IBS-C的治疗方剂进行信息整合,拟为临床治疗IBS-C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通过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查找相关文献。以“中药”和“肠易激综合征”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检索年限为自建库至2020年10月。文献纳入标准:(1)治疗疾病为IBS-C,治疗药物为中药处方;(2)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名医经验总结、个案介绍等;(3)文献所载方剂需有明确的药物组成及详细剂量,使用方法为口服。排除标准:(1)合并使用针刺、灌肠、中药外敷、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相关疗法;(2)动物实验研究;(3)方剂成分相同的研究文章仅保留一篇。最终共检索出11 774篇相关文献,整理后共得到233首方剂。
1.2 中药名称规范 以《中药大辞典》[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2]、全国“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13]等作为参考标准,对纳入文献所涉及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统一。如丹皮录入为牡丹皮,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录入为半夏,元胡录入为延胡索等。
1.3 数据库建立及数据分析 进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选择平台管理模块中的“方剂管理”,采用1人录入、1人核对的方式,将整理好的233首方剂逐一录入系统,建立IBS-C的方剂数据库。然后进入系统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方剂分析”,对录入的233首方剂进行用药频次分析、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组方规律分析、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2 结 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本研究收集的治疗IBS-C的233首方剂中,涉及中药189味,总用药频2 399次,使用频次>50次的有15味,其中以白芍频次最多(167次),其次为甘草、白术、柴胡等。见表1。
表1 治疗IBS-C方剂中使用频次>50次的药物及分类
2.2 四气五味分析 对189味中药进行四气五味频次分析,结果显示以温性药物、苦味药物最为常见。见表2。
表2 治疗IBS-C方剂中药物四气五味的频次分布
2.3 归经分析 对189味中药进行归经分析,结果显示治疗IBS-C方剂中的药物主要归于脾经、胃经,见图1。
图1 治疗IBS-C方剂中的药物归经频次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应用关联规则分析药物的配伍规律,将支持度设置为“65”(表示药对及组合在所选处方中出现的概率),“置信度”设置为0.8(“A→B”表示当A药物出现,B药物出现的概率为0.8),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4个,关联规则11条,共含中药5味(甘草、白芍、白术、柴胡、陈皮)。见表3、表4、图2。
表3 治疗IBS-C方剂中支持度≥65的常用药物组合
表4 基于关联规则的治疗IBS-C常用药对
图2 治疗IBS-C常用药对的网络图
2.5 基于改进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根据纳入方剂数量,结合不同参数提取出数据的预读及经验判断,将相关度设置为8,惩罚度设置为2,聚类分析后得到170味药物两两之间的关联度,并将关联系数>0.015的药对进行列表,见表5。
表5 基于改进互信息法的IBS方剂中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2.6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在2.5的基础上,进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得到由3~4味药物构成的28组核心药物组合,见表6。
表6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
2.7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在2.6的基础上,进行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方法分析,演化得到14个新处方,见表7和图3。
表7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图3 治疗IBS-C的新处方网络展示
3 讨 论
IBS-C属于中医的“腹痛”“便秘”“脾约”范畴,该病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与精神压力、饮食习惯、遗传易感、年老久病等有关[14-15]。IBS-C病机总属大肠传导失常,可由气滞、热结、寒凝、气虚阴阳亏虚所致[16]。《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言:“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大便秘结,肾病也。”IBS-C病位在大肠,同时与脾胃、肝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17]。当代医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各有见解,田旭东主任医师认为本病诱发因素归因于情志不遂,责之于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失司,治疗重在肝脾肺三脏同调,即疏肝健脾、理气导滞、润肠通便[18];杨倩认为IBS-C发病的物质基础是浊毒[19]。《金匮要略心典》提及“毒,邪气不解蕴结之谓”,当代医学家认为“气机不畅易生浊”,责之于气机郁结化浊,浊易生毒。IBS-C的治疗重在清除体内浊毒,阻断疾病进展。在《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20]中,IBS-C的证型被分为肝郁气滞证、胃肠积热证、阴虚肠燥证、脾肾阳虚证、肺脾气虚证,分别拟用四磨汤、麻子仁丸、增液汤、济川煎、黄芪汤等进行加减治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痢论》曰:“凡脏腑之秘,不可一例治疗,有虚秘,有实秘。”现代大多数医家认为IBS-C的辨证施治,需兼顾脏腑,分清本虚标实。实秘者肠道燥热、气滞不行,宜祛邪为主,多用泻热、温散、通导药物,病邪去则可畅达肠胃;虚秘者气虚传导无力、或血虚肠失濡润,宜扶正为先,多用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药,润泽肠道则排便正常。
本研究收集的233首方剂涉及189味中药,使用频次>50次的共有15味,包括白芍、甘草、白术、柴胡、陈皮、枳实等。其中,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可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可补脾益气、缓解疼痛;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上述药物以补脾调肝止痛、益气养血为主,兼以泻下通便、祛风散寒清热,共奏肝调脾健、升降有序、气血充和、寒热协调之功。
本研究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的结果显示,治疗IBS-C方剂中的189味中药以苦温类为主,药物归经主要归于脾经,其次为胃经、肝经、肺经。苦能泄能燥,温可祛寒,攻补兼施,药性和缓,具有清泄、降泄、燥湿、温补阴阳气血的功效,药味药性相合,苦温则可泄下软坚、清热燥湿、温补气血。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IBS-C的常用中药与脾胃、肝肺经关系密切。《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云:“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忧愁思虑,诸气怫郁,则气壅大肠,而大便乃结。”《医宗金鉴》:“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郁。”患者情志抑郁,日久致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木郁土壅,横逆犯脾,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内生湿浊、痰饮等病理产物,加重气机阻滞不舒,进而导致大肠传导失常,糟粕内停。《医经精义》云:“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肺与大肠相表里,与肺经络于咽喉处,肺气宣发肃降功能正常,则肝肺气机调和,若肺失清肃,气不下行津不下达,则致腑气不通、大肠津液不足。现代多数医家认为,做到肝气调、脾胃健、肺气和、气机畅,则大肠传化糟粕正常,此是治疗IBS-C的大方向[18]。
本研究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结果显示,白术、甘草、白芍、陈皮、柴胡是233首方剂中的核心药物组合,甘草+白芍的药物组合频次最高,其次为白术+白芍、白术+甘草。白芍联合甘草可增强柔肝调肝、缓急止痛之功效,白术、陈皮健脾益气、柴胡疏肝解郁,共奏健脾调肝、养血止痛之功。此外,我们总结发现,治疗IBS-C的中药汤剂基本源自四逆散、柴胡疏肝散、补中益气汤等,并通过加减演化为理肠汤、调肝健脾汤、二白柴胡汤等。
本研究以改进互信息法分析为基础,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28组核心药物组合,在此基础上,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用于新方聚类的14个核心组合。新方2以消食药为主,兼祛风寒、清热燥湿;新方3、7以补虚、温里药为主,其中新方3在补肾阳滋肝阴基础上兼以补气补血,新方7重补肾阳,兼散肝寒;新方5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兼补血活血、散风寒;新方6以化湿药为主,兼健脾益肾;新方8、13以理气药为主,而新方8兼温化寒痰,新方13兼清热涤痰;新方12以润下药为主,兼清化痰热;新方10以养心安神药为主,兼健脾润肺、清热解毒;其余新方1、4、9、11、14用药未见明显偏重,涉及驱虫类、清热类药物等。由此可见,新方在治疗IBS-C皆有偏重,但临床上IBS-C常为各症状的夹杂,应用时可突出主方,兼有辅方,随证治之。
中医药在治疗IBS-C中具有独特优势、临床效果显著,胃肠道刺激性小,不良反应较少[21-23]。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IBS-C用药的集中性和药物组合的多样性,阐明治疗IBS-C的用药规律,为中药汤剂治疗IBS-C提供参考,但数据挖掘演化新处方的安全性、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