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2022-11-22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工程土壤

李 杰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水务局,甘肃 张掖 734000)

农田水利工程在生态系统维护方面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居民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各种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刺激到周围环境变化,这种变化分良性与恶性,良性变化会在农田水利工程附近形成更良好的生态圈,促进当地生物的协调发展;但是恶性变化会导致水利工程附近的环境遭到不可逆的破坏,甚至在弊端这一方面要高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好处。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考虑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了避免恶劣的情况出现,水利工程相关部门应对这种问题采用更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法,对工程的各方面进行优化,促进良性发展,进一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意义

1.1 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发展

从生物多样性方面来说,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可以很大程度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1]。从植物的角度上说,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期间会利用一些化学物质的原料,很可能造成周围土壤贫瘠甚至盐碱化,这对于当地植被来讲是毁灭性的打击。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根本,对土壤造成破坏会直接威胁到植物的生长空间与生存环境,导致植物大量消失。只有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才能最大程度保护当地土壤,为植物打造更好的生存空间。从动物的角度上说,植物的减产会导致很多动物失去食物,并且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对植被进行采伐,很多动物会失去栖息地,最终导致数量减少甚至在该地区灭绝。通过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可以更好地为动物营造生活区域,促进动植物的良性繁殖,提升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发展。

1.2 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农田水利工程与当地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可以使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获得更好的环境。很多大型工程所产生的废料以及污水排放会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无论是空气还是水源,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污染,对人体造成很大的潜在威胁。因此,为了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农田水利工程与当地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一种民生政策。在生态系统方面加强协调能力,能更好地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使周围居民安居乐业[2]。

1.3 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守“美丽中国”建设理念的相关要求,从生态系统角度来说,生态系统保护对气候环境能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良好影响。我国农村占据着大面积土地,做好生态系统的保护,能更好地保护资源,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协调,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3]。因此,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能更高效、高速的实现“美丽中国”建设。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现状

2.1 工程建设制度有缺陷

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中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首先,“表面工程”的情况依旧存在,部分地区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并未将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要求严格落实,面对上级部门的检查,甚至出现谎报、虚报的情况。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关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条例,但是施工单位没有严格落实。在施工设计与建设时,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并未遵守相关条例及规定,因为不考虑生态系统就能很大程度上的节约时间与成本,所以经常出现不符合要求与标准的水利工程建筑,最终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4]。

2.2 从业人员意识有待提升

从目前情况来讲,很多管理人员只为了尽快完成工程建设,以获得更多经济收益,而未重视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各种问题,极大地阻碍了环境保护理念的落实。

2.3 灌溉不科学、不合理

灌溉工作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加重了污染程度,对土壤环境变化造成影响,灌溉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的需求量,农作物产量受到直接影响;灌溉规模较大会将农药等相应污染物冲刷到水流以及土壤中,形成不同程度污染。除此之外,土壤中存在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较多营养物质,过度灌溉会使土壤的养分逐渐流失,丧失土壤平衡性,导致土壤中出现盐碱化以及板结等问题。

2.4 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灌溉水资源需求量相对较大,现阶段农业领域中应用地下水规划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现象。我国传统农业灌溉主要的模式是大面积漫灌以及整块淹灌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水资源应用过程中出现水资源浪费、水污染加重以及增加需求量等现象,地表水应用难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因此人们加大地下水开采规模,但此种过度开采地下水方式会引发较多问题。

2.5 水利工程渠道建设中应用大面积石头和混凝土

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大面积石头以及混凝土并不利于地下水的下渗,此种水利工程建设措施会减小水资源流失,水资源输送效率也会得以提高,但此种方式并不满足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需求。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人们强化生态环境重视程度,此种缺乏合理性的水利工程规划与我国水资源合理调配要求并不适应,需采用科学的措施改善这一建设现状。

3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方法

3.1 形成完善的工程建设制度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开展需要有科学的工程建设制度,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与要求进行,只有完善工程建设制度,从业人员才能有规可依。从这个角度来讲,工程建设制度必须要足够完善,才能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做出正确指导,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与协调,利用科学的方式,建立合适且执行束缚力较强的工程建设制度,避免“表面工程”的出现。同时,提升监督机制,监管部门要对水利工程项目加强监督,对于不合规之处及时提出,以便从业人员及时改正[5]。

3.2 提升从业人员意识

做好从业人员本身的环保意识与生态意识培训。施工人员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期间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施工人员生态系统协调意识的提升能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不合规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举办施工人员在生态系统方面培训,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方式,提升施工人员各方面的环保意识以及整体施工的环保性与绿色性。与此同时,管理人员也要进行整体环保意识方面的培训,在日常岗位上提升大局意识,定期巡查下属各部门在施工中是否符合要求与规范,提升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能力[6]。

3.3 增加农田水利工程成本投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田水利工程以往的部分建设方式与方法已经落后,并不能符合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相协调的要求。因此,要增加农田水利工程成本投入,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以及建设技术的革新和优化,采用更加符合生态系统保护的施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提升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能力。

3.4 优化排水灌溉工程效果

差异性排水灌溉方式凸显的效果不同,基于此,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对排水灌溉工程进行改善和优化,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重视排水灌溉工程以及区域生态环境协调性,以此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通过此种方式促进区域农业发展。

3.5 合理利用农田周围河湖

基于多样化因素作用,自然界中存在数量较多的河湖,其中存在较多类型物种,会与生态系统进行相应物质交换。农田周围存在的河湖会逐渐下渗到土壤中,其一可有效提升土地含水量,确保区域湿润度数值;其二可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区域洪涝灾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人们采用围湖造田方式,土地开垦面积增加,伴随着土壤呈现盐碱化以及产生水土流失等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近些年,多数区域水体逐渐减少,水质产生恶化,区域河道产生暴涨暴落问题。因此,要采取退耕还林以及退耕还湖等方式,区域内河湖数量增加,以此方式提高区域土壤含水量,使区域污染物得以吸收,通过上述方式对区域水质以及土壤质量进行改善,以此方式发展区域农业。

3.6 适当调整农田区域土地

出于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协调能力的目的,需构建农田生态系统,平整农田区域土地,增加土地利用多样性,通过上述方式为农田水利工程以及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提供重要保证。地貌类型以及土地类型上凸显多样性可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可发挥净化以及沉淀污染物的作用,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农田种植过程中的多样性。依据区域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发展因素,水田、道路等土地实现合理化应用,将以往单一的种植品种以及土地类型过渡到多样化以及多元化的种植品种,使区域生态系统得以转变和改善。在农田平整过程中需注意合理性,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具有敏感性。农田土地的适当平整可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过度人为干预会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副作用[7]。

4 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相关部门应顺应这种趋势,提升自身的科技能力和建设能力,整合内部资源,提升人员环保意识,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尽可能确保周围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水利工程土壤
土壤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灵感的土壤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