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控制要点
2022-11-22张炜王敏
张炜,王敏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财务服务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前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频繁发生,并且人畜共患病时刻威胁着人类和畜禽的健康。以前养殖场均采取传统疾病防控措施: 定期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预防畜禽感染疾病,但是随着禁抗政策的实施, 严禁在饲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药物作为添加剂。 这样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管理人员的关注, 在此将养殖场生物安全控制要点进行阐述。
1 人员和生物安全
要想更好地执行生物安全措施, 必须对所有的员工进行培训, 同时能够追踪所有物品的来源和流向。 这样养殖场需要做好购进物资和销售产品的登记工作,一旦畜禽感染疾病后,能够尽快缩小疾病传播范围, 减少对健康畜禽带来的危害。
1.1 边界法
边界法是在养殖场周围设定边界线, 最简单的措施就是在周围设置栅栏, 同时需要2~3周时间开出清单,汇总需要越出边界线的物品。随着时间的延长, 还会出现一些越出边界线物品,这样反复修改2~3 次才确定下来。
这个物品清单应该让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制定,调动所有员工的想象能力。 如果附近养殖场与本场实际情况类似, 可以与他们的物品清单做出对比后,再修改清单中存在的错误,这样工作直接决定着本场生物安全工作的质量。 接下来认真查看清单中的每一件物品, 确定是否必须入场,如果处于可有可无的情况,就需要从清单中删除掉, 最终将必须入场的物品重新列出清单,进而减少携带病原菌入场的风险。
养殖场应以员工食品为例制定一个可行性方案, 有利于降低食品给养殖场带来的疾病风险。 通常养殖场会将食品做为员工的必需品,会不太限制员工携带食品入场, 殊不知一些生肉会携带沙门氏菌和新城疫病毒等, 没有煮熟的食品或蛋类会携带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 建议所有员工或来访人员不能携带肉类食品入场。食堂需要的肉类, 必须在进场后立即存放在冰箱或冰柜内冷冻,并且在指定食堂内使用,严禁将食物携带到畜禽养殖场内。
1.2 人员带来的风险
所有养殖场必须重视生物安全, 能够充分认识到生物安全失败后给养殖场带来的损失。一些小型养殖场户, 会认为给来访人员提供工作服或工作鞋就可以防止疾病传播, 而种畜禽场对来访人员控制的更为严格, 例如将来访人员的行动轨迹进行详细登记, 并且签署一份声明,确保自己3 天内没有接触过畜禽类,必须得到管理人员许可后方可洗澡和更衣入场。
2 人对养殖场带来的风险
2.1 人体感染疾病
一般这种情况最不容易传播疾病,但是,随着食品安全隐患的存在, 一些食品中存在沙门氏菌,人员摄入机体后就会感染肠炎,从而传染给畜禽感染沙门氏菌病。 因为人员感染沙门氏菌后,可以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病菌,甚至在人员没有症状后,还可以排泄病菌,这样沙门氏菌在离开人体后,可以对饲料、饮水或饲喂器具等造成污染,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给健康畜禽。 要想控制好沙门氏菌病的传播, 必须做好人员粪便管理,严禁畜禽接触到人的粪便,并且要求人员入厕后认真清洗和消毒手臂。
2.2 身体表面的风险
人员进入畜禽舍内就会成为污染源, 不仅衣服和鞋帽上面可以携带病菌, 而且手臂接触到的物品也可以传播疾病,另外眼睛、鼻子和耳朵等也可以被污染。 例如人员进入发病畜禽的舍内后,这些部位都可以携带病菌,然后再进入健康畜禽舍内后,病菌就会传播开来。
首先我们来计算一下头发携带细菌的数量:先将头发彻底洗干净,擦干进入畜禽舍内待15~20 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清洗头发后收集1 份水。 送达实验室检测细菌数量,就可以计算出头发上面携带的细菌数量了。 由此可见必须要求所有的进入畜禽场的人员使用特定的消毒剂来清洗头发。
其次鼻孔是病原体的潜在携带部位, 因为鼻孔内的温度最适合病菌繁殖, 通常人员在吸入病菌后, 经过24 小时才打喷嚏将病菌排出来, 所以要求进场人员在前3 天不要去其他畜禽场,因为我们无法对人员鼻孔进行消毒。
3 人员入场后管理
生物安全管理完善的畜禽场一般都会谢绝闲人参观,只让必需人员入场,在必需情况下才允许人员与畜禽接触,并且尽量缩短接触时间。建议畜禽场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制定严格的准入程序:必需入场的人员才可进入;来访人员必须鉴定声明,确保前3 天没有到过任何畜禽场所,并且说明到过什么场所和是否发生腹泻类症状;经过严格的洗澡消毒、更衣后方可入场,不要携带任何物品,在洗澡时彻底清洗头发、鼻孔和指甲等部位。 离场时也需要同样的程序。
4 畜禽场存在的风险
如果畜禽饲养密度过大, 舍内通风不良就会加大感染疾病的风险。 进入养殖场人员与畜禽的距离越近,或接触时间越长,那么传播病菌的机会就越大。 从发病畜禽场到拜访本场的时间间隔越长越好。 这样病菌可以在环境中失去活性。
5 畜禽饮水管理
5.1 水的来源
首先,养殖场可以使用居民用水,人类能够饮用的水一般经过氯制剂消毒处理, 细菌含量一定不会超标。 其次可以使用地下水,这类水在渗入水库的过程中,细菌已经被过滤掉,水中细菌含量比较合理。 而浅层地表水容易受到病菌污染。 同时也可以使用河水作为饮水,需要考察河流上游水的质量, 才能保证新鲜的上游水能够替代下游水。 切忌使用积滞水, 这类水最危险,往往被一些野生畜禽产生的粪便所污染,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威胁。
5.2 做好预防工作
防控畜禽感染疾病的有效方案是给畜禽选择优质的水源, 并且采取科学的措施对饮水进行处理,杀灭饮水中存活的病原菌,有条件的可以定期在饮水中添加酸化剂, 来抑制饮水中病原菌的繁殖,来达到预防畜禽感染疾病的目的。同时保证饮水在达到养殖场前始终处于管道里面,严禁饮水发生暴露现象,避免受到野生动物粪便的污染。
5.3 饮水检测
养殖场应保证饮水管道畅通, 不会受到任何污染。 首先选用密闭式储水箱,在水箱上面安装盖子,防止杂物掉入水箱,尤其是预防野生动物掉入水箱内对饮水造成污染。
对饮水进行定期检测,因为畜禽饮用病菌超标的饮水后,很容易直接引起疾病暴发, 并且查找畜禽是由什么病菌引起的会更加困难,所以必须做好饮水检测工作,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微生物学方法来检测饮水中粪便中的肠细菌。 这类细菌生长速度很快,并且存在于所有粪便中,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获取准确结果。
为了检测畜禽饮水质量,需要在饮水入舍前采集样品,因为用水线内采集的样品往往会被舍内的灰尘或垫料所污染, 这样就会影响检测结果, 同时舍内的水箱也容易受到来自垫料的尘源性肠道细菌污染。 在检测饮水质量过程中,需要引起关注。
总而言之,近几年许多国家已经实施无抗措施,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来饲喂畜禽的比例越来越多。 这样不仅对畜禽种源的质量要求相应提高,而且在饲养管理过程中,更加关注环境条件和应激因素给畜禽带来的直接影响, 采取接种疫苗和使用益生素来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达到综合防控疾病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养殖场应该逐步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严禁将病原菌携带入场,并加强饮水管理,防止畜禽摄入病原菌而发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