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2022-11-22张应香关云霄上官端琳王子良龚凤萍
张应香,竹 玮,关云霄,上官端琳,王子良,龚凤萍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信阳市地处豫南大别山、桐柏山丘陵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种食(药)用菌生长。20世纪60年代初,信阳山区农民已开始进行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人工栽培。1977年,信阳大别山区开始人工接种、栽培段木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次年开始自选自繁银耳菌种,1980年,商城县菌种厂每年生产银耳菌种20 000 kg以上,销往湖北、安徽等邻近省份。1979年,信阳县十三里桥公社青石桥大队已采用棉籽壳栽培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3个月可采收鲜菇6 100 kg以上,增加集体收入7 343元。此外,70年代末,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等食用菌在信阳地区也开始进行生产。1985年,信阳县供销社组建了大别山食用菌公司,开始推广代料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新技术,促进了信阳专业菇农群体的成长;1996年,在该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信阳华信食用菌(集团)有限公司,下设科研中心、菌种厂、制棒厂、示范种植厂、销售公司等企业,旨在以基地建设带动菇农连片栽培、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带动了27个乡(镇、区) 164个村5 000多农户开展代料香菇生产。同年,信阳地区供销社、信阳食用菌开发公司和新县土产公司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利用碎枝条、碎木段袋栽黑木耳的试验,显著缩短当地黑木耳栽培周期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营养成分,该方式得到大规模推广,对信阳市黑木耳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90年代,信阳地区又引进和推广了庆元袋栽香菇技术,并结合大别山地区气候特点对其进行了改进,逐渐形成“双棚小袋春栽法”,该法以其节约劳动、产量稳定、菇质较好等优势得到极大推广,促进了信阳代料香菇产业的发展。1996年,信阳食用菌总产量1 800 t,产值3 500万元[1],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信阳政府重点支持的富民强县支柱产业之一。
21世纪初期,信阳已经发展为国内最大的段木黑木耳、银耳生产基地之一[2]。2017年,以信阳市为主体的“淮南区食用菌优势产区”被划入《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的“2424”特色经济作物优势产业带。2020年,信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在中部丘陵地区积极发展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
1 产业发展成效
1.1 产量产值稳定增长
2018年~2020年,信阳市农科院、信阳市农业农村局、信阳市蔬菜生产办公室联合各县区农业局进行了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据此统计,2020年,信阳全市食用菌总产量达13.73万吨,总产值15.31亿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7.2%和6.9%。其中,浉河区产量5.2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37.9%;其产值6.34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41.4%,是信阳市最主要的食用菌产区。罗山县以产量2.1万吨、产值2.37亿元位居第2位,商城县以产量1.3万吨、产值1.54亿元位居第3位。
从品种方面看,全市单品产量(以鲜品计)前3位的依次是香菇(6.53万吨)、平菇(4.82万吨)、段木银耳(1.2万吨)。三大品种总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91.4%,是信阳市食用菌生产的最主要品种。2020年,其他食用菌品种全市总产量均在1万吨以下。
1.2 基地建设富有成果
目前,信阳市八县两区均有食用菌生产企业。通过进行实地调查,相关情况统计如下。
浉河区是全省闻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2012年,“以浉河区为中心的豫南黑木耳产业集群区”已成为河南省“十大食用菌产业集群”之一[3]。目前,浉河区以黑木耳、银耳、香菇为主要栽培品种。2020年,浉河区食用菌栽培面积500万平方米,总产量5.2万吨,总产值6.34亿元。规模较大的生产主体有信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鸿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其中,信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建立6 667 m2以上的连片食用菌生产基地4个,带动菇农60户,年产香菇菌棒100万棒,年总产值达1 300万元;鸿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建立6 667 m2以上的连片食用菌生产基地3个,带动菇农20户,年产白参菌(Schizophyllum commune)菌袋80万袋,年总产值达800万元。
2020年,平桥区食用菌栽培面积30万平方米,总产量0.9万吨,总产值1.04亿元。该区规模较大的生产主体有信阳奥吉特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及示范园区平桥禾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信阳奥吉特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已投资2 000万元,建成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厂房18 000 m2,年产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褐蘑菇(Agaricusblazei)1500 t,年产值达1 600万元。
2020年,潢川县食用菌栽培面积25万平方米,总产量0.7万吨,总产值0.69亿元。该县规模较大的生产主体有潢川县鑫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浩峰酬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0年,商城县食用菌栽培面积45万平方米,总产量1.3万吨,总产值1.54亿元。该县规模较大的生产主体有商城县和盛农业开发公司、瑞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明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商城县和盛农业开发公司是一家集香菇良种研发、供种、收购、加工、销售及外贸出口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该公司拥有可年产400万棒香菇的厂房、设备等配套设施,年产值超过4 000万元。
2020年,罗山县食用菌栽培面积210万平方米,总产量2.1万吨,总产值2.37亿元。该县规模较大的生产主体有管庄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罗山县东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管庄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成立,流转土地220 hm2,目前建设有制棒生产线1条,出菇大棚超过200个,年产值超过5 000万元。
2020年,固始县食用菌栽培面积30万平方米,总产量0.9万吨,总产值0.87亿元。该县规模较大的生产主体有固始县恒康食用菌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宇森农业高科公司等。固始县恒康食用菌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主要从事食用菌菌种制作与栽培、产品深加工、食用菌原辅材料经营,2019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
2020年,淮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25万平方米,总产量0.7万吨,总产值0.75亿元。该县规模较大的生产主体有河南中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蕈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河南中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淮滨县台头乡成立了信晟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700万元,建设双孢蘑菇菇房100个,占地面积10 hm2。
2020年,光山县食用菌栽培面积30万平方米,总产量0.95万吨,总产值0.8亿元。该县规模较大的生产主体有光山县正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光山县三元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正和农业合作社在十里镇代楼村已建成专业食用菌菌种培育基地面积3万平方米,在建的十里镇徐寺村食用菌栽培基地近13万平方米,其中菌棒生产线及办公场地占地超过8 000 m2,栽培大棚占地11万平方米。
2020年,新县食用菌栽培面积25万平方米,总产量0.58万吨,总产值0.48亿元。该县规模较大的生产主体有新县田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县新美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新县田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生产春栽香菇为主,建有日产1万棒工厂化香菇制棒生产线,标准化发菌和出菇棚占地1万平方米,备有烘干机和冷库等设施设备。
2020年,息县食用菌栽培面积25万平方米,总产量0.4万吨,总产值0.43亿元。该县规模较大的生产主体有息县恒胜食用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息县山珍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恒胜食用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投资100多万,建成全自动化生产线1条,制袋机、封口机、搅拌机、烘干机等20多台,每年可生产菌棒60万棒,产鲜香菇600 t。
1.3 科技创新传统优良
信阳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与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优良的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传统密不可分,信阳市农科院、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师范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研究各有特色、成果丰硕。
1.3.1 信阳市农科院
信阳市农科院的食用菌研究,具有历史久、成果丰、推广成效大等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当时的信阳市微生物研究所已在菌种瓶瓶口改进[4]、菌种培养基简易灭菌技术[5]、木屑发酵栽培香菇、棉籽壳生料栽平菇[6]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在制种技术的提升、主栽品种的选定、栽培配方的定型、产品产量的提升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为信阳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基础条件。80年代中期,该所选育了当地试栽的平菇新品种“棕顶81”。1988年,当时的信阳地区农科所食用菌研究室选育出香菇新菌株“明花88”,并在豫南各县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栽培,其花菇率明显高于当时主栽的其他香菇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7]。90年代,该所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地洞栽平菇[8]、烟渣栽培平菇和草菇[9]、香菇代料开放式两步法栽培[10]、香菇大袋立体秋播栽培技术[11]等,为信阳市食用菌栽培规模的扩大、品种的增加、技术的提升做出了较大贡献。
21世纪以来,为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栽培的优良品种,信阳市农科院作物栽培技术研究所先后进行了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灰树花 (Grifola frondosa)、平菇等品种的驯化、引种、菌株筛选对比试栽和推广工作。近年来,信阳市农科院作物栽培技术研究所立足服务该市食用菌生产大局,将主要资源投入到代料香菇、段木银耳、段木黑木耳等特色品种的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先后制定了DB41/T 1096-2015段木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12]、DB41/T 1300-2016银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13]、DB41/T 1769-2019代料香菇秋栽生产技术规程[14]3项河南省地方标准,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生物混合有机肥生产加工设备”[15];同时,食用菌菌种退化的遗传学分析[16]、豫南山区野生北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资源保护[17]、氨基酸水溶肥用于发酵料栽培平菇[18]、菇类防杂剂在香菇生产中的应用[19]等方面的研究也一直在持续。
1.3.2 信阳农林学院
信阳农林学院的研究,涉及菌种选育、栽培生产、食品加工、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等食用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具有学科全、领域广的特点。
1)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的前身为信阳农专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在大别山野生灵芝(Ganoderma lingzhi)的驯化[20]、选育[21]、液体菌种发酵[22]、无公害栽培技术[23]、灵芝造型栽培及其盆景制作技术[24]、灵芝饮料加工技术开发[25-26]等方面做了多年基础性研究,为豫南大别山区域灵芝集约化生产体系的建立及深度开发做出重要贡献[27]。此外,在代料栽培蛹虫草营养液优化[28]、蛹虫草栽培中的虫草素产量提升技术[29]、蛹虫草银杏叶保健饮料的研制[30]等领域的研究也广有成果。
2) 食品学院
目前,食品学院的研究领域涵盖了食用菌贮藏技术[31-32]、菌渣生产乙醇工艺[33-34]、食用菌生物功能成分分析及产品开发[35]等。
3)其他
旅游管理学院、规划与设计学院在大别山菌蕈文化特色景观营建与旅游开发[36]、食用菌主题农业观光园规划及景观设计[37]等领域有所研究。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则涉及食用菌供应链物流网络系统的智能构建[38]、大棚袋栽食用菌管理的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39]、食用菌产业生态补偿演化博弈[40]等方向。
1.3.3 信阳师范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关于食用菌的研究,主要依托生命科学学院(前身是生物技术系),其主要特色和成果分布在信阳特色食用菌资源调查、野生菌种驯化栽培等领域。如信阳地区伞菌目真菌资源调查与保护[41]、野生紫孢侧耳(Pleurotus sapidus) 菌株筛选[42]及驯化[43]、豫南野生假蜜环菌(Armillaria tabescens)生物学特征分析[44]、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45]和茶树菇[46]生物学特征研究、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 sp.)与黑木耳生态关系[47]、硫磺菌(Laetiporus cremeiporus) 生物学特性研究[48]及培养基筛选[49]、大型亚灰树花(Meripilus giganteus) 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培养基筛选[50-51]、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 液体培养基的筛选和发酵技术[52]、冬虫夏草菌丝生长的营养基质研究[53]、正阳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 驯化栽培[54]等。此外,在不同营养物质对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 菌丝生长的影响[55]、黑木耳多糖的微波法提取工艺[56]、香菇中抗氧化成分的提取[57]、发酵床养鸡废弃的垫料与菌渣混合栽培平菇[58]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1.3.4 其他科研单位
信阳学院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菌糠资源再利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贸易与法律环境优化、菌蕈文化等。如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59]、平菇菌糠提取液在酵母生产中的应用[60]、创新创业背景下食用菌产业发展及革新[61]、野生食用菌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62]、高校大学生食用菌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研究[63]、食用菌补贴政策背景下菌农权益的法律保护[64]、食用菌饮食文化[65]等。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研究涉及香菇品种筛选[66]、食用菌包装创意设计[67]、食用菌旅游观光园设计[68]、野生食用菌主题公园的艺术设计[69]等方面。
2 产业形势分析
2.1 存在问题
2.1.1 菌种杂乱问题显著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开端,菌种质量直接影响栽培成败。然而,菌种杂乱的问题一直长期困扰着信阳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1)本地缺乏正规菌种生产企业,外地采购菌种杂乱,缺乏有效监管,假菌种造成不出菇的情况时有发生。
2)部分企业、菇农在购进菌种时未经过栽培试验就盲目进行繁殖、推广,造成大面积损失。
3)一些菇农自己对栽培种进行多级扩繁,导致菌种退化、老化,造成畸形菇比例大、产量低、品质差。
4)菌种名称混乱,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等乱象一直存在,误导菇农菌种选择。
2.1.2 主栽品种长期单一
信阳市的食用菌生产长期以香菇、平菇、段木银耳、黑木耳为大宗,其他品种如双孢蘑菇、茯苓(Wolfiporia cocos)、灵芝、裂褶菌、天麻等,虽有少量栽培,但规模增长相对缓慢。
2.1.3 缺少大型龙头企业
大型龙头企业的缺失,造成信阳市食用菌产业产业带动能力弱、产业发展组织性较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无序扩张、重复建设、低价竞争的局面,同时也造成品牌建设发展迟缓,具体表现如下。
1)缺少工厂化生产型龙头企业支撑,科技引领能力弱。
2)缺少工厂化制棒型龙头企业,农户带动能力弱。
3)缺少专业食用菌加工型龙头企业,产品购销能力弱。
4)缺少大型的专业食用菌交易市场,本地干、鲜菇品购销长期被外地客商控制,以致于本地菇农和合作社在议价过程中常处于弱势地位,销售利润被侵蚀。
2.1.4 粗放增长仍是主导
近几年,信阳的新建食用菌企业(尤其是参与产业扶贫的企业)往往强调“多租地、建大厂、多建棚”,尽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制棒数量,对袋均产量、菇型、优质菇比例等质量指标缺乏重视,造成生产不稳定、产量低、次菇多,仍停留在粗放式增长的发展路径,产品在市场上竞争乏力,企业的发展则如昙花一现[70]。
2.2 有利因素
2.2.1 气候优势
信阳市地处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常年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3℃~15.8℃,年均相对湿度74%~78%,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1 900 h~2 100 h。此外,每年立秋后,气温即转凉,昼夜温差增大,为多种食用菌的秋栽制棒、接种和发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见,信阳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2.2.2 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原辅料来源和菌物资源两个方面。首先,丰富的秸秆和林木资源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充足的原料来源。信阳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是水稻、小麦、玉米的主产区,稻草、麦秸、玉米芯等作物秸秆资源充足,且桐柏山、大别山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栎林植被丰富。其次,信阳市温度、光照、湿度条件及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适宜多种食用菌生长,境内具有开发价值的菌物资源极为丰富,除了常见的香菇、平菇、木耳、银耳之外,灰树花、北虫草、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羊肚菌、牛肝菌(Boletus edulis)、栓菌(Trametes sp.)等也广泛分布。
2.2.3 位置优势
信阳市域内有4条铁路、5条高速、6条国道形成多个交叉,淮滨、固始港航运可通达上海,信阳明港机场可直飞国内16座中心城市。由此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食用菌原料和产品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2.3 不利因素
2.3.1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廉价的劳动力曾是信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之一,然而,随着近年来信阳社会经济的发展,本地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一再上涨,规模化食用菌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成为劳动密集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的工资收入更高、更稳定,开展家庭经营的传统小菇农群体也日益减少,许多菇农退出了食用菌生产经营活动。
2.3.2 人才缺乏问题严重
信阳市食用菌产业人才缺乏,表现在诸多方面。首先,多数菇农未经系统的理论知识或操作技术培训,在品种选择、菌种购买、栽培时间选择等关键环节,多为模仿或照搬周边菇农的操作,遇到新问题很难自己解决。其次,多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与合作社,缺少长期稳定的外来技术人员,更缺乏具有食用菌专业素养的本地技术人员,无法形成技术团队,造成污染率居高不下、产量无法达标等问题,生产一直难以稳定。此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缺少重量级的食用菌学科领军人才,造成研究层次偏低、成果产出偏少、重大成果更少的发展困境。
2.3.3 科研力量相对薄弱
科研力量薄弱的现实,使得信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较弱,滞后于省内其他传统主产区,具体表现如下。
1)科研机构少,研究领域窄。近年来信阳市从事食用菌相关研究的科研单位,主要是信阳市农科院作物栽培研究所和信阳农林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其他机构和企业较少在品种选育、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研究。
2)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相关技术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与国内近十年来快速发展的食用菌工厂化进程极不适应。可以预见,工厂化技术领域的研究发展滞后,将拖累信阳市食用菌产业结构的转型与优化进程。
3)由于科研力量较弱,近年来信阳地区一直缺乏本地选育的优良品种,香菇、平菇、黑木耳等主栽品种的菌种一直依靠域外输入。另外食用菌领域内的发明专利少、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少。
3 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信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形势,应重点从优化政策环境、强化科技支撑、抓好主体建设、优化品种结构、坚持绿色发展、强化安全监管等六大方面着手,采取具体措施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信阳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3.1 优化政策环境
优化信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主要措施如下。
1)信阳市应向省内的泌阳、西峡及省外的庆元(浙江省)、随州(湖北省)、平泉(河北省) 等食用菌强县借鉴和学习产业发展经验,成立“信阳市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作为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服务部门,负责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2)立足信阳市食用菌产业实际、针对产业发展瓶颈,因地制宜地出台《关于支持信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土地、财政、国税、科技、农业农村、供电、贷款等主管部门可以给予的具体支持政策或优惠措施,以促进食用菌生产加工项目顺利立项、投建、投产,使信阳域内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3)建议市科技主管部门把发展食用菌产业纳入市科技发展规划,加强食用菌科研平台建设投入和专项项目支持,以增强信阳食用菌科研单位的成果产出能力和推广转化能力。
3.2 强化科技支撑
强化信阳市食用菌产业的科技支撑,应以支持“食用菌”特色学科建设为中心,具体措施如下。
1)在市级科技项目立项上,给食用菌领域的研究项目给予一定倾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2)以信阳市农科院、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引进国内食用菌领域的领军人才,包括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以提升研究开发水平、增加科技成果产出、提高学科层次,通过做强优势学科为信阳食用菌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3)支持信阳本地科研单位和企业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4)支持信阳农林学院“食用菌生产与加工专业(专科)”升级为本科层次,鼓励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信阳高级技工学校(信阳市技师学院)开设“菌类园艺工”专业,以培养更多“懂理论、有技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中高级青年职业技术人才,为信阳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资源。
5)保护信阳市区域野生食(药)用真菌资源多样性,支持信阳农林学院“大别山区域野生菌物资源库(大别山区食用、药用真菌标本馆)”的建设,为信阳市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留足“家底”。
3.3 抓好主体建设
做好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建设,应从菌种生产企业、工厂化制棒企业、精深加工企业和专业交易市场等四类主体着手,支持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做专做精、做强品牌。
3.3.1 加强高科技企业的培育
培育1家~3家以食用菌菌种研发、推广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企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广泛开展优良菌株选育、新品种引种试验和示范推广,向信阳菌企、合作社及广大菇农出售安全菌种。
2)开发豫南特色食(药) 用菌种质资源,如灵芝、竹荪、北虫草、鸡油菌、云芝、毛芝(Polystictus fibula)、裂褶菌、羊肚菌、牛肝菌、硫磺菌、栓菌、马勃(Calvatia gigantea) 等食(药)用菌类,通过丰富栽培种类拓宽信阳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道路。
3)开展食用菌栽培基质多元化方向的研究,开发信阳当地的稻草、麦秸、玉米秸秆(芯)、板栗苞、蕨根渣、及菌草等替代木屑的栽培基质资源及配套新技术,以减少对木屑资源的过度依赖,对接国家林木资源保护政策。
3.3.2 支持工厂化制棒厂的建设
一方面,鼓励工厂化菌棒厂的建设,推进“工厂制棒+农户出菇”的发展模式,以促进信阳市食用菌产业的工业化水平。同时将传统菇农生产逐步纳入“行动有组织、生产有计划、产品有销路、收入有保障”的产业化协同方式中,在强化利益联结的同时,实现降低资源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信阳市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提升工厂化制棒厂素质,即通过监督控制贷款规模、杜绝盲目扩大生产、重点支持其人才引进和技术研发项目等方式,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做长久”。从而提升本地制棒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信阳食用菌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3.3.3 引导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建设
1)鼓励以干、鲜食用菌为原料的休闲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菌物药品等的研发与加工生产,通过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信阳市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鼓励加工企业提升产业带动能力,通过“订单农业”形式强化与本地栽培企业和广大菇农的利益联结,以提高本地食用菌产品的收储能力、保障栽培企业和菇农的经济收益。
3.3.4 推进食用菌专业市场的建设
1)重点支持“浉河港香菇市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覆盖信阳各主产区的食用菌专业经纪人队伍。通过丰富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及拓展出口业务,促进该市场向豫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专业交易市场转型,成为信阳市食用菌产品的交易中心、结算中心,力争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
2)支持该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冷链物流,拓展东南亚、韩国、日本及欧美出口市场,使“信阳食用菌”品牌逐步走向世界。
3.4 优化品种结构
立足现阶段信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实际,优化品种结构,以解决产品同质化造成的本地食用菌产出时间集中、低价竞争、菇农利益受损等问题,应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继续巩固信阳黑木耳、香菇等大宗食用菌的生产,在坚持适度规模的前提下,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品质为发展方向。
2)促进信阳段木银耳产业向工厂化生产转型,支持银耳食品、饮料加工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将信阳银耳产业做出特色。
3) 引入工厂化新品种,如蟹味菇(Hypsizygus marmoreus)、黑牛肝菌、猴头菇 (Hericium erinaceus) 等。支持羊肚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草菇等草腐菌类和鸡油菌、云芝、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 等信阳特色菌类相关栽培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以新品种带动新产业。
3.5 坚持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模式,才能为信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铆足后劲”,确保信阳市食用菌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加强资源保护、资源节约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1) 加强信阳林木资源保护,限制栎木资源外运,为信阳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保留好“菌材林”。
2) 支持菌糠资源化利用企业和项目的建设。可重点支持以下三类项目:利用木腐菌废料和工厂化废菌棒栽培草腐菌类项目;菌糠生物有机肥加工项目;菌糠饲料加工类项目。从而促进食用菌产业、果蔬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的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促进资源多级化循环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3) 推广食用菌轻简化栽培技术和节能型生产技术。在此领域,信阳市农科院作物栽培研究所已经做了长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代料香菇栽培两步法、浅盘式钢板锅常压灭菌技术、平菇轻简化栽培技术、利用发酵料栽培食用菌节能技术等。
3.6 强化安全监管
由于多种食用菌对微量元素有一定的生物富集或转化作用,附近土壤、水体或原辅料的重金属污染,会导致食用菌产品重金属含量的进一步提高。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是信阳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信阳食用菌产业主管部门和广大食用菌生产经营单位,尤其应将香菇和银耳的汞、铅含量水平及黑木耳的汞含量水平,作为质量安全控制的重点。
4 产业展望
作为促农增收的富民产业,食用菌产业在信阳市脱贫攻坚中功不可没;作为“变废为宝”的绿色产业、“生态环保”的循环产业,食用菌产业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将发挥更大作用。未来几年,信阳市食用菌产业应当更加重视高质量发展,通过促进以食用菌为特色的产业融合,有序开发其科研科普、生产加工、旅游观光、餐饮娱乐等功能,促进信阳食用菌产业向科技驱动、农旅结合方向发展,将“信阳食用菌”做成国内知名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有理由相信,通过正视产业发展瓶颈、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信阳市各类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科研主体和广大菇农,定能勠力同心、埋头苦干,在信阳市乡村振兴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加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