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建设研究*

2022-11-22韩志跃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于 跃 韩志跃 邓 利

(1.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北京 100029;2.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北京 100081;3.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 100029)

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部署推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让广大学生更加健康阳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要加强源头治理,全面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事业为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增进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疫情全球爆发情况之下,境外的国际学生无法返校保持线上学习,校内的国际学生与在校学生共同纳入校园防疫管理。国际学生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性,近些年在各高校出现心理障碍和突发事件的个案时有发生。国际学生思想与心理健康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来华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与难点,是知华友华情感升温最重要的基础。

一、主要国际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国际学生通常会面临适应不同社会生活、文化、学术及语言等方面的困难和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沟通障碍

国际学生的汉语程度不高,是在华学习、融入校园的最大障碍。大多数国际学生中文水平欠佳,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学生几乎完全不懂中文,在校生活和学习中常常无法进行良好和有效的沟通,心理的压力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可能会导致国际学生时常产生恐惧、紧张等不适,严重时可能会形成自我封闭的严重情况,最终只能终止学业[1]。

2.文化互动障碍

国际学生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中,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互动信号,对于新的社会信号不熟悉而产生焦虑和抵触心理,也叫“文化休克”。这种障碍会导致国际学生对周围环境和人事产生不信任,在跨文化交流环节还容易出现误解,严重时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事件[2]。

3.人际交往障碍

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导致国际学生无法与中国师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很难真正融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成为边缘化的群体。国际学生群体内部也存在抱团现象,部分国际学生只与本国、本地区或者同宗教的国际学生交往,不同信仰间也可能存在明显分歧。长期以来,国际学生们交往面窄,缺乏足够人际交流,容易产生自卑、郁闷等负面情绪,进而引发心理问题[3]。

4.学业困难障碍

目前,很多高校对国际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采用国际学生和中国同学共同上课的趋同化模式,而他们的汉语能力很难支撑其在专业上的学习。而且,国际学生很难短时间适应新的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因此,国际学生的成绩通常较弱,学习压力较大,没有成就感,取而代之的是自卑、恐慌和失落心理。

5.生活不适障碍

部分国际学生由于在饮食、气候、风俗习惯等方面难以适应,产生水土不服等身体不适,这也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在冬季的校园,里经常能看到穿拖鞋或者短裤的国际学生,这会容易引发感冒、发烧等身体不适。另有一些国际学生因交通方式、住宿习惯不同而产生焦虑情绪。对于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国际学生,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好好学习,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心理问题。

6.其他环境障碍

还有的国际学生可能存在家庭问题和社会环境适应障碍,经济原因和家庭变化会无形中给他们增添心理压力和负担。还有的国际学生因生源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导致心理波动较大,使得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情绪和心理不稳定的状态。例如,生源国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会使在华的国际学生产生焦虑和心绪低落的情况,使得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出现波动。

二、高校国际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存在的不足

1.工作内容不够全面

大多数高校比较重视国际学生的汉语教学、安全教育和文化活动,往往对心理辅导和思想指引存在束手无策和不够重视的情况。而且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学生,心理咨询和干预工作较难开展,因此各高校存在相关工作方式和方法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如何对国际学生开展全方位的疏导和服务,在其发生不同问题和障碍时给予专业疏导和辅助,是高校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2.人员体系不够完备

各高校针对国际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和辅导的人员明显配备不足。国际学生管理人员可能对心理专业不太了解,而专业心理工作者可能存在英语交流能力不足或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心理个性问题不太了解,这些都为提供合适而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带来障碍。配备能帮助国际学生在听不懂、说不出的情况下进行咨询和服务的人员,帮助学生在日常提高心理适应水平,是高校面临的严峻考验[4]。

3.教育规划不够深远

在教育培养的不同阶段,国际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同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是随之变化的。如今,各高校对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不具有全程性,或只重视开始,或只存在于中间,缺乏长远统一的规划,工作开展不够系统和持久。建立覆盖国际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预防方案和工作规划,是高校需要着重探索的步骤。

三、国际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体系构建

国际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体系需要在人员队伍、过程覆盖和形式内容上着重发力,使工作体系内的资源和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才能真正将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做深、做透。通过整合资源,构建更多人员助力、形式更加多元、覆盖不同阶段的国际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体系,是提高国际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保障健康、快乐留学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全面助力知华友华情感培育和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

1.整合资源,构建心理辅导联动机制

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组成国际学生心理工作委员会,指导工作并担负主体责任,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推进。联合国际学生的辅导员、朋辈学生、导师及专业心理咨询老师,构建国际学生心理辅导联动机制,完善国际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流程;通过朋辈学生与国际学生共同参加活动,提供日常帮扶;国际学生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日常辅导,及时掌握动态;研究生导师在科研辅导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情况;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为国际学生提供定期心理咨询服务。必要时介入专业人员对疑似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共同研讨有效解决途径。这样有助于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问题的苗头,使得各方面的资源可以协同联动应对处理,强化保障,加强合力,形成全天候、一站式预警管理[5]。

2.强化过程,完善心理测评全覆盖

国际学生;在每个学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压力和思想变化。国际学生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学生成长,制订学业规划并跟踪反馈;遵循教育规律,强化过程管理,完善针对国际学生的心理测评体系,并实现全面覆盖、精准应用;制定针对国际学生的心理测评问卷和分级标准,问卷制作成不同语言版本。除了普查国际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态,在不同时间阶段,全面覆盖测评,筛查重点学生,同时建立国际学生心理健康台账。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和辅导要融入入学、学习、毕业、就业的各环节,全程化辅导和专业咨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高校还应该制定国际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处理预案和响应流程,帮助在发生危机事件时,能够更加及时地科学识别、实时预警和妥善应对,精准干预各类心理问题,降低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

3.丰富内容,提升日常帮扶工作温度

(1)深度辅导,夯实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

国际学生辅导员应加强深度辅导工作,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辅导各环节,将知华友华情感融入学业指导全过程。秉持尊重与保密的原则,以互动的形式帮助国际学生关注和发现自己的身心问题。密切关注遭遇变故的国际学生的心理动态,因材施教,分类施策,及早、及时地进行压力疏导,主动采取措施,避免国际学生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辅导员需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外事无小事”为原则,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结合国内外形势,掌握国际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润物细无声”地开展跨文化辅导工作,增强育人担当,维护校园安全。

(2)以生为本,切实解决日常实际困难。身体、学习和生活困难都是引发心理问题的导火索,国际学生管理部门应协调各部门,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困难,做到“以生为本”和“一人一策”,处理好学生合理关切以及诉求。协调各部门建立国际学生的“一站式”服务办事平台,帮助协调和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让学生有问题能找到帮助和可咨询的人,而不是被来回“踢皮球”成为“三不管”。在疫情全球流行的形势下,管理部门应认真安排境外学生线上教学,积极回应学生的各类问题,发现严重问题及时通报。增强积极作为,紧盯问题导向,增强工作紧迫,解决困难根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定位自我、克服心理困扰,同时培养国际学生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增强爱校荣校、知华友华情感培养[6]。

(3)促进交流,开展校园多元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帮助中外学生交流互动,提升国际学生校园适应性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国际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排解压力,扩展朋友圈,在活动中学会处理好新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提升自我恢复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提升知华友华情感。高校要更加重视入学教育和法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校规校纪,辅导国际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和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缩短“文化休克”的时间。

(4)课程引导,通过第一课堂营造积极心理状态

建立更加丰富的中国国情课程体系,通过第一课堂不仅可以为国际学生讲述我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引导国际学生更快融入中国的校园生活和文化氛围,还可以通过课程,举例讲述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什么,帮助学生构筑积极向上的思想心理。在国情课的讲授中,授课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思想和心理健康调试进行有的放矢地融合和引入,例如讲解清代东阁大学士阎敬铭著写的《不气歌》,帮助学生掌握心态调解方法;讲解“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引导学生要遵循自然规律,学会与天地物我和谐相处;讲解贵和折中的处世思想,致中和,和为贵。告诉学生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做人做事,恪守中道,不偏不倚,方能成就一番事业;讲解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恪守“恭,宽,信,敏,惠”的仁德精神;

笔者所在北京化工大学积极推进“3+1”国际学生全面能力提升体系工作,建设好国际学生的科技创新训练营、汉语提高锻造营、感知中国实践营以及学生国际交流中心;建立以汉语、中国概况、中国文化概况、新时期中国发展道路课程构成的中国国情课体系,为来华留学生介绍全面的中国,分享中国经验,体现中国担当;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加强中外学生交流,有效发挥“三全育人”功效,讲好中国故事。学校还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并通过学生朋辈、导师、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构成心理辅导互助网络,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学业和心理的全方位帮助辅导,保障平安留学。

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任重道远,各高校应提高重视度、积极作为、整合资源,积极落实“三全育人”要求,解决好国际学生“个性化”和“趋同化”教育培养工作中的关系和定位,夯实国际学生培养目标,提升国际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引导国际学生正确疏解学习和生活压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培养更多知华友华人士、共建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