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2022-11-22胡芸娜
胡芸娜
(河津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山西 河津 043300)
农民、农村、农业这三方面问题是民生发展中的根本性与关键性问题,我们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在此项工作落实过程中,需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以此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切实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现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探讨农村人力资本给农民收入带来的具体影响。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脱贫的根本动力,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重大战略判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选择的根本举措。
乡村与城市共同构成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空间,乡村具有文化、生态、生活与生产多种功能。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建设美丽中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发展指明工作方向,应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调整城乡关系;完善农村当前的经营制度,实现共同富裕;落实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新农村;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创新农村治理体系[1]。
乡村振兴对新时代农民队伍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实现人才振兴目标,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提高农村整体发展水平。无论是在农村建设环节,还是农业系统升级环节,人力资本都至关重要,所以必须要在振兴过程中,关注人的发展需求与形成的影响,依靠人的力量,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进而增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概述
2.1 人力资本与农村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类通过劳动力转移、医疗保健投资与教育投资等活动,获得的健康、能力、技术与知识等具有经济价值的质量因素总和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并非人本身,具体指代的是健康、技能与知识等因素;人力资本并不是人天生就拥有的,而是需要后天投入时间或者经济成本才能获得的;人力资本可被看作是能够创造经济类收入的生产能力[2]。
农村人力资本是基于人力资本概念而提出的,是指农村劳动力借助劳动力流动转移、医疗保健投资与教育投资等活动,获得的技能、健康与知识等方面的资本存量。衡量农村人力资本时,主要通过农村劳动者的质量水平与数量。投资农村劳动力后,可促进农业系统与农村经济发展。
2.2 农村居民纯收入与总收入的概念
纯收入是指农村住户通过多种不同渠道获得的收入减去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储蓄、生活消费支出、再生产投入以及其他的非义务性支出。
总收入是指农村家庭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得的收入总和,具体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受雇于个人或者单位,通过出卖劳动获取的收入为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通过管理或者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的收入是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是指农民不需要支付对应物,就能够获取的资产所有权、资金、服务与货物,但是无偿提供用于形成固定资本的资金不在其范围内;农民通过向其他单位或者机构提供资金或者提供非生产性的有形资产后,获得回报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本给农民收入增长带来的主要影响
3.1 信息获取能力方面的影响
劳动者的能力与综合素质越高,其收入水平就越高。投资人力资本,可以帮助农民形成更高的信息获取能力。企业管理者往往具有丰富的经验、受教育水平也相对较高,其仅通过较低的成本就可以获取所需的信息,如借助主流媒体或者其他的媒体平台等渠道,其自身的信息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都很强,能够对成本较低的信息进行精准分析,从而掌握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借助信息优势来间接地提高收入水平。
3.2 流动能力的影响
从流动能力的角度分析,若提高农民的职业流动能力,可改变其职业角色,使其从农民转变为工人,可实现农民向服务业与工业的转化;提高农民的区域流动能力,促使部分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或者从较为落后的内地转移到发达的沿海区域,通过上述途径能够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升。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取更多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建设节奏,促进乡村与城市融合发展,同时也使农民形成更强的流动能力。
3.3 生产能力的影响
农民的生产能力主要有农业与非农业两种生产能力。在传统农业生产系统中,农民通过投入劳动力这种简单的方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进而获得更高的收入。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依靠现代科技,促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知识向技术的转化,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鼓励集体或个人以各种方式入股或参与农业市场主体发展生产,最终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产出与收入。当前农民的非农业生产能力对于农民总收入的影响持续增大,不少农民的主体收入不再是农业生产收入,而是打工获得的工资收入,所以在强化农民生产能力时,也应关注非农业生产能力[3]。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鼓励大中型企业吸纳技能型人才,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平台,通过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帮助农民强化就业能力,最终实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
3.4 配置能力的影响
配置能力主要是指农民对其拥有的时间、资金、劳动、土地的配置情况,农民若能够有效地配置时间与劳动力,也有益于提高收入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时,主要需要考虑两方面问题,增加投入时间、劳动、土地以及资金等要素的数量后,收入可随之增长;同时还可将投入要素的效率提升,同样可以达到提高收入的目标。
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返乡创业、加大各方资源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力度,引导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返乡下乡人员等主体协同,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化。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资金、技术和服务扩散,带动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依托相关产业链创业发展。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推进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创新创业集聚。
4 乡村振兴战略下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策略
4.1 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
人力资本具有的贡献潜力属于隐性潜力,投资人力资本这项生产性投资活动具有极高的价值。为了增强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的力度,政府首先要发挥出必要的引导作用,可从资金、政策以及立法等多个角度来为人力资本投资提供助力。除了实质性的支持之外,政府还需要在农村区域加大对投资人力资本思想与相关理念的宣传力度,以此引导与鼓励社会力量也参与到开发人力资源的活动中,为人力资本的发展积蓄更多的力量,确保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能够改变发展观念,认识到积累人力资本对于自身发展以及增强家庭物质基础的重要价值。
4.2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农村人力资源的核心工作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最为直接与有效的措施,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有效转化。政府首先要集中力量提高教育方面投资总量,促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整体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解决现存的人力资本积累量少、文化程度低、受教育时间短的问题。同时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以此提供农村在新的发展时期需要的优质人才与新型农民。通过政策引导与物质支持来推动农村的基础教育改革工作,提高农村中小学建设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基础教育之间的联系,可在课程开发环节,结合本地经济发展需求,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以此为农村学生日后发展形成坚实的技能基础。
农村还要加大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重视,通过这两方面教育工作,来为农村居民建立完善的教育模式,积极与农业部门、人社部门形成协作关系,结合当地农业发展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方式,优化教学结构,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借助培训中心与成人教育学校来实现培育实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为农村的产业系统提供更多掌握实用技术的人才,进而使农民形成更高的科学文化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
4.3 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通过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若没有健康的身体,人力资本的其他活动均无法完成。
农村社会保障系统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与提高农村福利水平等工作中具有重大作用。农村在落实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工作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在构建医疗保障体系时,应优先完成经费筹集工作,采用国家、个人、单位(集体)共同出资的模式,国家应予以重点扶持,为农民提供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确保农民能够获得基本卫生服务,从而解决农村居民的因病致贫问题。同时还要为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专项基金,以此实现对其的补助与健全,通过筹集的资金为农村的医疗机构购入医疗设备以及药品,为农村医生提供更多培训机会,真正地发挥出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在农民的疾病预防与身体健康保健方面的作用。
政府还需针对当前的农村卫生医疗事业投入更多资源,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改善农村的就医环境,卫生院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要投入对象,农村的预防性卫生工作也是重点投入对象,这项医疗卫生工作对于资金、资源的需求往往比较少,但是创造的收益却很高,因此应当重视预防性卫生收入。卫生院能够在公益性、突发性医疗服务或者抢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需要加大卫生、医疗、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农村居民认识到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主动地改善自身的卫生条件,形成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
4.4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
通过户籍改革制度,逐步消除了非农业户口与农业户口之间的界限,实施统一化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转移农村劳动力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开设技能培训班,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之余,能够借助教育培训等活动进行自我提升,形成更高的文化素养,更新价值观,形成开放的发展观,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力流动活动中,寻求更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实现向非农型产业的转移。为了解决农村居民在信息资源获取方面的问题,可在劳动市场中建设传统的信息流通机制,并且为农民提供职业发展信息、农业政策信息与就业信息。同时还要落实农村劳动力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农村居民的劳动就业平台,以备相关单位使用,帮助更多农民实现外出就业。
5 结束语
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水平越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就越高,因此必须深刻理解农民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本之间的潜在关系。通过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以及促进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等策略,可以满足农村居民的综合发展需求,提高其技能水平、知识水平与健康水平,以此实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战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