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展区蓝孔雀的饲养与育雏

2022-11-22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4期
关键词:日龄孔雀光照

钟 源

(云南省昆明动物园,云南 昆明 650000)

蓝孔雀(Pavo cristatu)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鸟类,属鸟纲鸡形目雉科,自然分布的蓝孔雀有2种,一种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不丹、伊朗、中国云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的原纯种蓝孔雀,还有蓝孔雀的人工变种白孔雀,我国养殖最多的是蓝孔雀,有少量的白孔雀,蓝孔雀为非国家级保护动物,同属的还有数量稀少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蓝孔雀独特的外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蓝孔雀的羽毛是工艺品的重要原料,故我国的很多动物园都饲养有蓝孔雀作为观赏动物,非常吸引游客。根据统计,蓝孔雀的繁殖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其性成熟较晚、自然孵化期长,幼雏的成活率不高,在成鸟养殖过程中容易因疫病死亡。所以蓝孔雀的繁育和养殖管理一直是动物园繁育管理的难题,加强这方面研究,对提高蓝孔雀的繁育管理,提高蓝孔雀人工养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动物园就有一开放式展示模式的孔雀园,散养了很多蓝孔雀,采取开放接触式游览方式,作为观赏性动物供游客观赏,同时作为蓝孔雀的保护教育基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孔雀园占地约18亩,园内有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及大片草地供孔雀栖息及躲避,草地与游览道之间有隔离栏,让游客与孔雀保持一定距离。园内养殖了蓝孔雀约270只,白孔雀14只,绿孔雀约50只,几种孔雀都是自然混养,蓝孔雀数量较多的一大原因是人工繁育管理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1.蓝孔雀的生活习性

野生蓝孔雀主要生活在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尤其喜欢在草地、植物不茂密的林子、河岸边、林中空旷的地方、灌木丛中、竹林间开阔的地带散步。清晨和傍晚是蓝孔雀的觅食时间,经常由5~10只的雌雄孔雀组成小群体边散步边觅食,很少单独或成对行动;中午大多时间在林间、树上休息;晚上在树干或巢舍内栖息。蓝孔雀鸣叫声洪亮高亢。蓝孔雀和绿孔雀除了羽毛颜色差异,体型上差别不是太大,但孔雀性别上有较大差异,公的蓝孔雀羽毛更为鲜艳华丽,覆尾羽翼最长的可达1.5m,并且还有眼状的斑点,这些斑点散发着金属光泽,开屏时尾羽散开像一把大扇子,十分吸引人。母的蓝孔雀的羽毛一般以灰色为主,尾巴上并没有覆尾羽翼。蓝孔雀是很难养的珍禽,喜欢安静的环境,很怕受到惊吓,生活区域过于吵闹的话会影响蓝孔雀的正常生长发育,也会降低母孔雀的受精和产蛋率。蓝孔雀体型较大,平均体重5千克,奔跑、跳跃和滑翔能力都很强。开放式园区饲养孔雀作为观赏性动物的话,要有一定的封闭性和足够的面积,这样人工养殖的蓝孔雀习惯了生活环境,一般才不会飞出园区。蓝孔雀是杂食动物,昆虫、豆类、禾本科的籽实、其他禽蛋都是蓝孔雀喜欢的食物。因此饲养时最好能为蓝孔雀提供多种搭配的饲料,以保证蓝孔雀的营养均衡。蓝孔雀喜欢生活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天气过热,蓝孔雀就很少活动,下雨天、居住环境积水、卫生差都容易让孔雀生病,威胁孔雀的生命健康。所以,蓝孔雀的养殖,要十分重视饲养管理,为孔雀提供优良的生长条件。

2.蓝孔雀繁育和饲养管理

2.1 蓝孔雀的饲养场地和禽舍选址

蓝孔雀可散放养,也可禽舍饲养。我园的蓝孔雀是放养的,放养要选择开阔的地方,稀草原、灌木丛、开阔的树林、溪边等,用钢丝或尼龙网围住饲养场,防止蓝孔雀逃走,并有防止措施,以防止一些其他鸟类进入园区将疾病带给孔雀,或者游客过于靠近、追逐使蓝孔雀受惊。饲养场内,应是原生的自然生态环境 ,或者仿野生的自然环境,要有杂草丛、乔木、灌木等,供蓝孔雀游玩和栖息。不管是野生自然环境还是仿野生自然环境,场所内一定要干燥、排水方便、无积水、水质好、空气清新通畅,未经传染病和寄生虫污染。禽舍饲养蓝孔雀的话,一定要选在僻静之处。雄蓝孔雀的羽长大于1m,开屏的时候最宽可达3m,高1.5m左右,所以禽舍的地面高度必须在2.0~2.5m之间,围网不能低于5m,要给孔雀一定的飞高空间。每只成年孔雀,应至少给其留5mx5mx5m的生活空间,所以,应根据蓝孔雀的饲养环境修建禽舍,保障禽舍的面积和运动场所。

2.2 蓝孔雀的繁殖方式

蓝孔雀性成熟较晚,为22个月,每年的3~8月是蓝孔雀的繁殖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自然繁殖的蓝孔雀一般在灌木丛中地面凹坑上、灌木丛、竹叶间、高草丛中筑巢,巢穴比较简陋,一般以杂草、落叶、枯枝、残羽等垫着。雄蓝孔雀利用自身华丽的尾羽,开屏后数只一起追逐雌蓝孔雀,尾羽不断抖动,互相摩擦,为争夺雌性蓝孔雀争斗,获胜的雄性蓝孔雀成功为雌蓝孔雀完成受精。自然繁殖的雌蓝孔雀的产蛋率不高,每次受精产蛋5~6枚,不同的蓝孔雀产蛋率相差很大,多的每次能产8枚,少则一两枚两三枚。雌蓝孔雀1天内产1卵,一般在黎明产。蛋要经雌孔雀孵化28~30天才能孵出幼畜,雏孔雀出生后,习惯于隐蔽在母孔雀羽翼下。我园蓝孔雀是亲鸟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结合,自然孵化的雏孔雀,在出孵3~5天后由工作人员捡回进行人工育雏;人工孵化的是采用机器孵化,人工育雏。

2.3 蓝孔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蓝孔雀出生1~60日为保温期,是存活率的关键期。蓝孔雀的成活率低,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要求很高,要高度重视以下几点:

2.3.1 饲养密度:饲养时,每个饲养群最好不要超过40~50只,并且,要随着雏鸟饲养日龄的增加适当地减少饲养的密度,但也不可饲养的数量过少,一般情况下,1~20日龄的雏孔雀,每平方米可饲养8~10只,21~30日龄的,每平方米饲养6~8只,31~60日龄的,每平方米饲养5~6只。20日龄后,雏孔雀白天就可以到户外活动了。

2.3.2 注意消毒。育雏期,要十分重视禽舍、喂养器具的消毒,尤其要注意高锰酸钾、甲醛消毒后空气中的含量,要适度,以免雏孔雀中毒,消毒后应通风放味24h后才让雏鸟进入。

2.3.3 温度控制。蓝孔雀对温度要求很高,过冷过热都不行,冷天应提前3h为禽舍预温。育雏分3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的温度不同,0~30日龄,禽舍的温度应由34℃逐渐降低到26~28℃,31~45日龄的时候,温度稍稍降低,控制在25~28℃,等46~60日的时候,雏蓝孔雀基本可以在室温环境下正常饲养了。

2.3.4 光照。刚孵出的小蓝孔雀,最开始的4天,每天24h都应该让他处于光照之下,便于雏孔雀找食找水,尽量增大体型;5~10日龄的时候,光照时间可变为17h,11~20日龄的时候,光照减为15h;满一个月龄后,就可采用自然光照了。如果天阴下雨光照不足,可采用40w灯以间隔3m后光照,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灯的瓦数,切记光照不可过于强烈,否则容易让雏孔雀产生啄癖。

2.3.5 湿度。过干或过湿都容易让雏孔雀生病。对于雏孔雀来说,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60%~65%,最高不能高于70%,最低不能低于55%,否则不利于雏孔雀生长。

2.3.6 开水和饮食。雏孔雀应该先开水后开食,出壳1天的雏孔雀,应先喂食22℃的温开水,并在前3天的水中加入1%~2%的抗生素和葡萄糖,提高肠道疾病的预防能力。雏孔雀进水1h后再让其进食,之后不能断水,继续给水。雏孔雀的温开水水温,每天可降低1℃至常温。幼雏在没脱温之前不可直接喂自来水,一定要喂凉白开;喂食可喂小米和蛋黄,3天后再喂饲料,喂食的饲料应高蛋白、富粗纤维、矿物质,大豆、豆粕、玉米粉、瓜果蔬菜、面包虫等都是雏蓝孔雀喜欢的食物,应切碎拌匀,少量多次放至喂料器中自由采食,为防止饲料污染变质,应经常清理干净喂料器,换上新的饲料。上午八点半和下午四点半喂干饲料,中间时间喂青饲料、黄粉虫、面包虫等。为了帮助消化,可在食物里添加少量的干净的绿豆石子。

2.3.7 雌雄分养。雏蓝孔雀出生7天后身体生长很快,经常会发生争夺食物的行为,强壮的雄蓝孔雀喙抢夺弱小的雌蓝孔雀的食物,导致弱小的雏孔雀吃不饱,时间长了孔雀的体型出现较大差异。为了促进雏孔雀的健康成长,体型差距不大,可将强的、弱的孔雀分开饲养,控制密度,保障营养。

2.4 育成期蓝孔雀的饲养管理

雏孔雀出生8周后便进入中雏阶段,这一阶段的蓝孔雀饲养,应对强弱孔雀进行重新组群,分开强弱,也控制饲养密度。组群应在早晚进行,这段时间孔雀的活动力度较大,可减少孔雀的应激反应。冬天气温降低,可在温暖的午后进行,重新组群时,要做好消毒卫生工作,饲料和饮水要营养丰富,水中最好添加一些电解多维、维生素,减少孔雀应激反应。这一时期的孔雀,也要注意光照管理。雏孔雀60日后,每天的光照时间应有8h,等18个月月龄后,每周光照时间递加到14~16h,促进雏孔雀的性成熟和体成熟的同步。体重低于平均体重的,可适当增加光照。

2.5 成年期孔雀的饲养

孔雀饲养满8个月就可以选种了,公孔雀和母孔雀比例为1∶4,剩下的可作商用孔雀进行售卖。这时期的孔雀可散养,每100平米养15~20只,不宜过多。蓝孔雀进入20月龄就可进入繁殖期了,繁殖期的孔雀,饲料中要多增加蛋白质,饮水要充足,应尽量保持环境安静,散养孔雀可在草丛、树荫下搭建一些巢窝,供孔雀产蛋,每天早上7:00~8:00、下午17:00~19:0的时候要注意及时捡蛋。孔雀生活的环境要干净,要及时清扫粪便,定期消毒。3月下旬产卵之前的半个月,可设置三五只为一个产蛋群。孔雀寿命为20~25年,种雀利用年限为3~6年,初产孔雀每年产蛋15~20枚蛋,经产孔雀每年可产蛋20~35枚。雏孔雀6月龄就可以与成年孔雀散放到一起养殖了。

2.6 蓝孔雀的疫病防治

蓝孔雀是生长比较“娇贵”的珍禽,很容易感染疾病,昆明每年有红嘴鸥等外来迁徙的野生鸟类,又加上我园开放式游览方式,做好疾病防治尤为重要。首先,要高度重视消毒工作,要对蓝孔雀的生活环境定期消毒,尤其是禽舍,采用高锰酸钾消毒后要注意晾上一天。要及时清理孔雀的粪便,减少细菌滋生,死掉的孔雀要及时清理,可采用焚烧,或者深深埋在远离孔雀园的地方,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可丢弃。其次,孔雀具有较强环境敏感度,容易因受惊、换群、环境变化等产生应激反应降低免疫力,所以,要保持环境安静、做好饲养过程中的光照、温度、湿度、饲养密度等管理,预防和减少孔雀的应激反应。第三,要强化孔雀的疫苗接种工作。孔雀饲养过程中,容易患新城疫、禽流感、呼吸道疾病等,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专门的孔雀疫苗,但经验表明,采用鸡疫苗对孔雀有一定作用,所以,应让孔雀接种相关鸡疫苗提高抗病能力。鸡疫苗使用前,要注意进行安全实验,有不良反应的蓝孔雀禁止接种。最后,要注意寄生虫的防治。蓝孔雀体内常见的寄生虫有线虫、滴虫、球虫等,要注意喂养饲料要干净,绿色蔬菜要清洗干净。雏孔雀出生15日后,饲料里可以拌入克球粉,连续拌喂3天,每2个月拌喂1次。为了防治线虫,蓝孔雀2月龄时,可在饲料中拌喂左旋咪挫,每天一只3毫克的,连续拌喂2天,每半年拌喂1次。为了防治滴虫,孔雀3月龄时,可用呋喃唑酮拌饲料喂,每公斤拌0.3g,连续拌喂3~5天,每半年拌喂1次。有的孔雀换季时容易得伤风,可以喂一些麻籽。

3.结语

蓝孔雀是很受欢迎的观赏性动物,我国很多动物园都饲养了蓝孔雀,尤其是云南,很多动物园都有蓝孔雀开放式展区,深受游客的喜爱,但是,蓝孔雀的繁殖率较低,饲养要求比较高,应根据蓝孔雀的不同生长期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技术,并加强蓝孔雀疫病的防治,促进蓝孔雀的健康成长,提高蓝孔雀的成活率,推进蓝孔雀的保护与繁育工作。

猜你喜欢

日龄孔雀光照
肉种鸡的光照不应性对养殖生产的不良影响分析
初配日龄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初配日龄对丹系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隐蔽的力量
孔雀1
孔雀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水禽舍的光照及其控制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