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浅析
2022-11-22姜南
姜 南
(新泰市国有太平山林场,山东 新泰 271202)
林业的发展能够对生态资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净化当地的空气。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程度日益加剧,为了缓解这一情况,当地政府开始大批量种植树木,林业的出现能够降低空气内的PM值,为人们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林业的优点不只有这些,林业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水土资源流失,随着PM值的增加,空气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林业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就不会出现温室效应,能够保障人们出行的质量。目前,我国所种植的林业品种比较单一,容易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随着林业的发展,一些林业副产品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副产品的流动,会增加病虫害出现的几率,为了保障林业生长的质量,相关人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相关人员要对现有的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分析,在现有策略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加强病虫害防治力度,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在此基础上,采用完善的解决策略,降低病虫害出现的几率。
1.病虫害的特点
1.1 面积广
林业的病虫害与其他病虫害不同,林业的病虫害不只单在一个地方爆发,林业区域内,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病虫害,就会大面积扩散,扩散的速度非常之快,很快就会遍布整片林区。正是因为病虫害扩散的速度之快,林业的发展速度不断下降。经过笔者调查了解到,病虫害的波及面积能够达到十万亩,甚至更多,病虫害大面积出现,不仅会影响林业的发展,还会影响林业的经济。大部分地区所种植的树木种类较为单调,这会增加病虫害发生几率,树木生长期间,会受到温度的影响,随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温度逐渐回升,开始出现全球变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病虫害愈发猖獗,大大增加病虫害生存的几率,因此会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
1.2 持续时间长
随着林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害虫的种类不断增多,害虫的生存能力逐步提升,无论在多恶劣的环境下,害虫也能存活。害虫有很多种,有一部分害虫比较脆弱,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方法,就能清除;还有一部分害虫生命力比较顽强,能适应各式各样的环境,并生存下来,进行繁殖。害虫的繁殖速度加快,随着害虫种类的增加,波及范围不断扩大,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对于这类害虫,工作人员不能使用传统的方法清除,因为这类害虫的生存能力较强,大多对药物有了免疫能力,如果继续使用药物进行防治,无法在短时间达到效果。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这些害虫,害虫会持续繁衍,病虫害的面积也随之扩大,会增加防治工作的难度,也会降低病虫害防治的质量。
1.3 具有较强的进化性
害虫具有较强的生存、繁殖能力,实际上,害虫也具有较强的进化性,能够进化成更加厉害的害虫。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期间,相关人员未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控,也没有对病虫害进行分析,在遇到这种进化后的害虫时,会当作普通害虫处理,无法彻底清除害虫,也会增加害虫蔓延的几率。每个地区所产生的害虫不同,像松毛虫、春尺蛙属于南方地区比较常见的害虫,而北方地区比较常见的就是蝗虫,在进行处理之前,相关人员要确定害虫的种类,根据害虫的种类,采用适合的方式。由于南北方气候不同,害虫在不同环境下,进化的程度不同,因此,要根据害虫的进化情况,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
2.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2.1 林业的面积减少
林业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经济林,一种就是非经济林。所谓经济林主要是为木材市场种植的树木,这类树木主要用于房屋建造,具有一定的经济性。非经济林就是我们常见的生态林,非经济林主要是维护生态平衡,净化城市空气。随着经济林的广泛种植,有关部门开始忽视非经济林的养护工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单位会肆意砍伐非经济林,导致非经济林的面积减少,这会影响林业的发展。在种植非经济林时,为了增强树木的成活率,选择种植同一种类的树木,这会限制林业的发展,无法体现出林业系统的多样性。由于树木种类比较单一,病虫害会在林业中肆意蔓延,再加上病虫害蔓延速度较快,林业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在病虫害的侵蚀下,林业的面积不断减少,甚至会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2.2 化学农药使用不当
为了保障病虫害防治的效率以及质量,相关人员会采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这类药物能够快速清除树木上的害虫,同时,能够起到防治作用,但长期使用,会让害虫产生耐药性,一旦害虫出现耐药性,会增加害虫处理的难度。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工作人员不能精准地掌握化学农药的用量,如果农药使用过多,会对树木造成危害,如果用量较少,无法起到防治作用。我国在很久之前,提出了无公害防治的方法,在实际防治期间,仍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并且化学农药的用量逐渐增多,会严重危害树木的健康。防治工作结束之后,相关人员没有处理残留的农药,这些农药会渗入地下,会损害树木的根部,也会造成树木死亡。
2.3 新型害虫出现
害虫在生长期间,会不断进化,还会出现变异的情况。在处理这类新型害虫时,由于工作人员缺乏经验,无法立即消除这类害虫,导致害虫越来越多。林业的种类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大面积的害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开始引入国外的树木,在种植这类树木之前,相关人员没有进行病虫害检查工作,这类树木自身会寄生一定数量的害虫,如果没有检查出来,这类害虫会进行大量的繁殖,会危害其他树木。工作人员对这类害虫并不了解,无法进行及时处理,会扩大害虫的波及面积,影响林业的发展。
2.4 保障措施缺乏效力
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使得地方政府及民众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缺乏正确认识,地方政府指导力度不足,群众自发防治意识薄弱,而这对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极为不利的。除此之外,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性较差,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林业病虫害防治极易出现贻误防治时机、存在防治漏洞等现象。另外,林业病虫害防治资金也相对短缺,地方政府无法为林业病虫害防治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导致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进展困难。
2.5 防控体系缺乏完善
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大都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只有发生林业病虫害之后才会开启防治机制,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极易因此贻误防治时机。除此之外,林业部门在与其他部门合作时普遍处于被动状态,很少主动分享防治资讯,使得许多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无法得以有效推广应用,而这也是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防治措施
3.1 制定监测预警制度
林业生态系统的内部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种类较多,其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再加上病原微生物以及靶标害虫具有较强的隐匿能力,在发生初期较难发现,待人们经过普通调查技术发现病虫害时,往往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机,导致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给林业生态系统带来极大损失。为科学防控林业病虫害,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林业病虫害智能监测体系,具体可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建立入侵性害虫智能监测系统。近年,地区入侵性检疫类害虫的发生、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破坏性极强的入侵性害虫(美国白蛾、松毛虫等)一旦爆发,在缺少天敌控制的情况下,往往对该系统内的林业资源造成毁灭性打击。针对这种情况,可在林木栽培初期设置专项监测装置,该装置主要通过昆虫性信息素诱芯(一种模拟昆虫的雌性成虫释放的引诱雄性成虫进行交配的物质), 对入侵性害虫的雄性成虫进行引诱,然后通过固定装置将其进行捕获,对诱捕到靶标害虫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避免其扩散;二是建立林木病害智能识别系统。此类系统主要通过对林业病害病原菌的孢子进行捕获,然后实现显微镜玻片的自动制作以及玻片的自动拍照和数据上传,为林业病害的识别、诊断提供依据;三是建立气候信息实时监测系统。此系统可以对林业生态系统内部的 PM2.5、大气温湿度、风力、风向以及降雨量、光照条件的实时监控;四是借助AI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运用,对入侵性害虫智能监测系统、林木病害智能识别系统以及气候信息实时监测系统搜集的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对病虫害的始发期、盛发期以及发生末期进行精准预测,为林业病虫害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
3.2 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长期的实践证明,采用无公害防治措施,能将对林木的伤害降到最低。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治手段,无公害防治是在森林培育技术基础上构建的,其核心为生物控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平衡与稳定地区生态。同时,作为一种综合防治技术,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有效融合了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营林措施,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防治手段。所以,当地林业部门应根据病虫害的特点,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和方式,避免当地生态环境遭到林业病虫害的破坏。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原则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真正贯彻此原则,才能更好地控制与调节林区的各个物理环境。
3.2.1 物理防治技术
将光滑的塑料布、裹胶环等包裹在幼树躯干包裹,利用其表面的光滑度,对害虫爬上树进行阻止。在培育树木前,曝晒处理种子,利用高温将害虫卵和病菌杀死。在入冬前,落光各种树叶以后,褪茬修剪树木行,将油漆或者白灰等涂在树干上,能够对害虫留下的卵进行覆盖,以真正杀死病虫。同时,运用各种嫁接技术,将虫口密度有效降低;为了提高树木生长势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还应合理修剪分枝中龄以上的林木。随着日渐成熟和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也会逐步增强森林自有的生态防护功能。
3.2.2 化学防治技术
主要是控制病虫害以防泛滥,通过分析病虫害的状况分析,喷洒相应的农药将虫源杀死。应对症使用农药和杀虫剂,以真正实现病虫害防控的效果。而苏云金芽孢杆菌、烟碱和苦参碱,是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这样既能对天敌物种进行保护,同时还能将有害病虫杀死。在实际治理过程中,为了避免污染到周围的环境,还应减少使用化学药剂。而保护害虫天敌,是目前一种最适合的治理方式,这样才能将充分发挥林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3 强化人员的防治意识
经过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员缺乏病虫害防治意识,这会影响病虫害防治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部门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强化工作人员的意识。有关部门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期间,不仅要增强工作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还要教授人员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在防治期间,工作人员要秉承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预防工作,就能避免树木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在防治期间,工作人员会遇到靶标害虫以及有害病原菌,这两种并不属于害虫,在遇到这两类害虫时,先要检查害虫的数量,如果数量较低,则不需防治,如果数量较多,要进行合理地预防、治疗,在防治时,要采用无公害的防治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树木,提升树木的成活率。
3.4 加大宣传力度
林业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宣传单、网络等形式,对林业病虫害的危害、防治的必要性及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宣传,使当地群众都能充分意识到林业病虫害的危害性,自觉加入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做好林业病虫害疫病检测,一旦发现林业病虫害疫病,要立即向林业部门汇报。林业部门接到汇报后,要及时组织力量对林业病虫害源头加以控制,以此来避免林业病虫害进一步蔓延扩散。
4.结束语
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加,林业保护工作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促进林业发展的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对林业进行保护。林业发展期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蚀,有关部门要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随着林业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随之增加,病虫害的出现,会影响林业的发展速度,也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期间,有关人员要明确病虫害的种类,在治疗病虫害时,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防治期间,要采用科学的方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有关部门要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增强人员的防治技术,传授人们的更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保障病虫害防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