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泽县退耕还林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2-11-22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4期
关键词:会泽县补偿林业

陈 丽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会泽 654200)

会泽县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位于生态较脆弱的长江中上游流域,地处滇东乌蒙山主线段上,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会泽县围绕“森林会泽”建设目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先后实施了长防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德援项目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大大地改善了会泽县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林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会泽县的生态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坚持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环境治理手段,推动石漠化综合治理为主的生态环境治理,提高全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地方生态社会经济发展十分必要。

1.会泽县退耕还林现状

1.1 会泽县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

会泽于2000年被纳入云南省9个试点县之一,开始启动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在2000年~2005年之间的6年间,会泽共完成坡耕地还林8.5万亩(其中25度以上退耕地面积4.2万亩),荒山还林23.1万亩,涉及23个乡(镇、街道)32003户,林农种植经济林504.2亩(核桃、板栗、苹果)生态林84495.8亩(华山松、圆柏、冬瓜)。为了巩固第一轮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推动会泽的林业生态建设,会泽积极启动第二轮退耕还林,在2014-2019年几年间,会泽县共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4.55万亩(还林13.65万亩,还草0.9万亩),涉及20个乡(镇、街道)94个行政村289个村民小组14031户农户,补助资金超2636万,种植经济林77346亩,生态林13154亩。经济林面积中,核桃占26956.3亩、花椒占33399.9亩、石榴占13961.3亩、油橄榄占445亩、其他经济林占2583.5亩,成活率均91.4%以上,合格率100%。截至2020年,会泽县全县共实施退耕还林13.55万亩,退耕还草0.9万亩,极大地改善了会泽的生态环境,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了继续推进会泽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会泽县还定下了2021-2035年计划退耕还林工程24.98万亩的目标,对会泽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开展具有长远意义。

1.2 会泽县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

会泽县的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退耕还林效率的提高。

1.2.1 国土测量数据有待完善和更新

会泽县地处滇东北高原,山多谷多,地势起伏大,以山地、盆地、冰川地貌为主,还有一些岩溶地区,山区、河谷条块状分布,海拔高差大,金沙江水系纵贯全境,土地测量十分困难。退耕还林还草中土地测量是国土资源规划的重要基础,测量数据直接影响规划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会泽县存在25°以上坡耕地实际情况与国土二调数据不符的情况,比如,会泽县2014年摸底调查数据显示25°以上的坡耕地面积有25余万亩,但是实际上,将近5万亩实际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被纳入了该数据中,将近10.85万亩实际坡度低于25°的坡耕地未被纳入统计。2014年之后,会泽县积极开展了重测工作。2020年,根据国土三调成果,会泽县全县现有25°以上非基本农田陡坡耕地20.1万亩,不少错误得到了修正。但会泽县地形条件复杂,测量工作任务艰巨、资金人才缺乏,要想完完全全高度准确地进行土地测量还需不断努力。

1.2.2 退耕还林任务艰巨,短期内难以完成

会泽县总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大量坡耕地在农民自愿原则下实现了退耕,但是,会泽县全县林业用地约553.1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9%,虽然是曲靖林区面积最大的县,拥有自然保护区面积25.46万亩,但森林覆盖率只有45%,远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加强生态恢复,进一步推动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十分艰巨,会泽县每年都下达了退耕还林面积任务,但完成难度大。2017年,国土二调图版上25°以上的坡耕地已经全部实施完成退耕还林,但根据2020年国土三调的最新数据,会泽县还有16.5万亩的退耕还林任务,完成任务还需较长时间。

1.2.3 退耕还林规划设计效率有待提高

退耕还林是一项综合性任务,需要详细规划、适时实施,每年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规划、下达新任务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退耕还林效率,但是有的时候规划设计没有及时完成,量化指标下达基层的时间较晚,不利于基层地区土地丈量、良种培育、农作物规模种植等,影响退耕效率。

1.2.4 经费不足

会泽县退耕还林任务重,需要大量经费支撑。但是,目前退耕还林经费多以国家和省市补助为准,地方社会经济水平较低、财政投入能力较差。总体资金短缺,不能满足退耕还林的实际需求,尤其是规划设计投入,影响了退耕还林具体工作的落实。

1.2.5 生态补偿低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是直接影响农民利益、退耕积极性的首要因素。会泽县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时限总体偏低,实行新一轮退耕还林后,补偿标准为每亩1600元,这个标准很难满足退耕户的生产和生活。

3.会泽县退耕还林现状及发展建议

会泽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对会泽县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会泽县应积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推动会泽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成效的提升。

3.1 坚持原则,有序推进退耕还林工作

退耕还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持续长久的进行,不能一蹴而就,要遵循一定原则,有序推进退耕还林工作,促进会泽县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1.1 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会泽县开展退耕工作,是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最终是为了促进当地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所以,退耕还林,要生态优先,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兼顾发展,实现二者的协调进步。

3.1.2 要坚持“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责权结合,官方与民间配合,推进林权核心改革,为退耕还林提供基础保障。

3.1.3 要明确范围。明确了退耕还林的范围,才能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更好地规划、开展退耕还林的各项工作。

3.1.4 要因地制宜。会泽县处于三省交界地带,下辖5个街道7个镇13个乡,立体气候明显,属于典型的边远地区民族县,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复杂特殊,在制定、推进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才能真正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地方的生态社会经济发展。

3.1.5 要及时下达退耕任务。会泽县的退耕还林工程是有计划、分阶段进行的,应坚持及时下达退耕任务,合理分配任务,加强监督的原则,推进一个个退耕还林目标的实现。

3.1.6 应坚持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退耕还林。会泽县的退耕还林,应该坚持农民自愿参与,同时积极吸收农村造林专业户、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租赁、承包造林,双方在协商原则下通过签订合同进行利益分配,积极推进有条件地区集中连片造林,提高造林效率。

3.2 利用先进技术,完善土地测量数据

完善的土地测量数据既是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重要指导,也是相关规划、设计方案制定的基础。会泽县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土地测量工作难度大,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测量方法是不够的,应尽快搭建相关数据基站,完善通信设施,采用先进的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数据成像技术、启用无人机,再结合必要的人工测量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提高国土测量的效率,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对于完善会泽县国土资源档案、林业资源档案、生态工程建设档案等十分重要。

3.3 科学规划,加强政府主导及服务

会泽县的退耕还林任务十分艰巨。在最新的退耕还林规划中,会泽县2021~2035年计划退耕还林24.98万亩,面对这一艰巨任务,继续实行分解目标,按照形成区划进行退耕还林责任制的模式是有益的,有成效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做好科学规划,增强政府服务,促进基层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3.3.1 应坚持政府领导,转变观念,为退耕还林提供切实的政策保障和服务,促进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会泽县制定退耕还林计划后,制定了《会泽县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管理办法》,与乡(镇)签订了责任状与国土局、林业局、环保局等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协调、监督机制,林部部门指定技术人员到基层地区进行专业的退耕还林指导和服务,从退耕还林的整个流程上提供了良好服务。应继续坚持此种良好作风,让政府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3.3.2 应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提高退耕还林效率。退耕还林和林木、农作物直接相关,这些离不开适宜的气候条件。会泽县经常遇到上级部门的退耕还林计划发布较晚、基层单位来不及丈量土地、进行良种培育、错过退耕还林最佳时令的情况,应积极加以改善。投入足够资金、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设备进行高效的退耕还林规划设计,及早发布退耕计划,选择优质苗木,选择最佳造林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3.3.3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会泽县地形多样、立体气候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全县5个街道、7个镇、13个乡、360多个村委会、18个社区,不可能适用完全一样的退耕还林工程措施,应根据区域地形、资源、气候优势等进行科学规划,种植适合的林木、林草、经济树种,既能实现生态恢复,又能发展林农经济,提高林农收入水平。

3.3.4 加快土地改革,加速土地流转,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便利。会泽县通过招商引资、扶植龙头林农企业、支持种植大户,利用专业合作社为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信贷优惠,建立“农户+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的合作化经营模式,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偿的方式,促进农户闲置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便于基层退耕还林建设的产业化经营、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对实现退耕还林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十分有益。

3.4 加强财政投入,拓展融资渠道

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而改善生态环境和地区经济建设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在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原则下适当的发展林业经济、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是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多赢的。然而,没有资金,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再好的规划都只是空想。目前,会泽县的退耕还林还草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政府的补贴和地方政府的少量投入,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除了加强政府的投入,应积极通过和当地优势林农企业的合作,通过优势林产品招商引资发展林业经济等手段增加当地的退耕还林的资金来源,保障退耕还林工作的有序开展。比如,会泽县将退耕还林工程与当地产业振兴相结合,和林业企业合作,发展石榴、花椒、核桃等经济树种的种植,由林业企业统一制定种植标准、进行种植技术指导,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加强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林果收获季节,由林业企业统一收购经济林果,这种合作模式,既达到了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的,提高生态效益的目的,又充分发挥了地区资源优势,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区域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会泽县应就加强研究、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这一退耕还林与产业振兴共进的发展模式,促进会泽县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3.5 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是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直接影响着农民的退耕意愿,目前,会泽县的退耕补偿已经从一开始的粮食补偿发展到现金补偿,补贴额度也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上,补偿标准相对低,补偿时限也很短,不利于农民退耕后的过渡,所以,完善退耕还林补偿机制十分重要。首先,应根据国家最新“关于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的建议”复文(2020年第2397号)上的相关提议,结合地方实际,提高会泽县的补偿标准。按照最新规定,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国家补偿每亩1600(现金补助1200元,种苗造林费400元),补助分3次下发,第一年下发900元(含造林费400元),第二年下发300元,第三年下发400元。另外,省级补助由当地政府根据《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的相关规定,制定不低于国家级补助的补助金额并制定补助标准和次数。目前会泽县的补偿标准为1500元(含种苗费)分三次下发,整体上,这样的补偿标准偏低。2015年,会泽县计划每年补助500元,补助周期定为8年,但很多补助工作在实际中并没能实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会泽县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脱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政府的退耕还林补偿标准也应相应提升,为农民提高福利,从而激发农民退耕的积极性,尽早实现退耕还林的目标。

4.结语

会泽县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县,地形地质复杂多样,生态恢复、生态治理的任务很重。2000年成为退耕还林重点县以来,会泽县在退耕还林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社会生态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坚持第一轮退耕还林的政策措施,改善不足之处,做好测量数据更新,科学规划,加强政府服务,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补偿标准等,相信会泽县的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促进会泽县生态、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会泽县补偿林业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land produces
解读补偿心理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植物补偿和超补偿作用
林业
会泽县一起山羊口疮的诊治
会泽县娜姑镇母猪饲养常见问题及对策
会泽县迤车镇养殖小区控制疫病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