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建党百年的舞蹈创作

2022-11-22许君越

艺术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征程时期革命

□许君越

(许君越/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1921 年至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舞蹈创作事业不断进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始终贯穿于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使中国舞蹈创作在革命探索、建设实践、改革发展中不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化宣传展开思想动员,从而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文艺大众化的思想方向。运用文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想法提倡将政治与艺术相互融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引导下,舞蹈艺术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开启了创作的新篇章。在此背景下,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的影响范围扩大至全国城乡中小学,其中包括《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讲科学、求民主的精神。

1924 年,国民大革命爆发,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用文艺形式进行革命斗争的道路。舞蹈作为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进行宣传引导革命的方式。1927 年江西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1934—1936年的红军长征之路,使苏区红色歌舞随着革命的形势开始兴起,舞蹈创作的主线围绕体现革命事件、展现革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例如,表现革命队伍高举红旗,不断壮大的歌舞《红旗在起》;体现北伐战争的胜利,歌颂人民和革命的歌舞《最后的胜利》;激励战士及宣传革命斗争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叮铃舞》《红军舞》等。

1937—1945 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动荡的大环境下,“抗日救亡”的革命思想悄然孕育在舞蹈创作中。该时期诞生了许多富有现实性、宣传性、革命性的舞蹈。例如,以叙事结构演绎抗战战况的舞蹈《抗日舞》《百团大战》;体现革命斗争生活的舞蹈《太行山舞》《八路军战斗舞》《游击队之歌》等;缅怀英雄人物的舞蹈《华山十二烈士》等。在战争环境中,文艺工作者以舞蹈为媒介来记录抗日事件,传递革命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

1942 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强调了文艺工作者要将工作的立足点,转移到深入群众和现实斗争之中,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在这个里程碑式的讲话之后,延安地区步入了中国舞蹈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一场群众性的舞蹈运动“延安新秧歌运动”。以鲁迅艺术学院为主,中国第一支秧歌队成立了,同时催生了一批展现群众生活的秧歌剧,如《四季生产舞》《南泥湾》等。新秧歌运动的兴起,促成了秧歌舞独特的节奏感及典型的人物形象,既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推动了中国舞蹈艺术作品越来越贴近人民群众,推动革命前进,指明了新文化的发展方向。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为当时舞蹈创作的核心,秧歌的火种也传到了上海、北平、成都、云南、东北等许多地区。秧歌与各地民间舞蹈融合,形成了新的表演形式。在这一时期,一系列带有地区特色和现实意义又不失艺术性的舞蹈作品诞生了,不少青年加入了革命队伍。当时盛行的秧歌作品有《大秧歌》《大翻身》《光荣灯》等。除秧歌外,腰鼓这一表现形式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是极为流行的,如腰鼓作品《胜利腰鼓》《解放腰鼓》等。

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的文艺作品,运用舞蹈来讲述时代革命,抒发革命情怀。舞蹈创作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展现革命战斗的舞蹈。其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展现革命战斗的情景,通过舞蹈对革命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民投身革命。二是缅怀英雄的舞蹈。在政治形势的演变过程中,舞蹈对于战争背景的演绎,不断影响着人民,承担着传递思想的使命。三是情感激励的舞蹈。舞蹈艺术给奔赴一线的战士们带去了情感慰藉。这个时期的舞蹈创作在党的带领下,摸索着前进,为之后的舞蹈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舞蹈创作事业从此走向了新的征程。建国初期,在党的带领下,以戴爱莲和吴晓邦等舞蹈家为先导,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和各类舞蹈院团陆续成立了,这也预示着舞蹈艺术将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此期间,群众街头的秧歌运动举办得如火如荼。1951 年,以大秧歌动作元素为基础,将舞绸动作与传统戏曲长绸舞蹈相结合的《红绸舞》诞生了;1953 年,我国舞蹈家戴爱莲先生运用比兴的手法创作出舞蹈《荷花舞》,预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生。这个时期的舞蹈创作凝聚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956 年,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提出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研究工作的基础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在指导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科学发展的实践中逐渐探索出来的。从此,中国舞蹈创作走向了新的高峰,并充分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相结合,创作出了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舞蹈艺术作品。例如,恢宏气派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体现出在毛泽东同志带领下的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历史,振奋人心的主题提高了舞蹈的艺术性、文化性和审美性,为舞蹈创作注入了灵魂与生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政治、文化的共同推动下,舞蹈创作类型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出一批表现战争题材、表现英雄人物和表现革命战争精神情怀的舞蹈作品。舞蹈创作在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不断融合中发展,舞蹈选材也突破了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该时期的舞蹈作品极具时代精神,大力推动着舞蹈的发展。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9—2017年)

1978 年12 月,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从此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道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引导下,不少带有鲜明启蒙特点的舞蹈作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创作的《欢庆胜利》《上井冈》《观灯》等,明确了改革开放时期舞蹈艺术创作的发展方向,由此催生了“新时期舞蹈艺术”。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各门类舞蹈作品的交流与日俱增,现代化风格逐渐进入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视野,影响着舞蹈创作手法、创作内容及动作语汇的思考与转变。新舞蹈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如《希望》《命运》《雀之灵》等。在民族与时代的衔接中,舞蹈创作对时代主旋律的歌颂、现实题材的挖掘与探索也从未停止。

改革开放时期的创作主要分为五类。第一,围绕建党和建国题材创作的作品。例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人民的斗争历程、革命历程、建设历程,歌颂了建党以来中国的政治军事、革命精神和主流文化。又如,反映时代复兴主旋律的舞蹈作品《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遥远的回声》等。第二,围绕缅怀英雄先烈题材创作的作品。例如,为了怀念周恩来同志创作的舞蹈《为了永远的纪念》、诉说革命情怀的浪漫爱情故事《刑场上的婚礼》等。第三,围绕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创作的作品。例如,1979 年以丝绸之路为题材,运用敦煌舞语汇“反弹琵琶”这一经典舞姿创作的舞剧《丝路花雨》;1982 年创作的中国古典舞《昭君出塞》《仿唐乐舞》等一系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舞蹈作品。第四,围绕民族与乡土主题的作品。在“黄土风”的狂潮下,创作出《俺从黄河来》《黄土黄》《一个扭秧歌的人》等民族民间舞蹈的经典作品。第五,围绕个性化展开的作品。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中国受西方现代舞的影响,不断拓宽视野,因此诞生了不少个性化的舞蹈作品,如《不眠夜》《两个身体》等,既具有开放的视角又蕴含着中国的文化色彩以及个人的思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7年至今)

2017 年10 月18 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定位被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同时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舞蹈界应用舞蹈创作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以美的内涵感染人,创作出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作品,到达舞蹈艺术的新高峰。文艺座谈会之后,一批优秀的舞蹈作品涌现出来,如舞剧《朱鹮》《李白》《赵氏孤儿》等,舞蹈《夫妻哨》《我等你》《看齐看齐》《永远的川军》等。这些作品始终关注国家发展、发扬传统文化、缅怀英雄先烈、彰显人间情。

在新时期,比赛、演出、电视综艺等一系列舞台活动,让舞蹈创作不断涌现出优秀作品。新时期的舞蹈创作始终强调要保持对生活、对时代的敏感度,创作的思想动力是人民群众。同时,新时期也催生了如《永不消逝的电波》《朱自清》《骑兵》《石榴花开》《红旗》等优秀舞剧作品,以及优秀舞蹈作品《春会来》《第一书记》《烈火中永生》《远山不远》等。新时期的文艺发展以舞蹈创作为媒介,歌颂时代、记录时代。

2021 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在1921 年到2021 年这一百年的奋斗史里,党和人民一同奋斗、创造、积累,不断砥砺前行。在2021年这个伟大的时刻,所有文艺工作者用满腔的艺术激情,创作了一部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主创人员与演职人员近八千人,以凝练情景史诗的形式,演绎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伟大征程》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向大型情景史诗的一次转变,不同于往年党和国家重要庆典时呈现的艺术形式。《伟大征程》以音乐舞蹈为主体,融入了戏剧、戏曲、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采用全场投影影像,将表演艺术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新时期,中国舞蹈创作正在向多元化、高科技不断迈进,丰富了舞蹈呈现的形态。《伟大征程》以“浴火前行”“风雨无阻”“激流勇进”“锦绣前程”四个章节来呈现,兼顾对中国共产党“前史”与“未来史”的呈现。整个《伟大征程》以艺术的方式讲述了党和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是文艺创作者的一次探索实践,同时也是新时期舞蹈艺术的里程碑。这次《伟大征程》的精彩呈现不仅展示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能力,还是一次成功的党史学习,更是对青年创作者的激励。这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对全国人民的党史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正在迅速崛起,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内外环境。放眼世界,舞蹈创作者正在探索如何在世界的大环境下传播中国故事,如何更好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不断寻找中华文化独特的身体语言。舞蹈创作者要善于及时捕捉当下文化热点,把舞蹈创作当作对时代的歌颂,用舞蹈创作的艺术热情谱写新时代的赞歌。

回望建党百年来的舞蹈创作,从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到《伟大征程》大型情景史诗,一系列的舞蹈作品成为不同时期党的奋斗征程的缩影。舞蹈创作在党的思想引领下,同社会发展、人文风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主要梳理建党百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大时期,党的思想方针政策及其对舞蹈创作产生的影响,期望新时期的舞蹈在党的领导下,能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开创舞蹈创作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征程时期革命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以“四个强化”引领人大履职新征程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