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剧《阿里郎花》的人物形象塑造
——以人物“顺姬”为例

2022-11-22蔡欣玥

艺术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朝鲜族舞剧编导

□蔡欣玥

(蔡欣玥/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突出舞剧想表达的含义。一个舞剧的重点突出,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关键因素,在舞剧中,演员在舞台上塑造出立体鲜活的人物,能使整个舞剧更为丰满、更具生命力。只有在舞剧中打造成功的人物形象,才能真正使舞剧作品打动观众、感染观众、使他们产生共鸣,有效传达作品的思想。本文主要通过对舞剧中“顺姬”人物形象的塑造所运用的舞蹈语言的分析,来阐述人物形象塑造在舞剧中的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关于舞剧的研究论文有很多,且每篇论文的切入点都不同。例如,舞剧的剧场性研究、舞剧的表演形式分配与构建研究、舞剧的独创性研究、舞剧的拟人化研究等。对舞剧《阿里郎花》研究的一些文章的主题也类似,都是对剧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但是以人物“顺姬”为出发点,通过将人物的舞蹈语言与人物性格等方面相结合,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对舞剧产生的重要意义。

一、舞剧《阿里郎花》的内容与创作理念

舞剧《阿里郎花》运用朝鲜族舞蹈特有的表现手法,将朝鲜族传统舞蹈合理运用于民族舞剧中。《阿里郎花》是为参演第五届少数民族会演而创作的一部朝鲜族民族舞剧,经历了近三年的策划,反复修改排练及整体调整。同时,它也通过了舞蹈专家的论证,最终在第五届少数民族会演中获得了“剧目金奖”“最佳舞台美术奖”,并成功成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 年度的资助项目之一和国家艺术基金2017 年传播、交流、推广的项目之一。该剧在延边歌舞团以金姬编导为首的编导组的编排打磨下,演出了八十余场,深受观众的喜爱,堪称“民族盛宴”。

(一)《阿里郎花》内容概况

在舞剧中,编导们使用了倒序的手法,展示了“顺姬”这个朝鲜族艺术家的人生轨迹。该舞剧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一个序、四个篇章和一个尾声。序——馨香弥漫、唤醒天池的时钟,叩响山峰的回音,轻轻拍打心爱的长鼓,迎接长白山的光明。年老的“顺姬”击打着长鼓慢慢拉开舞剧的帷幕。第一幕——蓝色馨香:清脆的长鼓,催动了第一次的舞步,阳光的飞旋,照亮了鲜艳的舞服。此幕展现了朝鲜族少女“顺姬”与她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被农乐舞吸引,而后一起学习。“顺姬”由最开始的偷懒被发现、被责罚,渐渐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一名成熟的舞蹈家。此幕的呈现多带有调皮戏剧性,为第二幕的离别之情埋下了伏笔。第二幕——红色馨香:新婚,绽放十八岁的纯情;军鼓,震落了和平的晚霞;烽火,烧红了战争的嘶嚎。此幕展示了顺姬与自己心爱的人成婚,原本浪漫幸福的生活被战争毁灭,新婚的顺姬独自一人留守于家中,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丈夫从战场平安归来。第三幕——白色馨香:震耳的长鼓是烽火战场上的滚动轮声,阵阵鹤鸣哀悼丈夫的亡灵,新生儿的啼哭,直上九霄,拥抱美丽的黎明。此幕直击人们的心灵,顺姬丈夫在战场上牺牲的消息传回,与此同时,顺姬与丈夫幸福的结晶出生,幸福来临之际,伴随着心爱之人离去的悲喜交加,人们不禁潸然泪下。第四幕——金色馨香:八月十五的圆月,照见了丧夫的绵绵雪恨,翩然而至的仙鹤,送来了在天之灵的嘱托。随着心爱之人的离去,顺姬在梦中与丈夫再次相见,在梦中,丈夫的嘱托给予了顺姬以无形的力量,坚守朝鲜族舞蹈家的重任,努力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尾声——千年馨香。长白山头的雪,是那飘洒落下的舞者衣裙,千年馨香是舞动的民族之魂。以舞剧中朝鲜族舞蹈家“顺姬”在经历了生活的跌宕起伏后依旧坚守朝鲜族舞蹈的事业,且历代传承而收尾。这一尾声使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让人们不禁对“顺姬”这一人物形象的缩影,对中国的历代朝鲜族舞蹈家们肃然起敬。

舞剧中以中国朝鲜族舞蹈家——顺姬为创作的原型,用民族舞蹈的形式展示了朝鲜族舞蹈家的艺术人生轨迹,再现了舞蹈家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忠贞、对艺术的执着,以及凤凰涅槃的艺术人生,是众多朝鲜族艺术家们的群体缩影,体现了他们为实现民族艺术之梦自强不息的民族情感,他们是永远盛开的民族艺术之花——阿里郎花。

(二)《阿里郎花》的创作理念

舞剧《阿里郎花》通过对人物形象——顺姬的塑造,让观众看到编导艺术创作的整体观念和思想。编导从对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再认知中,寻觅和挖掘朝鲜族传统文化基因,并在该舞剧中呈现出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传统舞蹈的情、形、意、韵,在舞剧中进行创新与合理运用,展现出现代多元化审美意识背景下的中国朝鲜族舞蹈文化符号。

二、舞剧中人物塑造的手段与方法

(一)以舞蹈语言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

舞蹈语言是由舞蹈组合、舞蹈动作、舞蹈语汇组成的。在舞剧中,演员运用舞蹈动作传情达意,由动作升华为“戏剧性”表演,与道具抽象结合,寄托隐含的深层寓意。形象塑造是传达舞蹈内容与观念的方式,而对人物塑造的典型性追求,是人们在实践中需要逐步认识、体会与把握的。

在舞剧中,顺姬是核心。为了有效反映艺术家顺姬这一对爱情忠贞、对艺术有所追求的人物形象,编导运用了多项戏剧化对比方式。一方面,艺术家通过对顺姬舞蹈动作的设计和编排,在确立人物位置的前提下,深刻展现顺姬这个人物的情感表达。在舞剧中,顺姬分别展现“儿童—少女—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的状态,这些角色的区别在舞蹈动作上得以充分体现。儿童的顺姬在教师严厉的训练中,坚持再坚持,动作重复再重复,体现了其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在少女时期,双人舞中细腻唯美的舞蹈动作的衔接表现了当时情境下的顺姬对爱情的期盼以及与舞蹈结合的欣喜。

舞剧中假面舞片段则是戏剧性的升华,朝鲜族舞蹈道具的使用使人物形象直接映入观众眼帘,戏剧化地展现出少女时期的顺姬,同时,将爱情细节化。舞剧后的长鼓舞片段则是顺姬的自我诠释。现实生活中的顺姬历经一生的坎坷,依旧打起长鼓,继承—延续,那个伫立于舞台中间的顺姬快速击打长鼓的片段令人震撼。在一个男童从舞台中间缓缓打击长鼓的那一刻,顺姬的现在、曾经和未来同时出现,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人。而编导恰恰是通过舞蹈语言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述,突出顺姬自我的变化,展现出更为真实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性格与动作结合对塑造人物形象的启发

顺姬的形象在舞剧中立体鲜活,这是该舞剧成功的关键。对人物性格的描述突出了人物性格的特殊性,体现了那个时代人物的普遍性特征。编导塑造的是对爱情忠贞、对艺术执着,拥有凤凰涅槃的艺术人生的众多朝鲜族艺术家们的群体缩影——顺姬,并将该人物放入舞剧的群体中,逐步剥离出人物的形象。

舞剧开篇就把观众带入人物视角,通过对舞蹈新视觉艺术的运用,在舞台美术设计和舞台构建上恰当地将人物层层剥离展示。儿时的俏皮、少女时的委婉、中年时的坚韧和老年时期的沧桑回顾,即人生的完整过程。舞剧上篇着重展现了顺姬的青春励志,而下篇则更加强调了顺姬波澜惊天、历经沧桑的经历。每个情节中的人物性格都有明显的不同。儿童时期的“脚动作”细节,由慢至快至更快;少女时期的双人舞唯美和谐;中年时期的扇子舞。这段扇子舞在整个舞剧中是最令人震撼的一段。以往,朝鲜族舞蹈扇子舞都是唯美的,象征着金达莱花,而该舞剧中的扇子舞则是顺姬的转变,孕育出一个鲜活的生命,同时,红色扇子的创新性运用也在多个片段中体现。顺姬与男子的恋爱逆变以及流线型的故事情节中流动式队形,由弯曲的流线型到快速的竖线等不规则队形的变化,诠释了顺姬人物性格的改变及人物形象的个性变化。在舞剧中,编导进行了双向性格对比。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人物的形象往往要从小的细节入手,进行具体刻画。人的伟大在于“主宰自然的性格,显示出支配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而人往往又是渺小的,大多的时候无法挣脱命运的束缚。对于舞剧《阿里郎花》而言,朝鲜族舞蹈的特定舞剧类型并没有限制人物的塑造。朝鲜族舞蹈动作的细节分解表现出顺姬在命运此起彼伏中的坚持。

整个舞剧通过对人物顺姬的刻画,反映出顺姬坚守、坚持和与人生逆境的对抗。在片段“战役中”,顺姬以“孕”的状态出现,并通过追逐、奔跑、寻找、崩溃、愤怒地跳、旋转、动作加速等身体语言的迸发,鲜明地反映出其爆发和愤怒。顺姬“长袖舞”的小片段,改变了以往长袖舞的宫廷背景。在众人将顺姬高高举起后,顺姬挥动双臂甩出长袖,迸发出力量与坚韧,反映出在苦难岁月中的拼搏。后篇“长鼓舞”片段将全体形象的塑造转化为独立形象的演示。群体长鼓舞片段的激烈及轰鸣转化至顺姬独立击打长鼓的持续宣泄,不仅体现了顺姬这个人物在岁月的蹉跎中对艺术的坚守,还表现出顺姬对艺术的传承,到最后以一个男孩子独立进行“长鼓舞”的片段结尾。由此,以事件情节推动发展,加之动作语言的变化和情感对比,更丰富了顺姬这一人物形象,使其鲜活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编导还通过新视觉舞台设计构建出回想。舞台上方是顺姬曾经的美好、温柔以及和谐的画面。而下方则是凤凰涅槃的坚守与坚持,整个人物形象的设计反差,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添上艳丽的色彩。

三、舞剧中人物顺姬的塑造对舞剧的意义

《阿里郎花》舞剧中顺姬人物形象的塑造明确、干净,这是笔者观影完毕后的第一感受。动作的清晰主要反映出编导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巧思,利用身体语言的隐喻性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讲述。以上这些舞蹈艺术中的舞台手段,使观众对整个舞剧的思维构思有更完整的认识。同时,也呈现出有层次的舞蹈人物形象。舞剧以点至面,对顺姬人物的具体形象进行刻画,使观众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出舞剧所表达的艺术含义,同时,其他艺术舞蹈手段的配合,升华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也展示了人物与道具、人物性格与舞蹈动作、人物塑造与舞剧分段结合的表现手段。人物形象的塑造突出了舞剧本身想表达的含义。一个舞剧的重点突出,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关键因素。舞剧演员在舞台上塑造出立体鲜活的人物方能使整个舞剧更为丰满,更具生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舞剧中“顺姬”人物形象的塑造,运用舞蹈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舞剧中的重要意义;以人物“顺姬”为出发点,剖析了人物角色、人物性格,人物与舞剧中的各个篇章衔接,进而对舞剧表演中舞蹈语言与人物性格等对人物的塑造进行研究和分析。舞剧只有打造成功的人物形象,才能真正打动观众、感染观众、使他们心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效传播作品的思想。

近几年,民族舞剧的创作及以人物为代表性的舞剧创作纷纷在舞台上亮相,这既对编导在创新理念下的创作提出了要求,也使观众聚焦对“形象塑造”的舞蹈的欣赏。延边歌舞团的原创舞剧《阿里郎花》运用朝鲜族舞蹈特有的表现手法,将朝鲜族传统舞蹈合理地运用于民族舞剧中。《阿里郎花》以精致的舞台画面、唯美的视觉效果、传统的民族舞蹈形式,满足观众综合性的审美需求。人物形象的具体化让观众更明白其中的含义和细节。人物形象塑造的细节带来了直接的视觉感受,但这样的手法还有更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猜你喜欢

朝鲜族舞剧编导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KORE A TOWN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另类“哈韩族”:去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人
朝鲜族妈妈的心里话
想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