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水浇地冬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探讨

2022-11-22贺黎明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4期
关键词:水浇地种植者冬小麦

陈 光 贺黎明

(山东省宁阳县万丰种业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 271400)

传统水浇地冬小麦一直以平作这种方式进行种植的,在种植时采用的灌溉形式也主要是大水漫灌形式为主导。但随着我国对于小麦需求持续上涨,这种种植与灌溉方式也逐渐凸显出其劣势,主要表现为北方水危机加重和小麦倒伏等现象,因此,关于水浇地冬小麦垄作栽培的技术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选用抗旱高产冬小麦新品种

小麦品种选择是决定小麦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该注意小麦应该具有以下特性,小麦应该具有冬性,能够提高小麦在冬季存活率和生产率;应选择矮秆、叶片小、植株形状好的小麦;优良品种小麦还应该做到根系较为发达、用水用肥量少、抗旱、抗冻、抗倒伏、熟期早等多种特性,才能做到使水浇地冬小麦达到高产。为选择出最为适宜的冬小麦种植品种,使用莱州3279、鲁农116和济南17号这三种小麦品种做种植试验,三个品种小麦分别在一片地三个不同区域内大面积种植,每一个区域又分别分割成了七个区域,以实现试验普遍性和稳定性,最后试验结果显示,三个品种总种植面积为667m2,但是三个品种的耗水量计算结果平均却只有163.55m3,平均耗水量比市面上普遍种植的大穗品种的耗水量少60%,且小麦存活率和小麦质量都非常突出,远胜于其他品种冬小麦。这一结果表明,以上三种品种冬小麦,具有极强节水能力,且具有熟期早、抗冻等冬小麦应具备的特性,非常适合种植在缺水的地区,能够推动水浇地冬小麦实现高产。

2.地块选择与深翻改土

要想实现水浇地冬小麦高产栽培,就一定要保证冬小麦种植地具有土壤地力高、肥水条件好等条件,土壤好自然能够带动水浇地冬小麦提升出产率和质量。多次试验表明,土壤选择具有严格标准,应做到土壤中有机质在1.2%以上、速效磷含量在25mg/kg以上、速效钾含量在110mg/kg以上、水解氮含量在70mg/kg以上,针对土壤中微量因素最低限制为:锌1.0mg/kg、铜1.0mg/kg、铁3.0mg/kg、锰3.0mg/kg,以上是对于土壤成分的要求。种植冬小麦的地块要求能够做到:首先,在种植者耕地过程之中,要注意耕地要耕的深一些,且要根据种植年份增加,耕地深度继续加深,但要注意的是,第一次耕地时不宜耕得过深,耕得过深会使地块内大量生土被翻出,会影响冬小麦的种植。其次,耕地结束之后,要把种植地内的土块尽量弄碎,地里不能够出现大量大块土块,会影响冬小麦种植。再次,在耕地时要保证耕地者专业水平,保证耕层实现深浅一致、上下平整。最后,种植时要注意墒情适宜,无论是口墒还是底墒都要充足。满足以上情况的土壤和地块才适宜冬小麦种植,才能够实现冬小麦高产栽培。

3.测土施肥和秸秆还田

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之中,施肥量与施肥次数也能够直接决定冬小麦产量与质量。为使施肥量能够更加精确,以山东省宁阳县万丰种业有限公司施肥方式为例,该公司种植了大片水浇地冬小麦,在这一区域内每10m2设一个取样点,在冬小麦种植不同时期进行土壤成分化验,然后根据每个阶段土壤不同含量,改变施肥量。一般籽粒产量是7500kg/hm2,这些籽粒产量之下,需要纯氮量为200kg/hm2左右,需要纯磷含量为110kg/hm2左右,需要纯钾含量为70kg/hm2左右,将这些元素含量折合成每一块地块的施肥含量就是,有机肥40t/hm2、过磷酸钙1000kg/hm2、硫酸钾140kg/hm2、尿素400kg/hm2。水浇地冬小麦在种植过程之中应该遵循的施肥原则是,将有机肥、基肥、氮肥为种植主要肥料,将追肥、化肥、补施微作为辅助种植肥料,要注意在施肥时应该将有机肥和磷钾肥作为主要肥料,并将其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同时要注重秸秆还田,可以采用一些机械设备,将秸秆打碎,然后在种植冬小麦之前要注意将碎秸秆埋在种植地之下,深度大约为20~30cm左右,然后将整个地块耙一遍,使秸秆在地下分布均匀,促进冬小麦出产。

4.精细管理

冬小麦整个种植期间,无论是播种期还是保护期,种植者都应该做到精细管理。首先,由于冬性冬小麦种植温度适宜保持在17℃左右,而半冬性冬小麦种植适宜温度为15℃左右,所以冬小麦种植最好在十月初温度趋于稳定时开始进行作业。以山东省宁阳县万丰种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10月13日开始进行冬小麦播种,播种深度约为4cm,播种三个品种冬小麦分别是中麦、九丰2号、天麦,这三种冬小麦每亩种植量分别为10公斤、11公斤、15公斤,在种植过程之中遇到了三次阴雨天,阴雨天无法进行播种作业,因为若播种日期推迟则需要增加每亩播种量的规则,所以三种冬小麦总共加量播种了1.5公斤,这样才能保证最后总茎数量不变。在冬小麦种植冬前管理之中,要做到及时查苗、补苗,以保证苗数量充足、排布均匀,冬前还要进行化学除草和灌溉。在早春管理进行时,如果出现土地底墒数值不足或者种植时处在干旱年份,种植者应该在没有进行冬灌的土块进行春季二次浇灌,灌溉指标应该达到50厘米以上的土层经过检测含水量达到55%时为最佳灌溉状态。在这一期间最好不灌水,将灌水操作推迟到拔节期,同时要注意对白粉病的防治,及时进行划除。在进行冬小麦中期管理时,重点是要保证春季时麦苗能够快速生长,并保证生长质量,才能在春季时实现较高成穗率。用时要积极使用“氮肥后移”技术,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冬小麦穗粒数目增加、植株衰老期被进一步延长,实现冬小麦生长后期光合作用效率实现提高。

5.小麦垄作栽培

在传统冬小麦种植技术中,大多以平作种植方式为主,但这种方式无法进行各个地区广泛应用。以山东省宁阳县万丰种业有限公司一次试验为例,试验用土为壤土,其中壤土中有机质含量1.3%、速效磷25mg/kg、碱解氮60mg/kg、速效钾110mg/kg。本次试验开始种植时间为10月6日,持续种植时间为5天。将整个试验田分为两个区域,一部分区域采用平作种植方式,平作种植畦宽为2米,整块试验田可以种植8行冬小麦。另一部分区域采用垄作方式种植,垄距为70厘米,每一垄上能够种植小麦2行,垄与垄之间的距离约为30厘米。平作方式在种植时要先在土壤表面撒上一层肥料,边撒肥料边浇水。垄作种植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将起垄与播种两道程序实现一体化,垄作种植方式施肥时间为春季,施肥作业要在沟底进行,施肥完成后立即进行沟灌作业。经过精细管理之后获得了试验结果,使用垄作技术区域节水量每亩高达20kg,但平作种植技术却只能达到每亩15kg,且垄作栽培技术肥料由于采用的是集中施肥方式,且肥料深入土壤,致使垄作栽培技术之下的冬小麦种植肥料利用率明显高于平作方式下的肥料利用率。垄作技术下冬小麦肥料利用率为24%,而平作方式下肥料利用率却只有20%。由此可以看出,垄作栽培技术能够更好地节省种植成本,提升种植利润。而两个区域内倒伏小麦率分别是5%和70%,如此悬殊的倒伏率,可以看出垄作栽培技术在抗倒伏和抗病虫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可以改善湿度、提高通风透光能力,实现小麦高产。在进行两个区域内小麦叶绿素含量时发现,垄作种植技术下的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更高,且在植株生长后期,垄作栽培技术之下的冬小麦并未出现明显衰老,但平作种植技术之下的冬小麦出现大量衰败,最终导致垄作栽培技术下冬小麦获得高产。虽然两个区域内冬小麦植株数差异并不是很大,但是每一个植株上穗粒数垄作种植明显高于平作种植,且平作种植之下的冬小麦植株出现了大量倒伏植株,使得冬小麦大量减产。实验结果表明,小麦垄作技术下冬小麦产量和质量都明显高于传统平作技术,适用于现代冬小麦种植之中。

6.病虫害及气候灾害防治

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之中要随时做好监督工作,防止冬小麦出现被病虫侵害、受气象破坏等情况发生。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最好能够做到一喷多防,减少种植者工作量的同时也能减少农药对于植株的伤害。冬小麦种植到五月份时,正好是小麦抽穗之后、即将扬花之前,在这一阶段需要重点防治小麦吸浆虫,也要防治小麦出现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疾病灾害。在防治这些疾病和害虫时,可以使用40%氰马乳油、40%氧化乐果、三唑酮粉剂、禾果利等杀虫剂和除菌剂,能够有效防治以上病虫害当冬小麦处于孕穗期与灌浆期之间时,需要种植者对冬小麦穗叶片进行进一步施肥作业,每相隔6天需要向叶面喷上一些磷酸二氢碱溶液或者氨基酸叶面肥,来防止冬小麦在后期生长过程之中出现倒伏、干热风现象。因为倒伏现象往往会在种植后期才会发生,尤其是种植树木比较多的种植者们,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要在起风时浇灌冬小麦,否则极易出现倒伏,使冬小麦减产。

7.以苗为中心,以水控全体

7.1 提高水有效利用率

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之中,节水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种植者们应该做到将整个地块地力做好加强,使得冬小麦根部能够尽量向下延伸、深入土壤,让冬小麦通过根部调水,实现了水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升。山东省宁阳县万丰种业有限公司在种植冬小麦之前先将玉米秸秆粉碎,并将粉碎后的秸秆洒入土地中,然后运用了旋耕将底肥和碎秸秆埋入土地深层,由于地下已经形成肥料营养库,所以此公司并没有选择在春季对冬小麦进行施肥作业。经检测,此冬小麦向下扎根深度为2m以上,春季过后、5月份时,上层土壤出现干旱,但上层土壤能够做到从根部吸收深层土壤水分,使冬小麦植株实现正常生长,同时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最终种植结果,自然降水利用结构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60%,土壤水的消耗量由充分灌溉的15%提高到了旱作的40%,实现了水资源高效利用,提升了冬小麦产量和质量。

7.2 合理播种,培育壮苗

在种植冬小麦过程之中,种植者需要做到在合适墒值时尽早播种,并且保证播种量合理,以实现壮苗培育,最终促使高产节水冬小麦产出。仍然以上述公司为例,在种植过程之中,由于抢墒数值处于变化之中,适墒标准应表现为20厘米土层以上的土壤能够实现用手能够捏成团,且丢到地上后能够自然散开为最佳,相当于田间土壤持水量的十分之七,保证苗能够全面生长。在保证播种期温度时,要求冬性冬小麦每700m2播种量能够达到10kg左右。若冬小麦早播种,土地肥沃程度则保持在上限,若冬小麦晚播,则保证薄地使用下限,基本苗数目应该保持在20万株左右,冬前合理群体应为100万左右,是原本计划生产产量的二倍。

7.3 踏压提墒

冬小麦播种之后,要顺着垄边将坷垃进行压碎处理,这样做目的是让垄下层毛管水实现上升,让土壤表面能够提高墒情,墒情的提高能够将冬小麦出苗更早、出苗数量更多。

7.4 划锄保墒

在种植过程中如果出现降雨情况,要在雨后或者“顶凌”土壤返浆时,要进行划锄作业,来保证墒值能够维持在一个平衡点,使得冻后又溶解的水分实现向下渗入,土壤结构就会变得上虚下实,最后实现水浇地冬小麦苗能够早发。

7.5 使用化学节水方法

在促进冬小麦节水能力提升时,还可以运用一些化学方法来帮助冬小麦节水。使用FA旱地龙就是一个化学节水方式,它的主要成分为天然低分子量黄腐植酸,且其中含有冬小麦生长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16种氨基酸还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FA旱地龙应该应用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孕穗期和灌浆期之间,应用方式主要是喷洒在冬小麦叶片之上,这一化学物质的喷洒能够实现叶片气孔张开度变小,使得冬小麦植株上的水分不容易丧失,能够使根系生长迅速且能提升根系活力,能够有效防治冬小麦出现干热风,每喷洒一次FA旱地龙,其效果能够维持20天左右,实现长效防治,也需要种植者根据药效进行FA旱地龙补喷,从而让冬小麦实现高产。

7.6 蜡熟末期收获

为保证冬小麦实现高产,在最佳收获期进行收获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当冬小麦出现植株茎秆上全部呈现金黄色、叶片较为枯黄、茎秆富有弹性、麦穗呈现颜色最接近冬小麦成品固有光泽且籽粒较为坚硬时,检测籽粒含水量为21%左右且干重值为最大时,冬小麦正处于最佳收获期。有些种植者会在冬小麦处于完全成熟期时再进行收获,但这个时候的冬小麦水分流失较大,容易在收获过程之中出现掉粒情况,最终会导致整体收获量减少4%左右,造成不必要的减产。同时,小麦旱作也是有巨大潜力的水浇地冬小麦种植方式,小麦旱作能够实现种植过程节水、节电、节省肥料、投资较少的同时能够获得较高产出。以山东省宁阳县万丰种业有限公司小麦种植为例,此地区部分种植使用的就是小麦旱作方式,期间共在666m2土地上种植小麦,每亩资金投入约为273元,但每亩产出小麦折合人民币1100元,产投比高达4:1,且每666m2土地上所产出纯利润相比对照试验区高出525元。总而言之,水浇田种植时应该改换优良冬小麦品种,将水资源消耗在必要之处,不造成水资源浪费。冬小麦种植要走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并举的道路,以实现节水增收,提高冬小麦产量。

8.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浇地冬小麦垄作栽培过程之中,种植者需要注意种植方式、实现精细管理、做好土壤与冬小麦品种选择、防治病虫灾害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实现水浇地冬小麦节水能力提升,进而减低灌溉成本,让水浇地冬小麦能够做到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水浇地种植者冬小麦
引黄灌区灰钙土水浇地犁底层厚度对土壤紧实度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水浇地冬小麦垄作栽培技术
甘肃冬小麦田
踏花行论坛2016年非洲紫罗兰展作品选登
冬小麦和春小麦
水浇地小麦施肥技术
冬小麦——新冬18号
冬小麦—新冬41号
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冠层高光谱反射特征比较
种植者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