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律声的音乐活动研究
2022-11-22李昀恬
□李昀恬
(李昀恬/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金律声是在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音乐界占有一席之地的音乐家,是小提琴家、指挥家、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但是目前关于他的研究少之又少。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金律声的音乐历程入手,探寻其人生轨迹,然后从金律声指挥活动的开始、指挥“千人大合”、指挥爱国歌咏活动、指挥话剧歌剧交响乐队、指挥外国音乐作品等方面介绍其指挥活动,并分析其指挥活动对当时人们生活、思想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学术界研究金律声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金律声音乐活动概览
从1919 年6 月开始,金律声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他的工作与音乐都是息息相关的。
在天津南开中学当音乐教师时,金律声组织了合唱团,他所唱的《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她》等歌曲也为学生们所熟知。其中,在1927 年7 月17 日晚,金律声应天津青年会之邀,在青年会礼堂举行了“小提琴独奏大会”,演奏了威尔第的《吉普赛舞曲》、萨拉萨蒂的《西班牙舞曲》和德伏夏克的《幽默曲》等,受到热烈欢迎。
1935 年2 月至1936 年7 月,金律声任上海美专音乐系系主任一职,在此期间,他主要担任合奏、合唱和声乐教授。金律声还组建了美专的管弦乐队。1936 年,金律声离开了上海美专,到南京中央电影摄影场音响组任组长。据音乐音响组组员赵沨的回忆:“金律声会唱歌,会指挥,会吹喇叭,当时算是个有名的音乐家了。”
1939 年金律声在重庆就职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管弦乐队,任队长兼指挥。到了1940 年4 月,中央广播电台管弦乐队移交教育部,并改名为“国立音乐院实验管弦乐团”,金律声任团长兼指挥。1941 年3 月5 日、6 日,重庆的国泰大戏院举行了三大乐团的联合演奏,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最隆重和最具规模的一次交响乐盛会。此次盛会由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金律声等组成筹备委员会,聘请陈礼江为主任委员,金律声任副总干事。
二、金律声的指挥活动
(一)指挥爱国歌咏活动
1938 年冬季,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成立管弦乐队,其全称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管弦乐队”,发起人之一金律声任队长兼指挥。1940 年2 月27 日,教育部召集国际广播电台、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商讨合组“国立实验管弦乐团”事宜,至1940 年10月之前,“实验管弦乐团”一直由三家单位共管,经费由三家分摊。1940 年3 月1 日,该乐团名义上由教育部接管,改名称为实验管弦乐团。团址位于重庆市中心的火烧坡。团长由顾毓琇(曾任“国立音乐院”院长)兼任,原任乐队队长的金律声改任副团长兼指挥。
1940 年9 月,(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成立,10 月管弦乐团划归音乐院,全称为“国立音乐院附属实验管弦乐团”,经费全部由教育部独自负担(但乐团的经费独列并没有列入“国立音乐院”经常费中,却又由音乐院下发,造成很多混乱和矛盾)。团长吴伯超、副团长戴粹伦,而金律声则另聘为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兼社会组主任一职。全体团员共34 名。
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活动都以鼓舞爱国主义精神为第一要旨。在重庆三大乐团举行联合演奏前后,为了鼓舞民众的爱国热情,配合“精神总动员”两周年纪念,1941 年3 月12 日,教育部还主办了“千人合唱音乐大会”,地点选在重庆被轰炸的夫子池残迹前。此事由音乐家李抱忱负责筹划,共有30 多个歌咏团参加演唱,重庆市的8 个军乐队组成108 人的联合乐队伴奏。吴伯超、郑志声、金律声、李抱忱等人担任指挥。
1941年6月30日、7月5日、8月13日、8月31日,团址遭敌机数次轰炸,损失巨大,不仅乐器、团员的个人财物被毁,吃饭的锅碗瓢盆亦俱毁,生存状况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团务根本无法展开,吴伯超、戴粹伦遂于1941 年11 月离职,吴伯超应聘“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戴粹伦则任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副主任一职。1942 年12 月13 日,教育部下令金律声任管弦乐团团长兼指挥,同时所有团务、经费核拨全部归并到“国立音乐院”,不再由教育部管理。
此后的几年间,金律声热情地投身于重庆群众性的爱国歌咏活动中。1942 年3~4 月和1943 年3~4 月,“中华全国音乐界协会”组织重庆的“音乐月”活动,和重庆戏剧“雾季演出”相衔接,使战时重庆音乐宣传表演活动达到高潮。在1942年的“音乐月”,“国立音乐院”、中央大学、中央政校、重庆大学、“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等5 所高校组成歌咏团,这些活动由李抱忱任总团长兼指挥,金律声任总领导,在重庆大学举行大型音乐演唱会,并于会后赴成都演出。与此同时,重庆国泰大戏院、重庆新运大礼堂等也举行了各种大型演唱会、演奏会。
(二)指挥交响乐队
1942 年春,重庆戏剧界为庆祝郭沫若50 寿辰,上演了郭沫若编写的大型话剧《屈原》,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国泰戏院首次公演。这出话剧成为抗战期间大后方舞台艺术的高峰,集结了著名演员金山、白杨、顾而已、张瑞芳等,导演是陈鲤庭。陈鲤庭认为,这台戏的核心应该是屈原的独白“雷电颂”,要用气势磅礴的音乐来烘托,于是他想出一个绝招——邀请作曲家刘雪庵为《屈原》谱写音乐,演出时拆除了剧场前面几排座位,在台下正中显眼位置安排一个相当庞大的交响乐队,由金律声指挥。气势磅礴的音乐烘托了屈原的独白《雷电颂》:“风!你咆哮吧!你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舞台上演员的朗诵应和着交响乐队的鸣响,使整个山城轰动震惊。
1944 年2 月19 日,金律声带领、指挥“国立音乐院实验管弦乐团”到昆明演奏,并在昆明广播电台演播管弦乐名曲。在这一年的10 月15 日至11月5 日,黄源洛作曲的大型歌剧《秋子》在成都国民大戏院举行第三次公演,指挥是金律声。这次在成都共演出了20 场,后来又到昆明、遵义、南充等地演出。这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1943 年,重庆“国立音乐院”的师生们在物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与“国立音乐院实验管弦乐团”合作演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欢乐颂》合唱乐章,指挥就是金律声,歌词用的是顾毓琇的译文。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人自己演唱、演奏的贝多芬的《欢乐颂》,具有开创性意义。这也为后人演唱、演奏贝多芬乐曲提供了重要参考,对国外一些著名曲目在国内的传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三)指挥活动的影响
在20 世纪40 年代的音乐活动中,音乐作为精神武器,与政治目的一致,为政治服务。音乐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需求,即音乐创作成了集体意志的表现。
金律声的指挥活动对重庆地区音乐文化的影响,是政治舆论性质的影响,是思想的影响。团结抗战的音乐文化主题在这些指挥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正是这些富有激情的指挥、慷慨激昂的演唱唤醒了很多沉睡中的人们,唤醒了他们心中沉睡的爱国之心,这对广大民众思想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在那个充满硝烟、战火纷飞的年代,普通民众的生活基本没有什么盼头,对自己的前途、未来是没有信心的,如果心中没有坚定的信念,很难生活下去。而这时,这种富有激情的指挥、慷慨激昂的演唱活动能够让很多思想麻木、意念不坚定的民众参与到保家卫国的活动中,为抗战的胜利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广大音乐工作者应该把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创作的目的,使创作出来的作品为民众喜闻乐见,鼓舞广大民众。金律声的这些指挥活动对民众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同时鼓舞了军队、人们的士气,对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精神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指挥活动在无形中影响着民众对国家、民族的认同。这些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同时,为民众每天疲惫的身心带来一丝丝的慰藉。在这样的年代还能够听到这种慷慨激昂的指挥演唱实属不易,每个人也会更加珍惜这种美好时光,坚定信心,走向抗战胜利。
三、金律声的学术活动
(一)学术文章的发表
根据现有资料可知,金律声的学术文章主要有《答关于音乐的几个问题》《童子军军号吹奏法》。其中,《答关于音乐的几个问题》发表在中国文化服务社读书会出版的半月刊《读书通讯》上,在该文章中,金律声就如何保护喉部、该吃些什么东西、又忌吃些什么东西,讨厌戏曲的人是不是也可以成为音乐家、戏曲与音乐是否在艺术上有联系等问题一一做了回答。这些回答都是非常精辟的,能够一针见血、直击问题的本质,让那些充满困惑的人能够茅塞顿开,也能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这篇文章可以为那些喜欢音乐而先天条件、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而在《童子军军号吹奏法》一文中,金律声主要就军号的音列、吹奏的姿势、口器的安放、发音法、呼吸法、舌的功用、吹奏者的条件、练习的要则等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与论述。该篇文章对军号的吹奏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那些喜欢军号吹奏的人提供了吹奏的方法与技巧。
(二)音乐作品的创作
金律声存世的音乐创作作品非常少见。发表在《乐风》上的《童子军军号练习曲》为那些军号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练习素材。该练习曲简单、易学,对学习者军号吹奏技巧、方法的掌握有非常大的帮助,能够为他们熟练吹奏提供助力。
(三)教学文件的编写
在教学教材方面,金律声编写的《中学音乐进度表大纲》为人们所熟知。大纲主要分为总则、分目、课外设施、课余研究4 个部分。
总则主要从旨趣、教材、教法、时间支配4 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其中旨趣:(1)美化人生,陶冶性情;(2)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3)提倡高尚娱乐,充沛身心,提高求学效率;(4)给予基本训练,作为研究高深音乐之预备。教材主要对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教材提出了高度概括的要求。金律声编写的《中学音乐进度表大纲》从整体来说非常完整,从内容来说比较全面,针对初中不同的年级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对现代教育者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提示现代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
金律声作为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小提琴家、指挥家、歌唱家、音乐教育家,理应受到后人更多的关注及研究。根据本文的研究可知,金律声一生中主要的活动空间是上海、天津、北京、南京、重庆等地。他的主要活动为,首先,他在担任合唱、演奏教授时,组织合唱团,通过教学生演唱和演奏来实现育人的理想;其次,在抗战时期,作为合唱指挥家组织并参与重庆等地的重要爱国音乐活动。金律声慷慨激昂的指挥演奏,让广大人民群众倍受鼓舞,增加了人们对抗战胜利的信心。金律声是一位非常伟大、出色的音乐教育家、指挥家,为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