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漠戈壁设施农业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2-11-22谭占明程云霞轩正英杜红斌马新超马全会杜佳庚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9期
关键词:荒漠戈壁设施

谭占明,程云霞,轩正英,杜红斌,马新超,马全会,杜佳庚(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非耕地农业已是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西北地区拥有大量的非耕地区域,荒漠戈壁设施农业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和资源利用率,已被很多地区定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荒漠戈壁设施农业的探索与实践》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特色选修课。该门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地参观、调研和讨论评价,通过直观的感知、认识和学习非耕地设施农业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巩固和加强对本课程理论讲授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启发学生的思路,调动和增强学生对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的创造性探索的兴趣,为毕业后从事相关非耕地农业的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概述

《荒漠戈壁设施农业的探索与实践》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特色选修课。现阶段32 学时,理论24 学时,实验8 学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了解和掌握荒漠戈壁设施农业的环境特点、生产条件和发展趋势;理解和掌握荒漠戈壁设施农业合理的设施结构、基本的设备和装备;掌握荒漠戈壁设施农业关键环节和技术应用;了解和掌握现代设施农业新设施、新装备、新技术和新发展的应用和趋势。

课程组长由学术研究功底高、具备丰富经验的荒漠戈壁设施农业专家教授组织,以学习培训为关键环节提高老师教学能力,加强教学科学研究,按时集体备课、探讨课程设计方案,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在修建流程中逐步完善一支结构合理、工作人员平稳、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高质量教师人才梯队。

课程发展与探索

明确教学主题

改革一直以来的“输入式”教学,克服以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的弊端,以引导、自学、精讲、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内在创新力,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学习[1]。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理念,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体系,正确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完善课程内容,自主创新课堂教学评价,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使学生全方位、多方面发展,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实验内容,从点到面,促进大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竞争观念,搭建技术职业素质塑造服务平台,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荒漠戈壁设施农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时代性,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参观荒漠戈壁设施农业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荒漠戈壁设施农业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发挥专业特色与优势。

(3)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组织和引导的角色,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BOPPPS+PBL”式的全新混合教学模式[2],贯彻落实教书育人基本方针,以问题为导向,强调教学全过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加是新课程执行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当重视学生,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给每一位学生以期待和鼓励,让学生有成功感,同时适度开展对外开放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荒漠戈壁设施农业的探索与实践》是一门地域性较强(荒漠戈壁)且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课程,涵盖知识面广,难度大,不仅仅包括农学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工科类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全方位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课上应当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要目标,结合当地荒漠戈壁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制定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充分理解荒漠戈壁设施农业的核心要素。在教学内容上,以非耕地设施农业为主线,将荒漠戈壁设施农业领域前沿的新技术融合到教学内容中,使课程内容更具实践性,提高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将课程内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放到参观荒漠戈壁设施农业中讲解,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亲眼观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荒漠戈壁设施农业。同时,还要考虑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和删减内容,更好的让学生适应现状。

在《荒漠戈壁设施农业的探索与实践》课程建设工作进行过程中,应当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在关于《荒漠戈壁设施农业的探索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教学视频的展现,能够让学生领会到荒漠戈壁设施农业的内涵和引导学生针对视频所体现的内容形成直观化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科技。

加强过程性考核

传统课程考核通常以结课考试为主,评价指标单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缺乏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考评方式多元化,创建完备的课堂教学阶段考核机制,对学生的成就开展量化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日常考勤占 10%、小组讨论占 10%、作业占 20%;《非耕地设施农业参观调查和分析报告》报告成绩占60%。

这样可以更好地查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为了更好地考评而考核。如设立《非耕地设施农业参观调查和分析报告》报告,加强了调查和讨论的考评幅度,既激起了学生对荒漠戈壁设施农业层面的兴趣爱好,也能体现出考试成绩的公平公正,实际效果很好。

总结

非耕地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在沙漠、戈壁滩、盐碱地、旱沙地、荒山荒坡、沿海滩涂等不适于耕作的土地上,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为支撑,用现代组织管理进行生产[3],使用原本不适于耕作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避免果菜等经济作物与粮争地,能够有效增加耕地。全国约有荒漠化土地60 亿亩(4 亿hm2),工矿区废弃地6000 万亩(400 万hm2),海涂3000 多万亩(200 万hm2),宜农后备土地6.6亿多亩(0.4 亿hm2),开发非耕地设施园艺产业大有可为 。西北是中国非耕地的主要区域,占到国内非耕地面积的70% 以上[4]。

农业经济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使非耕地农业的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已成为新疆地区农民增收、增产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挑战。如何培养能适应当代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课程教学的改革,更能发挥新疆地方特色,培养出能够扎根边疆的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到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于一体,培养学生既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又掌握较深的专业理论,既了解书本知识,又懂得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我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荒漠戈壁设施
向荒漠宣战
民生设施非“摆设”
戈壁里的水波
20载扎根荒漠保“第一”
月夜戈壁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更正
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
戈壁深处“战味浓”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