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思政互联网+

李 岚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随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互联网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核心场所工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拓展,具有较强可行性。而课程思政主要指的是在专业教学期间,综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好专业知识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确保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纵观整体的教学改革情况来看,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任务,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建立在理论分析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思政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建设力度,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互联网环境下落实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创新原有的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信息技术与课堂之间的融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比如,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小程序进行交互式教学,而在课后的复习以及拓展学习阶段,互联网平台也将成为教学的重点场所。而在当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计算机技术本身依托于互联网,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需要还原到互联网场所中。因此,以互联网为基础落实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具有可行性。而综合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来讲,首先互联网不仅能够实现相关知识的统筹和共享,也可以满足现有的学习需求以及改革需求;学生掌握了本领之后,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主要体现场所,就是我国未来的互联网领域建设,因此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为我国未来的互联网领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这将成为互联网与计算机课程思政建设相融合的必然需求[1]。

2.拓展信息传输渠道

互联网成了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技术,而针对当前的高校学生来讲,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逐渐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部分高校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还未全面形成,大量的信息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三观受到影响。而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便是在落实技能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思想意识体系的塑造和引导,坚持立德树人以及润物无声的原则。这期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还需要综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而互联网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融合不仅借助了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环境,也可以从生活和社会中提取课程思政案例和相关理论。这样的教学改革方式,不仅可以拓展课程思政理论的获取途径,也可以满足学生的互联网需求。

3.打造特色的教学体系

结合我国当前的高校的办学体系来讲,已经从原有的独立性办学逐渐转为市场化办学,教育不仅要向整体社会展现着教学成果,也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不仅可以在高校办学的过程中展现自身特点,也可以促使思想道德素质的提炼,能够融合现代化核心价值观,打造具有现代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体现现代化发展的特色。这样的教学改革模式不仅可以迎合社会发展需求,也可以为全社会展现当前的高校办学质量,也可以为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奠定良好基础[2]。

综合来讲,在当前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以互联网为依托,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挖掘生活中的思想体系,将其作为学生思想塑造的主要方法,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需求,更是院校发展以及国家建设的需求。

二、互联网环境下落实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问题分析

课程思政是我国近些年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任务,各大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强调立德树人以及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但是由于不同院校所践行的标准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团队以及制度体系也存在着部分不足情况,这导致课程思政改革与计算机专业之间的融合还存在着部分问题亟待解决。

1.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高

课程思政虽然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但是在层层下达到一线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并未受到全方位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计算机专业这种知识技能型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以及院校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成长以及培训,缺乏对主观思想的引导,导致课程思政被忽视;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以及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认同感以及认知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少部分学生存在较强的抵触心理。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定的消极态度,这种忽视情况不仅不利于课程思政改革,还会导致整体的教学氛围积极性不强,影响教学质量。

2.驱动力不强,缺乏科学标准

拥有内在驱动力能够有效提升教学与改革的质量,而高校领导层是否可以正确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则是评价驱动力是否存在的根本因素。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员以及责任人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较浅,即便是能够迎合政策落实教学改革,但也缺乏自身的主观理解以及主动优化积极性。这种不良的认知态度会影响学生以及教师群体,导致高校从上到下都未形成科学的课程思政改革体系,这也就导致互联网和课程思政之间的融合力度不强,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果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甚至部分课程思政教育依旧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教学,不仅无法提升教育质量,也会浪费较多的人力物力,甚至会影响整体教学改革进度[3]。

3.课程思政吸引力下降

吸引力主要指的是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探究积极性。当前大学生本身的视野逐步开阔,与整体社会乃至国际接轨,拥有了更强的自主思维能力以及多元化的个性,这也就导致在院校集中落实思想意识引导的过程中,学生存在较多的不同意见,这些意见将导致课程思政本身缺乏普适性。而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主要的优化策略便是提升课程思政自身的吸引力,可以借助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引导。但是综合当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依旧利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以及案例讲解来实现思政理论的提炼,整体的教学模式新颖性不足,与学生的生活以及思想认知关联性不大,这将导致课程思政吸引力逐步下降,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降低教学有效性。

三、“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探讨

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阶段性的教育改革任务,也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成长进行持续性改革的系统性工程。因此整体的改革压力较大,需要落实好细节控制,打造持续性的发展方案。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分析。

1.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

计算机专业与思政教育之间,本就是密不可分的,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主要的是可以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认知,利用学到的技术来服务社会。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思政教育更具备动态性,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上获取思政教育的相关信息,打造科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及实践场景。因此,在落实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

其一,院校教育管理者以及相关负责人必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能够结合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实际特点,打造切实可行的思政教育方案;其二,院校内部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及制度体系也需要直接为课程改革而服务,要将课程思政创新理念真正转化成实践活动,从源头上解决思政意识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2.拓展教学内容,更改教学模式

首先,从教学内容拓展角度来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思政内容,而这些内容的获取也要依托具体的教学方案。比如,某院校建立在线上教学以及线下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融合性的教学体系。线下教学主要依托教师进行教学,利用专题研究的方式落实学习引导以及知识扩充。比如,《计算机网络》本身属于广度课程里面涉及的大量知识点,并不是教材中能够全部罗列的,需要学生在前期预习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查找相关知识点,然后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架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爱课程网等相关网络资源进行知识拓展。

接下来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利用翻转课堂的方式,依托院校的计算机机房,来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结合组长分化的任务进行互动探究,将探究之后得出的结果撰写成像报告,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优化办法进行互动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环节都由学生进行自主掌控,从思想意识引导方面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道德品格方面强化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而从教学成果角度来看,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资源,学习到的知识将重新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建设,又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上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3.构建信息化平台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本身与互联网之间有着直观的联系,因此构建信息化平台,能够进一步强化互联网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联性。而信息化平台自身的模式,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尤其是针对当前的高等院校教学来讲,每周分化的课时有限,学生有着大量的课余时间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则可以提供充足的碎片化时间,对于学生合理地掌握思想意识理论有一定促进作用。

比如,某院校打造的信息化学习平台依托腾讯课堂实现在线直播,直播的内容主要为教师提前录制好的讲课案例以及各种互联网资料。平台设置了签到以及点名互动等功能,又提供了讨论区以及互动区。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平台中加入竞争奖励机制,视频资料结束时会提出相关问题,在学生回答了问题之后,会获得相应的学分,这些学分将作为学生考试成绩转化的主要依据。教师也可以依托网上信息平台发布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视频,主要突出计算机行业与整体社会之间的关联,立足于科研专家以及优秀人员的榜样事迹,传递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思政教学实现碎片化管理,也可以打造多样化的学生学习互动体系,提供拓展性平台。有助于思政理论的深度融合,也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4.落实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基础能力将直接决定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尤其是在将课程思政与互联网联系起来之后,互联网本身的不确定性将直接考验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控制能力。而从具体的教师团队建设角度来讲,一方面,要全面强化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确保教师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落实好课程思政改革,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想达成这样的目的,首先需要从意识形态层面进行转化,加强管理者以及教务工作团队的思想政治建设认识深度,促使制度体系以及管理规范能够落实到位;同时还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以互联网为依托,进一步发挥资源多样性、传递高效性、互动及时性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灵活的教学环境,同时又需要强化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提供有效的内源性保障,这样才可以让计算机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可以有效加强院校发展质量。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思政互联网+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