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探讨

2022-11-22

山西青年 2022年3期
关键词:宁国府贾瑞贾府

高 纯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小说,其中蕴含着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思想与超脱世俗的人生智慧。而王熙凤作为金陵十二钗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伶俐阴险的性格特点,超凡的管理能力与左右逢源的说话艺术给众多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楼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红学家深入研究,也在于这其中对于人物塑造的独特魅力,《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都不能用单一的性格特征去概括,他们都是一个复杂性格的矛盾体与统一体。而这些特点也让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更加符合人性的特点,也为作品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体验。[1]

一、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一)从外表看王熙凤的形象

1.动人的外貌

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的重要人物,从外表形象上就与众不同。《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是这样的: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2]

由这些精彩绝伦的外貌描写可见王熙凤外表光彩照人,是一个雍容华贵的美人。也正是这样光彩照人的外表可以让贾瑞起了淫心,为后面王熙凤巧设相思局做了铺垫。同时从她穿着的色彩明度和夸张的饰品都可以看出她并非含蓄委婉之人,这些美丽的色彩、高饱和度的装饰其实都是一个人内心强大果决的反应。

2.泼辣的性格

对王熙凤的描述,书中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式来展示这一人物的性格。尤其是在见林黛玉这一回中,对凤姐是这样描绘的:“一语未了,只听得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贾母向林黛玉介绍王熙凤时也称她是这里有名的破落户儿,叫她“凤辣子”。“凤辣子”作为王熙凤在贾家长辈口中通用的外号,主要是针对她泼辣的性格而言,这也说明王熙凤做事雷厉风行、泼辣直爽,有着异于常人的特点。也正是她的这样一种特点,让她在家接待,来客人情往来,内部管理方面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井井有条。像她在元妃省亲前后的料理,协理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都显示出她精明强干的一面,也显示出她杀伐决断、雷厉风行的一面。

(二)从语言看王熙凤的形象

1.出众的口才

在王熙凤迎接林黛玉的这一回中,王熙凤一开口就与众人不同。文中写到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拉着林黛玉的手赞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今儿我才算见了。这通身的气派劲,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在王熙凤的这段赞叹中,既赞叹了林黛玉的气质,又有对贾府众姐妹的恭维,同时还不忘了讨好贾母。由此可见,王熙凤的这种说话时八面玲珑的口才是让人人非常佩服的。王熙凤自身除了拥有这种出众的口才之外,她也喜欢口才出众的人。在小红向她汇报关于“奶奶”的一系列事时,她也因为小红这种出众的口才而赏识这个人。

2.八面玲珑的性格

王熙凤的这种口才还表现在针对不同的人,她有一套不同的说话方式上。对于老爷讨鸳鸯这件事,她在邢夫人面前说话就是几种不同态度。最开始当她听到这件事时说“别碰这个硬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之类,但是当她发现邢夫人的态度跟自己所说的完全不对路时,她又马上话锋一转,说了一番让邢夫人满意的话:“太太说得极是……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的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由此可见,王熙凤可以巧妙地猜测别人的心思,然后自圆其说。[3]

3.说话诙谐风趣

王熙凤作为一个在贾母面前能够做到八面玲珑,讨贾母欢心的人,她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话非常幽默风趣,能够讨贾母开心。她在说话时,能够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让说话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凤姐道:“我哪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这句话看似是在自嘲,实际上是用“针”字谐音“真”,表明自己是一个很容易相信他人,正直坦率的人。

还有在探春邀请王熙凤做诗社的预见御史这一次,王熙凤巧妙地用“湿”来代替谐音“诗”,说道:我又不会做什么“湿的”,“干的”,要我吃东西去不成?用这种幽默机智的语言技巧来化解了自己没有才华,不会作诗的尴尬。也从侧面表示自己没有才华,不会作什么诗,也没有什么用。所以王熙凤的这种语言特色与幽默风趣,是《红楼梦》中其他人物所没有的,而这也构成了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典型特色。

(三)从作风看王熙凤的形象

1.心思缜密,处心积虑

在贾府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打算,因此,王熙凤同样需要防备外人的算计,来捍卫自己的地位,而在这一过程中,她也是处心积虑、机关算尽。她除了对老祖宗、王夫人等人不断讨好外,还要极力笼络贾府中这些平辈姑娘,而对待下人则是一味地打压。

她有着缜密的心思,对贾府中每个人的性格心理都了如指掌。因此她也熟知每个人弱点,可以轻而易举对付她们。在贾琏偷娶尤二姐事上,王熙凤在得知此事后,虽然非常愤怒,但她并没有打草惊蛇,而是马上询问家童打听尤二姐住处,巧言令色的将尤二姐骗入贾府,之后指使家奴到官府去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在贾母面前假装好人,瞒骗贾琏,却跟丫鬟合伙不给尤二姐吃的,生生逼死了尤二姐。整个过程,将她处心积虑、善于心计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4]

2.两面三刀,阴险狠毒

在贾瑞对她起色心时,王熙凤虽然十分痛恨,但却满脸笑容,还以语言相挑逗。她本可以直接拒绝或打击贾瑞的不轨心理,但在行动上却表现出一种迎合,这恰恰是引人上钩的表现。贾瑞的心思虽然不轨,但罪不至死。因为贾瑞对她起了歹念,她便说贾瑞“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之后便巧设相思局,几次骗贾瑞上钩,最终让贾瑞在经过几晚挨饿受冻后患病,最终失去生命。如此对待别人的生命不免让人不寒而栗。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赞美了这一人物的美丽与聪明才智,表现了女性的智慧。但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对她善于算计,心狠手辣的厌恶。通过这些也揭露并鞭挞了封建时期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本质。[5]

3.做事干练,争强好胜

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典型特色还表现在她的行事作风与大观园中别的女子截然不同。由于她自幼充当男孩子教养,所以在做事方面比一般女性要干练,这也导致了她目的性很强,容易争强好胜。她除了把贾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之外,在宁国府中,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她又主动帮助协助宁国府管理丧葬事宜。在协助管理宁国府时,她又以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得到了别人的赞赏,宁国府在办丧事时,她本可以不出面,但是她却极力主张去宁国府帮忙,从这其中也可以看出她这种争强好胜的性格。[6]

还有在铁槛寺那一次,老尼求王熙凤帮退守备家的定礼,王熙凤本来不想管,可被老尼的话一激,便发起了兴致。所以从这里都可以感受到她这种争强好胜的性格,而恰恰是王熙凤这种争强好胜的性格筑成了她最终的悲剧命运。

(四)从他人眼中看王熙凤的形象

1.气魄与能力并存的男性化形象

无论怎样批驳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形象身上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这一形象首先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她不会沉湎于传统女性的那种伤春悲秋,而是通过自身强硬的能力去改变以往女性的身份和角色。在这一层面,有些像《飘》这部书中塑造的斯嘉丽,即为了获得金钱与幸福,抛弃传统女性所谓的美德,用自己的力量追逐梦想。当然,由于时代与民族背景的不同,她们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女性身上出现了男性化的话语地位与权利,已经开始突破传统思维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束缚与枷锁。在这一方面,她们展示出生命的活力与激情,与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林黛玉也是审美的代表,但却于这种激情昂扬的生命活力截然相反。

2.赏罚分明又治理有方的管理者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每个都栩栩如生,每个女性都是才情与美貌的结合体。王熙凤作为贾府中的管家,虽然在才情上不如其他的姑娘,没有像林黛玉、薛宝钗一样的诗情,但却有着常人难以达到的管理才能。现代社会,随着红学研究的深入推进,许多人试图在王熙凤身上借鉴企业的管理思维与技能。她虽然有笑里藏刀、心狠手辣的性格,但同时她的讨喜乖巧与左右逢源中又有着赏罚分明、治理有方的一面。贾府在她的治理与管制下可以井井有条、合理运转,而离开她的治理,各种矛盾与问题都会瞬间凸显出来。所以尽管大多数人眼中这一人物并非善类,但是这种多方面的性格特征也使这一人物更加立体,更血肉丰满。

二、王熙凤人物命运分析

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命运也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曹雪芹前八十回还没有写到王熙凤的结局,但是从判词上来看,已经感到了不详。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王熙凤是病死的。王熙凤由盛转衰的这一过程与贾府的败落也是相一致的,在后四十回中已经让人明显地感受到凤姐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嚣张,无论是从心理方面还是在身体方面,都不允许她再继续逞强。不可否认的是,王熙凤骨子里就是贪婪、欲望极强的人,而人会因为这种欲望变得贪得无厌。而她最终也因为这种欲望,使自己的罪行受到了惩罚,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恶人有恶报的必然下场。[7]

在王熙凤最大的靠山贾母去世后,王夫人对她的种种行为都是否定的,她不得不委曲求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全自己,获得一时的安宁,但是贾府的灾难已经迫在眉睫,缺少了最后这一道屏障很快就会烧到自己身上。在之后的二十八回中,在阅读时可以明显地体会到,之前锋芒毕露的王熙凤已经不在,剩下的只是一个没有个性、唯唯诺诺的人,因此在现实面前,她依旧是被磨平了棱角,而最终的结局也令人可悲。

三、王熙凤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王熙凤这一角色属于一个虚构的人物,但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与原型。王熙凤作为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实际上也会产生一定的警示意义。

尤其是在现代生活中,人的欲望极度膨胀,许多时候,人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欲望,会丧失理智,变得不择手段。就如同作品中的王熙凤一样,王熙凤的欲望主要体现在对权力的追求、对于金钱的贪婪和对情感的占有欲控制上,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她机关算尽,甚至不惜伤害别人的性命,可谓是坏事做尽。而最终她的命运也同样因为她的欲望而走向了深渊。

这些都警示现代人,面对自身的欲望,要懂得控制和节制,要对万物心存敬畏,切不可过分张扬。人要合理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去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只有这样,现代人才会收获内心的平静与人生的幸福。

关于《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女性形象的探讨,我们不能仅仅从人物表面的泼辣圆滑、机关算尽、心狠手辣等方面去认识。我们需要站在更宽广的视角,多维地去认识这一人物,从这一人物身上发掘能够警示现代人的精神力量,读者也应该在社会背景与多重人格等角度去探讨这一人物。总之,《红楼梦》作为我国永不过时的经典作品,我们需要从不同层面去把握这部作品所传达的价值与意义,让这部作品的人生哲学更好地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宁国府贾瑞贾府
浅论秦可卿出身
《金瓶梅》与《红楼梦》的“色空”阐释——从“子虚之死”到“贾瑞之死”说起
贾瑞的下半身
贾瑞的下半身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贪欲还得制度管
凤姐毒设相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