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电类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行动研究

2022-11-22黄一展

关键词:专业课程线下院校

黄一展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宜兴 214221)

在当今的大数据背景下,颠覆传统的授课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主流,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途径,能够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段内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本文分析了中职电类专业课程概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意义、中职电类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中职电类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等问题,希望能够探索出中职教育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的漏洞与不足,促进中职电类专业课程系统化发展。

一、中职电类专业课程概述

(一)概念的抽象性

电气专业是我国中职院校的一个重要专业,同时也是中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课本内容包括抽象的电路设计、电路接触程序编控、梯形图设计等,这些内容均包含了强大的抽象概念,如果没有坚实的基本功,中职学校学生将会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影响基础知识的积累,限制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使课程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探寻一种将抽象化为具体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通过情境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内部电路、电类技术有着深入了解,以化繁为简的形式,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如今,我国的中职电类专业课程发展尚不完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发展。

(二)内容的综合性

中职院校的电类课程内容充满概念性、综合性。如今,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中职院校开展了线上的学习,纷纷采用“慕课”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这种仅依据线上的授课模式无法保证对学生的课堂约束,只会降低学生的内在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如在讲解“电流”问题时,教师可以录制微视频上传至云端,与学生共享,同时引导学生在课下自己进行实验探索,分别进行“串联”与“并联”的练习,探究电流的内在机制,通过综合性授课模式全方位地展示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为日后就业打下基础。因此,对于这类综合性的课程,也应采用综合性的授课方式,顺应课程理念。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目前我国中职电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研究发现,学生的研究和创新水平都十分有限。在传统中职电类专业授课中,一般教师会采用“填鸭式”教学,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即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构筑了沟通桥梁,往往也会存在时效性的问题。而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如教师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时,可以通过线下录制视频的方式传到线上平台,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的内在机制,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采用闭合电路进行实验,从而探究“电”与“磁”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日后的理论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使教学过程富有灵活性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高峰期,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长也相对较短,面对复杂难懂的电类专业课程,往往在课堂结束后会存在许多疑问。由于中职教学与中小学教学存在巨大差异,教师往往难以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类问题,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的电气人才输送,而通过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可以大大改善这种困境。如教师在讲解“电压”的过程中,最常用的实际操作器材为电池,在为学生预留课后作业时,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往往会带来不同的实验结果和实验发现,同时也会存在许多实验失败的现象。采用综合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在线上咨询教师问题,教师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解答学生的疑惑,构成一种良性循环,让课堂教学、课下练习、老师、学生这四者之间构成了循环的闭环系统,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于中职课堂来说也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模一样的树叶,同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也没有两位个性完全相同的学生。这句话充分地阐述了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具体化来讲,包括“感知能力的差异性”“理解能力的差异性”“家庭背景的差异性”以及“个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许多教师往往会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也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这就极易造成中等生以及后进生产生厌学心态。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置难度梯度,根据不同水平学生分别进行课程的录制,并通过线上的教学反馈探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在讲解“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时,有的同学往往对公式产生疑问,有的同学则不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公式,实践能力较差。因此,通过综合性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相关一线教研老师应当选择合理化、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保障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中职电类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

中职电类基础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许多老师还保有陈旧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现代化教学理念,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照本宣科,采用单一的“讲授法”进行讲解,使整个课堂流程单一,内容十分枯燥。加之中职学生的课堂时长一般为一个小时左右,这样长时间的单一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注意力快速地分散,不能够很好地集中于理论课的学习,从而限制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提高。此外,许多教师往往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育,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说,实践是最为重要的,在现实中有些教师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使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后续的工作当中,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如在“电动势能”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若一味沉溺于课本,那么学生对于电动势能的应用知识将会大大缺乏。因此,教师应当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

(二)学生的学习激情不足,缺乏主动性

在我国“十四五”教育规划纲要中,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无论是中小学课堂还是中职教育课堂、高等教育课堂,教师都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将理论学习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然而在目前的许多中职院校当中,教师主导仍然占据授课的绝大多数,几乎所有的课本知识内容的讲解均是由教师主导。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也没有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天平总是倾向老师的一端,这完全颠倒了新课标对于课程的本质要求。此外,还有许多教师在电类基础课程教学中,停留在固有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中,不能够对学生传授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使得学校的电力课程发展停滞不前,影响未来电类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改善自身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中职电类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

(一)教师加强引导和监督

研究表明,目前许多中职类院校已经开始了线上的授课模式,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仅通过线上方式往往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线上授课限制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互相沟通与交流。对于课后作业,缺乏了教师面对面的指导与监督,一些学生往往会产生应付心理,这对于理论学习的积累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线下教学,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通过线上讲解知识、线下解答问题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讲解作业,为学生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优化课程的教学效果。线下的引导与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性发展,在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中,能够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使得学生对于复杂难懂的电类专业课程有着深刻理解。

(二)强化对学生的技能培养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高等教育有所差异。在高等学校中,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往往是培养全面型、理论型、综合型人才,而在职业教育院校中,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便于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以服务社会为基础。因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中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十分重要。21 世纪是充满人才的时代,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水平的高低、实践能力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在中职电类专业课程中有“电路短路和断路”的维修与拆解内容讲解,学习这些内容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一旦社会发生断电情况,这些专业人才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电路的检修,发现电路内部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保证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因而,对于中职类院校来说,应当采用综合式教学手段,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技能的培养,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输送人才。

(三)不断更新调整教学手段

中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课程讲解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个体差异、理解能力等方面,通过学生的教学反馈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其中线上的准备包括教师课程资源的录制、实验视频的操作、课堂练习习题等内容,在视频录制过程中应当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多采用10—15 分钟短视频进行授课,以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产生学习疲惫的心态。如在变压器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在录制视频时,应当充分为学生展示交变电流现象,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视频录制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录制不同的讲解视频。此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介绍其他变压器,如电力变压器,磁变变压器等,在课后做到及时跟进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程度,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理解知识。

(四)开展多层次教学评价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往往是评定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然而这种仅以理论性考试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往往过于片面,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更加重要。因此,在对这类学生进行评价考核时,应当丰富评价指标,改善传统的评价体系,在最终评价结果中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线上与线下综合考核,为学生拟定最终评价分数。在线上,教师可以设置理论学习分数、课堂出勤分数、回答问题分数等评价指标。对于课下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电路操作以及其他的物理电学实验进行评定,主要考核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随机应变水平,通过这样的测试,不但检验了学生的理论基础,更考核了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便于中职类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我国中职类院校电气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发还处于发展过程中,距离全面实现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因此,在未来中职院校教师应当着力于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手段,以行动践行混合式教学模式。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水平将会不断提高。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综合式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授课艺术。在线上教学内容中包含有实际操作、教学动画、课本课件、电路图解、实验实体展示等,教师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充分迎合了电类学生的需求。在未来,中职类院校应当加强创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严格监督学生的线上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文的这一分析能为中职电类专业课程一线教师以及研究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线下院校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