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支持系统构建探析

2022-11-22陈晓琳

山西青年 2022年14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双创心理

陈晓琳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近年来经济饱和增长形势明显,我国也因此迎来了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劳动力需求结构快速调整之下双创背景随之形成,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为社会各类人群创造了各显所长的良好机会,而创新创业举措促进了社会就业率的提升。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最具潜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已然成为我国创新创业大军中最可靠且数量最多的一支队伍。然而需要我们引起广泛关注的是,创新创业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是发展机遇,也是风险挑战。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依旧存在着参与率不高、成功率偏低的现实问题。根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2020年我国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6%,创业成功率也仅为3%而已,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概率相比可谓是差距甚远。究其原因分析,除一些客观因素之外大学生个人的创业心理不足是关键,而不完善的创业心理支持系统则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出现“双低”的根源。基于此,要积极促进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提高创业成功概率,全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支持系统将成为必然之举。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支持系统的内涵及维度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支持系统通过创新实践所获得,是以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大学生所密接环境营造出来的心理及精神层面上的一种扶持和帮助[1]。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是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因此,良好的创业心理支持系统将是决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重要砝码,它能为大学生带来积极、正面、乐观的创业动力源泉,使在他们创业面临艰难阻碍的危急关头,能够临危不乱、积极调整心态,赋予他们不竭的自信和力量,以强大的心理素质坦然应对挑战、战胜困难。个人心理支持越多越强大,则越不易被创业旅途中的困阻打败。如果个人心理支持溃不成军,则极易受到创业中的各种打击,严重的还会构成心理疾病。总的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支持系统应被划分为三个维度,它们分别为:认知支持维度、情感支持维度以及行为支持维度。

首先,认知支持即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类丰富有效的信息、建议及相关知识等,促使他们取得自主创新创业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简单说就是个人对自我的一种认知程度,也是其对自我情商衡量的一把标尺。大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自我认同感,才能真正建立起内心自信,而有了自信才能帮助大学生构建起成功创业的心理根基。创业毕竟是一条艰巨的道路,在创业旅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各种问题和矛盾,这些都会加大创业的压力,令人感觉包袱沉重、心理不适,严重的还会造成创业者认知产生偏差[2]。由于每个人自我认知、自我调控方面的能力不同,当个人无法自我调节和缓解内心矛盾、消极情绪时,则需要旁人帮助其激发动力,例如提出合理建议、有效信息等,使其能够再次提高自我认同感,促进内心和谐。

其次,是情感支持。主要指赋予创业大学生心理慰藉,加强沟通、倾听和理解等,让大学生保持良好愉悦的心情,积极乐观的态度[3]。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情绪都会引导人的主观意识和行为举动,尤其是在充满未知的创业挑战中,更少不了积极向上情绪的助推效用。作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只有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高尚的情感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懂得以沉着、冷静、睿智来思考和解决各种创业难题。要赋予创业大学生良好的情感支持,让他们学习自主调节和控制情绪,做好情绪管理,才能始终以平和稳定、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创业中各种挫折和挑战。

最后,这里所指的行为支持并非是要代替创业大学生来进行各类创业活动,主要是指从行为上鼓励并促进大学生将自主创业的理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使其能够果断勇敢地投入社会创新创业的大军之中。创业是一项亲身力行的实践活动,要的是绝对实干型人才,任何空喊的口号、夸夸其谈的目标永远都只是一个幻想而已,然而创业又是异常艰辛不易的,如果一遇到困境挫折就优柔寡断、踌躇不前,那么只会错失创业发展的时机。所以,在双创教育中我们必须要鼓励创业大学生勇于冒险和挑战自我,学会迎风矗立、迎难而上,这样才能造就不轻易气馁的创业决心,具备奋斗拼搏的勇气和顽强战斗的精神,以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应对一切未知的挑战,最终步步为营走向成功。

二、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自国家双创政策提出并实施以来,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势头转好,通过《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20》数据显示,相比于往年来讲,大学生具备强烈创业意愿的比率历年最高,占大学毕业生总人数近50%之多[4]。如前所述,大学生真正投入创业并实现创业成功的可谓是凤毛麟角。根据有关调查和文献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个人创业自信不强、创业意志薄弱、创业韧劲不足等各类心理问题,在面临创业巨大压力、社会变化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困扰,一些创业大学生因此会产生认知缺失、情感脆弱、行为冲动、情绪波动等诸多状况;而一旦遭遇较大挫折和困局,他们往往就会六神无主、坐立不安,逐渐丧失创业斗志,表现出破罐破摔、心灰意冷之举,严重的还会从此一蹶不振形成抑郁疾病。

(二)影响创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这不仅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复杂、困难、多变的情况存在必然关系,还与大学生个人心理成熟状态存在直接关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创新创业实践可谓是大学生寒窗苦读、十年磨一剑之后的重大决定,一旦决策就意味着机遇和困难并存,面临创业中的各种心酸、挫折、压力和风险,从最先的激情澎湃到遭遇困难再到克服阻力获得成就,这之中存在较长的反馈时效期,而且还不见得付出就一定有回报,极有可能最后以创业失败告终。在创业过程,需要大学生持续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等资源,具备强大的意志力及心理韧性,而创业反馈时效性越久,创业者产生心理波动可能性就越大,随之不健康心理产生的概率也就会更高。此外,当前大学生都是一群“00后”的年轻人,他们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好,个人自主意识强,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及社会创业经验,但又有着十分旺盛的精力和热情,其个人三观价值尚且没有完全定型,自主创业想法过于简单和理想化,大多数存在心理不成熟的问题,其个人创业意识、压力应对、心理承受等创业品质和能力都相对较为薄弱[5]。综上可知,大学生创新创业群体应属于心理问题易感人群,他们在遭遇失败挫折时则更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表现出冷漠、偏激或是逃避等情绪行为。而以上这些均会导致大学生在面临创业瓶颈时心理更加脆弱、处事更加冲动、情绪更加波动不定,从而更易造成创业投资的失败,形成更多更大的心理疾病。

三、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系统的构建策略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其未来就业创业的发展。而教育部也始终强调,要积极丰富双创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双创课程体系,这也就表明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要立足于学生,不仅要有双创理论和实践课程,还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促使双创理念内化于心。在传授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要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心理素养,改变其创业自信不足、韧劲不够的问题,实现双创育人目标[6]。

基于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高校应将其认作是一个重大的育人指标,使其融入双创教育改革之中。针对创新创业实践的高难度性及不可预见性,首先,高校应开设更多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增强创新思维的公共选修课;其次,要改变教学形式,更多的以激励举措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自信品质,借助校园活动培养他们的创业团结合作、创新创造精神,利用校园规章制度锻造他们的创业心理韧性,采取创新创业模拟实训磨炼他们应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力和抗压力,致力于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贯彻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中。

(二)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咨询机构

在双创教育中应掌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特征,为其提供及时可靠的创新创业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创业心理测评、心理调适、心理辅导等,从而帮助创业大学生更好地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创业自信,增强创业意志力。因此,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咨询机构十分重要,例如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团体心理辅导中心等这些专业的心理教育活动场所,针对创业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不同的心理咨询服务,全面促使他们提高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技能,强化其创业决策能力、心理抗挫能力等[7]。与此同时,还应构建相应的创新创业心理咨询服务体制,制定清晰的服务目标、服务宗旨、服务方式及内容等,以制度将心理咨询服务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底。此外,还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心理咨询中心要主动对接就近的心理医疗机构,构成行之有效的应急工作预案,提防大学生因严重心理危机造成的恶性伤害事件。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创业并非朝夕之事,存在很大的不可预见性,需要大学生具备内外双重心理支撑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锻造抗挫应激能力;另一方面要有来自家庭、社会的关心、重视和扶持,尤其是创业团队所有人的理解及信任,这样才能为创业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驱动力,帮助其构建积极向上的创业心理品质。高校应有计划地全面整合创业服务资源,有效调动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力量,为创业大学生供应不竭的动力源泉。例如,通过开展双创经验交流会、创业指导座谈会、家校共育联络日、校友扶持计划等形式和办法,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心理支援平台,达到情感的传输、心灵的慰藉,同时有效强化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认知能力、意愿及效能感,促进大学生在未来的创业旅程中提高心理素养。

(四)营造良好的双创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良好的双创校园文化氛围更有利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动力,促进大学生提高创业自信、心理素养及创业能力。基于此,高校应整合并提炼校园双创文化活动中的精神内涵,使其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校风学风当中,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例如组织创业基地开放日活动、设立创业基地品牌,还有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官微、校刊专题等多元平台全面宣传国家双创政策、推送大学生创业资讯等。此外,还可以互联网为依托组织大学生网络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并针对表现优异的团队和个人予以书面鼓励和经济嘉奖等。

总之在双创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必定是社会创新创业队伍中的主力人群,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支持系统则成为高校双创教育中的一大重要课题。为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创业抗压抗挫能力,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创业竞争,高校还需不断优化改进创新创业心理服务机制,精准把握好双创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健康水平及发展规律,在深入摸索之中提高创新创业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和解决路径。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双创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谁是你的支持系统
谁是你的支持系统
谁是你的支持系统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