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 种乡土植物栽培技术及其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2022-11-22李成仁李远航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黄花种子

罗 连,李成仁,李远航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

乡土植物最能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地带性植被景观的主体,是生态园林中的主要植物类群,也是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森林城市、生态城市评比均要求城市绿化应用的乡土植物种数不低于150 种,本地植物指数≥0.7。但在实际工作中受规划设计人员对乡土植物认识不足、乡土植物种苗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乡土植物应用指数不足0.5,距离生态城市的评比要求仍有较大距离。为此,本文介绍了3 种华南地区乡土植物的栽培养护技术及其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1 白楸

白楸别名力树、黄背桐、白叶子,是大戟科野桐属灌木或小乔木,高3~15 m。树冠层叶常密生,叶片卵形、卵状三角形或菱形,长5~15 cm,宽3~10 cm,嫩叶两面均被灰黄色或灰白色星状绒毛。雌雄异株,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分枝广展,顶生,雄花序长10~20 cm,雌花序长5~25 cm。蒴果扁球形,种子近球形,深褐色,常具皱纹。花期7—10月,果期11—12月[1]。

白楸生于海拔50~1 300 m 的林缘或灌丛中,是南亚热带雨林先锋树种,在南亚热带雨林演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有研究表明:白楸在南亚热带雨林更新中处主导地位,在林隙中分布较多并可迅速进入冠层[3]。白楸林内每平方米土壤中有近40 粒有生活力的白楸种子,且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最高,对碳源的总利用率最高[4]。白楸种子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都在2 个月内出苗,为早出苗种[5],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逐渐侵入[6]。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林隙、林缘,常可见白楸分布[1,3]。白楸作为常见的乡土色叶树种,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1.1 白楸栽培技术

1.1.1 播种育苗 白楸种子在11—12月成熟,采集后晾干储藏。由于白楸种子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均可在2 个月内出苗,因此白楸种子一年四季均可播种。选排水良好的苗圃地,整地作床,将有机肥60 000 kg/hm2翻入土中作基肥。要求土壤细碎,床面平整。播种前5~7 d,将硫酸亚铁粉均匀洒于床面进行土壤消毒。种子用0.15%甲醛溶液浸泡30 min 后捞出,闷2 h 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冷水浸种3 d,捞起放入盆中,用湿布覆盖,放温暖处催芽。催芽后种子撒播于床面,覆土1 cm,浇透水,用地膜覆盖。播种后出苗前需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水分管理,保证土壤湿润。同时进行除草管理,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1.1.2 扦插育苗 白楸再生能力强,扦插易生根。春夏季选取健壮的白楸一年生枝,截成10 cm 长的小段作为插穗,去掉下部叶片,上部有叶片则剪去半片,无叶片亦可。插穗基部用生根剂处理。基质采用河沙或用珍珠岩与泥炭以1∶1 混合。将插穗插入基质中,深度为2/3~4/5,只露出上部的节,浇透水,遮阴。每天保持基质湿润,直至生根、长叶。

1.1.3 移栽 白楸为早生苗,播种1~2 个月后长出4 片以上丰满的幼叶、相互遮阴后进行移栽。或扦插苗生根成活,长出4 片以上幼叶后进行移栽。移栽时根系带土,选择在无风的傍晚或阴天进行,截断主根,保留侧根,株行距为80 cm×60 cm,移栽后浇透水。

1.1.4 养护管理 白楸为速生树种,生长快,抚育8年后平均胸径达8.6 cm,平均树高6.0 m,平均冠幅4.6 m[7]。加强水肥管理可明显加快白楸生长,缩短育苗时间。幼苗移栽缓苗后,追施氮肥以促进生长。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每隔15 天施肥1 次。进入10月后停施氮肥,改施磷钾肥,促进枝条木质化。每个月结合除草进行中耕。相邻植株的树叶再次相接时进行二次移栽,株行距为1.5 m×1.5 m。二次移植后选定主干逐年培养,去除主干1.5 m 以下的分枝,培养饱满树冠,形成工程苗。

1.2 白楸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1.2.1 作为观叶小乔木应用 白楸为小乔木,树形优美,树冠伞形、疏朗。叶集生在树冠层,叶片较大,卵形,叶背网脉清晰,具白毛,呈白色。轻风拂过,叶片翻起,如白蝶飞舞,优雅美丽,十分动人。可将白楸对植于路口、桥头;也可应用于花境中,三五株丛植作为骨干树种应用;还可丛植于草坪上,营造干净、疏朗、飘逸的自然景观。由于白楸树冠广展,配植时应留有适当间距,避免拥挤局促。

1.2.2 作为引鸟植物应用 白楸果期11—12月,种实丰富,其种子为鸟类喜爱的食物,可吸引植食性和杂食性鸟类停留、取食。野外观察发现,白头鹎、红耳鹎、鹊鸲、乌栋、红嘴蓝鹊等鸟类均取食白楸种子,这些鸟类均为城市常见留鸟,鸣声丰富,终日活跃,可营造热闹的城市声景。同时,红耳鹎、红嘴蓝鹊颜色鲜艳,体型较大,肉眼即可观赏,在城市中十分受欢迎。在公园、绿地丛植白楸,可有效吸引鸟类。但白楸为雌雄异株植物,栽植时应合理配植雌株和雄株,雌株周围100 m 范围内须有雄株,满足雌株授粉需求,确保雌株正常结实,以达到引鸟、留鸟的目的。

1.2.3 作为生态公益林应用 白楸在南亚热带雨林更新中处主导地位,在林隙中白楸分布较多并可迅速进入冠层[3],且白楸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8%,具有用于南亚热带森林生态恢复的潜力[8]。有研究表明白楸生长速度快,栽植8年后保存率高,宜应用在生态公益林中[7]。

白楸虽是海岸带次生林树种,但其活立木密度为0.229~0.391 g/cm3,属于中密度树种,其弹性模量较低,抗风性较弱[8]。在华南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区域,白楸需与抗风性强的树种搭配使用。同时,白楸再生能力强,耐割刈,每年割3~4 次,仍能正常生长[9]。因此风害后的白楸若能加强维护,仍能保持景观效果。

1.2.4 作为切枝在插花艺术中应用 白楸花期7—10月,持续时间长,可作为切枝在插花艺术中应用,表达自然、野趣的意境。可用于自然风格的手捧花、切花装饰、房间装饰中,亦可用于中国传统插花。

1.2.5 作为叶材在压花艺术中应用 白楸叶片较大,卵形,叶背具毛,干后叶面呈草褐色,背面呈白色,叶脉明显。叶片含水量低,易于压制。可压干后作为压花工艺品的材料,用于表现远山、石头、墙面、树木等图案意象,创作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2 白背黄花稔

白背黄花稔别名黄花母雾(猛),是锦葵科黄花棯属植物。为直立亚灌木,高可达1.5 m。分枝多,叶菱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具锯齿。花单生于叶腋,橙黄色,直径约1 cm。果半球形,种子黑褐色。花期4—10月,果期 5—12月,茎皮纤维发达,可用于编织绳索、麻袋,还可加工成人造棉用于纺织,或作为垫充料,抗干扰能力强,不择土壤,在我国产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常生于山坡灌丛间、旷野、沟谷两岸及荒地、田头[10]。

2.1 白背黄花棯栽培技术

白背黄花棯在华南地区花期长、花量大、种子量大,夏秋季种子可随采随播。采集成熟果实,晾干后敲打出种子,将黄心土与泥碳土按1:1 混合,同时混入适量有机肥,日晒消毒后装入育苗穴盘,并平整镇压。种子用0.15%甲醛溶液浸泡消毒、冷水催芽后,点播于穴盘中,覆土盖过种子,浇透水,置于温室中。每天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进行除草管理,做到除早、除小、除了。3 d 后陆续出苗,待苗高10 cm 时移植到育苗袋中,置于室外进行日常管理。白背黄花棯生长速度快,夏季高温时移植1 个月后即可长到1 m多高,并开始开花。营养生长期摘心剪梢可调整株形,增加分枝,降低株高。水肥充足时花果量大,花期可达2 个月,同时果实陆续成熟,可采集成熟果实继续播种育苗。冬季生长速度稍慢,开花量少,待气温回升后开花量逐渐增大。果实成熟后,植株逐渐枯萎死亡。

2.2 白背黄花棯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2.2.1 作为时花造景 白背黄花棯花量大,花呈黄色、鲜艳。可栽培为一年生花卉,用于花坛、花境布置,既可作为线状花材应用于花境背景中,也可作为块状花材用于花坛及花境前景中,还可作盆栽观赏,或植于花箱、花钵等。

2.2.2 作为观花地被 白背黄花棯耐旱、耐贫瘠、耐粗放管理、耐修剪,可栽培作为观花地被使用。虽然白背黄花棯是一年生植物,但种子量大,自然萌发力强,可完成自然更替,季相明显,是建设自然风格景观的优良地被植物材料。

2.2.3 作为引鸟植物 白背黄花稔种子量大,是鸟类喜爱的食物,可吸引鹀类、鹎类、雀类啄食,起到引鸟、留鸟的作用。同时,白背黄花稔密植效果较好,可为鸟类提供隐蔽场所和营巢环境。因此,白背黄花稔可作为建设动物友好型城市景观的优良植物。

3 青葙

青葙别名野鸡冠花、鸡冠花、百日红、狗尾草,是苋科青葙属植物,分布于全国各地。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叶片披针形,绿色常带红色。花多数,密生,在枝顶形成塔状或圆柱状穗状花序,长3~10 cm。种子肾形,黑褐色。

3.1 青葙栽培技术

青葙种子为缓萌型,表现为萌发开始时间较晚,且持续时间较长,萌发率中或较低。20~25 ℃条件下不萌发,变温处理后萌发率达10%~20%,萌发时可耐受一定程度的盐碱胁迫[11-12]。在佛山市南海区,在一般大田管理条件下,3月整地播种,5月即可开花,花期持续到8月;种子可随采随播,全年均可萌发生长;自然条件下可实现周年生产。同时,青葙喜光、耐旱、耐贫瘠、耐粗放管理,是低维护植物材料。

3.2 青葙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3.2.1 作为时花用于造景 青葙植株直立挺拔,花序长圆柱状,是优良的线状植物造景材料,可用于花境中。青葙在各地均有野生,用其造景易给人野趣感。

3.2.2 作为切花花材 青葙茎直立,花序长,顶端呈紫红色,近几年开始作为切花花材应用,在自然风花艺中较常见。

3.2.3 作为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植物 青葙对锰毒具有耐性和较强的转运能力,可用于修复土壤锰污染[14-15]。青葙对镉具有极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是镉超富集植物,能大量富集水溶性镉和难溶性镉,是一种良好的镉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资源[15-16]。青葙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对锰和镉均能耐受和富集,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生态修复。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黄花种子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桃种子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可怜的种子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