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传媒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2022-11-22周文清

山西青年 2022年14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院校高职

周文清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将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新发明、新发现、新思想、新观念等进行最大范围的传播,是当前社会文化、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及正能量传播的主体工具。信息的传播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而传播者的语言文字应用是否恰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传播的价值与质量,同时也折射出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与文化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推广应用,迎来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自媒体”融合的融媒体时代,传媒行业向采、编、播一体化发展,对传媒从业人才的语言文字素质要求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高职院校传媒专业是面向新闻媒体机构、出版机构、文化公司、广告公司、影视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编导(辑)、记者、播音、主持、影视创(制)作、文化创意、广告营销以及传媒策划等一线岗位的从业者。当前,高职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状况不容乐观,听、说、读、写等能力普遍较低,语言文字水平呈现整体下滑的趋势[1]。在此,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传媒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新时代传媒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高职传媒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现状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指对语言和文字在生活、工作实际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语言文字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每个人生活和工作中都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特别是对于传媒从业人员来说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职传媒专业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仍存在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普通话的标准化程度不高

普通话是我国日常交流的通用标准语言,准确而规范的普通话是现代传媒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语言素养。大部分高职学生都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再加上存在“职业教育”等同于“技术教育”的认识误区,在平时学习中,只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忽略汉语及汉字的学习与训练,再加上全国各地中学的普通话普及程度不一,大部分学生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尤其是那些来自地方方言难懂地方的学生,因担心别人取笑,而选择不说或少说。长此以往,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就会越来越差,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会越来越低[2]。

(二)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较弱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语言及文化素养课程的比重较小、课时也少,再加上学生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于自身职业能力提升与发展的重要性的认知不足,平时也不注重自身文学素养的夯实及语言表达、组织及思维能力的练习,大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回答及情景再现与角色演练的实训中,普遍存在语言表达不流畅、词语组织不规范、词语选用不恰当、语言逻辑不清晰、语序混乱等问题,特别是在快速应对临时情境或任务的实训中,大部分学生的语言思维与应变能力较弱,有的甚至说了半天也说不清楚、抓不住重点、词不达意。调查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只有6%的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语言交际的话题,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3]。

(三)文字写作能力不强

随着电脑及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书写方式快速地被语音功能以及智能输入方式所替代,而这种简便、易操作的表述方式也被广大学生所喜爱并接受,学生不再重视“笔加纸”的传统书写方式。正是由于平时少写或不写,加上高职学生本身的文化功底较弱,大部分学生的语言文字写作水平较低,在书面写作方面普遍存在语句不通顺、病句与错句、措词不准确、有时还出现汉字与拼音混用等问题。

二、高职传媒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欠佳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语言文字教学体系的不完善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高低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外在表现。我国的语言文字教学从小学的《语文》开始一直到高中,为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高职院校的主体任务应是强化和提升,即强化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文字功底、提升其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要想学生具备在现实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准确、规范地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要进行长期的、多形式、多类型的语言文字应用的培训与训练。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虽已开设了诸如《大学语文》或《普通话与汉字应用》《阅读与写作》《新闻写作》等语言文字类基础理论课程,但针对语言文字应用与训练的课程很少,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再加上理论课时的限制,课程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平时练与用的机会较少,且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融合度不够,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二)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也涌现了大量的传播力强大的网络流行语言。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4],因其新奇性、诙谐性、形象性和简便性,被广大大学生所追捧与接纳、并广泛应用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虽不少网络语言如“微博”等被收录到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但大部分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场景或事件中产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时效性,且部分网络语言的表述方式不够规范,有的中间夹杂着拼音字母或英文单词、有的直接用符号或数字替代。例如,“气死我了”表述为数字“7456”的谐音,等等,这种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让学生降低了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和组合的能力,这使得在工作中想要写出完善的报告会更加困难[5]。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媒业的形式、内容以及作用与功能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不再只局限于单一专业技能,而是精湛的专业技能与广泛的语言及文化素养的共同体。学生因平时不关注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仍将专业技术技能摆在首要位置,如新闻制作专业学生平时只注重编辑、制作与摄像等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操练,而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则注重普通话的字词发音标准与音质的训练以及自身形象的塑造,正是由于对未来职业角色需求的认知不全,意识不到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学生不仅对文化基础课以及语言文字类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平时也鲜少有意识地去阅读相关有助于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夯实语言文字功底的文学书籍、自主地进行多种口语表达方式的训练以及各种类型文稿的撰写等,进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整体水平偏低。

(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考核评价的缺失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在大学教育中受到很高的重视,多年来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成绩曾作为大学毕业或考研的条件,同时也成为学生求职中的个人技能与能力的体现,由此,学生平时非常重视且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用于英语的学习与过级考试。对于作为母语的“汉语”以及口语表达与应用写作,除了课程期末考试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外,没有类似于英语应用能力的等级考试,也没有将其作为学生必备的能力而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评价体系中。正是由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考核评价的缺失,更使学生认识不到语言文字及其应用的重要性,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三、高职传媒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路径

(一)加强文化素养课程的比重,建立完善的语言文字课程体系

新时代,传媒从业者扮演的不仅是新事件、新人物的播报者,同时也承担着帮助民众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为民众分析并解释社会热点与复杂问题、引导民众对政府相关政策的讨论等的角色,这就要求传媒人才不仅需具备诸如采访、剪辑、摄像、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等职业技能和标准的普通话外,还需具备专业的、精准的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快速的语言文字思维与组织能力等职业素养,而这些能力的养成需有深厚的人文学科基础知识作为支撑。由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文化素养对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应在保留现有的基础语言与写作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诸如文学、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等人文学科课程的设置与课时量,在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夯实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同时,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强化语言文字应用,建立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

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建立在长期地、多样化的训练基础之上的,在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后,学生能够根据交流人员给出的反应来进行调整,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6]。传媒从业者的工作具有工作地点的多变性和时间的即时性,大多时候需走出舒适的室内环境,进入室外复杂多变的场所进行现场的即时播报。如外景记者到达新闻事件现场后须立即出口成章、直击事件重点且表述清晰与准确,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其进行语言文字的组织、符号的转化与加工等,考验的是从业者快速应对临时事件或内容的语言思维与表达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强化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可通过引入真实事件或情境再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形式、多类型的语言文字表达、书写以及思维的训练,以锻炼并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与组织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临场语言文字创造力。

(三)丰富语言文字载体,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

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载体以及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与氛围,既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学习的成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三档节目,通过将影响深远的诗词、成语和字词搬上了综艺舞台,以比拼竞赛的方式,寓教于乐,不仅提升了大众参与的热情,同时也实现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温、学习与升华以及继承与传播。由此,高职院校也应进一步创建多样化的文化载体,将语言文字应用与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及文化类活动,如校园演讲比赛、诗词朗诵比赛、成语接龙与竞猜、时事辩论会等。同时还可开展各类征文比赛,如校园新闻征文、运动会征文、毕业季征文以及社团活动征文等,通过校园电视台或电台对赛事进行现场直播或转播,为学生营造一个既严肃认真又愉悦活泼的语言及文字应用的校园环境,提升学生关注度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际参与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四)建立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

语言文字是传媒行业实现信息传播的载体,从业者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传播的准确性、有效性。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传媒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职业能力进行科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的学业体系,能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强化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语言文字应用的学习与训练的自主意识。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传媒行业及其职业诉求,构建集理论与实践、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不仅要测试学生的说、读能力与书面文稿(案)写作能力,还应对学生在行业或职业岗位和特定情境下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行业规范性、专业流畅性以及语言思维、组织与应变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测评,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传媒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职业能力与素养,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表现,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性,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体系中,加强人文素养课程体系与语言文字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轻松活泼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