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四位一体”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

2022-11-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双师产教

程 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225)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发展状态直接影响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与认定标准是探究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2004年,教育部将双师型教师明确界定为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同时具备专业资格证、技能培训合格证、应用技术研究或实践教学建设与设计能力之一的专任教师[1]。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双师型教师并非简单地认为具有双资格证或双职称证的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其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标准应更为丰富,逐渐要求专任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应具备整合性而不是分割性。正确认知“双师能力”内涵,对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有裨益。2017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产教融合是校企双向互动与资源整合的过程,具有较高的交融性和稳定性,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要素[2]。积极探索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我国教育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必然路径。当前国家、省部级层面制定了提升高校教师实践经验的激励政策,但受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还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部分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3]。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优质教师不足

随着“互联网+”和“双创”经济进入繁荣期,我国社会对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虽然高校的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与比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名师型、带头人型的优质教师还是极为缺乏。部分院校的年轻教师是在其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其学习工作经历较为单一。虽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但缺乏在企业或工厂的实训经验,导致年轻教师难以胜任操作性、实践性或创新性教学工作。部分教师具备实践、生产和创业经验,但其知识结构体系和学历层次还有所欠缺,加之习惯于传统教学手段,这导致难以有效开展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创新与改革,制约学生对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深层次理解和实践实训技能的熟练掌握[3]。

2.深度融合欠缺

深化产教融合是建设双师型队伍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解决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协调配套问题。传统的校企合作多是教师带领学生赴企业实习实践或企业工程师到学校讲座,这些方式多停留于合作表面或流于形式。而更深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编著、师资培训与人员互派等深度校企融合开展得并不够。究其原因,可从学校和企业两方面来看。学校作为办学主体,企业参与程度和意愿不足,导致教师在企业实践活动无考核评价标准,关键核心岗位难以进入定岗实习实践;企业作为生产运行主体,生产利润与安全管理是其关注重点,过多地参与学校教学实践会分散企业技术人员的精力,就导致企业和学校人才的双向流动较差,知识交互性不够,难以有效发挥校企双方人力资源上的优势。

3.激励措施不够

部分学校在对待双师型教师的考评上存在认识不到位、激励措施不完善的情况,这与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密切相关。建设高质量、高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而部分省属的地方高校则在学科型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摇摆不定,在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过程中动力不足,更别提相关激励措施。这对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顶岗锻炼的教师,学院在绩效奖励、岗位考核和职称评聘中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在科研考核大棒的压力下,教师忽视自身的双师型能力水平建设也在情理之中。实际上,在产教融合和双创的大背景下,着力开展双师型建设,主动作为,推进技能型名师工作室、技艺技能创新平台,带领教师锻炼真本领,恰好是省属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与重点高校和职业学校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4.管理体制滞后

省属地方性高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缺乏完整规划与顶层设计,多以教师自身发展意愿为主,同时宏观上面临着引进人才源头匮乏,柔性引进人才管理难等问题,让职能部门不愿意触及管理难题。此外,双师型教师和教学科研型教师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和岗位聘任上均按相同标准执行,学术委员会成员在评价教师时仍以纵向科研项目、学术论文为主要条件,这导致教师不愿意参与企业和社会培训,进一步导致教师不愿意往双师型方向发展,将双师型队伍建设陷入不良循环中;学校投入在双师型教师引进、培养和实验实践平台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经费就更为有限,多方协同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合力还未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效受到影响。

二、改革与实施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深入行业企业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应用能力,这要求地方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地方经济与产业需求、注重技术应用与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倡导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很好地契合了这个需求。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作为省属地方高校,获批2020年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学校强调了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双师型教师是地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着力点,也是推进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性、重要性工作,并通过机制创新来建设思想过硬、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素养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形成了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服务社会的一体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光电工程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的参与单位,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不断探索,开展了基于产教融合的“四位一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工作,重点围绕以专业知识、实践创新、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的“四位一体”双师型教师培养建设为核心内容进行改革与实践,这对完善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1.“四位一体”双师型认定标准

光电工程学院开展了以“思想引领、机制创新、专兼融合、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围绕以专业知识、实践创新、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的“四位一体”双师型教师培养建设为核心的改革与实践。在专业知识领域,注重教师理论体系与实践指导的相辅相成;在实践创新领域,强调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交叉融合;在教育教学领域,挖掘教学心理与教学方法的协调统一;在社会服务领域,拓展生产需求与技术转化的融合贯通。“四位一体”认定标准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强化认识、付诸行动。在教学上,不仅要关注理论,更要关注实践,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主动走进实验室、企业和社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教学;在科学研究上,要将目光投放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上来,结合企业或社会实际需要申报科研项目,开展应用研究,主动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近两年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出一批具备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

2.双师型教师发展激励政策

在双师型认定标准基础上,光电工程学院按照“分类管理、特色发展”的原则,在教学、科研、绩效管理等方面,制定更加灵活的激励政策,逐步引导部分教师向双师型专业发展,引导企业参与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教师进入行业或企业实践锻炼。每年推荐2-3名教师通过柔性挂职锻炼、顶岗锻炼、带项目任务实践等方式赴企业参与实际项目运行;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逐步形成了应用型教师引进、培养、认定、考核激励制度,有效提升了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的积极性。

3.企业兼职教师管理

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了动态调整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不断吸引企业中长期工作在生产实践一线和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到学院担任专兼职教师。进一步完善企业兼职教师管理机制,学院重点在微电子、光电子领域遴选行业代表性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着力打造新时代的“政、企、校”深度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吸纳企业优秀管理或技术人才参与到我院部分课程教学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扩大社会影响力。企业技术专家不定期在我院开展1-2次创新沙龙,让学生面对面接触创新人物,近距离聆听创新事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通过考察观摩、技能培训、顶岗锻炼、专项研究等形式,派遣教师到企业参加产业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学习,支持教师参加行业企业专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建立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和创新创业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

4.双师型教师内培机制

光电工程学院构建了以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培训体系,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评定标准、考核办法,重点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有计划组织双师型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养培训项目,采取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教研交流和教学比赛相结合的形式,转换教学理念,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围绕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我院持续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效果初显。近三年,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获得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11项、省级立项39项、校级立项46项,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大学生学科竞赛国家级奖13项(23人次)、省级奖79项(113人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共计127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了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

结语

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地方本科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通过准备把握双师能力的内涵、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完善评价体系和强化组织保障,有针对性地从构建和管理两个层面建设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实操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学院以专业知识、实践创新、教育教学、社会服务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主要抓手,聚焦关键环节、通过内培外引、强化队伍内涵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建设、实践教学能力和业绩成果水平。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双师产教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