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川县河道管理措施探讨

2022-11-22蔡慧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张家堤防河流

蔡慧芳

(甘肃省张家川县水务局,甘肃 张家川 741500)

1 张家川县河道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张家川县河道特点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东邻陕西陇县,南倚甘肃省清水县,西靠秦安县,并与华亭、庄浪两县接壤,总流域面积1 311.8 km2。县境内地势北高西低,以位于张家川县北部最高的山峰猫娃山为总枢,以此向南、向东高程逐渐下降,呈扇形展布;总体上呈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叶脉状的复杂地貌,多年平均降雨量约519.3 mm,平均海拔为2 011.4 m。自西向东有清水河、后川河、樊河、汤峪河、马鹿河5 条时令河,形成5 个流域单元。干流总长度234.48 km,主要特点是婉蜒曲折,部分河段陡峭狭窄,特别是上游坡度更大,坡度13%~39%,干旱时极易断流,汛期极易发生山洪。张家川县的河道区域地质现象主要为岸坡坍塌,崩塌主要分布在河床两岸的阶地前缘,雨季山洪暴发,水流湍急,致使沟道受径流的冲刷下切严重,常常发生岸坡坍塌,侵蚀耕地、农田,危及村庄安全。

截至目前,张家川县水务、发改、财政、扶贫等部门共同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力,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工程措施等堤防建设,共修建各类堤防90.58 km,提高了防洪标准,不仅提高了防洪能力,而且可以稳定河势,保护现有的耕地,有效地保护了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改善了张家川县的生态景观,全县环境质量提升。

1.2 张家川县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程标准低,抗洪能力差。张家川县降雨集中在6—9 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5.6%,堤防工程是10 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工程级别为5 级。河道径流不稳定,洪峰流量大,历时短,来势凶猛,河道防洪体系薄弱,洪水对河岸冲淘严重,河床变迁频繁,严重威胁沿岸农田、村庄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老旧堤防因河道管理薄弱,部分河段乱挖滥采砂石料现象严重,导致河床严重下切,部分堤脚淘空、护面塌陷,堤身滑坡,甚至倒塌,堤防出现险段,隐患较多,遇暴雨险情不断,严重影响了水流流态和河势的稳定。三是河道“乱搭乱建乱挖”的“三乱”现象严重,行洪能力显著降低。部分河段群众在河道保护范围甚至在河道内占滩盖房、修建厕所、倾倒生活垃圾、堆放建筑废料、开滩种植高杆作物等,导致河道行洪不畅,行洪能力显著降低,使河道难以维持正常生态。

2 河道管理目标及做法

张家川县河道管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前提,河道管理必须服从防洪的总体要求,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主要依托河长制、围绕全域无垃圾治理,严格河道管理工作,坚持“幸福河湖”建设,进一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切实推动河湖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约束作用,以最严格的水资源制度考核为抓手,严格执行取水许可管理,开展取水口专项整治,积极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推进水生态建设、水灾害防治、水环境治理步伐,守护好河流、治理好河流是对河道管理的最初目标也是最终目标。

2.1 大力宣传,夯实管理基础,依法提高管理水平

以河道管理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健全规范的法律体系。河道管理的国家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县人大通过审批出台的《张家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河道管理保护的通告》《张家川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方案》等地方性法规,都是张家川县的河道管理和堤防建设的保证依据,可依法有效保障和维护河道监管部门履行职权,为河道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县水务局加大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执法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让越来越多的水利人参加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参加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每年进行执法线上教育培训学习,在学习完成后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持证执法、亮证执法,大力宣传河道管理知识,让水利相关的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从而增强公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公民严格遵守水法及规定,依法从事涉水相关活动,共同维护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管理秩序。

2.2 多渠道投资,多部门发力,建标准堤防,提高防洪能力

近年来,张家川县水务局继续在堤防建设方面争取多渠道投资、多部门发力的措施,除水务部门以外,扶贫、发改、交通等部门持续投资,目前,张家川县建成标准堤防90.585 km,其中,扶贫部门建成堤防3.32 km,发改部门建成堤防2.12 km,交通部门建成堤防4.53 km,尤其是张家川县水务局近年来实施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共修建成堤防80.62 km。随着堤防建设力度逐渐加大,标准逐步提高,随着投资的加大,治理长度由原来的几百米、几千米,增加到现在的十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建设规模明显加强,相继实施的4 个中小河流项目,后川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清水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樊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马鹿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治理长度达71.43 km 之多,超出了历年治理的累计总长度。由于积累了多年建设堤防的经验,加之建筑新材料、建设新工艺、建筑新设备等诸多方面的改进与发展,堤防的寿命、抗冲性、抗冻性、抗压性也逐步提高,所建堤防分布在张家川县5 条河流,保护了张川、龙山、恭门、马鹿、胡川、刘堡、大阳等重点村镇,保护了学校、天庄二级公路、S306 省道、“兰—郑—长”中石油管道、电信设施、工业园区等。随着新的治理理念的提出,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堤防建设推广宾格石笼堤防,综合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将河流生态失衡现象扭转,维持了河流生态平衡,通过增大堤防内外地上水的交换,增加河流有效的吸纳能力,增大河流的持水量,有效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提高河流水生态健康的发展,灾后薄弱环节堤防可增加堤防长度33.838 km,治理河道长度36.674 km。总之,因堤防建设建立了堤防防护网络,形成了较为安全的防洪体系,使各重要保护对象不受损失,堤防防洪能力显著提高,有效地保护沿岸城镇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优化人们生存环境。

2.3 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加大“四乱”的整治力度

2018 年12 月以“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为主题的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形成《郑州宣言》达成共识:“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强调各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忠实于法律,依法行政、严格治水,把法律的刚性树立起来,形成强大的震慑力量。基于此,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尊重自然、系统治理、依法管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常态化落实“河长制”,强化河道“清四乱”排查整治,持续加大河道执法监管力度,对违反水法规的水事案件依法从严从重查处。对乱占河道、违法洗沙、堆沙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关闭拆除了23 家沿河沙场,树立了水务人依法依规执法的形象,打开了河道执法难的被动局面。下阶段借助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县水务局为牵头单位,会同其他职能部门通力协作、联合行动,依据水利法规严肃查处违法行为,进一步贯彻“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对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四乱”现象坚决清除,对河道内乱建乱设障乱设排污口等水事违法案件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登记造册,统一清除治理。对河道违法违规案件零容忍,坚持周巡查、月督查、年督办的常规化管理模式,继续围绕省、市、县扫黑除恶常态化的工作部署,坚持“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为中心,实现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存量为零。

2.4 对河道确权划界,明晰管理范围,设定规范的管理权限

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界确权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水利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水法及防洪法明确规定,河道、湖泊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土地属国家所有,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使用管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边界不清,水资源产权不明,由此导致一些开发建设项目、生产经营活动随意侵占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违法建设、违法耕地、违法设障等现象时有发生,干扰了正常的水事秩序,影响了水利工程安全。水资源河道划界确权是量大面宽、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对耕地、滩涂地、水域、水界、道路、设施等进行调查确认。

水利部、省水利厅、市水务局三级水利主管部门下发《关于报送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省水利厅下发《关于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是对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高度重视,是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延伸,是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水利工程保护责任主体,是规范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发挥水利利国利民的重要抓手。张家川县积极推进该工作,委托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对张家川县5 条河流进行无人机测量、识别、计算、定位、标识,完成了《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实施方案》报告,为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管护范围、征迁补偿、划界确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5 推行严格的河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维护河流生态健康的长效机制

以河长制为抓手,纵深推进水生态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河长制提到了“系统治理”的高度,阐明了河长制承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承载着绿色发展的希望、承载着“治病除患”的现实需要。河道清障是维护河道健康的基本措施,张家川县5 条河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生态问题。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宣传倡导:一要多途径加强水资源保护,依法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综合运用节水、治污、防洪等工程措施和生态技术、生物措施,加强工程措施与生态手段的集成,实现节水蓄水调水、农田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相统一。二要多手段加强水污染防治。一方面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严格农药化肥减量施用,以控制面源污染对水体的污染,并解决城镇污水直排的问题;另一方面做好污染水体的治理,强化水环境整治,加强河道两岸生活垃圾处理。三要多层次改善水环境,增强城市建设与水环境健康和谐发展,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协调建设、环保等部门,组织开展以房前屋后河道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四要全方位加强水生态修复,统筹好治山与治水、治水与治林、治水与治田、治山与治林等,对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河流等进行综合治理,有效维护河流生态的健康,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3 结语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加强河道管理,是保障水环境、构建水生态、确保水安全的系统工程。新时代要认真贯彻党中央治水方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在治水理念、治水技术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切实做到综合施策、系统治理,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同时,立足山水林田湖这一生命共同体,遵循自然规律、把握时空均衡,根据流域和区域的不同水文条件和径流特点,以自然河道为主、人力工程为辅,环绕自然河道,采取工程蓄水、湿地积存、湖泊吸纳、林草涵养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措施,建设调蓄得当的柔性水道,增强区域防汛抗旱、水资源时空调控能力,确保张家川县河道管理科学化、常态化、长效化,构建人水和谐、共生共荣的水生态文明。

猜你喜欢

张家堤防河流
说话算话的我
张家塬村村歌
河流
张家贵 藏石欣赏
紧邻堤防深基坑开挖方法研究与应用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堤防长度
当河流遇见海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堤防长度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达标堤防长度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