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2022-11-22郭斌
郭 斌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中心小学 山东淄博 255000)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教师不仅要讲述理论知识,同时也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小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出现许多的心理问题,所以需要教师需要教师及时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入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制定出实际可行的教育方案,全面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
一、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满足小学生学习发展需求
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在成长阶段中承载着家人的期盼,同时肩负着建设未来社会的使命。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及时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及时做好学生心理疏导与教育工作,在陶冶学生情操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新时代发展中,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要求有了明显变化,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在小学阶段中就给孩子报了兴趣班、辅导班等,使得孩子的压力不断增加。而教师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合理规划时间的基础上提升劳逸结合能力,进而更好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1]。
2.提升抵御不良诱惑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小学生已经十分熟悉网络,但是随着网络资源量的不断增加,导致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而小学生自身辨别能力、抵御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出现误入歧途等问题。所以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辨别能力,学会使用自己的方法与经验判段生活中的是非,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物质等方面的诱惑。所以在小学阶段中需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促使学生健康心态正确面对未来发展。
3.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
家庭、学校属于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中的环境、教育方法、家长自身道德修养等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教师在学校中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学习竞争环境、考试等都会让学生陷入紧张、焦虑等心理中,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等心理问题。所以教师需要及时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鼓励小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心理困惑,便于教师从源头上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措施,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以轻松愉悦的状态进入到学习、生活中。
4.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想要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就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思想,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心理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由于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需要从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出发,在消除学生对教师防备感的同时以平等态度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大的问题,制定出有效措施做好引导工作。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过大,势必会让学生在与教师相处中保留一定的想法,并不愿意将自身的真实情况展示给教师。所以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讲话技巧,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在沟通中还可以运用平易近人的态度,让学生逐渐放下对教师的防备心理。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还要抓准时机询问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中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找准心理健康教育切入点,以友好的关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2]。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1.活动引导教学模式
在小学阶段中,教师需要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工作,借助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课堂中加强游戏与活动之间的联系,在营造浓郁学习氛围基础上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掌握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提升活动设计新颖性,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体验等积极参与活动,不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所以,教师在使用活动引导教学模式时,需要适当放权给学生,以学生自我体会与感悟为主,做好启发与指导工作。教师在活动中需要及时为学生布置活动任务,让学生明确活动规则与要求,加强学生之间联系,丰富学生活动体验,在分享经验与感悟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在开展团队合作游戏-买卖园时,教师需要先告知学生游戏规则,女生代表5毛钱,男生代表一元钱,教师在说出物品价格后,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正确的价格,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即可获取胜利。教师在讲述完游戏规则以后,一些学生认为这种规则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需要抓准教育时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感悟越来越深,同时也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提升尊重与珍惜意识。教师通过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也能够提升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3]。
2.课堂讲授教学模式
教师在使用讲授教学模式时,主要是使用讲授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教师也要及时确定好教育重点,做好心理学、知识等引入工作。讲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一种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行为,学习心理卫生学、心理学知识等,逐渐提升自我调控能力。教师在讲授教学模式中需要从问题导入出发,做好知识讲述工作,并预留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在讲述调解情绪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进行导入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情绪、调解情绪概念知识,明确具体使用方法等理论知识。通过讲授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挖掘工作,确保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当以心理学知识为主,针对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加深对心理学知识的印象,减轻学习压力。小学阶段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应当避免单纯将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心理学理论讲授,而是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小学心理学健康教育中,教师需要确保讲授方法的合理性,避免出现教育偏差,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4]。
3.话题辩论教学模式
教师使用话题辩论教学模式时需要针对小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明确知识能力、思维特点等情况,选择典型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正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前,教师应当明确教学要求,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辩论话题,随后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问题,并完成分组等工作。小组中成员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找准辩论点,并在形成小组意见以后开展辩论,而教师需要做好总结工作。在话题辩论教育模式中,教师需要以组织者、引导者身份参与到话题探讨中,以平等态度与学生沟通,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提出话题,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进学生在查阅资料与素材基础上获取知识。在展示交流环节中,教师还需要及时引导学生,确保学生辩论方向的准确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做好课后延伸等工作。如二胎、三胎等都是比较好的辩论话题,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将二胎、三胎相关的视频展示出来,顺势引入辩论话题:假如你家有个弟弟、妹妹,你是不是凡事都要让着他(她)呢?由于这一话题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能够主动进入到辩论活动中,在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得出最终观点。为了进一步提升辩论教学模式效果,教师还可以提前将录制的家长对一胎的爱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学会从家长角度来面对二胎、三胎问题。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话题辩论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真实感受,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语言沟通能力,而教师也要主动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提出观点、问题以后,教师也要保持充足的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从学生角度来理解学生,进而提出有效的观点,严禁直接将自身的想法强行施加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辩论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及时解决价值冲突等方面的问题。
4.课堂情境教育模式
教师不仅要做好传道受业解惑,同时也要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健康培养等工作,确保学生能够不断获取知识,端正心理态度,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提升思想品质。所以教师需要从情境设置出发,锻炼学生心理掌控能力。因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抽象性特点,小学生难以对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清晰、准确的认识。所以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教师需要抓准教育时机,从细节出发,做好学生教育与指导工作,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例如,在日常学习测试阶段中,部分学生因紧张很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等现象,所以教师在发现学生存在这一问题后应当及时开展心理疏导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安抚情绪,逐渐消除抵触心理。同时学还可以利用话语等来进行自我激励,加深对自己的认识等。通过使用适合的话语,能够让学生及时恢复到冷静状态,同时也可以不断提升对不良情绪的安抚能力,进而达到有效控制的效果[5]。
5.案例列举教学模式
为了帮助小学生及时疏导心理方面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语言等来暗示学生,在发挥语言激励作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由于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并不愿意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在他人关注到自己时很容易出现不愿意继续开口说话等现象。所以针对这一类型学生,教师可以运用:“你的声音其实很好听的,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大声一些吗?”通过话语激励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打消顾虑,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我,证明自己的能力,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与生活中。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选择与心理相关的典型案例,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将新闻中报道的因学习压力大,而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发生自杀等案例展示出来,在组织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我心理管理意识与能力。学生只有清楚认识到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心理问题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才能主动说出自己的问题,通过教师、他人的帮助解决心理问题。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将《当我从楼上跳下去》的漫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漫画思考其背后的意义。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进而明确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挫折等,而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只有保持正确的心态才能解决问题,是不能以生命为代价来逃避的。
6.学科融合教学模式
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从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出发,做好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挖掘有价值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发挥潜移默化影响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开展励志教育等,或是利用优美的文章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知识。而教师自身也要发挥榜样作用,以此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中展示科学家、运动员等,利用先进事迹来影响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利用其中隐藏的德育教育素材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同时教师发挥音乐载体作用,从课堂教学出发,帮助学生探索音乐背后的故事与思想,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热爱祖国相关的歌曲,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满足等。通过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可以保持积极进取心态,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课堂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还可以利用主题演讲会等方式来提升教育新颖性,让学生在参与演讲会中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手工绘画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展现出来,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找出存在的问题,找准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方向。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积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学习心理学知识与方法,以小学生个性特点、认知规律等为基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做好学生启发与指导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