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策略分析

2022-11-22唐健豪

山西青年 2022年16期
关键词:模块化电气实训

唐健豪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对于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而言,其职责是向社会输送电气自动化应用型人才。为满足人才培养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要根据院校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具体学习能力开展教学工作,模块化教学可以突出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最大限度提升教学效果。

一、模块化教学理念

电气自动化专业模块化课程是在剖析其职业和技能的基础之上,严格依照岗位的要求,把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依照标准合理编排成课程模块,形成一种循序渐进类似积木组合式的课程设置。电气自动化专业有着较多的就业方向,在课程模块化方面也要根据学生们日后的实际工作方向来进行设置,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们未来的就业方向进行合理设置。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各个教学计划当中,课程种类大致相同,这是最基础的模块化,类似于高职院校中设置的选修课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来进行课程的选择。那么模块化教学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学的实用程度,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来对日后的工作岗位进行预选,再根据岗位来预选课程模块。课程模块的设置方面要遵循易理解、易推广、易实施的理念。

二、模块化教学目的和意义

模块化教学具体来说是围绕设定的主题或是指定教学内容开展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说每个课程中的每一个模块都能自成一体,并且其中都包含着互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例如,在电气自动化课程中的电气基本控制技术中的安装、检测和维修就是由不完全相关的教学内容组合而成的。在教师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不同的教学内容划分成各不相同的模块进行教学,并对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强化。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电气自动化的课堂实验,在该过程中就可以把电气自动化的专业知识教学和实践能力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增强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模块化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为重视,并且教学计划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准进行设计的,从这可以看出,该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并且在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建设了相对应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中教师把专业课程中的技能培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入其中,实现专业技能模块化教学。由于此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增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得在后续的工作岗位中表现出色,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方式。

除专业技能之外,模块化教学中还包含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培养。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前期主要是以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教学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进而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专业基础。所以,前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们完全理解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为加强学生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模块化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还会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合理对电气自动化后续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形势做好调研,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进而加强对学生们的就业指导效果,并明确各个工作岗位自身的属性和工作内容,再根据岗位的不同属性和工作内容对模块化教学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使学生更适合后续的工作岗位,这样便促进了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总的来说,模块化教学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所有教学行为都围绕着高职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把各个相关专业课程根据需求划分为各不相同的教学模块,并且在其中还要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形式,岗位属性、工作内容对模块进行细化,模块教学其中的重点就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互结合,在上述的实训基地中可以实现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实践操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们的专业素养,使得学生们在后续的工作中可以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不但解决了社会企业中用工荒的问题,还解决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模块化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机会,这便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基础知识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为薄弱。但是,他们也存在着动手能力强的优点,模块化教学就是使得电气自动化知识体系变成了一个立体的模块,再把这些立体的模块拆分成不同的小目标,不仅给学生们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进行和理论知识配套的实践教学。所以,模块化教学的目的是加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给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策略

(一)将专业课程模块化

首先,教师应当先以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特点来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遵循着易推广、易实施、易理解的教学理念。在构建教学体系,设置课程模块的过程中,要和电气自动化专业后续就业紧密结合,并在其中着重注意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还要在其中重视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得学生们在后续的工作中可以顺利表现出较为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使其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这就需要在构建教学体系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模块化教学方法上应当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响应教育改革完全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师教学为目的,并结合学生们日后工作方向有目的性的开展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接受新兴技术的能力。上文中提到过,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较差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在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就可以单独设置公共基础模块,其中可以包括一些较为基础的课程。例如,和电气自动化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高数》等基础课程,设置公共基础模块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高职学生们基础知识,增强其综合素养,给后续的专业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电气自动化时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除公共基础模块之外,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中还应当包括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实训模块[1]。

专业基础模块可以包含电气自动化的基础课程。例如,《工程制图》《电气测量》《电机原理与维修》《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一些较为基础的课程。该模块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电气自动化能够有一个较为简单的了解,在脑海中先形成电气自动化的基本知识体系,给后续的专业技能学习打下基础。专业技能模块是专业基础模块的进阶模块,只有在学生顺利学习过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才能进入到该模块的学习过程。

专业技能模块可以包含《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PLC应用技术》《电气设备安装技术》《变频技术及应用》等课程,从课程的设置上可以看出,专业技能模块中的课程相对于专业基础模块中的课程难度较大。由此可见,在模块的设置上尽量使得各个模块中的课程难度是循序渐进的,只有这样才不会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加难度,不会让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2]。

综合实训模块是较为重要的模块,该模块中包含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有涉及实操的课程。例如专业基础模块中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气测量》等课程,还有专业技能教学模块中的《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PLC应用技术》等课程,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课程。那么在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时,可以把上述涉及实践的课程归纳到综合实训模块当中。在教学模块的设置当中不难发现,从公共基础模块到专业基础模块,再到后续的专业技能模块,学习难度都是不断加深的状态。综合实训模块也是如此,该模块的教学是以实践为主,并且在实践的同时还要注意理论知识的深化。这就对学生在前两个模块中的学习情况有所要求,只有把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课相互融合,才能在综合实训模块相关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教师在此模块进行教学时,教学地点通常选择在实训基地,上文中提到过,很多高职院校都建设了自己的实训基地用于模块化教学,在实训基地中,教师要在训练学生的同时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并在实践教学中融合理论教学,最大限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实操能力。

根据上述,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其日后在岗位中的工作能力,可以把电气自动化专业分为四个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以此来最大化提升学生们毕业后的工作能力[3]。

(二)构建实训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就是最大化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使其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可以有更为良好的表现。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先研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对已经划分的课程模块进行细微调整,进而提升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当重视目前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的革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构建实训教学体系的目的就是培养更适合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准确认识到电气自动化对口的就业岗位,明确该就业岗位的属性和工作内容;二是要准确认识到当前教学的实际进程,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三是要明确当前社会对于电气自动化人才的需求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人才,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再以职业规划为依据开展实训教学。另外,在构建实训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需求变化,并实时了解电气自动化岗位的工作内容变化和行业属性变化,这是因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十分快速,新型技术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教材更新频率较慢,很容易出现跟不上时代的情况。所以,针对此种现象,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电气自动化行业中的各种变化。例如,新型技术的出现、淘汰了哪种技术、用人需求的变化、工作内容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学生们和日后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4]。

(三)以企业需求为教学依据

模块化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电气自动化人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向企业和社会定向培养人才。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寻找社会中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的企业,加强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衔接。并且依照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寻找合作企业,真正使得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定向为企业培养符合其需求的人才。并且在合作过程中要利用好企业的优势资源来丰富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贴近社会的实践平台。在实际合作中,学校可以和企业成立一个合作委员会,让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高职院校学生们进行专业课程方面的指导,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定向培养人才,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企业真实的实践经验来对学生更好地进行指导,真正实现企业资源和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互补,以这种产教结合的形式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是提升模块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可以直接入驻高职院校建厂,让学生们直接在学校内就可以实习,在校内建厂不仅可以节省经营成本和用工成本,还可以给学校提供专业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还有利于强化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在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由于长时间处在教学一线,和目前社会中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脱轨,在综合实训模块的教学中显得力不从心,加强校企合作后,高职院校就可以定期请到企业中的人才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们和最近电气自动化技术接轨。在上述中提到,企业工作人员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请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或者基层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提升和企业的岗位匹配程度。企业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的时间项目,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最大限度提升岗位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工学结合的办法,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5]。

综上所述,模块教学方法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统一,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模块的学习,夯实自身理论基础、深化专业技能,进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该教学方法既满足社会中企业的发展需求,还帮助高职院校解决人才就业问题。

猜你喜欢

模块化电气实训
八方电气
变频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