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工程类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育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2-11-22陈启新
陈启新
1.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蒙古国研究大学,蒙古国 乌兰巴托 11000
装饰工程基础类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环境设计专业整体的课时量却是一定的,意味着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单科教学内容。因此,需要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在保留核心内容的同时摒除重复教学,提高核心课程的教学效率。
现阶段的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知识点较为松散;
2.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内容不太明显,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这方面的认识没有过多提高;
3.施工类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
在专业教学中,大学本科阶段除传授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这一点来讲,装饰工程基础类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这三句话的总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立德树人上实现同向同行,培养具备坚定文化自信理念的、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装饰工程类课程体系教学目标
(一)知识传授目标
1.使学生掌握建筑装饰施工顺序与构造特点及相关知识
2.使学生掌握建筑装饰基础理论及各种常见装修施工承包模式
3.使学生掌握建筑装饰材料常见分类方式及代表性材料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使学生具备阅读常见施工图纸的能力
2.使学生具备装饰材料筛选的能力
3.使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软件解决设计方案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具有针对不同施工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设计实践思维模式,对后续的其他设计课程做好前期铺垫
二、课程体系构建设计
(一)从现有教学大纲和从设计实践的角度出发,装饰工程类课程属于专业内容中承接前后课程的联系枢纽,此类课程包括如下知识点: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构造、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工艺及建筑装饰工程量与造价计算四大部分。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主要体现于装饰工程基础、建筑装饰施工工艺两门专业基础课,前期需要建筑制图、人体工程学和设计心理学课程的铺垫。另有市场调研及工艺实践等实践类课程相辅助。组成小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快进入设计师思维模式,熟悉和掌握建筑装饰施工中涉及的各类知识,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衔接后续的综合设计课程。例如,陈设与灯光设计、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和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等专业必修课。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日常教学中采用项目实践教学法、分段任务驱动法。
(二)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当前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建筑室内外装饰工程实践机会较少。现阶段,各类设计课程开设时间与校外企业施工时间不会完全吻合,在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后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也会产生新的问题。例如,工地参观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相关费用等。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学校内部建设相关的建筑装饰构造实验室和施工模型陈列室得到适当解决,不过仍有继续改善的空间。
2.部分学生对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类知识缺乏深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一点需要在每一门课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了解工程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
3.历届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建筑装饰材料基本分类大致了解,但具体到每一种材料的生产、材料特点、安装构造掌握均不够深入,部分概念容易被市场中错误信息干扰,无法得到正确的认知。这类问题往往暴露在后续的其他课程甚至是毕业设计中,很多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才解决这一问题。
4.装饰工程基础知识与其他课程知识点没有建立有效的联系,在设计方案的图纸表达中尤其突出暴露出各类基础知识学习过程均较为单一,没有建立相互印证的对照关系。学生在前期的施工知识学习后,通过后期的施工图绘制训练可以得到部分强化。这也与学生在后期课程中对这部分内容关注度不够有关,导致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稍显不足。
5.施工顺序与工艺流程了解不够充分,每项工种与下一项工种之间的衔接理解不到位,导致工程量计算存在一定问题,且对装饰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损耗考虑较少。
在环境设计教学中,如果能构建出以装饰工程类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那么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装饰材料、装饰构造和施工工艺知识将会与其他课程更加紧密地结合穿插,各类课程都将工程实践知识视作核心内容不断融合,使枯燥的工程实践知识成为整个课程体系中不断强调的核心,环环相扣,顺利过渡,自然衔接。环境设计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每门课程的作业是一种递进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字化、实践化设计能力,在教学中表现为知识体系的顺利过渡,体现在内容与时间上的自然衔接,构建以装饰工程类课程为核心的一种课程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尝试。
三、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方式
要构建核心课程体系,要形成以装饰工程类课程为主体、其他课程配合的模式。在本科教学中,我们按照学习先后顺序与难易程度,依次从手绘类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理论性课程、其他实践性课程与综合设计课程之间进行融合衔接。
在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思维,在学习每一门课程的同时加深对材料与构造方面的理解,更好地适应于环境设计行业发展的新需要,以装饰工程基础知识为核心,贯穿于大学四年的课程体系中,涉及的专业相关知识由易到难,层次鲜明,突出课程体系的全面性、连贯性和有机性。
在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将工程基础知识当作一个孤立的知识点来看待,要与专业其他课程相关联,将其相对应的基础知识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从整个课程体系中受益,在学习过程中明确所学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一)与手绘类课程(艺术表现技法)衔接
在一年级阶段的手绘课程中穿插装饰构造知识,如徒手绘制室内效果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天花板,那么传统建筑天花装饰装修构造与装饰图案的知识就可穿插其中,在绘制的过程中明确每条线的具体作用,去掉无意义的多余线条,手绘效果图清晰的展示设计思路和结果,在学习手绘的过程中了解天花造型和传统建筑装饰纹样。例如,梁架体系、天花藻井上的彩绘图案、各个朝代的门窗样式,尤其是宋代以后出现的花窗隔扇造型、各类柱础装饰形式及其装饰纹样皆可作为手绘基础练习,加强传统纹样的了解,亦更有利于学生熟悉我们自己的传统装饰图案与文化[1]。
(二)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衔接(计算机辅助设计1、计算机辅助设计2)
目前,二年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分为Auto Cad和3Ds Max两大部分,计算辅助设计1主要目的是掌握基本的CAD绘图知识,衔接上一学期学习的建筑制图课程,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基本原理后,从徒手绘图转向计算机制图的学习中突出传统建筑装饰材料安装顺序及节点的数字化重构,后续以其他专业课程继续强化。用学习过的标准制图法表达传统建筑结构及装饰图案,结合工程实践知识为核心,使其在教学中多次强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及专业知识学习兴趣最终达到融会贯通[2]。
(三)与建筑及其他设计史论课程的衔接
理论性课程向来为基础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建筑史为例,各类建筑的发展与营造过程如果采取动态的、交互式的教学形式,可以直观体现出各类建筑的主要特征和结构,比传统的纸面教学、PPT讲义教学更加丰富,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代入式体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以在后期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学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获得比较接近现场考察的效果,随后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可以取得比传统教学方式更佳的成果。
在建筑史的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于讲授传统建筑营造与维护过程中的文化背景故事,使学生了解各类传统建筑材料从哪里来、建设背景如何、建筑形制蕴含的文化意义、房子为什么要这样建造、为什么要保护和修缮传统建筑,激发学生对传统建筑艺术的兴趣,避免学生在调研传统建筑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即大部分学生认为所有的房子(指传统建筑)都长一个样子,没意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建筑史论课程讲授不够详细,而是学生并没有认识到传统建筑的存在意义和明确传统建筑样式背后的建筑文化传承属性[3]。
(四)与实践类课程的衔接(市场调研1、市场调研2、工艺实践)
实践调研课程在这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每一次的调研主要目标都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特征为调研方向,从调研传统建筑材料、传统建筑古法营造工艺、仿古建筑现代营造设计手法、测绘传统建筑结构与装饰等方面体现装饰工程基础类课程体系内的有机联系[4]。
实践类课程是对装饰工程类课程的最有效补充,也是最直观的学习方式,部分院校出于安全考虑,对此类课程的设置畏首畏尾,甚至取消了此类课程,这与国家教学方针并不是完全吻合,实践类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都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不可或缺,在管理层面应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不可因噎废食。环境设计归根结底是对建筑空间的规划,实地调研的空间体验感是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替代的。
实践类课程的衔接应遵守如下顺序。首先,调研传统建筑营造工艺和样式;其次,调研现在公共建筑空间的室内外营造手法;最后,对建材、家具和其他相关市场的系统性调研,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深度。
(五)与综合设计课程之间的衔接
综合设计类课程,如《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1》和《公共空间设计2》等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应用的过程,尤其在学习传统装饰风格方面极为适合[5]。
四、核心课程体系构建最终达到的效果
通过课程体系化建设的教学尝试,我们试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传统建筑营造过程、中华建筑文化背景、传统与现代建筑中的装饰工程知识,如施工过程、材料进场顺序、施工现场材料摆放要求等,从而掌握施工过程,从旧墙面破拆、新隔墙砌筑、水电管线铺设、墙面装饰分类、地面工程和吊顶工程注意事项、各类设备管线之间的衔接,建立整体的概念性思维,构建出完整的装饰施工知识体系。以此为依托,不但可以了解市场上常见的装修公司商业运作模式和施工承包类型,更可以对关键设备如电路荷载计算、电路回路分配、关键性电器设备如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开关面板数量计算、家庭与公共空间网络布局、吊顶内中央空调与新风系统管路安排等各方面的知识可以从入门直至熟识、掌握。
总体来说,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方案表达最终体现在图纸的准确性、完整性,学生在熟悉全套设计方案的工作流程后,绘制施工图也是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进行追溯式复习,结合装饰工程知识类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重构,对前期知识进行完善优化,结合规范的施工工艺与施工图可以详细列出装饰工程中涉及的材料种类和数量,随后计算出装饰工程中的工程量和相应的材料费用,结合预估的人工费计算出工程直接费,最终掌握装饰工程费用组成,从而达到与材料、构造、施工工艺、设计方案表达等各方面知识全面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可以有效将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知识相结合,缩短走向工作岗位后的磨合期。
作为专业课程教师,要在现有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构建过程中明确自身责任,教学中注重整体教学思维模式的培养,用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吸引学生自觉有序地学习各门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