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2022-11-22刘向磊
刘向磊
(六安市三峡一期水环境综合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六安 237000)
1 引言
当今社会,水利水电工程事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对建设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形势下,有必要立足于水利水电工程构造、工艺、成本等各项要素,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充分有效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平稳有序进行。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是重要基础设施类型之一,在满足调控水源需求、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应在标准范围内,通过运用各项安全理念、安全技术与安全策略,将各类潜在的风险源进行识别、控制与消除,形成具有明确价值导向的施工安全管理机制,有效杜绝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断开辟崭新发展局面的宏观背景下,各施工单位基于安全管理的严峻形势,积极推广先进安全生产技术,构建具有目标性特征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同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同样在推进施工安全系统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等方面实施了系列性、价值性与明确性的策略方法,效果突出。尽管如此,受安全风险源排查等要素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缺失,约束性不足;现代信息化技术建设滞后,先进性不足;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低下,专业性不足等等。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规则缺失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规模较大,且系统性与构造性较强,需要结合相关技术标准与行业规范,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纵观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实际,由相应规则制度不健全而导致的安全管理问题比比皆是,比如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职责权限不清晰、施工安全隐患问题排查不彻底等等。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具体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无据可依,造成安全管理方法对策存在显著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3.2 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理念正在快速向着社会各行各业渗透,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同样不例外。实践表明,部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未能运用信息化技术,构造具有直观性、立体性与层次性的安全管理预警平台,对各类潜在风险隐患因素的集中统一管理不到位,无法结合水利水电工程自身实际,对安全管理设施予以统筹整合,形成安全管理技术控制屏障。
3.3 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综合素养不足
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中,无论是外部安全管理政策规定要求,还是内部安全管理实施要求,均对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始终紧跟时代发展节奏,充实自身安全管理技能,才能满足高标准的安全管理要求。但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对安全管理技术的基本实操技能不甚熟练,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淡化,在安全应急事件中容易出现慌乱现象。在自然环境、机械设备与技术方法等要素影响下,容易导致各类难以预料的施工安全事故。
3.4 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成效评价缺乏导向性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成效评价体系,只有建立在安全管理成效评价导向下的相关举措与路径,才具备顽强的生命力与活力,才能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中取得理想效果。从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来看,尽管相关单位采取了系列化、层次化的安全管理策略,但由于缺乏安全管理成效评价规则,难以充分突出其引导性价值,致使安全管理整体效果浮于表面,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安全管理评价过程过多涉入人为主观倾向干扰,影响了安全管理成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可靠性。
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探讨
4.1 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从项目实施背景、技术要求、客观环境、工程构造等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精细化的安全施工控制理念,以体系化的方式将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的实施任务、目标方法等予以固化。在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类潜在的风险隐患日益多样化、隐蔽化、复杂化,只有建立健全安全施工制度体系,才能从源头上突出安全规则、方法与路径的差异性,实现对各类施工安全隐患的分类统计与整合,为综合运用各项安全管理资源要素。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安全施工管理实施手册,落实各项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将更严的施工安全管理要求、更高的施工安全管理标准、更全的施工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4.2 强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管理预警平台
在信息化宏观发展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必要融合运用信息化技术,以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风险威胁要素的动态化、连续性、精准化管理,充分发挥安全管理预警平台的重要价值作用。要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深化运用,构建安全管理预警信息平台,对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实现安全管理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现场技术管理、材料管理、人员管理、环境管理、机械设备管理等模块功能的有机整合。要立足于信息化预警平台,设定特定前置条件,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提高安全应急响应速度,实现对安全标准化的精准调控、精准分析、精准反馈。通过风险评估法等,构建安全管理数字模型,形成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
4.3 提高人员素养,精准辨识水利水电工程现场危险源
一方面,应选择科学化的危险源辨识方式,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实际,全面辨识与发现隐藏于工程现场的危险源,灵活运用基本分析法和安全检查法等提高危险源辨识的精准性。立足于危险源等级划分标准,对辨识到的水利水电工程现场危险源进行层次化管控,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危险源等级评价技术参数,构建形成相应的危险源衍生风险评判报告,按照“竖到边横到底”的基本原则确保所有危险源能够被有效消除。另一方面,组建专业团队,实施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制,每名团队成员均应掌握有关于安全管理的相关技术方法,对各类潜在安全问题进行积极整改。此外,可采用LEC 评价法,该方法是一种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根据水利工程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完成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的评价过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按照主次分明的规则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动态检查,确保危险源能够得到全面的检查。
4.4 完善细化安全管理成效评价体系
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安全管理成效评价指标,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际需求,从其工期、质量、技术、设备、人员、成本等客观要素出发,构建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成效评价体系,对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进行全面细致评价,将精细化的安全管理思维观念融入其中。突出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成效评价的客观性,防止人为主观倾向的影响。强化安全管理成效评价结果的运用,高度重视其实际价值,将其作为调整与改进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策略与方法的重要参考与依据,推动安全管理事业始终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迈进,充分协调与衔接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4.5 强化教育,强化施工技术的安全控制
在水利水电工程具体的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积极采用现代多元化的施工技术工艺方法,将现代施工管理理念融入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全过程,确保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全面详细地注明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操作方法与安全风控要求。探索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技术、管理模式与规划布局等环节之间的衔接性,确保各个步骤均能够得以完善优化的安全控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特殊岗位工作人员,应在接受过安全强化培训之后再行持证上岗,确保其具体操作技术与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尤其是涉及到高空作业、水下作业、坑道作业以及机械设备时,更是要突出安全宣教的核心价值。在每一项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管理人员都应该对施工项目以及环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具体的分析结果编入到实际的施工安全组织设计中,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技术方面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并为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更为可靠、更为现实的基础保障。
4.6 加强安全施工宣传力度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应与时俱进,建立完善而系统的安全管理文化体系,引导广大员工自然而然地形成安全管理意识,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技能,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履行属于自己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基于安全管理价值趋向的激励机制,构建形成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的良性循环,对安全隐患识别准确,安全管理成绩突出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作用。
4.7 明确安全管理监管主体,细化安全管理内容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实施主体的差异,安全管理的监管主体可细化分为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等两大方面,使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监理单位监管、保险公司监管等共同发挥应有作用,形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完整化体系。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系统性较强,其中既囊括了员工与物料的安全管理,也包含着施工环境和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施工过程中不断充实安全管理内容,对可能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减少或消除施工中的各类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5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的核心意义决定了其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但受限于安全管理理念等方面要素,安全管理的各项薄弱环节依旧不容忽视。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应立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施工实际,充分深入研判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细化风险隐患排查范围,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为全面优化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成效奠定基础,为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