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研究
2022-11-22周洋
周 洋
(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 承德 068450)
0 引言
随着人类活动的高频率开展,对各种森林资源的破坏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房地产、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开展使土地资源变得愈发紧张。砍伐森林以获取土地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现象。如何解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开展与自然环境资源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和途径。
1 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基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的理念,指“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为子孙后代的延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不过度地挥霍和浪费资源。地球上的一些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前期过度的开发和使用,必然会对人类社会后续的发展产生影响。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构成要素之一,《1999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实现3 大目标,分别是“实现人口规模的零增长”“实现能源消耗的零增长”“实现生态退化的零增长”。森林资源是生态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资源,对森林资源加强保护和管理是实现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
2 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第一,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物种丰富,对维系生物的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第二,森林中包含着基因存储层、碳储层、能量储层等,对维系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第三,森林还可以调节空气的湿度,为人类社会提供氧气,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肺”。第四,森林同空间非生物环境结合起来,可以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统。第五,森林还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可以保持水土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森林资源具有国防及卫生保健等作用,是天然的基因库。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开展,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森林资源越来越紧张,在人口数量增加的背景下,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扩大城市面积,砍伐森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森林资源不断减少。森林资源的减少,很容易导致地球的水土环境发生变化,破坏和减少生物多样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也会发生变化。为了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森林资源,减少不合理开发等因素对森林资源构成的破坏,共同打造一个美好、幸福的宜居环境[2]。
3 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现状
3.1 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世界各国均出台了一系列的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措施,用政策法规等减少乱砍滥伐现象,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我国早在夏朝时期就有“禹之禁,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的森林资源保护政策,即春季不能砍伐树木,要让树木有生长的周期,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森林保护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63 年颁布《森林保护条例》,随后在1984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在1998 年4 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还制定了《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旨在对森林的所有权、使用权、林业建设等进行管理[3]。
3.2 森林资源覆盖面积较低
从我国的林资源现状来看,我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森林资源覆盖率仅为21.36%,远低于全球平均资源覆盖率(约为32%)。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均森林资源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远少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森林资源面积。
3.3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森林资源大多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地区,而西北、中原地区的森林资源较少,因此,西北地区的沙漠化现象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例如,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数量大幅度减少,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及人类的乱捕滥杀有直接的关系,森林资源的减少使许多动物的生态家园遭到破坏,许多动物品种成为濒危的动物品种。尽管我国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严禁乱捕滥杀等行为,但是受到巨大经济效益的影响,还是有人铤而走险去猎杀动物。例如,黄鼠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皮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些地区专门收购黄鼠狼的皮毛做成皮草,还有一些地区专门售卖野味食品,导致民间仍然存在捕杀黄鼠狼的现象,使黄鼠狼的数量不断减少[4]。
3.4 人们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
从人口素质的角度来看,我国森林大多位于山区,山区的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因此,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们生活贫苦,文明发展也较为落后。山区民众的法制观念、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由于物质资源缺乏,很多山民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存在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导致森林自然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加重了山区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区域内人们的生活安全,同时也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我国森林资源中有很多珍稀名贵的树木种类,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砍伐珍稀树木,肆意破坏森林资源,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管理,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民众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森林破坏现象的发生。
3.5 违规占用林地现象严重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镇化速度也不断加快。林地周边的村庄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大量林地沦为商业用地,使森林资源遭到了大范围的破坏。一些林地附近的农村违规占用林地用于采石、办家庭作坊,短期内虽然可以获取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
3.6 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
在森林资源保护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到病虫害对森林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病虫害会导致林木枯萎死亡,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例如,板栗疫病进入北美地区以后,使360 万hm2的板栗纯林受损,直接导致40年的林业成果被摧毁。20 世纪初期,松疱锈病导致美国五针松大量死亡,同时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红松产生了严重影响,红松人工林的死亡率超过了40%,至今尚未找到防治方法。病虫害既给林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许多城市内部的人工林也遭遇了病虫害的影响,使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5]。
3.7 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在森林资源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也导致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受到了影响。森林资源的管理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参与,我国虽然制定了完善的森林法律法规,但是在管理方面缺乏资金和人员,导致管理效率大大降低。近年来,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不断提高,后续的消防救火难度也大大增加,森林火灾造成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受损。因此,解决好森林火灾和资金问题,是现阶段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4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针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现状,为了贯彻落实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需要国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4.1 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森林保护意识
民众森林保护意识薄弱,不利于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政府要从增强民众森林保护意识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民众爱护森林资源,增强森林保护的法制意识,认识到破坏森林资源会带来哪些后果,使民众从思想上了解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有的民众自身法制意识缺失,在林业资源保护方面不知道有的行为是不允许的,因此,需要当地政府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导。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明确规定,采伐林木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严格根据许可证的规定来采伐树木,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屋前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除外,违反森林法规定的,将会受到相应处罚。当地的林业部门应借助网络、自媒体或广播等形式,积极宣传违法行为有哪些,使民众了解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4.2 发展环保林业经济,带动山区民众致富
山区民众的耕地资源比较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因此,需要合理地利用当地的森林资源,通过发展环保林业经济、森林旅游业等,带动山区民众发家致富。只有森林资源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财富时,村民才能自发地保护森林资源,才能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政府还应从政策等层面对山区林业进行支持,增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山区的民众尽快脱贫。近年来,森林康养旅游业、森林氧吧等生态旅游活动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当地政府可以结合森林环境的特点,合理开发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收益。山区的天然环境更加适合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的经济型作物生长,如菌菇类等,可以通过发展环保农业,创新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使林业副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应注意规范人类活动,减少对森林资源产生的破坏,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4.3 预防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对森林资源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因此,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增强民众的防火防灾意识,尤其是春耕、清明及旅游旺季,要组织工作人员加大防火减灾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防治效率。预防森林火灾还需要政府建立森林火灾预防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红外线技术及遥感技术对森林进行监测,一旦出现温度异常的情况,要及时警报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建立完善的火灾预防体系,构建完善的森林防火制度,包括责任制度、奖罚制度及巡护制度等,明确防火防灾工作责任。另外,还应完善防火设施,如营造防火林带、开辟防火路等,预防火灾发生。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以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效率。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应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完善林木病虫害防治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加强森防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应急需求。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要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在天敌的保护方面,可以采用人工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的方式,增加天敌的数量,以消灭和抑制害虫。还可以采用害虫致病微生物来对害虫进行防治,这种以菌治虫的防治手段更加安全。另外,相关部门应加强病虫害预测,分析林木生长区域的气候情况和林木生长情况,预测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建立严密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加强各个部门的配合,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木材进出口的港口需要加强对进口木材的检测,防止携带病虫害的树木进入我国林业系统中,对森林资源构成威胁。
4.4 严格控制森林资源采伐的速度
森林资源采伐速度过快,超过了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的速度,必将会给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林业部门要控制森林资源的采伐速度,加强合理采伐森林资源的宣传和指导,制订长远的森林资源采伐计划,改变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经营模式,高效利用森林资源。另外,林业部门还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同时还要加大执法力度,肩负起林业资源保护的责任,加大对木材运输的监督执法力度,规范木材运输和经营行为。
5 结语
森林资源的保护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保护森林资源需要秉持环境保护理念,完善森林保护的法律法规,从行动上来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必须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力度,对森林保护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管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