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镇)集镇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
2022-11-22杨雲
杨 雲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水利工作站,甘肃 定西 743000)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是与千家万户都密切相关的大事,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国计民生,必须认真对待。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乡(镇)用水安全问题。目前,城市已经建成了规模庞大的自来水供应工程,但把自来水铺设到乡(镇)集镇中去,依旧不能疏忽懈怠,必须严格把控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将饮用水安全地输送到千家万户[1]。
1 乡(镇)集镇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
1.1 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保障乡(镇)集镇饮水的安全性,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当前饮水安全工程规模相对较大,且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地质状况、水文条件和地形地貌等)的影响,导致整体建设难度增大,水源点数量逐渐减少,给居民用水带来了困难。在长期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水源地的有效保护,易造成水源污染问题,加之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导致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不足,难以满足后期运维管理的要求,限制了饮水安全工程功能和价值的发挥。工程建成后未能对各部门的职责予以划分,存在无人管理和服务缺失的现象,不利于饮水安全工程的高效运行。
1.2 管理组织特殊
相较于其他工程项目而言,乡(镇)集镇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组织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乡(镇)集镇饮水安全工程涉及的内容繁杂且分工较多,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才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成效。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基本特点制定明确的管理组织计划,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通过分工协同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及时解决工程建设和运行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群众的饮水安全。
1.3 工程项目复杂
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水源,工程覆盖范围相对较大,技术难度较高,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密切协同与配合才能提高运行效率,工程项目较复杂。除了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外,社会环境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等)也会对乡(镇)集镇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造成影响。
2 乡(镇)集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乡(镇)集镇距离市区较远,工程量大
大部分乡(镇)集镇距离城市中心有一定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给乡(镇)集镇用水工程建设增加了困难。首先要从市区供水中心修建一条直通乡(镇)集镇的输水管道,管道铺设位置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规划,对管道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作为输水主体管道,必须保证足够的输水量,因此管道直径要尽量大一些,这样在穿越城市到达乡(镇)集镇的过程中,无论是铺设在地上还是地下,都是对施工人员的一大考验。铺设在地上要在管道周围搭建防晒和防冻设施,增加了工程量;铺设在地下又要考虑地质问题,遇到河流或公路时不能对其造成影响。
2.2 管道铺设距离过长,监管困难
乡(镇)集镇距离城市供水中心的距离较远,铺设到乡(镇)的输水管道较长。管道较长,且输水主体管道又十分重要,不容有失,由此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输水管道的监管问题。管道监管是不可或缺的,对管道管理者的要求较高,管理者必须要注意管道管理方面的各个环节[2]。若管道铺设在地上,不仅要注意管道的老化情况,还要注意管道是否有破损情况,一经发现就要及时上报,稍有疏忽便会影响全镇居民用水。冬天还要注意管道的防冻设施是否完好,防止管道结冰导致管道破裂。夏天要注意管道的防晒设施是否受损,避免管道风吹日晒导致老化加剧。若管道铺设在地下,就要掌握如何确定管道在地下是否受损、如何确定受损管道位置、如何防范穴居动物对管道的危害等一些专业的管理知识。因此,乡(镇)用水在管道监管方面较困难。
2.3 供水成本高,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乡(镇)集镇供水管道铺设方面,无论是前期对管道铺设位置的调查研究,还是地上和地下管道的铺设,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这是由城市和乡(镇)集镇之间的距离决定的,是前期不能避免的一项开支。除此之外,管道建成之后的维护也需要经费支持。对于供水来说,并非只要简单地搭建好管道就行,还需要专业的设施将水从城市输送到乡(镇)集镇。乡(镇)集镇距离城市较远,设施的功率也要随之上升,由此产生的能耗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从城市调派用水管理人员去乡(镇)集镇管理用水设施,会导致城市用水管理人员不足,而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需要较长时间,不能解决燃眉之急,专业管理人员缺失是乡(镇)集镇用水安全的又一难题[3]。
3 解决措施
3.1 政府支援
城市居民饮用水工程一般都由政府出资、企业建设,乡(镇)集镇用水设施的建设也不例外。政府出资解决了乡(镇)集镇用水工程建设的资金问题,乡(镇)集镇居民用水工程就有了建设的基础。且政府出资,给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提供了一定保障。政府的权威性会在极大程度上保证集镇用水工程建设的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层面进行约束,避免了管理混乱导致的用水安全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认识到饮水安全工程对于乡(镇)集镇发展的现实意义,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具有可靠的资金保障,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奠定基础,防止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但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无法达到长效运行管理的要求,因此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与相关企业交流合作,拓展资金筹集渠道,避免在运行管理中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政府部门应该结合本地区的饮水情况和经济水平,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压力,真正达到双赢的目的,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3.2 就近取水,降低监管难度
对于一些距离市区较偏远的乡(镇)集镇,如果周边有可用的水资源,可以考虑就近在当地建立一座自来水厂,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管道铺设方面存在的大量问题,还能保证乡(镇)集镇居民的用水安全。建立一个自来水厂虽然花销很大,但对于拥有可用水资源条件的乡(镇)集镇来说,建立一个自来水厂所产生的花销还是可以接受的。在乡(镇)集镇就近建立水厂,只需要对水资源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再经过沉淀处理就能直接转化成可以使用的自来水,相对于大型自来水厂的造价来说,可以将支出控制到最低。此外,就近取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监管的任务减少了,相对于动辄几十公里的管道,就近在乡(镇)集镇建立自来水厂减少了管道铺设,会使管道的安全监管更加方便[4]。在实践工作中应该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使饮水安全工程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为附近居民提供可靠的饮水保障。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明确运行管理中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通过切实可行的责任机制做出约束和规范,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供水单位应积极改进管理理念和工艺,逐步提升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具人性化的供水服务。为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用水风气,使群众养成良好的节水意识和习惯,应该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自觉参与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在群众的监督下,能够切实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使运行管理工作更加透明,真正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良好的水质,避免出现饮水中毒事件,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水质监测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与技术,对不同水质进行分类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
3.3 降低成本,以旧带新
不论是就近建立自来水厂,还是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援,都是降低或解决乡(镇)集镇饮水安全工程开销的手段。对于乡(镇)集镇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来说,政府出资规划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就近建立水厂有利于管理方面的规划实施,可从人员方面保障饮水工程管理的安全性。如此一来,从建设和管理2 个方面保障了工程的安全性。乡(镇)集镇供水设施的专业监督管理人员较少,可采取以旧带新的方式,让一些专业人员负责带几个没有经验的新人,传授操作技能和管理经验。新人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学习管理经验,然后根据学习程度分配岗位。这样不仅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还降低了开销[5]。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机制,不断优化运行管理队伍结构,在人才支持下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乡(镇)集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长效发展。为了避免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还应逐步改善专业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及生活条件,吸引更多复合型人才参与乡(镇)集镇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强管理人员和居民的交流沟通,了解居民用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真正解决居民的饮水困难。
4 结语
乡(镇)集镇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不仅关系着居民的生活用水和用水安全问题,还关系着国计民生,必须妥善解决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在乡(镇)饮水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镇)饮水工程建设也不断推进。在此情形之下,饮水安全问题不能忽视,必须在建设饮水工程的同时加强安全监管,保障乡(镇)居民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