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黑头羊品种特性及饲养管理要点
2022-11-22李长磊侯国生刘承军
李长磊 侯国生 刘承军
(1,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252000;2,山东省聊城市农业农村局 252000)
鲁西黑头羊是我国自主培育的北方农区第一个优良肉羊新品种,由于其生长发育快、多胎早熟、耐粗饲、抗病、适合舍饲圈养等优良种质特性深受广大养殖者喜爱[1]。为了让广大养殖者更好地认识到这一优良新品种。现将品种特性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品种来源与形成
为改变本地绵羊生长发育慢、产肉性能低、肉品质量不佳等不足,进一步提高养肉羊饲养经济效益,实现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2002年起,山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引进南非黑头杜泊种公羊在东昌府区开展与具有多胎基因的鲁西小尾寒羊的杂交选育。经过二十余年的杂交繁育、横交固定、扩繁提高,培育出北方农区第一个肉羊新品种——鲁西黑头羊[2]。该新品系于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畜禽新品种审定,填补了山东省在肉羊新品种育种方面的空白。
2 原产地及自然环境条件
鲁西黑头羊主要产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冠县、阳谷和临清,其他县、市也有零星分布[3]。东昌府区作为鲁西黑头羊的发源地与核心产区,近年来发展迅速,种羊远销到河北、山西、吉林、内蒙、新疆、青海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东昌府区位于山东省西部,黄河下游,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华北平原腹地。基本农田基本实现了黄河水灌溉全覆盖。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节性降水集中。大陆地度62.7~64.5,干燥度1.7~1.8,年日照时数2567h,年平均气温12℃。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光照时间长,温度适宜,无霜期较长,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有耕地面积130万亩,以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为主,是典型农业大区,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为鲁西黑头羊饲养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4]。
3 品种特性
3.1 体形外貌特征
鲁西黑头羊体型外貌特征明显。头颈部被毛呈黑色,体躯部白色,体格高大,肌肉丰满,结构匀称,背腰平直,四肢较高且粗壮结实,后躯发育较好,全身成桶状结构[1-2]。颈部黑色被毛不超过肩膀或胸骨,肛门、生殖器和蹄部有黑色素沉着,体躯和腿部有少量黑点,少数个体头部或颈部有小块白色被毛。公羊雄壮、头大颈短,无角或偶有小角,母羊头较小,头颈适中,无角。
3.2 生长发育
鲁西黑头羊成年公羊体重102.8kg,最大个体重132.5kg;成年母羊体重76.8kg,最大个体重100.5kg。前期生长速度较快。据王金文[4]等报道,鲁西黑头羊出生至6月龄体重呈直线上升趋势,8月龄后体重生长速度减缓,公羊生长速度明显超过母羊。鲁西黑头羊3月龄断奶体重,公羊平均32.58kg,母羊平均30.78kg,公、母羊6月龄平均体重可达到成年体重的48.05%、59.39%,周岁平均体重分别达到成年体重的84.9%和84.81%。
3.3 繁殖性能
鲁西黑头羊常年发情,繁殖率高。公羊8月龄性成熟,平均体重50~55kg,初配年龄10月龄,平均体重85~95kg,每次射精量0.3~3.5ml。母羊6月龄性成熟,平均体重45~50kg,常年发情,春秋季较为集中,两年三产。发情周期14~19d,平均18d,发情持续时间29~30h;初配年龄8月龄,体重50~60kg左右;妊娠期145~152d,平均148d。初产母羊情期受胎率94.7%,平均产羔率150%以上,经产母羊情期受胎率96%,2~5胎平均产羔率可达203%以上。产羔率差异较大。公羔初生重3.99kg,母羔平均3.71kg[5]。
3.4 屠宰性能
鲁西黑头羊5月龄公羔平均体重49kg以上,屠宰率52%以上。胴体净肉率82%以上。据崔绪奎[6]等报道,鲁西黑头羊屠宰率平均比小尾寒羊提高8.28%。胴体净肉率平均比小尾寒羊提高4.40%,眼肌面积显著大于小尾寒羊,屠宰性能高于小尾寒羊。
4 饲养管理要点
4.1 羊场选址与羊舍建设
羊场要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要求选址,符合当地畜牧业发展规划,适应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羊场内部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等功能区域设置布局合理,净道、污道完全分开无交叉。良好的羊舍及合理的配套设施可以给羊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羊的健康生长,有效防止疫病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羊的生产潜力,提高羊的生产性能。而且便于生产管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羊舍设计要符合排水方便,通风良好,采光充足,冬季保暖,夏季隔热的要求。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本场生产要求建设封闭式、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羊舍,舍内双列式或单列式。羊舍类型和建设方案采用科学合理的建设工艺及建筑材料,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就地取材,降低建设成本。舍内地面水泥或砖铺硬化便于清扫。当前畜禽养殖环保压力持续上行,社会关注度日益提升,羊舍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齐全并保障正常运行,污水排放实行雨污分流。粪尿严格按GB/T36195-201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处理,采用堆积发酵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储粪池应满足防渗、防雨、防溢流要求。污染物排放符合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4.2 种羊引进
应从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工商营业执照等资质齐全的养殖场引进,仔细查看羊群整体质量状况、体型外貌等是否符合鲁西黑头羊品种标准,并索要系谱档案,布鲁氏菌病、结核菌病等疫病实验室监测报告等,以确保引进的种羊健康无病。
4.3 营养与饲料
严格按照鲁西黑头羊营养需求和饲养标准配制饲料。利用饲养标准饲养肉羊不但可以满足肉羊的营养需要,还可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显著节约饲料,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浪费。实践证明,与用传统经验饲养肉羊相比,参照饲养标准饲养肉羊生长速度显著提高,肉羊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鲁西黑头羊耐粗饲,对多种饲料饲草有较好的适口性。可因地制宜,结合本地饲料饲草资源选择饲料原料。有条件的可将草、料加工成颗粒饲料或TMR日粮饲喂。
4.4 饲养管理
为便于管理,按性别,年龄及生产阶段等进行分群管理,及时调出、淘汰群体中老、弱、病残,以保持群体最佳年龄结构。结合当地饲料饲草资源,因地制宜,按鲁西黑头羊不同生产阶段合理配制饲料,保持各种饲料原料相对稳定,杜绝频繁换料和使用霉变饲料原料。建立科学的饲喂制度并严格执行,每天定时、定量饲喂,保持饲槽、水槽卫生清洁。建立健全配种繁殖、饲料使用、疫病防治、羊只销售等各种生产记录,保持记录准确、完整、可靠,定期进行整理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4.5 疫病防治
预防为主、养防并重,加强羊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严格制订并认真执行各项疫病防控措施。坚持自繁自养,避免因购买种羊而引进各种传染病,确需从外引种时注意索要各种凭证并详细检查精神状况,买入后进行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养。根据鲁西黑头羊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切合本场实际的饲养管理方案,保证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羊群抗病能力。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传染病的防疫及驱虫工作。根据当地传染病发病、流行规律和特点制定适合本地区、本场具体情况的免疫接种计划和免疫程序,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严格限制人员、工具的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和消毒。经常检查羊群健康状况,发现病羊及时进行诊断治疗,视患病情况及治疗结果进行隔离、淘汰,并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清洗,防止病原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