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的防治体会
2022-11-22曾文娟漳州市龙海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龙海363100
曾文娟 漳州市龙海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龙海 363100
致病性大肠杆菌在猪可引起哺乳仔猪黄白痢和断乳仔猪水肿病。发生黄痢时,同窝仔猪发病率达90%,有的达100%,病死率很高;发生白痢时,同窝仔猪发病数可达30%~80%。黄白痢严重危害哺乳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极大地影响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笔者在基层工作多年,指导养猪户采用综合防治措施,获得良好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 流行病学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多种血清型可引起各种家畜和家禽发病,其中08、0138、0141等多危害猪,一般导致仔猪发病的血清型往往带有K88抗原。黄白痢无季节性,任何时间都可发生,猪自出生至断乳均可感染发病,出生后7 d内的仔猪易受黄痢危害,尤以1~3日龄居多且严重,而白痢则多危害出生后10~30 d仔猪,以10~20日龄居多。
2 主要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2.1 临床症状 由于仔猪的生长期和病原血清型不同,因而仔猪黄白痢的临诊表现也有差异。仔猪黄痢的潜伏期短,出生后12 h内即可发病,个别出生后3~4 h就发病,长的也仅在1~3 d。往往一窝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在很短时间内,突然有1~2头仔猪发病死亡,随后其他仔猪也相继发病,排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仔猪白痢:患猪突然腹泻,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粪便,气味腥臭,黏腻。病程多数在2~7 d[1-2]。
2.2 剖检病变 剖检黄痢仔猪见尸体脱水严重,肠道臌胀,内含多量黄色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急性卡他性炎症,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肝脏和肾脏有凝固性小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弥漫性小点出血。白痢仔猪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肠黏膜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大,肠壁变薄[1-2]。
3 防治措施
3.1 疫苗预防 关键在妊娠母猪的免疫,其方法是在母猪妊娠后86 d左右(产前28 d)和100 d左右(产前14 d)各免疫1次大肠杆菌K88、K99、987P、F41四价疫苗,确保仔猪出生后通过吮吸母乳而获得抗体,以预防黄白痢发生。
3.2 消毒 消毒是认真落实仔猪黄白痢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消毒做好了,可达到消灭病原菌,切断传染源的目的。养猪场务必推行自繁自养,母猪分娩舍和仔猪保育舍要坚决实施“全进全出”、“空栏消毒,间歇1周”的制度。临产母猪在进入产房前要先用温水清洗干净并认真彻底消毒后(选择合适消毒剂)再转入已消毒好的产房,母猪临产前用0.1%高锰酸钾温水溶液对母猪的乳头、乳房、外阴等处消毒,尽量减少污染。
3.3 饲养管理 仔猪出生后及时让其吸吮初乳,以便初乳中抗体迅速进入小肠和吸收,以提高仔猪抗病力,同时因仔猪吮吸的乳头是固定的,出生后要进行人工干预仔猪吮乳,安排体质弱小的仔猪吸吮前面的乳头,防止仔猪过饱或饥饿。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务必做好产房及仔猪舍的保温工作,产房温度控制在24℃左右,仔猪生活区在前7 d控制在33℃左右,第8~14 d为30℃左右,第15 d以后可保持在25℃左右,出生7 d就可提早给哺乳仔猪饲喂调教料。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饲养和护理,尤其是妊娠后期,要特别注意供给全价饲料,适当补饲中药苍术粉。
3.4 中药防治 仔猪吮吸初乳后,每头用白头翁、金银花各2 g,黄连、黄芩、黄柏、秦皮、龙胆草、金樱子各1 g,甘草0.5 g,共为末,用稀饭浆调成糊状饲喂,1次/d,连用2~3 d。若是治疗患猪,用同样药物、药量、用法,并加微量食盐,2次/d,连用3~4 d[3]。
3.5 西药防治 预防时,在仔猪吮吸初乳后,每头仔猪及时交巢穴注射氟苯尼考10 mg/kg体重或头孢噻呋1.5 mg/kg体重,1次/d,连用2 d。治疗时,氟苯尼考20 mg/kg体重或头孢噻呋3 mg/kg体重,1次/d,连用3 d,病情严重者应配合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
4 讨 论
1)采用四价疫苗预防后,在母猪体内产生抗体,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获得抗体,提高了抗病力,达到抵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2)通过消毒,消灭了病原菌,切断了传染源,能有效防止黄白痢发生。
3)加强饲养管理,有利于提高仔猪体质及为仔猪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外界生活环境,避免致病因素侵袭。
4)中药组方是白头翁汤合白龙散加味,白头翁汤主治各种家畜菌痢,白龙散为专治仔猪白痢药方。方中白头翁、金银花清热止痢,为主药,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为辅药,龙胆草清大肠湿热,金樱子涩肠止泻,秦皮凉肝坚肾,以固下焦,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4]。另外,黄连、黄柏、金银花、金樱子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因而本组方对防治仔猪黄白痢具有较理想效果。
5)氟苯尼考、头孢噻呋均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较强杀菌力,同时经穴位注射,起到了针灸和药物防治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