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实困境”及其和谐统一

2022-11-22许和隆

关键词:现实性网络空间困境

张 雷,许和隆

(南京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存在方式,成为人们生活和发展须臾不可离开的新空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2]在此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近年来,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显著,但就基础理论研究而言,仍存在很大的发挥空间和余地,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互联网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4]而虚拟与现实是伴随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网络空间产生的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新样式。虚拟与现实集中反映和概括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要素和现象的特性和关系,贯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影响。而虚拟与现实固有的差异又引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拟性和现实性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使其面临虚实困境,难以进一步发展。如何化解虚实冲突,破除虚实困境,在实践中走向虚实和谐统一就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实二重性

“当我们把网络空间界定为‘虚拟的实在’,这便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的空间条件;当我们强调信息及其流动是网络空间存在的基本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便有了实践指向的客体;当我们把网络空间理解为意识形态实践的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便有了发挥功能的现实性。”[5]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网络空间条件下,利用网络信息客体,展开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意识形态实践活动。因此,当我们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就必须进入到由“主体—空间—客体”构成的三元结构中去。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虚拟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主要是指在网络空间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研究者以及受教育者等。[6]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研究者、受教育者在以比特为基本单位的网络空间中,作为“虚拟人”彼此“共在”。一般来说,人天然的具有虚拟性和现实性的双重属性,当人由现实世界进入网络世界时,其虚拟性因素便超越现实性因素占据突出地位,此时,人的存在形式表现为一种“虚拟实在”,其本质力量更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显现出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处于网络空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为“虚拟人”。在网络空间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这些“虚拟人”彼此间的协同互动。他们以某种话语或符号的数字化形式虚拟存在,或表现为一个昵称、一串数字、一个IP。他们摆脱了血肉身体的羁绊,将思想附着于各种符号和话语,在网络空间内游离,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教学活动就成为身体缺场、符号化在场的虚拟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符号化的虚拟人还是身体缺场的虚拟活动,都体现着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的虚拟性。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虚拟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管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还是学习过程中的学生都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都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而他们所面对的共同客体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通过传授蕴含一定思想观念、政治理念、道德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而受教育者则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接收和理解来获取教育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此成为实现教学过程所不可缺少的中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到以视频读图为特征的4G时代,进入到以智能性、大数据、多维性为特征的Web3.0时代,并即将迎来更加多彩和未知的5G的时代。这样的网络时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承载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而是更多地通过各类多元化新兴媒介内含于各种图片、视频中。在如今的网络空间中,不仅存在着广受学生喜爱,对学生进行系统知识传授的思政精品课视频、课件,同时还存在着内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各种小视频、表情包、电影,它们通过一种隐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着范围更广、时效更长的“思政课”,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数字化的呈现方式,同样体现着其虚拟性的一面。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虚拟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空间环境是网络空间,它是建构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之上的一种新的空间形态。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指出:“万维网之前的因特网是在一个分权式的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繁荣起来的。技术性和社会性设备的设计不断推动着因特网的发展。”[7]因此,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可以从技术和社会这两个维度来理解。首先,网络空间具有技术维度。网络空间的技术性特质为其打上了深深的虚拟性烙印。构成网络空间的最小单位是比特,比特没有重量,易于复制,能够不受时空限制以近乎光的速度在网络空间内自由传播。出于这种特质,它所构成的网络空间同时也是一个电子空间,一个信息空间,一个无形的空间,更贴切地说是一个虚拟空间。其次,网络空间具有社会维度。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突出表现在多元意识形态的斗争中。网络空间中,多元意识形态纷纭激荡,各种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先进和落后的意识形态,甚至错误的价值理念为了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交锋。它是一个虚拟的政治空间。在这个空间内,虚拟货币自由流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它还是一个虚拟的经济空间。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

“虚拟就是超越现实。所谓‘超越现实’,就是从现实出发而又多于现实。”[8]虚拟不是虚幻、虚无,与现实毫无瓜葛。恰恰相反,它总是建立在现实之上,在发展中超越现实,并最终回到现实。事物的虚拟性和现实性往往相伴而生,形影相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在其虚拟性背后隐匿着更为深刻的现实性。

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现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条件下的一种新样态,它的主体、客体和空间都根源于现实,具有现实性。符号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其本体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是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其在网络世界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字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不是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凭空产生的,而是现实的人的实践创造,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网络空间中的整合再现;虚拟的网络空间,建构于现实技术之上,脱胎于现实社会之中,与现实的政治和经济相互交织,深度融合。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现实制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虚拟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在网络空间内进行的虚拟实践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可以无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规律,漠视现实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要求,毫无约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活动。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受现实世界的制约,活动的方式、方法、内容与现实世界紧密相关。网络世界并非一些人所宣称的“现实权力无法到达的地方”。最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现实服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它所取得的成效最终将服务于现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教育者的教学成效,受教育者的学习收获虽然是在网络空间中实现的,但这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归根到底是处于现实中的人,他们在网络空间内所收获的成效也将用于提升现实中的自我,促进现实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虚实困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实困境是指由虚拟性和现实性之间的不均衡所引起的虚实对立及冲突。虚拟与现实固有的差异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拟性与现实性之间常处于一种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进一步发展,造成虚实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虚实困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虚实困境,是其进一步发展必须面对、无法绕开的难题。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实困境的根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实困境根源于虚拟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对立,即虚拟与现实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当虚实对立在虚实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时,就会引发虚实冲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虚实困境。这种虚实对立具体表现为虚拟对现实的侵蚀和现实对虚拟的控制。[9]

(1)虚拟对现实的侵蚀

虚拟对现实的侵蚀集中体现在网络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侵蚀上。网络世界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和拓展,但它却有着与现实世界不同的独特运行体系、权力结构和价值理念。为了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网络世界常常对现实世界采取一种排斥的态度,甚至不断侵蚀现实世界,妄图取代现实。事实上,从网络诞生之初起,它就从未停止过对现实世界的侵蚀。时至今日,网络早已渗透在人们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挥之不去。人们对于在网络上工作、学习、交往、娱乐、购物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取代现实也将不再是“妄想”。我们早已习惯了网络的存在,更准确地说我们早已习惯了在网络之中存在,很难想象离开网络空间、没有网络技术的现实世界将是怎样的,而这一切都是虚拟对现实的侵蚀所带来的结果。虚拟对现实的侵蚀造成了人的网络异化,给现实世界带来种种负面影响。而虚拟对现实的取代更会使网络世界走向一种完全脱离现实的虚拟极端,虚拟与现实在这种极不平衡的关系中走向对立与冲突。

(2)现实对虚拟的控制

现实对虚拟的控制集中体现在现实世界对网络世界的控制上。作为现实世界延伸和拓展的网络世界从诞生之初起就受到现实世界的制约,为现实世界的诸多方面所影响。可以说,一旦脱离现实世界的支撑,网络世界必将顷刻崩塌。但现实世界并不满足于此种制约关系,它所追求的是对网络世界的绝对控制,是将网络世界纳入自身体系之中,并受其管制。现实世界不愿意也绝不会放任网络世界超出其控制而自由发展。现实世界主要通过革新网络技术架构、制定网络规则、规范网络主体等方式控制网络世界,使网络世界成为服务于现实世界的工具。现实世界对网络世界的控制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经济两大领域:现实的政治权力为网络世界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运行规则,不断消灭着网络中自由的因素;现实的经济集团在网络世界中创设服务于自身的“资本游戏”,左右网络空间的发展方向。现实对虚拟的控制最终将使网络世界成为现实世界的简单复制品,丧失其原有的特殊性和活力。网络世界失去虚拟性而走向一种现实极端,虚拟与现实在这种极不平衡的关系中走向对立与冲突。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实困境的表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拟性和现实性之间的不均衡表现为: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时而虚拟性占据主导,时而现实性占据主导。基于这种虚实不平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以虚拟性为主导的“虚拟”困境和以现实性为主导的“现实”困境。

(1)“虚拟”困境

在以虚拟性为主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虚拟性和现实性处于一种极不平衡的状态。此时,虚拟性占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虚拟性力量远远大于现实性力量并不断挤压着现实性的生存空间。这种极端的发展状况造成了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对抗,引起虚实冲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虚拟”困境。

当虚拟性占据主导地位时,它便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宰制性和支配性影响,这种影响多为消极影响。一方面,造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主体性的消解与丧失。处于网络空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是被海量信息包围的人,但当他们进入网络空间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时,这些浩如烟海而又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却又让他们抓耳挠腮、无所适从。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说:“如此大量的信息,采用目前的手段显然无法处理,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网络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它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受到大量技术资料困扰的科学家抱怨这种信息污染,他们说,自己动手做试验也比查找资料快。”[10]在这样的环境下,主体深陷客体的漩涡,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被搅动得支离破碎。同时,处于网络空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又是数字化、符号化的人,这种虚拟在场方式增强了主体身份的不确定性,使主体的网络交往活动缺乏情感的交流与注入,主体性更加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为不受控制的散乱力量。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碎片化方式呈现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收者就难以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关人”角色缺失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质量就不容乐观。而网络本身的自由性、开放性则使这些内容迅速传播、扩张,最终形成不受控制的散乱力量。由此,当主体性消解和丧失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在网络空间中将其意识形态实践活动指向不受控制的散乱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就发生了异化。这样异化的主客体组合必将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难以为继。

(2)“现实”困境

在以现实性为主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虚拟性和现实性同样处于一种极不平衡的状态。所不同的是,此时现实性处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现实性力量远远大于虚拟性力量并不断挤压着虚拟性的生存空间,造成虚实对立,引起虚实冲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现实”困境。

当现实性占据主导地位时,它也会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宰制性和支配性影响。此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现实性的严重制约,丧失它原有的特点与活力,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近乎趋于一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一种新的发展形态,而仅仅成为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中的翻版和简单再现。一方面,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网络世界中,旧有的模式和理念被简单机械地套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中水土不服,寸步难行。另一方面,在现实性的支配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在网络空间中呈现出若隐若现的状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网络信息汪洋中黯然失色,无人问津。思想政治教育由现实世界进入虚拟的网络空间,本应积极求变,变革其原有的诸多要素,以适应网络本身的特点和规则,实现与网络的深度融合,更好地为其功能的发挥服务。但在现实性的支配下,思想政治教育却对网络世界采取一种排斥的态度,二者在两条互不交叉的平行线上各自独立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冠以“网络”之名,却早已深陷困境,名存实亡。

三、 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走向虚实和谐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不管是虚拟性占据主导地位,抑或是现实性占据主导地位,都不可避免地引起虚实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陷虚实困境的泥潭。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唯有摆脱只有一方占据主导地位的虚实不平衡状态,达到动态平衡的虚实和谐状态,才能冲出泥潭,重获新生。“和谐的目标,就是不断减少不和谐。”[1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虚实和谐的价值目标就需要不断破除虚实困境,化解虚实冲突。为此,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走向虚实和谐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把握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实之度

世间万物,皆有其度。度就是恰到好处,超出度的界限,必将招致毁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如果过度重视虚拟性而忽视现实性,妄图以虚拟取代现实,就会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失去现实根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如果过度重视现实性而忽视虚拟性,妄图使现实完全控制虚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丧失原有的特殊性与活力,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这就需要把握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拟性和现实性的度,保持一定的张力,使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首先,要深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深化对其虚拟性和现实性的认识,这是把握度的前提和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进入到由“主体—空间—客体”所构成的三元结构中认识和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的虚实二重性,再由部分上升至整体,得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实二重性的整体认识。其次,要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拟性和现实性的界限,这是把握度的关键。把握度就是把握界限,超出一定的界限,事物之间的度就会难以把握。具体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实方面,就是要防止“过度虚拟”和“过度现实”这两种越界倾向。最后,把握度不只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这要求我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既要以现实为根基,将其扎根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沃土之中,贴近实际,深入群众。又要积极求变,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要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其与网络世界的规则与特点相契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之境。

2. 树立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实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观念领域的活动,通过改变人的思想来改变行动,运用理论的力量来获得物质的力量。看上去是思想或理论的力量,深层次是思维的力量。”[12]思维是行动的先导,对人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虚实困境,树立虚实思维就成为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实思维包括虚拟性思维、现实性思维和虚实和谐思维。首先,要树立虚拟性思维方式。虚拟性思维要求主体借助数字化媒介,在网络这个高度自由的空间内,充分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功能,进行创造性实践,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模拟与超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应当积极利用网络虚拟性和数字化优势,将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因客观条件所导致的“不可能”“不存在”“行不通”等,通过模拟、创新,转化为在网络世界中行之有效的“可能的”“存在的”“可行的”虚拟教学,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树立现实性思维方式。现实性思维要求主体以现实为出发点,既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基本原则,又要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汲取“丰富的感觉材料”。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网络空间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并不是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推翻和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的批判继承、超越发展。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本质属性和基本范畴在网络空间中并未根本改变,它仍是我们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须臾不可舍弃的根本,而树立现实性思维方式最重要的就是遵循这一根本。最后,要树立虚实和谐思维方式。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只注重虚拟性思维或只注重现实性思维都是不可取的。虚实和谐思维要求主体在把握虚拟性思维和现实性思维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殊性,使二者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 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实和谐的必要性和长期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走向虚实和谐绝不是虚无缥缈的空想,它不仅应当实现而且也必须实现,不仅可以实现而且也终将实现。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实和谐的必要性和长期性,树立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实和谐状态的坚定信心与信念。一方面,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实和谐的必要性。网络的普及与应用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绝不可能抛弃网络空间,逆网络化潮流而不顾,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相结合乃大势所趋,时代必然。而思想政治教育一经进入网络空间,它就自然而然地面临虚实冲突所带来的挑战,实现虚实和谐的动态平衡状态就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发展的必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达到虚实和谐的动态平衡状态,才能克服由虚拟性和现实性的分离、脱节和冲突所引起的虚实困境,才能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反之,如果无法实现虚实和谐的价值目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在停滞、倒退中走向毁灭。另一方面,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实和谐的长期性。一般来说,理想的构成要素越复杂,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困难,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网络自身的复杂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实和谐目标实现的长期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走向虚实和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立足现实,不断解决网络自身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化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实矛盾与冲突。雄关漫道真如铁,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实困境终将破除,虚实和谐的平衡状态也终将实现。

猜你喜欢

现实性网络空间困境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跟踪导练(一)
困境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