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音乐本体及演奏特征阐
2022-11-22王曼格
王曼格
一、钢琴作品《皮黄》与作者简介
《皮黄》是一首抒情性钢琴叙事曲,从名字可以看出,钢琴曲《皮黄》是中国古典戏曲文化与西方钢琴演奏形式结合的现代音乐作品。众所周知,“皮黄”指的是京剧当中的西皮和二黄,作为京剧的两种重要唱腔,集中反映了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特征,将其融入到钢琴艺术当中无疑具有极大的创新性。钢琴作品《皮黄》是钢琴民族化发展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音乐与现代西方器乐合作的成功典范。
钢琴作品《皮黄》的作者是张朝。张朝是我国一级作曲家,出生在云南红河州,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云南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充满浓郁的民族化风情。钢琴作品《皮黄》也是如此。张朝的钢琴音乐追求民族化与自然化的意蕴,强调民族化与个性的结合。《皮黄》创作完成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获得过2007 年“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大赛等奖,现在被各大赛事、演出频繁使用。张朝的钢琴作品个性鲜明,民族化风格浓郁,既体现了西方钢琴音乐作曲的特征,也蕴含了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形态。
二、钢琴作品《皮黄》音乐本体分析
(一)板式结构
《皮黄》共有十个板式,大多数都是直接借京剧的板式,只有“原板”除外,这是作曲家自己根据西方钢琴奏鸣曲的体裁创作。《皮黄》的每一个板式都配以表情术语,阐明了不同板式的演奏要求。《皮黄》从速度来看分为“快——慢——快”三部分,十分接近西方钢琴奏鸣曲的三个乐章。这里可以看出作曲家有意将其进行对映,突出了《皮黄》的音乐结构逻辑变化。
第一部分共有86 小节,板式分为导板、原板、二六、快三眼等,表达了安详的、天真的等各种情绪。这是全曲的主题初现,通过运用京剧不同唱腔,表达了作者童年无忧无虑的成长经历。导板部分是引子,节奏稍慢,彷佛远处飘来了琴声,代表着作者内心自由活泼的心境,直到引出原板,主题旋律出现,左右手如对话般弹奏,速度稍微加快,声音干净清澈。进入到“二六”、“快三眼”之后,速度开始层层加快,乐曲进入到小高潮,左手一大段长琶音弹奏之后,进入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共有48 小节,板式以慢板为主。情感突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好随想,这部分是全曲的核心唱段,整体节奏为慢速,五声音阶模进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不确定性,给人一种神秘、飘渺的感受。左右手的交叉弹奏彷佛人与自然的对话,充满美好的情绪。
第三部分共有138 个小节,板式主要有“快板”、“摇板”、“垛板”三种板式。第三部分不再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情感,而是转为作者对古典人物的情感描述。从“快板”开始,唱段模仿了“原板”主题,但是结构更加紧缩,速度适中。进入到“摇板”之后,也就是京剧当中的“紧拉慢唱”,结构更加金敏,非常像西方音乐的“托卡塔”。这部分叙述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情节。“垛板”将整首作品推上高潮,烘托了作者对林冲命运的感慨唏嘘,表达了作者对腐朽统治阶级的愤怒。这与京剧当中的“垛板”唱腔功能完全相同。
(二)旋律动机
《皮黄》旋律动机发展采用了京剧的叙事元素,因此旋律动机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戏曲结构化特征。《皮黄》无论是唱腔旋律还是和声旋律,都有明显的“板眼”元素在其中。众所周知,京剧当中不同的板式有严格的特点,它代表了不同的节奏、速度、情感以及唱腔运用,这是京剧一百多年发展中约定俗成的模板。旋律动机的变化其实就是情感的逻辑发展,也是串联唱腔的必要方式。
《皮黄》全曲旋律发展都是在“原板”的基础上进行有序的变化,通过扩张、紧缩等方式推动主题,烘托情节。整体“原板”旋律发展,大多围绕“G、降B、C”三个序列音展开,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小三度+大二度”,由此可见作品的旋律主导动机的基本形态。还有,这三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其实是古典戏剧当中的五声调式,通过运用代表性的音程,让《皮黄》更加突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旋律特征和意蕴。《皮黄》的整体旋律变化都是围绕“原板”展开,这三个音组成的主导动机虽然从局部看并不明显,但是从全局看则发挥了重要的旋律支撑功能。这种动机的反复出现,始终没有脱离五声音型的旋律框架。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部分的“摇板”相比“原板”旋律,属于旋律的变形表现。“摇板”将“原板”的旋律重新进行了拆分组合,这在京剧“二黄”当中属于二次变奏。这种旋律处理手法相比京剧旋律展开更加富有想象力,这是《皮黄》旋律的一大特征。
(三)和声织体
由于《皮黄》具有中国古典戏剧特征,因此在和声织体中也采用了大量的纯五声和声材料。所谓的纯五声和声材料其实就是将五声音阶的音组合成五声化的音列,形成横向的音响效果,不同的和弦音在五声音列当中可以起到和声功能。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在创作《皮黄》时,将西方钢琴和声作曲技法与中国古典戏剧元素的融合应用。按照西方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和弦是基于三度叠置,但是一些和弦音不能够按照三度叠置进行排列使用,再加上为了突出戏剧化,作者采用了四五度叠置的方式,这样就省略、弱化了三音的功能,纯五度音程关系更加明显,古典意味更加浓重,音乐想象空间更宽广。
举例来看,第1-3 小节就是典型的非三度和弦结构。全曲开始后,第三拍采用的和声织体是由“降E、降B、F、C”组成,前后共有两个纯五度音程,可以看出它们是严格按照纯五度关系进行排列的,整体上又构成了一个不完整的五声音列,这样听起来就具有民族化的特征,这是作者的独特设计。第74—78 小节中,同样存在着“降D、降A、F、降E 和降B”的五声音列,音响上也具有民族化的特征,持续出现的四五度叠置和弦给人一种京剧化的审美体验,充满古典意蕴。
另外,三度结构和弦也出现在全曲的许多地方。如第37—40 小节中“降E、降B”的纯五度持续音,增强了旋律的跳跃感,通过省略三音的处理手法,获得了五声化的音响效果。总之,这种和声织体处理方式是钢琴作品《皮黄》的一大音乐特色,也是我们欣赏这部作品的关注点。
(四)器乐音响
钢琴曲《皮黄》中对器乐音响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力度、节奏以及踏板的运用模拟了京剧器乐音响。众所周知,打击乐和管弦乐是京剧当中常用的器乐,但是钢琴演奏中无法将这些器乐搬上舞台,只能通过相应的技巧处理来模拟京剧音响。例如在“二六”板式中,左手通过属持续音模拟了鼓点,增强了节奏的律动感,很像京剧的板鼓。踏板的延音效果又模仿了京胡拖腔的效果,衬托了高声部的旋律展开。第94 小节的慢板中,音响效果模拟了板鼓和锣,让织体更加清晰明朗。又例如在“摇板”中,一共模拟了四个声部,其中低声部模拟了板鼓,中间内声部模拟了京胡滑指,上声部则模拟了京剧拖腔唱腔。整体器乐音响效果十分具有戏曲味道,极大的增强了钢琴民族化审美感受。这是我们欣赏钢琴作品《皮黄》的重要内容,也是钢琴作品《皮黄》的音乐特质之一。
三、钢琴作品《皮黄》演奏特征阐述
(一)板鼓音色在钢琴演奏中的表现
钢琴作品《皮黄》演奏中运用了多次“二六”板式,“二六”板式较为活泼自由,节奏稍微,给人一种轻松之感。因此在弹奏“二六”板式时,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演奏技巧来烘托这种气氛。例如在第26-44 小节当中,演奏者要通过左手完成跳音动作,可以模仿京剧伴奏乐器板鼓的音响,这也是作曲家匠心独运之处。众所周知,板鼓在京剧中十分常见,起到了为唱腔伴奏的功能,极大的烘托出舞台气氛。王朝在这部分演奏中,就采用了板鼓音色模拟技法,左手弹奏跳音,右手弹奏五声音列和弦音,较好的模仿出了京剧唱腔,整体感觉十分流畅,律动性十足,彷佛置身于京剧舞台,就像京剧流水唱腔一般自然活泼。
又例如第26-28 小节运用了踏板,踏板在钢琴当中经常被使用,可以起到延音、回音、持续音等音响效果。这里采用踏板也是为了增添板鼓音色,提高回音效果。通过跳音由弱至强逐渐引出旋律之后,加上踏板表现出敲击板鼓时的敲击点声音,彷佛声音从敲击板鼓边侧逐渐移动到板鼓中间位置,音色呈现出“模糊——清晰”的变化。弹奏这部分时要注意到跳音的力度,弹奏必须要准确,力度适中,触键面积尽可能小,指尖要放松,手腕也要放松,触键和离键都要瞬间完成,不能倾斜。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模拟出板鼓的音响效果,保证旋律始终稳定展开。
(二)京胡“回滑音”在钢琴演奏中的表现
京胡作为京剧伴奏的重要器乐之一,俗称胡琴,在伴奏中负责唱腔的定弦功能,通常与唱腔一同进行,我们可以看到京胡伴奏中有大量的二度音程的“回滑音”,这种技巧使用可以为唱腔润色增彩,加强演唱艺术感染力。钢琴曲《皮黄》当中就有许多“回滑音”,彷佛京胡再现,听起来十分有趣。
例如“二六”的第35、36 小节和“快三眼”中第67-74 小节当中,就有京胡“回滑音”的音响效果。演奏中,通过钢琴倚音技巧,极大的模拟了京胡“回滑音”,弹奏时就像滑过琴键到达主音一样,整体动作完成的十分迅速并且干净明亮。弹奏时手指不能过于松软,就算是轻轻滑过,声音也要保持那种干净明亮的效果。为了更好的弹奏好这部作品,可以在日常练习中,先把主旋律音、乐句弹好,然后再练习倚音,尽量保证倚音的独立性和颗粒感,不能破坏原有乐句及主音的音色以及旋律走向。
除弹奏方法需要注意,还要注意“二六”部分等板式的音乐情绪表达。例如“二六”是“天真的”音乐情绪,它表现了作曲家童年时代在自己家乡度过了无忧无虑的日子,因此弹奏中要处理好倚音手指的发力,发力要清晰自然,力量要高度集中,做到一点触键,只要表达出轻快活泼的感觉就可以了,不能过分渲染。还有,“快三眼”板式中也有倚音应用,这部分表达了作曲家斗志昂然的青年时期,因此它比“二六”中所表达的情绪更加强烈,意味更加浓厚。在作品中可以看到,每一个倚音中的主音都被加上了重音记号,所以这里的倚音相对于“二六”中的倚音需要更多的力量支撑,倚音后的主音需要手臂力量贯通到指尖,这个时候需要运用掌关节的力量来支撑,同时腕部要放松,这样才能让身体力量运输到手指,直接作用于琴键地步,实现弹奏所需要的重音效果。
(三)多样化情感在钢琴演奏中的表现
钢琴作品《皮黄》属于抒情性较强的民族化音乐作品,作为抒情性较强的作,其中的许多唱段表达了多样化情感,从整个作品的叙述发展来看,钢琴作品《皮黄》中多样化情感发挥了很好的艺术感染效果,情感的立体化,带动了音响效果层次更加鲜明,主题立意更加确定。多样化情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首先,表达一种对作者自己家乡美丽风光迷恋的心情。作者出生在美丽的云南,那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多姿,是作者童年时期最美的记忆,也是作者音乐创作的直接源泉。演奏时要很好地抓住了这种情绪,对这种自然风光的描写要符合人物内心的细节,将情绪拿捏到位。例如在弹奏引子部分时,可以通过微微的气息颤抖,让音色更加朦胧,代表着作者对家乡无比的热爱。通过长节拍的弹奏,旋律展开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将那种对家乡充满迷恋的感情发挥出来。
其次,表达出作者对林冲等人古典人物的缅怀。林冲被逼上梁山是无奈之举,作者对人物的命运深感同情,他通过多种板式的变化,突出了对人物的情感寄托,将山水之情转化为人物之情,将对家乡的迷恋情感过渡到对古典人物命运的唏嘘上,这是一种典型的古代戏剧创作手法。作者在这里完成了这种思路的转变,将个人的情感与弹奏技巧巧妙的融合,实现了艺术的超越。对于古典人物,作者的情绪时复杂的,不仅有同情、唏嘘,还有赞许等,从艺术创作角度看,将艺术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丰满,这是作者的独到之处。
另外,钢琴作品《皮黄》演奏中,演奏者肢体动作不能过于拘谨,要随着板式的变化而变化,双手弹奏动作要求自然、协调,做到随情而动,把手势动作放在有意无意之间。如果为了演奏不同的板式去可以设计钢琴弹奏表演动作,弹奏就显得生硬、做作,失去了肢体表情辅助表演的意义。肢体表情作为表演感情的手段,形成辅助弹奏的“无声的语言”,使弹奏声音、肢体动作与情感完全融会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的传达出作品本身的多样化情感,为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增光添彩。
结 语
综上所述,钢琴作品《皮黄》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朝创作的钢琴作品,这首作品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特征,也融合了西方钢琴创作技法,是中西音乐合璧的代表作品之一。钢琴作品《皮黄》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化发展的成功典范,对中国钢琴音乐未来发展具有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