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一户一名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22十堰市总工会课题组

工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十堰市产业工人职工

十堰市总工会课题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精神,十堰市总工会率先在全省实施“一户一名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培养工程”),积极推动农村贫困人口与城乡新增劳动力转型为新型产业工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工会力量。

经验做法

2018年,针对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难点问题,十堰市总工会提出了“一户一名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设想,即为每个家庭培养一名产业工人,掌握1至2项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以期达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并推动在当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十堰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十发〔2018〕7号)文件中予以落实。“培养工程”实施四年来,凡是有一名参加“培养工程”的劳动力家庭,都实现了脱贫,其工资收入占到了家庭收入的80%以上;同时大量产业工人回乡创业,在为乡村发展储备新型农民的同时,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定盘星”作用,为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起到“推进器”作用,在乡村市场繁荣中起到了“增长极”作用。

开展普遍性技能培训。重点打造“金蓝领”培训品牌,持续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通过扶贫工厂和扶贫车间生产培训、建档立卡“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着力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产业工人。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共统筹培训资金18220万元,培训209568人次,技能培训在农村基本实现全覆盖。

实施引导性就业创业。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 直播带岗招聘”等线上线下专项活动,积极开办扶贫车间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强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打造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色技工教育品牌。4所技工院校累计输送16963名学生就近到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创业。

搭建赋能性培养平台。积极推进培养工程平台建设,连续举办四届职工创业创新大赛,涵盖特色农业、汽车产业等近1000个项目;建成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特色产业实训基地、产业工人培训基地等108家,搭建成长成才、展示技艺平台;加大典型培育力度,推荐表扬各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236人,五一劳动奖307个,工人先锋号110个,推荐湖北工匠1名、荆楚工匠15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443笔、18.72亿元,扶持创业25421人,带动就业95553人;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庄,探索“企业+电商+合作社+农户”“一村一品”等电商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产业和文化旅游业协同发展。

存在不足

一、在社会认识层面,重“资本”轻“劳动”。在社会舆论认识层面和具体公共管理服务实践中,大家都知道“资本”能带来巨大效益,在招商引资中,过度重视资本,缺乏对劳动和劳动者重要性的认识,导致产业工人不仅遭受社会环境的轻视,自身也产生一种强烈的雇佣感,这种社会氛围不利于培养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二、在管理和服务层面,重“培训”轻“培育”。“培养工程”追求的是农民彻底转变为产业工人,而不是短期农民工。调研中发现,各级部门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只完成了岗前“初级培训”这一向产业工人身份转变的第一步,还缺乏促进农民工成为真正产业工人必须的晋升通道、流通渠道、发展空间等有机结合系统措施,只解决了“拉一把”,还缺少“扶上马”和“送一程”的工作内容。

三、在企业层面,重“短期”轻“长远”。一方面企业认为职工技能培训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因而对职工技能培训持消极态度。另一方面十堰市作为一个潮汐型用工比较明显的城市,为控制成本,企业用工波谷时,倾向于减少产业工人数量,在用工波峰时,往往倾向于从外面临时“挖”人才,一部分企业对“培养工程“重视不够,使企业作为培育“产业工人”的主体地位有所缺位。

四、在产业工人层面,重“就业”轻“职业”。一方面部分劳动者提高技能水平的积极性不高,有“技能够用就行了”的小福即安思想,缺少长期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一些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寄希望于低技能高收入,没有把成为高技能产业工人作为不断追求的“职业” 。

对策思考

聚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劳模工匠、乡村致富带头人等先进群体的宣传力度,营造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社会风尚;强化地位保障,加强政治保障,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畅通参政议政渠道,调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政治觉悟;倾情做好服务,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保障产业工人作为用人单位职工、城镇常住人口的权益。

聚力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坚持高位推动,建议成立十堰市“一户一名产业工人”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产业工人培养工作的统筹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坚持部门联动,进一步明确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职责,配优配强人员力量,整合部门资源,统一组织协调、统一培训基地、统一培训计划、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考核考评;坚持校企互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职业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有效整合市、县培训学校资源,联合有培训需求的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有计划、有针对性、全方位地开展培训,实现合作双赢、资源共享。

聚力发挥工会组织的群众优势。做好“培养工程”联络员,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组织要做到“居中联络”“一肩担两头”,既着眼培养工程的深入推进,又做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服务乡村振兴相统一;做好产业工人服务员,组织开展针对产业工人的关爱帮扶活动,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引导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工会服务阵地建设,让产业工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做好基础工作建设员,深入开展农村地区、涉农产业建会和农民工入会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一线产业工人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团结引领他们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聚力整合多元主体合力。夯实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工程的重要抓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培训品牌;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主动与高校、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建立固定的教学和实践场地,把培训课堂搬到生产一线,把“职工书屋”建到车间班组,培养实用型产业工人队伍;激活产业工人内生动力,引导产业工人不断提高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以实现体面就业和稳定就业,同时积极探索产业工人培养、评价、使用和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拓宽产业工人的技能成才之路。

猜你喜欢

十堰市产业工人职工
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先劝后罚”,该赞!
推进五星班组建设,培育核电建设产业工人
职工摄影(2)
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A Very Scary Trip
Natural Environment in My Home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