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档案记忆观的抗疫档案价值呈现与开发利用研究*

2022-11-22陈闽芳柏德有

山西档案 2022年1期
关键词:抗疫防控记忆

陈闽芳 柏德有

(广州市档案发展中心/广州市音像资料馆 广州 511400)

1 引言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席卷全球,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战“疫”,短短几个月时间便取得全国抗疫斗争阶段性重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1]此次疫情阻击战留下了诸多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时代记忆以及舍生忘死、逆行抗疫的民族记忆等,档案部门作为社会记忆构建者,有责任将抗疫记忆纳入社会记忆构建中,做好抗疫记忆的收集与开发利用工作。国家档案局在疫情发生后紧急发布《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档案工作的通知》《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随后黑龙江、江苏、广东等各地档案局相继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各地档案部门积极参与抗疫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为守护抗疫记忆做出专业性贡献。

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化、常态化开展的同时,各界学者结合自身领域围绕疫情开展相关研究,为抗疫工作建言献策,档案学者同样基于自身学科反应,从多个层面对疫情档案展开相关研究。基于重大公共危机治理,张斌等(2020)提出建立健全基于公共危机治理时间序列的“事前-事中-事后”档案工作参与机制[2]。基于抗疫档案收集,赵雪芹等(2020)将数字记忆理念融入抗疫档案收集工作中,提出从“观念—技术—资源—实践”四个层面加强疫情档案数字资源整合、推动抗“疫”数字记忆项目开展[3];邓莉等(2020)从社会记忆观视角总结抗疫档案征集理念,提出档案部门应重视协调沟通、加强统筹领导、兼顾完整与特色三方面的征集策略[4]。基于疫情网络信息采集存档,吴建华等(2020)剖析了6类疫情相关主题的信息采集类开源项目,提出承认采集主体的多样性、满足自组织协作的软硬件要求、加强网络信息采集项目宣传等网络信息采集策略[5];鲍志芳(2020)等探析了疫情网络信息存档的实现基础与现实价值,提出从主、客体双维度构建疫情网络信息存档机制[6]。基于抗疫档案资源库建设,周耀林等(2020)借助Malone的群体智慧管理模型,构建抗疫档案资源库建设总体框架。[7]综上,档案学界已有将抗疫记忆纳入社会记忆、数字记忆构建,建设抗疫档案资源库的探讨,本文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档案记忆观理论,剖析抗疫档案收集特点与难点,并撷取多家档案部门有关抗疫档案工作的经验与做法,试探究抗疫档案的社会记忆价值与其相关开发利用工作,以期对抗疫档案开发实践有所启示。

档案记忆观认为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的不可替代要素,档案工作是建构社会记忆的受控选择机制,档案工作者是建构社会记忆的能动主体。[8]抗疫档案所承载的文字、图像、音像等记录信息是构建国家抗疫记忆的基石,从档案记忆观的思想内涵上把握抗疫档案工作要点,可更好地从档案专业视角明确抗疫档案工作新定位,促使档案工作者主动参与到抗疫记忆保存中来,将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数字化保护与数据库建设等专业化管理模式应用于抗疫档案工作中,引导多元主体共建国家抗疫记忆,为延续抗疫记忆、发挥抗疫档案多元价值、弘扬抗疫精神贡献力量。

2 记忆积累:大量抗疫档案亟需收集整合

抗疫档案是在抗疫过程中直接生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照片、音像以及凭证性实物等不同载体形态的原始记录,是今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借鉴查考、总结经验的重要凭证,是构建民族抗疫记忆不可替代的要素。但由于此次疫情传播速度之快、防控难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决定了抗疫档案具有形成主体多元而分散、主题内容丰富而庞杂、载体形态多样且独特等特征。当前随着抗疫工作由应急性超常规向常态化转变,抗疫档案工作也应根据抗疫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将抗疫档案工作常态化,更新抗疫档案资源建设理念与服务模式,创建联动协调机制。如北京市、辽宁省、河北省等档案部门专门遴派业务工作人员进驻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卫健委等机构,指导抗疫档案资料接整工作,[9]革新档案工作流程,提前介入,全程同步抗疫工作,将抗疫档案工作前置化,最大限度实现各类抗疫档案应收尽收、安全保管。

2.1 抗疫档案形成主体多元且分散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10]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形成自中央至基层全方位动员部署的局面,各级政府部门各尽其责,军队紧急支援地方抗击疫情,各地医疗卫生系统全面调动部署,全国科研工作者参与防控科研攻关,各类企业大量物资协调配置,新闻媒体即时报道宣传,广大人民群众同心战“疫”,全方位的抗疫工作形成了来源广泛、牵涉主体多元的抗疫档案信息资源。如各级政府部门主体涉及卫生健康、医保、发展改革、财政金融、外事、公安、交通运输、教育、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重点部门以及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重要战线;各类群体涉及党员干部、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者、公安民警、科研工作者、新闻媒体、普通志愿者及民众等。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体、官方与非官方机构均发挥各自力量参与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由此拓宽了抗疫档案的来源,形成主体多元且分散的抗疫档案。

2.2 抗疫档案主题内容丰富且庞杂

抗疫档案形成主体多元化必然决定了抗疫档案主题内容具有丰富性与庞杂性,不仅包含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等文书档案资料;各级医疗卫生系统、疾控中心等形成的医疗救治与疫情防控等专业档案,如病历档案、手术方案、援鄂医护人员信息与抗疫日记等,还包含抗疫过程中形成的各门类档案,如火神山与雷神山定点救治医院、方舱医院等建设施工图纸;中央与各地调派医药物资与医疗物资清单;民众居家生活、企业复工复产及疫情之下城市面貌的照片、音频与视频资料等,这些抗疫档案从多角度记录了各行各业抗疫斗争的总体情况。全国多家档案部门如辽宁、河北、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在抗疫前期及时发布征集公告,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反映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的各类档案材料,例如反映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志愿者等前线抗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笔记、抗疫日记、请战书、火线入党申请书、物资捐献凭证、强制休息令等,以期从不同视角全方位、全景式还原此次各地抗疫阻击战。

2.3 抗疫档案载体形态多样且独特

随着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各大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成为公众获取疫情信息的直接渠道,纸质抗疫类文书档案、纸质病历等不再完全占据抗疫档案载体主体,与疫情相关的图片、网页、电子文件,电子病历、各类诊断影像数据信息等成为抗疫档案记录形式的主要构成部分,多样化且类型独特的抗疫档案能够更为全面地展现此次抗疫全貌。同时,基层组织开展抗疫档案工作的实物,如体温枪、小喇叭、横幅、防疫通行证等实物档案也直观反映了广大民众抗疫的场景。此外,一些表征着特殊意义的实物档案展现了抗疫战士的使命与担当,亟需收馆珍藏,例如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联合广州日报共同完成“手印·铭记”活动,征集到包括钟南山院士及2484位广东省援鄂医护人员手印,用手印这一特殊载体留存社会抗疫记忆。

3 记忆功能:抗疫档案多维度价值呈现

抗疫档案是在突发重大疫情期间形成的原始记录,如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形成的档案对此次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资政参考、信息决策、应急管理等凭证参考价值;同时,抗疫档案信息完整记录了集体与个人独特且珍贵的抗疫记忆,赋予了其价值存在与呈现方式,如抗疫档案在防控科研攻关、提供健康卫生知识服务、营造真实抗疫信息环境、传承抗疫民族精神文化等方面彰显出多维度价值。

3.1 资政服务与应急管理:抗疫档案凭证价值的凸显

大多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规律与防控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此次疫情发生后,许多省市各级档案馆立足馆藏档案,及时筛查馆藏相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档案资料,整合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主要做法、经验和相关信息记录,如2003年政府各部门抗击“非典”疫情有关防疫工作的部署记录、防疫工作联席会议纪要等,为相关部门应对疫情提供资政服务。例如江苏省档案馆及时编写《抗击“非典”中的江苏行动》《新中国打赢第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控战争》《千年顽疟一朝除》等系列《江苏档案资政参考》疫情防控专辑;[11]云南省档案馆组织编写《档案信息参阅——云南曾这样抗击2003年“非典”》《抗战时期云南的霍乱防控》《云南口罩运用小史》[12]……类似介绍本地区历史疫情防控经验的档案部门不胜枚举。档案部门通过以往抗疫档案凭证记录,总结抗疫历史经验、提供抗疫经验参考,如广州市国家档案编写《广州地区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的回顾和启示》《抗击非典时期我市外经贸形势研判的有关档案资料选编》《抗击非典期间第93届广交会成功举办的主要做法和经验》《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广州市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措施和高校离校学生返校的规定做法》等抗疫档案编选为广州市疫情防控职能部门开展抗疫部署工作提供翔实可信的依凭,为商务管理部门组织复工复产、教育部门组织开学与校园防疫部署等提供可资参考的信息凭证,充分彰显了抗疫档案资政服务价值。

疫情爆发期间,武汉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建设备受全国亿万人民的关注,中国建筑集团所属中建三局立下10天建成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军令状,以求在最短时间满足应收尽收,快速救治的要求。如此惊人的“中国速度”离不开其兄弟单位中建一局提供的2003年北京小汤山医院建设施工图纸档案,[13]这为火神山医院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重要且有效的参考凭证,助力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此外,武汉供电公司借助2019年武汉军运会专题档案中相关供电系统图纸档案,仅用3天时间便完成雷神山供电任务。[14]以上两项案例均说明档案在抗疫应急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凭证参考作用,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为战胜疫情争取更多时间。

3.2 社会服务与精神传承:抗疫档案信息价值的呈现

多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与防治均凝聚着社会各方的力量,由此形成了各行各业的抗疫档案资料,此次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亦是一项跨系统、跨行业、跨领域的社会工程,需社会各界协同参与其中。除了档案馆部分馆藏,各个相关单位,如卫健委、定点收治医院、医药公司、新闻媒体等内设的档案机构均保存了众多抗疫档案,这些档案记录了各个社会机构抗疫过程的原始信息,具有重要的抗疫信息开发价值与知识服务价值。一方面,抗疫档案可为社会提供科研信息与健康知识。档案部门可将抗疫档案梳理整合,借助知识图谱、数据挖掘技术、信息自动化识别技术,在疫情期间为卫健委、医药公司、科研机构等部门提供真实有效的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信息服务,为不同年龄群体的公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服务,充分发挥抗疫档案的信息价值。另一方面,抗疫档案可助力营造真实抗疫信息环境。信息时代下各大网络媒介成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发布信息,社会大众关注疫情信息、情感倾诉的重要平台,网络平台下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与广泛性能够推动抗疫进展,但有关疫情的谣言借助网络快速广泛传播也给抗疫工作造成了一定困扰,档案部门可根据抗疫档案信息天然的真实性、凭证性、证据性等特点,利用已收集的抗疫档案,如政府红头文件、流调信息报告等原始档案信息,及时进行辟谣,保证社会抗疫信息环境的真实,消除公众误解,正确引导舆论,增强抗疫信心。

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离不开全民众擎易举的抗疫精神与气势磅礴的民族凝聚力,由此形成的抗疫档案便是此精神与力量最真实的写照。这种抗疫精神被铭刻于医护人员的援鄂请战书、防护服、往返机票、抗疫工作记录,社区防控横幅、广播、民众居家隔离照片……这些档案是抗疫记忆的主要追溯与呈现方式,是国家与个体抗疫记忆相交织的重要凭据,是构建全民抗疫记忆的重要元素,是塑造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彰显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实底气。档案部门可利用抗疫档案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深入挖掘抗疫档案资料中典型的抗疫英雄与普通社会公众的抗疫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伟大全民抗疫精神。

4 记忆建构:抗疫档案多元化开发利用

显然,抗疫档案在传承全民抗疫记忆,展现民族精神与勇气的同时,对于今后党和政府总结抗疫经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正如前文所析,抗疫档案在形成主体、内容与载体上具有多元性、分散性、异构性等特征。因此,如何在应收尽收、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实现抗疫档案资源价值,开发利用抗疫档案服务于民,构建全景式抗疫记忆,是当下亟需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4.1 社会化参与,筹建国家抗疫专题档案数据库

抗疫档案对总结和应对日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开展宣传教育与科研工作极为重要,因此,筹建国家抗疫专题档案数据库需加紧提上日程。但仅凭档案部门一己之力必不能展现出全景式的抗疫记忆,汇集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力量等群体智慧之合力共建抗疫档案资源库已成为当前抗疫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15]由此,建设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参与的国家抗疫专题档案数据库成为建构全民抗疫记忆的重要途径,档案部门可注重社会化参与力量,利用互联网环境高效聚合抗疫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所需的部分“人力、物力、技术与信息”资源,形成“一个数据库多元主体共建式”的全方位建设体系,即形成由档案部门、卫健委、防疫指挥中心、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疫情亲历者(病患、家属)、普通公众等多元力量构成的社会化主体。

此数据库可主要分为专业防疫档案数据库与社会抗疫档案数据库,一方面,联合抗疫工作指挥部、各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专业防疫档案数据库,为后续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提供权威数据支撑。如江苏省档案馆对接相关工作指挥部,收集援鄂医护人员相关信息,联合省内各级综合档案馆、有关医疗机构档案部门,并与“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媒体合作,及时收集前线战况、战“疫”镜头、战地日记、人物风采、采访笔记等档案资料,协同共建江苏援鄂白衣勇士“一人一档”数据库。[16]另一方面,建设社会抗疫档案数据库,凸显国民抗疫精神与社会凝聚力。档案部门需带动社会多元主体,结合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收集抗疫档案资料,如亲历者的回忆录、日记、社区宣传横幅等抗疫档案资料和照片、学生手抄报、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抗疫主题诗歌、书法、雕塑等作品。另外,国家抗疫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必然需要落实到具体的顶层设计、实施框架与后端保障,方可将庞杂、离散的抗疫档案深度整合为多维度、系统化、全景式的全民抗疫史。具体而言,需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即明晰主导单位与联合单位的定位与职责,建立跨主体、跨行业、跨平台的协调机制,简化平台准入机制与参与程序、提供分类整理、鉴定开放、数字化标准、编研利用等专业性指导等。

4.2 专业化记录,开展全民抗疫档案口述史项目

庚子年春,全国4.2万名白衣战士不畏艰险奔赴荆楚,同心戮力,在与死神赛跑与病魔抗争中谱写出一幕幕感人故事,为抗疫阻击战立下头等功。作为抗疫逆行者,这些“抗疫战士”的个体记忆是构建民族抗疫记忆尤为重要的来源与支撑,通过镜头记录其亲身见闻与感受能够使这段特殊记忆真实完整地保留。譬如,广州市档案发展中心(广州市音像资料馆)充分发挥声像档案收集和制作方面的专业优势,自广东援鄂医疗队归穗后便立即启动《口述历史——“抗疫战士”》记忆工程,邀请广州和大湾区兄弟城市的援鄂医护人员用口述历史的记录方式分享前线抗疫故事,目前已完成上百名一线医护人员的口述录制,并在录制过程中收集到数量众多抗疫照片、视频及实物档案,透过个体的回忆性叙述,辅之以照片、视频及实物档案为佐证,记录下其独特的经历与感受。另外,此次抗疫的阶段性重大胜利离不开普通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公众是抗疫战争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个体在抗疫中形成的档案信息成为抗疫记忆鲜活的来源,每一位普通百姓都有自己的抗疫故事,可发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抗疫口述史项目中,将个人抗疫记忆与集体抗疫记忆交织融合,从而逐步构建起全景式的民族抗疫记忆,使这段抗疫史更具真实性与丰富性,为世人留下更为鲜活的抗疫故事。但需注意把握这种个体碎片化记忆与社会全景式记忆的转化与融入问题,以便挖掘抗疫口述史档案背后的潜藏价值,实现抗疫档案多元化开发。如采访者事前需对受访者的抗疫事迹进行充分了解,提前沟通并准备“定制型”采访框架,以确保受访者在零散的讲述中对其个体抗疫记忆进行拼接重组,呈现较为完整且有人物特性的抗疫故事,以免千篇一律。

4.3 全方位宣传,举办抗疫记忆档案文献资料展

抗疫档案开发的最终目的在于将其信息资源为社会共享,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政及育人等作用,鉴于档案部门一直以来在社会公众心中属于较无“印象感”的单位,即使档案部门征集到众多抗疫档案资料,公众亦无从获知与利用。因此,破解“闭门造车、小打小闹”的困境,除了加强自身宣传窗口平台建设外还需巧用新兴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快手短视频APP、直播平台等,善找宣传合作方,与各大新闻媒体、主流平台或人气较高的私营传播平台形成宣传合力,打通宣传出口,全方位开拓抗疫档案宣传的广度,扩大抗疫档案宣传覆盖面。例如,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在2020年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周上,邀请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参与抗疫英雄手印移交仪式,首次采用现场直播方式完整报道本次抗疫档案移交进馆的活动过程,形成宣传报道共计三十余篇,且多篇宣传稿件被新华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平台转载,由此拓宽抗疫档案的宣传力度,并提升其社会知晓度及影响力。

抗疫档案书写了中国不凡的抗疫斗争史,蕴含了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与中国担当,凝聚了中国特色先进的抗疫经验。档案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将收集进馆的抗疫档案以档案展览的方式呈现于公众,以便更好地传承抗疫精神,延续抗疫记忆,激发家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鉴于前文所析,抗疫档案形成主体多元且分散、主题内容丰富且庞杂等特点,举办全景式抗疫记忆档案文献资料展——既反映举国战“疫”、彰显中国精神的宏观篇章,又还原普通公众生活中抗疫的微观景象着实不易,仅凭档案部门一家之力显然难以完成。对此,档案部门需要立足于自身的角色定位,明晰自身优势与不足,依据收集的资源与展览的规模,以实现“抗疫记忆”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原则、跨界合作思维为导向,充分利用不同部门的优势,联合其他部门举办抗疫记忆档案文献资料展。调研中发现,已有多家档案部门结合自身优势,与其他单位联合办展共同讲述抗疫故事,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例如,山东省临沂市档案馆联合市城市管理局、临沂新华书店举办的“临沂·战‘疫’”纪实摄影作品展;四川省自贡市档案馆与市委宣传部、市卫健委、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盐都壮歌——典藏自贡市抗疫记忆主题展”……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我们众志成城——上海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该展由上海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档案局(馆)等13家单位主办,于2020年8月份线上线下同步推出,以700多幅图片、200多组实物、多部围绕抗击疫情专题定制的小型视频全景式回顾了上海人民艰苦卓绝的抗疫历程,再现感动瞬间的经典场景,讲述每个平凡而伟大的抗疫故事,使每位参观者深入体会抗疫的艰辛与不易,从中找到“自己”。[17]

5 结语

此次疫情对我国乃至全球造成重大影响,抗疫工作动员了社会各界全方位力量,由此形成的抗疫档案是对党和政府、社会组织及公众共同面对“疫情大考”所交出真实答卷的记录。这些档案形成主体多元分散、主题内容丰富庞杂、载体形态多样独特,完整记录下中华民族抗击疫情全过程,展现中国抗疫过程中的大国智慧与大国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记忆价值。因此,档案部门需提高政治站位,在抗疫中贡献档案专业力量与智慧,做好本地区抗疫档案资源收集工作,协同社会多元主体,多方式深度开发抗疫档案,完整保存这段特殊的家国记忆,把抗疫记忆与精神转化为民族文化基因,促进政府智慧化建设,利用档案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传承中华民族伟大抗疫精神。未来,档案部门还可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推动抗疫档案资源社会共享、全球共享,走出国门,加强国际化合作,共建全人类抗疫记忆,为应对今后全球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贡献档案专业力量与智慧。

猜你喜欢

抗疫防控记忆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