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公布

2022-11-22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22年1期
关键词:十四五企业

毛纺织行业是纺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高品质、创造高价值、体现高品位时尚生活的消费品工业,也是蕴含历史文化,融合现代科技,涉及牧工贸三产联动的民生产业,在加快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为加快毛纺织行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行业向低碳经济型、科技创新型、增长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推动毛纺织行业“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编制本指导意见。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一)“十三五”发展现状

结构调整适应新常态。“十三五”期间,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综合成本上升和新冠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毛纺织行业在过去五年中,总体规模有所收缩,但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下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优势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小微企业活力得到释放。2020年,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规模以上企业893户,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 311.4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5.28 亿元;5 家上市企业(毛纺织板块)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毛纺织企业比重由“十三五”初期的3.6%上升至6.6%;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15 个重点毛纺产业集群(以毛纺原料初级加工、毛纱、毛针织服装加工、流通为主)3.16万户规模以下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 201.4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1.99亿元,比2016年分别增长31.02%和34.49%,规模以下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分别增长2.51%和10.56%,人均产值比2016年提高近十四个百分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区域的产业集群逐步向时尚化、数字化、品质化方向调整升级,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持续增强,产业聚集效应愈发明显。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外向型企业通过优化供给持续支撑出口,各产品门类2020 年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为毛毯0.99、人造毛皮0.83、毛纱线和羊绒衫0.68、毛针织服装0.61、毛梭织服装0.26、毛织物0.11,表现出毛纺制造大国强劲的出口韧性;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探索培育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新优势。“十三五”期间,企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落后产能得到淘汰,全行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趋势逐步显现,结构调整稳步优化,发展优势持续强化。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十三五”期间,毛纺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全行业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2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2 家;规模以上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增至1%;获得“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 700 余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3 项、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10项。以企业为核心,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强化,科技创新带动科技成果数量质量显著提升。

绿色制造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毛纺织行业绿色设计标准体系构建与企业示范试点培育同步推进。全行业完成绿色相关标准9项,工信部认定绿色工厂20家,绿色设计产品69个,绿色设计示范企业4家,绿色园区4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4家,多个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得到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绿色制造成为企业向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

智能制造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毛纺织行业积极开展智能制造项目启动和建设工作。14项智能制造项目列入毛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名单,3 项毛纺织智能制造团体标准完成制定并发布实施,适用于毛纺织生产加工特点的系统平台研发、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技术路径研究和实施稳步推进,为行业开展智能制造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时尚转型助推产业升级“十三五”期间,商业模式变革和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毛纺织行业时尚化转型与自主品牌建设同步推进,通过创新线下营销模式,借助新媒体传播渠道,进一步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毛纱、毛织物、毛针织服装研发设计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通过开展流行趋势研究,从传统生产型逐步向服务制造型升级;成熟品牌通过品牌战略重塑,重新整合细分市场;新兴品牌通过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加速崛起;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集群不断丰富区域品牌内涵,通过特色产业与时尚生活生态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工业小镇向时尚特色小镇加快转型。

国际合作日益深化。“十三五”期间,中国与主要羊毛供应、加工和消费国行业间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中国企业在国际毛纺织组织(IWTO)、国际羊绒与驼绒制造商协会(CCMI)、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重要国际组织中工作日益深化,主导制定ISO 标准5 项、IWTO 标准1 项。截至2020 年,24 家中国实验室获得国际毛纺织实验室协会(Interwoollabs)认证,14 家中国实验室成为CCMI 推荐实验室。

人才建设多措并举。“十三五”期间,全行业不断加强人才建设。以竞争择优为导向的企业人才使用机制不断完善;以投资兴业、回乡创业等多种形式的地区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拓宽;以大专院校为主渠道,毛纺织行业继续教育、专业人才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为补充的人才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行业层面持续开展的毛纺织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五年累计培训千余人次。

(二)“十三五”发展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毛纺织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包括主要毛纺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优质国产原料有效供给相对不足,产品战略性趋势研究有待加强,高品质产品市场供给能力有待提高,适应毛纺行业需求的国产智能装备亟待突破,行业技能人才和专业人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三)“十四五”发展形势

国际经贸局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逆流与秩序规则重塑艰难博弈,国际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外贸发展面临复杂考验;“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我国毛纺织行业将赢得更为主动的国际经贸和产能合作空间。

新发展格局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将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容升级内需市场,为毛纺织行业拓展空间奠定新基点;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为毛纺织行业资源和生产要素进一步优化配置创造新机遇。

科技发展社会变革助推行业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将有力带动毛纺织行业向智能化、集约化、柔性化、高效化方向调整升级;扩大居民消费和提升文化自信,将为中高档毛纺织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双碳目标引领绿色发展,将为羊毛等天然动物纤维制品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我国毛纺织行业产业基础良好,供应链配套完整,人才、技术、装备比较优势明显,继续保持自身优势,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与产业安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化行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我国毛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坚持效益优先、规模适度、品质提升、环境友好、风险可控的发展原则,规模以上毛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高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行业平均利润率恢复至5%以上。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能规模和结构持续优化。部分产能跨国、跨地区有序转移,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优势产能国际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整体实力提升,价值链迈向中高端,高品质毛纺织产品扩大供给,创造市场新需求。

创新能力达到新目标。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大于1.3%,新建一批技术研发创新中心,攻克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一批科研成果,行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可持续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行业绿色生产水平全面提升,绿色制造体系逐步健全,社会责任建设效果显现,碳减排工作有效推进。

时尚化转型实现新突破。行业文化内涵与时尚设计高质量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时尚产业发展体系初步构建,有效引领企业时尚化转型。

智能制造取得新进展。毛纺织行业数字化装备比重显著提高,企业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建设深入推进,建成一批智能工厂和生产线,健全毛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培育一批毛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单位。

三、“十四五”发展重点任务

(一)全面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构建多层次联合创新体系。发挥毛纺织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动性,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体系建设;积极组织推进各级各类技术研发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开展科技协同攻关行动;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打破学科界限,提倡跨行业跨领域联合,为行业发展注入外部动力和资源。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团队实力,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基础条件;提倡企业明确发展战略,制定研发目标,实施研发项目绩效管理;加强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和转化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

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制定相互补充、互为支撑的标准化体系。推动涉及毛纺原料、高品质毛纺织产品、可持续发展、智能制造、现代企业管理、全球贸易流通等相关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形成一批国际领先、应用示范性强的标准;推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迭代快、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项目制定团体标准;推动标准国际化,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我国标准外文化工作,提升行业国际标准话语权。

加快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联合行业内外创新主体和平台,打通合作渠道,开展创新同,补齐行业短板,增强行业实力。倡导国产毛纺原料牧工贸协同创新,保障原料优质稳定供给;加强毛纺织工艺技术创新,提升先进制造水平和效率;提升产品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服用及易护理等性能,增强毛纺织产品高质量供给。其中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包括:

(1)毛纺原料 国产山羊绒品质优化、国产绵羊毛规范化生产等工程;山羊绒自动化选绒技术研究;动物绒毛纤维定量自动化智能化鉴别检测技术;动物绒毛纤维技术指标自动化检测等技术。

(2)毛纺织工艺技术创新发展 低损伤山羊绒纤维长度柔性分梳工艺技术;基于高效短流程的毛纺纺纱新技术;多组分毛纺纺纱技术创新优化;高支粗梳毛纺纺纱技术;毛纺半精梳加工系统理论研究与创新优化;牦牛绒等特种动物纤维纯纺精梳纺纱技术;自动配色配毛技术研究;高品质、功能性、低碳环保型等化学纤维在毛纺织产品中的应用等技术。

(3)毛纺织产品高质量供给 改善粗梳毛织物尺寸稳定性及绒面效果的加工技术;轻薄型、轻量化粗梳毛织物加工技术;高档毛经编织物加工技术;改善毛针织品起球性能的加工技术;提高毛针织品尺寸稳定性和强力的加工技术;全成型毛衫加工技术;山羊绒针织品可机洗加工技术;在运动、户外、家居、医用、保健、智能可穿戴等领域的毛纺织产品研发和加工技术;毛毯数码印花技术;高仿真人造毛皮加工等技术。

(二)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引导产能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立足新发展阶段。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企业现代升级,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区位优势、西部地区毛绒特色产业优势,有序承接转移,引导毛纺织产能合理布局。鼓励中小企业坚持专业化发展,向特色突出、服务精准、技术先进的“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引导优势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质量提升,持续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扩大细分市场占有率;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形成毛纺原料供应、产品设计、生产、品牌、市场渠道全产业链的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强化风险防范,进一步提高国际产能合作稳定性。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推动毛纺织行业基础提升工程,优化毛纺原料、先进装备有效供给,补齐供应链短板;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区块链等智能制造应用关键技术与毛纺织行业深入融合,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能力;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毛纺织行业先进制造水平。

加强产品高质量供给 推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立足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顺应消费习惯、社会审美、生态安全需要,强化科技研发与创新服务。完善从纤维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研发设计体系,优化原料选择和工艺技术路线,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改善毛纺织产品服用和易护理性能;注入文化内涵,增加产品年轻化设计元素,提升时尚创意和设计水平;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扩大绿色先进技术应用,实现高品质、高附加值、绿色低碳毛纺织产品有效供给。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客户建立纵深性合作模式,形成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

维护行业利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建立原料和重要产品预警机制、防范危机影响,提高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构建新经济形态下的毛纺织行业生态共同体,探索业务共生、生态共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发展模式;倡导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国家和行业利益,合理合规维权诉权;加强全产业链合作,以科学研究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正向宣传,维护天然动物纤维良好形象。

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现代化产业集群建设。健全毛纺织产业集群组织管理和专业化推进机制,推动产业集群科技转型、绿色转型、智能转型、特色转型、品质转型和管理转型;升级完善集群创新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特色型、外向型、流通型毛纺织产业集群构建分工合理、主业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区域合作体系;建立区域性产业融通平台,探索建设中外合作园区,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高端制造能力,加快形成适应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毛纺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模式。

(三)全面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提升绿色制造能力,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用能效率。提高企业能源水资源计量水平,推广使用节能节水装备,提高机台能效和余热回收水平;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和再利用率,研究和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中水回用率至45%;加强纺织化学品管控力度,推广化学品减量化使用工艺技术,加大有毒有害化学品替代品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大天然染料染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加大污染物中间排放管控和末端治理能力,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力度,推广使用降低污染物产排量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动企业做好碳核查核算,加强毛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水足迹、环境影响等研究,推进低碳产品及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毛纺织中间产品、废旧产品高价值再利用技术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提高毛纺织行业资源循环再利用水平。

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鼓励企业扩大应用生态环保、节能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采用精细化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围绕开发绿色产品、构建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推进行业绿色制造水平整体提升;健全毛纺织行业绿色标准体系,完善各品类毛纺织产品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碳足迹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夯实行业绿色制造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社会责任建设,倡导行业自律和诚信经营,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建立健全信用监管机制和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企业信用水平和企业信用风险防范能力。调查毛纺织行业碳排放水平,探索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倡导全产业链低碳生产理念,推广低碳毛纺织产品。绿色制造包括:能源结构优化;电机、空调机组、空压机等节能提升改造;定型机余热回收;中水回用;废旧毛纺织品资源化再利用;毛纺织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研究制定等工程。绿色制造技术包括:洗毛清洁生产配套技术;羊毛毛条生物酶连续式快速防缩技术;天然染料染色技术;液体染料染色及印花技术;毛纺织染化料减量使用技术;非水介质染色技术;数码印花技术;节水型毛纺织产品印花技术;绒毛微悬浮体原位矿化染色技术;毛纺织产品低温染色技术;涤纶阳离子可染技术;全成型毛衫生产技术;羊毛角蛋白提取和高价值再利用等技术。

(四)加强行业时尚化转型与品牌建设

充分发挥设计整合生产要素与跨界资源的能力,提升全产业链系统性、前瞻性创意设计水平;加强文化内涵与趋势引领、上游设计研发和战略性趋势研究,引导天然动物纤维审美消费;开展绵羊毛、山羊绒等动物纤维制品消费者教育项目,推广绿色品牌形象;建设一批毛纺织特色产品创新示范基地、时尚品牌孵化基地、时尚创意中心;以品牌为依托,增强传统型生产企业趋势研究、设计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培育一批自主高端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推动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国际化进程。

品牌建设与时尚化转型重点工程包括:时尚文化引领工程,建立行业时尚与艺术综合性研究、应用、发布与交流平台;开展绵羊毛、山羊绒及其他动物纤维的审美文化研究;开展天然动物纤维消费者教育项目;培育具备多元文化整合能力的新锐设计师、产品卓越设计师、毛纺织行业时尚名师。时尚品牌培育工程包括:加强毛纺各类中间产品与终端产品名优精品推选、推荐、推广;建立品牌评价体系;建立全产业链品牌合作平台。

趋势研究提升工毛纱、毛织物、服装、配饰及其他制品的流行趋势研究;加强产品设计前置,开展产品前瞻性研究和上游设计联合研发;运用研究成果带动上游各类纤维与中间产品设计、引导下游服装设计;推动研究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审美文化推广工程,通过国内外行业会议、展会、媒体等渠道,宣传、展示、推广天然动物纤维形象和设计研发成果,传播本行业时尚与艺术理念,传达社会认同的美学价值定位。

(五)全面推动行业智能制造建设

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产业深度融合。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研发、生产、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支持企业深化产品质量管理与互联网融合,推动在线检测等全生产流程质量控制;推进产业集群互联网商务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专业市场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管理。

推进行业智能制造建设。加快毛纺织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进程,提高毛纺用智能装备有效供给和应用比重;提高高速化通信网络技术数据接口能力及各装备间的互联互通;加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与毛纺织企业合作,推进工艺、装备、软件、网络的系统集成和深度融合,贯通企业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全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强化精益生产,建设毛纺智能工厂/生产线示范单位,完成毛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制定工作。

智能制造重点工程。开混梳自动化,建设具备自动输送、自动转仓混合、可变毛仓、自动加油等模块的开混梳生产线。毛纺纺纱全流程智能制造,研究毛纺纺纱装备的数据互联互通协议、数据流通方式,研究纺纱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总体方案。毛针织服装智能制造,研究毛针织装备数据互联互通、车间物流自动化、智能排产、员工管理、设备维护等各模块开发及集成。染色全流程智能制造,研究自动测色配色、物料自动转运、仪表参数自动读取和控制、流程工艺参数自适应等各模块开发,实现数据采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生产信息系统的集成。拉舍尔毛毯数字化建设,研究开发织造、印花、水洗、整烫等数字化装备,打通单元设备之间的数据屏障,完成多种设备不同协议之间的数据采集和应用,探索研究拉舍尔毛毯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的实施路径。研发与毛纺织生产相适应的智能物流和仓储系统。

(六)深化国际发展和交流合作

深入参与国际性事务,鼓励有能力和担当的国内毛纺织企业在相关国际组织中担任职务。积极参与国际毛纺贸易规则、标准制修订工作;参与动物纤维、毛纺织产品生命周期、动物福利等领域的研究;通过有效对话提出中国倡议和方案,维护我国毛纺织行业根本利益。

强化与国际毛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畅通与国际毛纺原料、毛纺装备及配件、集成系统等优质国际资源输出国、组织及企业沟通和联系,探讨建立国际技术经济合作模式,保障国际供应链有效供给;深度融入国际毛纺产业链,有序开展毛纺产能国际化布局,加强国际间产业技术、设计、人才交流合作。

构建国际贸易新格局。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扩大产品中高端国际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展会,实施全球化品牌营销战略,提升我国毛纺制造品牌和消费品牌国际影响力;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贸易合作空间。

(七)全面推进行业人才建设

加强行业各类人才培养,着力培养行业高水平专业技术和复合型人才,吸纳跨领域跨学科专业人才;开展设计人才专项培训,构建设计师评价体系;实施技能人才岗位技能培训,建立健全考核和评价机制;加强高校优秀学生培养,鼓励校企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开展联合培养。

发挥优秀人才示范作用。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弘扬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发挥行业领军人物、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榜样示范作用,营造向先进学习看齐的行业氛围。人才建设重点工程包括:行业技术人才专题培训;行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毛纱线、毛织物、毛针织服装设计师培训和评价;技能人才岗位培训、考核和评价等工程。

四、“十四五”发展保障措施及建议

(一)构建产业良好生态环境

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税收、财政等配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创意设计、技术改造投入;支持企业建设各级各类技术研发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支持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等,着力构建健康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反映行业诉求,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助力惠企政策落地实施;深入开展业务培训、信息交流、国际合作、技术咨询、标准制修订、展会服务等工作,为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加强行业自律,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行业宣传引导

宣传行业作为牧工贸三产联动民生产业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宣传行业作为蕴含历史文化、融合现代科技在时尚消费品工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宣传天然动物纤维环境友好、绿色时尚的重要特征;提振行业发展自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消费审美认知。

(四)组织实施《指导意见》

加强《指导意见》宣传解读,落实重点任务,开展动态评估,掌握实施进度,化解存在问题,完成预期目标;发挥各级政府、产业集群、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的各自优势,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来源: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

猜你喜欢

十四五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中国区域发展七十年暨“十四五”区域发展展望
浅谈“十四五”背景下湖南高职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现状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