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镇做题家』是正能量的集合体

2022-11-22胡雪

时代邮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集合体宋濂寒门

文 胡雪

改变不了人生的起点,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心之所向,行之所至。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一篇关于“小镇做题家”的评论文章在社交平台上掀起轩然大波。“小镇做题家”原本是一种带有自嘲意味的说法,是指出身小城镇或农村的普通人,想通过埋头苦读实现人生进阶,却发现现实与理想差距甚大,即便考上名校,也常因资源和视野有限而感到困顿茫然。

一直以来,我们被“知识改变命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所激励,被“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故事所感染。我们相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被创造出来”,但现在或许又感到迷茫,为什么想改变自身命运的人会被嘲笑?为什么靠自己努力拼搏走出深山老林、走出穷乡僻壤的读书人会被轻视?当“小镇做题家”变成一种“阶层讥讽”,那么抱病育人的张桂梅先生所做的一切,意义何在?

从芦台小镇走出来的于敏教授,带领着团队在荒凉大漠里隐姓埋名,艰苦奋斗近30年,为我国的核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许多贤良才俊都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登得上巅峰的人。他们的人生故事、精神信仰、价值追求,正是主流媒体应该传播给大众的内容。

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曾令我备受激励。这篇赠序叙述了宋濂年轻时虚心求教、勤奋学习的经历,生动具体地记录了他的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的优越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程度,而不是在于天资高下和物质条件优劣。每每忆及这篇中学时期的课文,我仍感热血满腔。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这段文字来自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

黄国平记录了自己20多年的求学经历,其身世之坎坷、求学之艰辛,透过简单真诚的文字浮现出来,直抵人心,让读者不禁落泪。在致谢的结尾,他说,读书二十二载,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寒门学子现身说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让我们看到了能够对抗命运的坚韧和力量。

如此寒门学子,天下不乏其人。实际上,“小镇做题家”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正能量的集合体,他们的身份可能是“小人物”,但是他们奔向的是“大目标”。他们从来不曾停下前行的脚步,他们努力与命运抗争,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积极建设祖国而努力奋斗、燃烧青春。

安逸便觉未来无光,启程方知充满希望。改变不了人生的起点,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心之所向,行之所至。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小镇做题家”的每一点辛苦付出、每一段炙热青春,都值得被尊重。

猜你喜欢

集合体宋濂寒门
诚信的宋濂
宋濂冒雪访师
宋濂诚信求学
低密度山羊绒纤维集合体的压缩性能
寒门不能出贵子吗?
香蒲绒非织造絮片对植物油的吸附性能
教育观察:“寒门出贵子”缘何越来越难?
700寒门学子上北大,没什么好骄傲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集合概念的逻辑特性之教学研究